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多幅地图,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群雄的扩张和小国灭亡过程

更新时间: 2025-10-04 14:22:55

阅读人数: 562

本文主题: 穿越春秋战国小国变大国小说

公元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勾结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最后被杀于骊山,西周灭亡。周平王在即位后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护卫下,将国都迁至洛邑,开始了东周的历史。

平王东迁后,周天子王权开始衰落,不能担当共主的责任,诸侯势力不断坐大。因为平王是由申侯拥立的,间接犯了弑父罪名,开始得不到诸侯的尊重。而且,周天子无力自保和抗拒外族入侵,须依赖诸侯国保护,致周天子地位不断衰落,最终形成春秋时期群雄争霸的局面。

春秋初年,大小诸侯国见诸经传的有一百七十馀个,主要的国家有齐、晋、楚、秦、鲁、宋、卫、燕、陈、曹、蔡、郑、吴、越等十数国。这一时期的特点是:

诸侯国林立,尤其是中原核心地区,小国非常多;

秦,晋,楚,齐,吴等国地处边缘,因而疆域很大,这几个国家有的忙于同少数民族作战,有的忙于内部统一,还没有急于向外扩张。

周天子的势力在当时属于二等国家,周围同姓近亲诸侯国环绕,还有一定的实力。

春秋后期,很多小国被灭掉,几个大国逐渐崛起。

晋国本来就地盘大,吞并了周天子附近的小国,顺便把周天子也纳入势力范围,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了最早的霸主。

秦国闷声发财,打败了西戎,巩固疆域后也吞并了一些小国。

齐国对山东境内的小国进行了整合,然后一直和鲁国较劲儿。

楚国默默将周边姬姓小国全部灭掉,成为了南方的超级大国。

本来晋国是最有实力的大国,公元前453年,晋国的赵氏联合韩氏﹑魏氏灭掉了智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由此战国七雄局面正式形成。从春秋时代初期的一百四十多家诸侯,经过三百六十多年的兼并,到战国初期就只剩下了二十余家。

秦,齐,楚,燕是老牌的大国,而从晋国分出来的三个诸侯表现也很出色。赵国向东向北发展,吞并了中山国。魏国向东南发展,干掉一些小国。最弱的韩国也经过不懈努力,吞并了春秋小霸王郑国。

这一段时期,秦国比较沉默,在打南边蜀国和巴国的主意。

秦国吞并了巴国和蜀国,国力大增,逐渐了有了统一的趋势。

齐国和楚国两个超级大国这一时期国内问题都很多,齐国经历了田氏代姜,安于现状,甚至一个燕国都差点能够灭了齐国。楚国占据了南边的半壁江山,再也没有春秋时期北上中原逐鹿天下的雄心。

秦国的统一战争,围绕韩,赵,魏三国进行。赵国是秦统一过程中遇到的最强烈对手,长平之战后实力大损。韩国是最弱的七雄,也最早被吞并。

到这一时期,秦国的统一已经无法阻挡。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自此500年的春秋战国时代结束,中国进入大一统的封建时代。

多幅地图,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群雄的扩张和小国灭亡过程

周天子分封的最高级诸侯国宋国,为何在春秋战国时活成了笑话!

先说个段子:楚军包围宋国,宋国坚决抵抗,并派人向晋国求救,晋国因害怕楚国,就忽悠宋国说"顶住哥们,我们马上到"。一般说马上到,要么没出门,要么没上马,于是宋国这傻缺一等就等了足足八个月。

这八个月等待,让宋国受尽苦难,悲惨到什么程度,简单说开始人吃人,城中没粮,树皮也吃完了,观音土也不够,可悲的老百姓只能互相吃孩子,你吃我家我吃你家,也因此一个成语"易子而食"被发明,宋国惨成这样,马上就到的晋军还在路上,没办法的宋国只能投降,"城下之盟"这个成语也是这次战斗发明的。

简单说: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成为笑话,根本原因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最后往往是面子掉地上被人当手纸都嫌臭,里子还丢的一干二净,最终成为笑柄。

春秋战国时期,其实就和现在国际社会差不多,有超级大国如楚国,晋国,有一流强国,也有无数中等国家比如郑,鲁,宋,还有就是袖珍小国,那就更多了。

国与国之间关系也和现在类似,只是现在没有生死存亡问题,灭国问题。

大国和小国的区别无非是弄清不同道路而已,大国有大国争霸术,小国有小国生存之道,当今世界也如此,除少数大国,多数都是小国,如何生存,如何有尊严生存,都是学问。

而宋国就是一个不懂生存之道国家。

我们先看宋国渊源,宋国是春秋时期一个不大不小国家,原是商朝原住民,周朝将商朝拆迁后,为了安抚商朝遗民,就给宋国分了不少安置房,还给很高拆迁费,位列公侯伯子男五级爵位第一等公爵。不仅如此还免除他们进贡。

因为拆迁安置房位置好,拆迁费高,待遇也高,就给宋国错觉。那就是"我是周朝客人。我是一等公爵,我最牛逼,我爵位最高。

其实吗,这自娱自乐精神一开始还没什么,在西周时期大家都比较守规矩,有事都听老大周朝招呼,打架一起上,抢劫一起上,有老大在边上,你嘚瑟哈也没啥问题。

可时间来到东周时期,国际形势就发生了很大变化。

大家都开始不守规矩也不尊重啥爵位了,你看隔壁楚国就是这样,什么鸟公爵伯爵,我就称王你能把我咋地?

可宋国道好,一点没有感觉到国际形势变化,还是摆出一副我是客人,我家爵位最高,我比你高贵态度,那就是自取灭亡了。

当时宋国口号是:独立自主,永不结盟,四处出击,小而霸道。

不结盟主义在现代世界是潮流,在当时乱世就是逗比行为。因为没有盟友的小国是难以活下去的。这宋国如果仅仅只不结盟,还好想点,可他还喜欢到处乱串,没事就打架。

据史书记载:不太强大的宋国,居然是春秋时期打仗最多国家之一,左边没事打打郑国,右边没事打打鲁国。

这二个国家其实都不好惹,郑国曾经是小霸王,郑庄公小霸的故事很多人知道。鲁国也不是小国家,作为孔子老家的鲁国也是春秋时期二等强国。和他们打宋国根本占不了便宜。

左右都占不到便宜,换个正常国家应该消停一下吧,可宋国这傻缺偏不消停,他开始上下看,上面北方是晋国,也是公爵国家,爵位跟我一样,国家还强大,貌似惹不起,下面南方是楚国,啥楚王不就是个子爵吗,(楚爵位子爵)又是南蛮子,那就惹你把,可是宋国国力不行又打不赢楚国,于是就经常派人打嘴巴官司,打架打不赢你,我会骂人啊,南蛮子,南蛮子,南蛮子。

这嘴巴骂人骂多了,是会出事的,楚国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直接结果是,被骂的楚国没事就喜欢打豆豆,哦,不对,不对,打宋国。

可是宋国人会守城,就是不投降。

春秋时期几次著名围城战,主角都是楚国和宋国,剧情也差不多,楚国包围宋国首都睢阳。宋国像晋国求援。晋国有时候马比较快,来了,有时候马很慢就没来。

这样事情发生过很多轮,下面说几个

楚成王时期:楚国曾经率军队包围宋国数月,宋国顶不住,向晋国求援。晋国出兵,引发城濮之战,揭开晋楚争霸序幕。

楚庄王时期:楚国成霸主,当时楚国比晋国还强大,连晋国都不敢与楚国交锋,可宋国敢啊。

事情是这样,当时楚庄王派两个大夫出使晋国,齐国,要路过郑国和宋国。按当时规矩,应开具"介绍信"借路,楚庄王估计是嫌麻烦,省了这程序。结果路过郑国大夫顺利通过,而路过宋国大夫被宋国给杀了,理由是"楚国不开介绍信,就是不把我们当一个国家"。 (还是要面子)后来楚国报复,派军包围宋国,宋国又一次向晋国求救,晋国这次郁闷啊,你惹谁不好,惹南蛮子,只能派人忽悠宋国。

之后就是我在本文一开始写的故事,宋国被围8个月,发明二个成语"易子而食"和"城下之盟"。

宋国就这样不停作死,最后结果就是,老百姓日子没法过,原本是发达国家的宋国,因为死要面子活受罪,硬是把自己掰扯成了发展中国家,直到灭亡。

不知道那高傲的心态还有高人一等的爵位,在灭亡后有没有让宋国君主有优待。所以说啊,面子还有自尊心啊,这样虚无的东西真害人,不仅害人还害国家。

虎扑体育网

为什么春秋时,还是个五霸,到了战国却都平均成七雄了?不应该由一个大霸,把其他的小国全兼并了,才是历史走向吗?

五霸不是说同时存在五个霸主国家……五霸的意思是春秋时期国家非常多,但是曾经先后有五个国家鹤立鸡群称霸过。实际春秋时期大大小小分封国家众多,当时的战争多属以让对方服软为结局。而战国七雄本身就是兼并后的产物,在战国时期,大部分的分封国都被这七个国家吞并了,除了七雄也仅剩下中山国等少数其他国。所以七雄是同时代存在的。所以你的结论其实就是现实,历史走向就是在兼并的,是你理解错了五霸时期的国家分布。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