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经典人物主题,看看哪一个才是你的心头好!
作品名称:《钟馗》 尺寸:2.15乘2.75 核质:水晶核 作者:陆逸老师本工作
钟馗,中国神话中的神祇,道教中称翊圣雷霆驱魔辟邪镇宅赐福帝君,简称“镇宅真君”、“驱魔真君”、“驱魔帝君”。另一说是由逐鬼法器“终葵”而来。“终葵”为逐鬼之物,被取为人名作辟邪之用。中国江南的道教信仰,伏魔大帝关圣帝君、荡魔天尊真武帝君、与驱魔真君钟馗帝君,合称为三伏魔帝君,为降妖伏魔的三大神祇。
作品名称:《骑兽弥勒》 尺寸:2.25 乘3.05 核质:极品水晶核 作者:苏工名家大师本工
弥勒佛(即弥勒菩萨),佛教八大菩萨之一,大乘佛教经典中又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将在未来娑婆世界降生成佛,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在贤劫千佛中将是第五尊佛,常被尊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被唯识学派奉为鼻祖,其庞大思想体系由无著、世亲菩萨阐释弘扬,深受中国佛教大师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作品名称:度母 尺寸:2.2*4.1 核质:梅林核 作者:林海本工,收藏级作品
度母,全称圣救度佛母,为观世音菩萨所化现之身,故亦称多罗尊观音、多罗观世音。乃是引度三界众生,及声闻、圆觉之罗汉,得究竟佛陀解脱果位之菩萨果位之菩萨,度母的信仰在古印度时代就非常的流行,包括从那烂陀大学遗迹所出土的佛菩萨像中,有很多就是度母像,现在的菩提伽耶大觉塔上,还是保留雕刻着度母像。在汉传佛教中,度母被视为观世音菩萨的其中一尊,或从观世音菩萨目光所化现的女性菩萨,而称为“多罗观自在菩萨”或独称“多罗菩萨”。
作品:观音单籽 神开脸 作者:暖阳老师本工
观世音菩萨,观世音是鸠摩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略称为观音。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经上说,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观世音与阿弥陀佛有着特殊的关系。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也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而且还有说观世音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作品名称:极品写实十八罗汉 尺寸:2.05-2.1 核质:老红油核 作者:吴晓老师本工
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有杀贼、应供、无生的意思,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杀贼)。已了脱生死,证入涅盘(无生)。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应供)。于寿命未尽前,仍住世间梵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教化度众
作品名称:《九子迎财神》 尺寸:2.3乘3.15 核质:老油核 作者:小火炉大师本工作品
财神,我国民间普遍供奉的一种主管财富的神明。同时财神分为2大类:一是道教赐封,二是民间信仰。道教赐封为天官上神,民间信仰为天官天仙。 道教赐封并不称为财神,而是在所官职上加封神明。佛教里也有财神:北方多闻天王和善财童子。目前,我国民众供奉的财神主要有七位,分别是:端木赐(子贡:儒商之祖)、范蠡(浙商)、管仲(徽商)、白圭(晋商)、关公(关帝阁)、比干(文财神、冀商之祖)、赵公明
雕工:顶级工艺 好料配好工 品相完美 好东西大家都知道
更多文玩知识请关注公众号:htys-01(文玩知识分享)

四大名著彩绘本,太美了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简称四大名著,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按照成书顺序)这四部巨著。
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此四部巨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难分高低的,都有着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
可谓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
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四大名著”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同样它也是极其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四大名著”自问世以来,就以各种艺术形式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
与其相关的绘本更是层出不穷,国画、年画、版画、壁画、连环画和人物绣像均有,今天我们要为大家推荐的这套传世“彩绘四大名著”,它们是 《群雄逐鹿:彩绘三国演义》《快意江湖:彩绘水浒传》《降魔修心:彩绘西游记》《尘世梦影:彩绘红楼梦》
这套彩绘可以说收录了迄今已知各自领域内年代最早、回目最全、绘制时间最久,兼具故事性与艺术性的一个版本。
有人说,四大名著,是中国人的四种修行,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可以从中读出不同的体悟。
《三国演义》写尽天下大势,英雄豪情;《水浒传》写透108位梁山好汉的侠义与悲壮;《西游记》了悟一个人的初心与心魔;《红楼梦》的则把传统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情感结构与精神空间剥析得淋漓尽致。
这样的一套必读之书,让传世“彩绘四大名著”带你入门。
一套好的彩绘作品应该是什么样的?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评判标准虽然因时代和个人而异,但是真正的经典之作却总有相似之处。一部好的彩绘作品要能完整地展现原作,达到彩色图卷与完整文本水乳交融、相映成趣。
好的作品,能瞬间把你拉入到那个故事现场,让你有身临其境之感,并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很难忘记。
别出心裁的构图、巧妙运用色彩、笔触细腻,层次清晰,形神兼备,透露出无限生机,可以带给观者无尽的视觉享受和裀润的心灵抚慰。
一件好的绘画作品,是作者的思想境界、生活阅历、艺术修养等各方面功力的总和,在艺术、文化领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越是好的作品,越是需要在反复的欣赏中去发现其深刻内涵和丰富的意义,感染阅读它的人。
完整收录清初年间民间艺人张琳所绘《水浒传人物图像》及日本“浮世绘鬼才”歌川国芳所绘《浮世绘水浒人物图》共176幅彩绘,由南京图书馆正式授权出版!
《快意江湖:彩绘水浒传》中,梁山108好汉神行兼备,每个人物的性格都刻画得入木三分。
花荣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九。他是将门之后,使一杆银枪,一张弓射遍天下无敌手。一双俊目,眉飞入鬓,细腰乍臂,银盔银甲,善骑烈马,能开硬弓,被比作西汉“飞将军”李广,人称“小李广”,因善使银枪,又称“银枪手”。
连金圣叹老先生都忍不住感慨:“花荣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恁地文秀。”
清代张琳所绘的花荣,严丝合缝契合《水浒传》中对花荣印象的描写:
“齿白唇红双眼俊,两眉入鬓常清,细腰宽膀似猿形。能骑乖劣马,爱放海东青。百步穿杨神臂健,弓开秋月分明,雕翎箭发迸寒星。”
身上战袍金翠绣,腰间玉带嵌山犀。
渗青巾帻双环小,文武花靴抹绿低。
宋江是梁山起义军的领袖,在一百零八将中稳坐第一把交椅,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
“带头大哥”宋江: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
清代张琳所绘的宋江,正如《水浒传》中所描写 的:
“眼如丹凤,眉似卧蚕,滴溜溜两耳垂珠,明皎皎双睛点漆。唇方口正,髭须地阁轻盈;额阔顶平,皮肉天仓饱满……凤翅盔高攒金宝,浑金甲密砌龙鳞。锦征袍花朵簇阳春,锟铻剑腰悬光喷。绣腿罗绒圈翡翠,玉玲珑带束麒麟。真珠伞盖展红云,第一位天罡临阵。”
第77期周六悦读沙龙《彩绘水浒》
带大家走进《彩绘四大名著》的世界
林风眠就是“宝莲灯”里劈山救母的沉香
历史翻到中国现代美术的这一页,林风眠无疑是开篇的重要奠基人物之一。
由于受到蔡元培的赏识,林风眠自1925年回国,次年担任北京艺专校长;1928年再次因蔡元培的举荐赴杭州创办国立艺术院,任首任院长兼教授;1937年抗战爆发后随学校内迁重庆,学校重组后被迫辞职;1946年回杭州国立艺专任教,几经周折;1952年正式退休移居上海……每一次时局的变更,他几乎都受到牵连,总是频频易职,经历多年的动荡和变迁,当初的美育理想一次又一次落空,这位往昔意气风发的有为青年,终于体察到了在整个时局中个人能力的边界,渐渐收敛了自己的天真与锐气,把所有的精力,放到了对绘画创作的专注。
1951年的暑假,林风眠以身体不好为由,向当时他任职的学校请假,离开杭州,回到上海。到了第二年,他正式辞去教职,成为一名职业画家。虽然付出了失去固定收入的代价,但也因此得以逃离来自体制上层对于艺术创作中意识形态的绑架,回到上海的林风眠,获得了一片相对自由的小天地。
林风眠在上海的生活很简单,除画画外,就是去看戏,常常邀请林风眠一起去看戏的,是老朋友关良。关良是著名的资深戏迷,有了这样一位专业级票友的引导,林风眠对旧式戏曲的理解全方位升维了。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 “近来在上海有机会看旧戏,绍兴戏改良了许多,我是喜欢旧戏的,一时又有许多题材,这次似乎比较了解它的特点,新戏是分幕,而旧戏是分场来说明故事的,分幕似乎只有空间的存在,而分场似乎有时间的绵延的观念,时间和空间的矛盾,在旧戏里,似乎很容易得到解决,像毕加索有时解决物体,都折叠在一个平面上一样,我用一种方法,就是看了旧戏之后,一场一场的故事人物,也一个一个把他折叠在画面上,我的目的不是求物、人的体积感,而是求综合的连续感,这样画起来并不难看,我决定继续下去。在旧戏里有新鲜丰富的色彩,奇怪的动作,我喜欢那原始的脸谱,画了一共几十张了,很有趣,这样一画,作风根本改变得很厉害,总而言之,怪得会使许多朋友发呆,也许朋友会说我发狂了。”
林风眠看戏的兴奋点和关良不一样,每次去看戏,他都会带着速写本,在现场记下台上戏曲人物装扮的特点,以方便回去研究作画。他在旧戏的结构中获得启发,从而将这份灵感带到艺术创作中,解放了自己绘画中的时空观念。众所周知,林风眠早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淫并不深,反而是在后来的人生境遇里,他从中国传统的艺术中汲取了丰厚的养料,逐渐找到了将“调和中西”艺术理念落到实处的办法。
对戏曲题材产生兴趣,是林风眠艺术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纵观林风眠的人物、风景、花鸟作品,戏曲题材画作几乎是最富视觉张力的。画面上所运用的强烈的明暗色块对比,锐利的几何构成,面孔化的角色形象,夸张的肢体语言,强势的动感线条,缔造出来的
于11月28日在近现代书画拍卖呈现
:1.《名家翰墨·林风眠特集》第24期,第17页、118页,香港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
2.《当代书画鉴定与艺术市场》,图五十,上海书店出版社。
3.《虚怀斋藏中国书画精品集》,图版99,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
4.《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集》,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
:1.虚怀斋藏中国书画精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
2.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
《名家翰墨·林风眠特集》第24期封面
《名家翰墨·林风眠特集》第24期,第17页
《名家翰墨·林风眠特集》第24期,第118页
林风眠就是“宝莲灯”里劈山救母的沉香
林风眠创作过不少戏曲人物作品,包括《霸王别姬》《闹天宫》《火烧赤壁》等,《宝莲灯》系列在戏曲人物作品中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沉香救母的故事有林风眠个人际遇的投射。
《宝莲灯》,又名《劈山救母》,讲述华山三圣母与书生刘彦昌相爱结婚,其兄二郎神怒其妹思凡不轨,将他压在华山之下。三圣母生子沉香长成之后,受仙人点化,脱去凡胎,持神斧打败二郎神,劈开华山,救出母亲。林风眠幼年时,母亲因与人私奔,被愤怒的村民捆绑在祠堂前的耻辱柱上拷打示众,准备施以火刑。年仅六岁的林风眠忽然有了感应,原本被关在家中的他,奋不顾身打破了窗户,跑到祠堂,拼死护母,最终,在他的抗争下,母亲免于一死,但当夜还是被逐出家门,卖到异乡。从此以后,林风眠再也没有看到见到过自己的母亲,母亲成了他永远的心结。后来,林风眠一再画沉香救母,与他心中挥之不去渴望拯救母亲的信念有关。
此幅《宝莲灯》,画家用明亮的橘黄色块将画面的重点表现归纳在中间,同时塑造空间深度。两位主角的动作造型明显参考了戏曲里的姿势语言,不同曲线与色块的交割,呈现了不同时间片段的动作组合。通过空间的切割来表现时间的连续性,这正是林风眠从传统戏曲舞台表现方式中获得绘画形式创新灵感的成果。林风眠开启于五十年代的戏曲人物题材创作,将西方立体主义手法与中国传统戏曲舞台表达方式相结合,从而开创了新的绘画方式,是林风眠“中西调和”艺术理念的重要实验,《宝莲灯》是该实验成果中饱含画家个人情感的珍贵代表作品。
直到晚年,林风眠仍然是那个“劈山救母”的六岁孩童,他也是中国现代美术最具“劈山救母”精神的开创者、践行人之一。
- 本次秋拍还有三件林风眠经典作品呈现 -
于11月28日在近现代书画拍卖呈现
《林风眠画集》,历史博物馆,台北,1989年10月,图版65。
“林风眠九十回顾展”,1989年10月5日至31日,历史博物馆,台北。
此件作品将于11月28日在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拍卖呈现
于11月28日在近现代书画拍卖呈现
更多秋拍精品,请留意本号后续推文
董其昌与陈继儒:那些啸歌泖桥的闪闪发光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