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电商巨头争夺战:闲鱼、转转和爱回收谁将引领未来市场?
在全球经济结构逐渐转型的背景下,二手电商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吸引了无数消费者的目光。二手市场不仅迎合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为众多年轻消费者提供了更加经济实惠的选择。因此,深入剖析当前二手电商的格局,尤其是闲鱼、转转和爱回收这三大巨头的竞争与合作,将为我们理解未来市场走向提供重要参考。
随着消费观念的演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接受和参与二手交易。根据最新的市场研究,预计到2025年,中国的二手市场将达到万亿元人民币的规模。这一转变不仅反映了经济的发展,更是现代人对消费模式的一种调整,消费者在体验到新产品的同时,也希望能够更加理性地对待资源的利用。
在这个市场中,闲鱼、转转和爱回收以不同的商业模式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作为阿里巴巴旗下的闲鱼,依托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成熟的电商基因,其去中心化的交易模式促成了社区型消费文化的形成,用户可以轻松地在平台上买卖二手物品。不仅如此,闲鱼的便利性和自由度吸引了海量用户注册,形成了强大的网络效应。
而转转选择了更重资产的运营方式,建立了承诺质量的质检和履约服务体系。通过投入资金和资源,转转逐渐将自己打造成一家涵盖二手交易的全产业链公司,提升了用户的交易信任和产品质量保障。这一战略虽在初期面临较大资金压力,但却为其后续的市场获取和用户黏性铺平了道路。
爱回收则在三者中更专注于3C数码产品的回收与再销售,其独特的商业模式与京东等大型电商的深度合作,为其提供了稳定的货源和销售渠道。藉由不断创新与完善回收服务,爱回收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逐步发展成一个多元化的二手交易平台。
三大平台各有千秋,使得二手电商市场充满活力。闲鱼倾向于轻交易、社区型模式,使买卖双方可以直接沟通和协商,较强的社交属性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感和满意度。可以说,闲鱼更像是一个电商社交平台,释放了用户的消费潜力。
转转则以质保服务和完善的售后保障树立了行业标杆,通过严格的物品检测和认证,赢得了用户的信赖,其重资产战略虽然前期投入较大,但长期来看,对于锁定用户、提升交易频次将产生积极影响。
爱回收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强大的回收机制,这一点在手机、电脑等高价值电子产品的二手交易中尤为重要。其通过专业的检测程序和多渠道的销售网络,确保每一件商品的质量,这使得它在特定领域内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对比之下,这三家平台的竞争关系具备优势互补的性质。每个平台在提升用户体验、扩展市场份额的过程中,既竞争又合作,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消费环境与市场需求。
尽管市场潜力巨大,但二手电商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建立完善的信任机制,提高交易效率,保障用户权益,这些都是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例如,用户在交易中的信任问题始终是二手市场的痛点。闲鱼虽然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但面对海量的交易数据,如何进行有效的监控和风控成为关键。而转转和爱回收则需要通过不断优化供应链管理和提升服务水平,来确保每一笔交易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同时,技术手段的引入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在用户画像、商品推荐、信任评估等方面发挥极大的作用。利用智能化的运营手段,不仅可以提升用户体验,还能降低运营成本,从而提升整个行业的效率。
总体来看,二手电商的竞争态势日益激烈,闲鱼、转转、爱回收三巨头通过各具特色的商业模式和市场策略,正逐步塑造出一个崭新的二手交易生态。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接纳二手交易,市场的发展空间将会更加广阔。
未来,谁能在竞争中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谁便有可能在这场湘江秀挑战中脱颖而出。随着政策的支持、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技术的不断进步,二手电商的未来将充满无限可能。
在这样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市场中,最终能胜出的将是一种更具用户中心的理念和持久的创新能力,在二手市场的蓝海中,找到那片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重流量、轻话费”渐成趋势电信三巨头年末开斗“流量包”
北京青年报消息,“30元流量包天”、“每月29元,480分钟、3000M流量”、“69元/月,流量王,500分钟全国话费”……年末,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巨头资费大战打响,这次的主战场是各种“流量包”,他们纷纷祭出促销大招,抢占用户资源。而作为受益方的消费者,在五花八门的“流量包”优惠中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就需要仔细研究挑选了。
这每月13.1GB流量究竟是个什么概念,电信网点服务人员解释,1GB大约能看一部电影,“但是谁会用流量去看电影呢?”他说,“有这么高的流量,就是平时刷微信微博,跟家人、朋友视频通话什么的方便多了。”
中国联通的流量王是4G版宽带+手机号码+IPTV机顶盒大礼包。每个月141元,可享受本地流量10GB,600分钟话费,还免费获赠联通新产品IPTV电视机顶盒一个。
此外,中国移动12月21日开始,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中国澳门、韩国、日本、泰国等194个热门出行国家和地区推出“30元/60元/90元流量包天资费”,每天30元、60元或90元,流量无限使用。
年末各大电信公司优惠连连,与市场竞争之下的电信行业改革、转型密切相关。今年9月1日起,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全面取消国内长途费和漫游费,用户无需申请,自动生效。除此之外,为了吸引新用户,三大运营商在最近一年里相继联合互联网公司推出互联网定制套餐。相比传统套餐,这些互联网套餐价格更加优惠,吸引力也更大。
值得一提的是,使用“流量王”卡是有一些附带条件的。首先这种卡就是一个新的手机号码,中国电信的为177号段或者171号段,中国移动的是13开头的号段,用户想要使用流量王卡,前提是必须使用的是双卡槽智能手机,然后在“设置—流量管理”中切换,就可共享流量王的流量了。其次是预存话费。中国移动50元流量王,中国电信的69元流量王,需要预存360元的费用,之后电信公司将按月扣费,前10个月的扣费标准是69元/月,但是10个月之后优惠就没有了,将按照99元/月的标准扣取费用。第三是有服务期限。与中国电信一样,中国移动的流量王卡也是有优惠期限的,24个月,“使用两年之后这个套餐就恢复正常,每月200分钟话费,100M流量,就很不划算了。”这位服务人员建议用户,到时候可以变更其他优惠套餐。
据了解,中国联通流量王,需要用户至少预交一年的费用,比如“宽带+手机”的套餐,相应速率最高,也是套餐最贵的一款是1980元,使用期限14个月。
而中国移动30元/60元/90元流量包的使用规则是,当客户于短时间内使用过多流量或达到公平使用量,运营商将有权对客户进行限速。
微信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视频通话、语音通话使大家打电话的次数变少,“详细情况微信上再聊”似乎成了日常用语。而相比之下,一些手机套餐中,话费占比太高,流量占比太低,这就需要用户花点心思研究一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手机套餐。
徐女士有两部手机、两个手机号码,分别承担着她的微信、微博、支付宝、手机银行、超市会员卡、打车软件等诸多个人业务。 这段时间她发现每个月的手机费用连连走高,“现在已经很少打电话了,每天接到的电话也主要以各种骚扰电话为主,为什么还这么贵”,这让她感到非常奇怪。仔细研究发现,原来之前自己办理的手机优惠套餐已经结束,“打回原形”的套餐显得非常不划算:240分钟话费+100M流量,这意味着,她每月付出的112元费用中,即便她每月打不了几个电话,也要为240分钟话费买单,还要为超出的手机流量买单。“这点流量哪里够用啊,”徐女士对电信客服人员说,“肯定每月会超的,倒是240分钟话费显得有点多余,我希望套餐里话费越少越好,流量越多越好。”
随后徐女士登录了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的网上营业厅,查询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手机套餐,然后拨打客服电话变更手机套餐。一个手机号码从每月112元,240分钟话费,100M流量套餐,转换成了每月78元,100分钟话费,2GB流量套餐。另一个号码从每月89元,300分钟话费,700M流量,转换成46元,100分钟话费,2GB流量套餐。
经过这样一番调整,徐女士每月手机电信费用从201元,下降到124元,减少77元,下降幅度38.3%。
原标题:电信三巨头年末开斗“流量包”
黑色黄金、新材料之王
来源:雪球App,作者: 米斯特阳,(https://xueqiu.com/9176605336/202504514)
我2018年开始接触碳纤维,今年9月份现场调研过相关企业,开始详细研究这个行业。由于技术提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近两年碳纤维市场规模开始大幅增加,类似光伏产业,但应用场景扩展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勾起我的研究兴趣。
碳纤维是一种丝状碳素材料,它是由有机纤维经碳化及石墨化处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直径5-10微米,含碳量高达90%以上。
特点:力学性能优异,比重不到钢的1/4,碳纤维复合材料抗拉强度一般都在350Mpa以上,是钢的7-9倍,同时具有轻质、高强度、高弹性模量、耐高低温、耐腐蚀、耐疲劳等优异特性。
正是由于上述特性,碳纤维材料可以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交通、能源、体育休闲等领域。
碳纤维按纤维数量不同可分为小丝束和大丝束,一般将丝束数量小于24K的碳纤维称为小丝束,24K以上的为大丝束,没有绝对的标准。1K就相当于一束碳纤维中有1000根丝。
小丝束碳纤维工艺控制要求严格,碳化等设备造价高,生产成本较高,一般用于航天军工等高科技领域,以及体育用品中产品附加值较高的产品类别,主要下游产品包括飞机、导弹、火箭、卫星和钓鱼杆、高尔夫球杆、网球拍等。
大丝束产品性能相对较低、制备成本也较低,往往应用于基础工业领域。
碳纤维有一个强度指标,是按照拉伸强度来进行划分的等级。常见的有T300、T400、T700、T800、T1000。
普通的民营等级一般为T300即可,T700基本是民用最高等级了,T800及以上主要用于军工太空领域。
碳纤维被称为21世纪新材料之王,从民用的钓鱼竿到高端的战机都会用到,市场空间巨大,以前之所以没有大规模应用,主要是核心技术被美日控制,并且成本居高不下,随着国内技术不断提升,叠加规模提升,降低单位成本,市场需求被激活。尤其是去年疫情以来国外碳纤维进口受限,国内抓住机会,迅速占领市场,国产也得到了市场认可。
提到碳纤维,不得不提到一个公司就是日本东丽,绝对的碳纤维霸主,垄断波音公司碳纤维的供应。
国际市场上,日本处于绝对优势,三大巨头分别是东丽、东邦和三菱,2020年三家在丙烯腈基碳纤维(碳纤维主要品种)全球销量市占率达50%以上。
小丝束市场:东丽、东邦和三菱占据全球名义产能的70%以上,美国的 与氰特2020年销量市占率达到12%。
大丝束市场:东丽收购美国Zoltek后成为全球大丝束碳纤维的领头羊。德国SGL公司紧随其后,2020年的销量全球市占率达到23%。
整体来看,小丝束市场被日本占据,大丝束市场被美德占据。按照产能分布:日本企业在全球小束丝碳纤维市场份额占到约58%,其中东丽占27%、东邦占18%、三菱占13%;全球大束丝碳纤维市场集中度更高,基本被美国Zoltek(于2013年被日本东丽收购)和德国SGL两家控制,Zoltek全球占比49%,德国SGL全球占3%。
从全球来看,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行业竞争激烈,国外企业占据优势
资料来源:《2020年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
从主要制造商碳纤维运行产能来看,美日占据半壁江山(单位:千吨)
目前碳纤维主要应用领域是风电、航空航天、体育休闲、汽车,若以实物量统计,这四大应用领域约占碳纤维总消费量的70%。因航空航天碳纤维价值较高,消费量占15%,以价值计算,则占比提升至38%。
由上图可以看出,消耗量方面风电和航空航天占比最大,风电消耗量为3.06万吨,航空航天为1.65万吨。
风电市场近几年保持高速增长,这里面我国需求功不可没,但航空领域受疫情影响比较大,使用量降低。
总体上来看,全球碳纤维需求高速增长。
广州赛奥预测到2030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是2020年的4倍。
2020年全年国内碳纤维消耗量大约为4.85万吨,近全球消耗的一半,其中国产1.85万吨。虽然有新冠疫情影响,但是还保持了近30%的增速(2019年3.78万吨)。
国产碳纤维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31.7%攀升到2020年的38%,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进口来源主要是日本、台湾省、韩国。
2018年我国碳纤维需求中进口来源情况(按量测算)
按照应用领域划分,国内风电叶片市场最高,2020年消耗量占比41%,其次是休闲体育领域占比30%。
当风机变大后,全玻璃钢叶片已无法满足叶片大型化、轻量化的要求,在满足刚度和强度的前提下,碳纤维比玻璃钢叶片质量轻30%以上。当前风轮直径已突破120m,叶片重量达18吨。采用碳纤维的120m风轮叶片可以有效减少总体自重达38%,成本下降14%。国际风电主机厂普遍将碳纤维拉挤板代工由欧洲转向国内,风电叶片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也是增速最快的应用领域之一。
2020年国内风电叶片领域碳纤维需求量较2019年增长45%。
军用碳纤维方面,日美对我国禁运,我们自己研发,本世纪初我国开发出了CCF300和HF10A型号碳纤维,与东丽T300性能相当。
国内碳纤维起步晚,规模小,增速快。
2020年中国各制造商原丝与碳纤维运行产能
原丝是碳纤维产业链上游,目前国内对外销售的主要是
国内碳纤维产业主要上市公司包括: 刚发定向增发公告,布局碳纤维产业,吉林碳谷与吉林化纤属于吉林碳纤维产业链布局的核心环节,也属于上下游关系。
:碳纤维及碳纤维织物由其全资子公司威海拓展生产,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其他产品主要分布于渔具、体育休闲等工业领域。2020年收入21.2亿,归属利润6.4亿,军工收入9.8亿。
:国内航空航天领域ZT7系列碳纤维产品的批量稳定供应商。2020年收入3.9亿元,净利润为2.3亿元。
:产品主要应用在体育用品、商用大飞机等民用领域中。2020年收入5.42亿元,净利润为-0.98亿元。
:股东是中建材,以民品碳纤维业务为主。2020年收入5.32亿元,净利润为0.85亿元。
相关资讯
上篇:小说标签:养成
下篇:轻浮的意思轻浮的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