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品性的试炼地——评网络小说《后手》--网络文学--中国作家网
网络作家可大可小曾凭长篇小说《交锋》,被江湖誉为“2017谍战之王”。已经完本的《后手》则是可大可小继《交锋》之后另一部谍战巅峰之作。一经推出,就获得了2018中国文娱指数盛典年度“最佳影视改编潜力网络文学奖”。之后,可大可小又写了好几个谍战小说,由此奠定了他在网络谍战小说的王者地位。 可大可小不算特亮眼的帅哥,甚至连隔壁王叔都不是,他看起来就是中年发福的路人甲。如果往人群一钻,就像黄豆扔进黄豆堆,再也寻不着了。但可大可小有搞特工的智商、情商和性情,在相对封闭的人群中,他自带磁场,很容易成为中心。偏偏话不多,常常只是嘿嘿笑着,言行举止,乏善可陈,特别中庸。可奇怪的是,你会不知不觉被他吸引。女人往往会将他当作知心朋友,男人则会将他当作带头大哥,看着他,哪儿哪儿都亲切,每个人都恨不得给他发张好人卡,这个路人甲居然有魅惑众生的魔力? 放在谍战片中,他应该属于《埋伏》中的余则臣,永远处在暴露的边缘,却永远不会暴露。敌手会将他当作最可靠的朋友,身边也不会有人举报他。这种人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手底刀光剑影、血雨腥风,脸上祥和安宁、和蔼可亲。如果玩杀人游戏的话,他会是一直活到最后的那个人。 有敏锐的头脑,缜密的逻辑,严谨的言行,自控的情绪,人畜无害的表情,朴实无华的长相,只要将自己往谍战小说主人公的位置一摆,人物形象就立起来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可大可小天生就是为谍战小说而生的,写间谍就是写他自己。 趣味性、故事性、知识性和思想性,是优秀网络小说的四个显著特征。可大小可则把小说的故事性发挥到了极致。以前我们总以为会讲故事只是单项技能,殊不知会讲故事绝对是一项综合艺术。故事性的强弱,不仅仅跟题材有关,还跟小说语言、布局谋篇、氛围营造、背景设计、情绪操控、情节安排、人物性情、台词对白、思维逻辑、叙事节奏等诸多方面都有关。要讲好故事,其实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那些对故事性不屑一顾的作家,往往是缺乏讲故事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似乎也带有某种天生性,可大可小仿佛自带这种能力。这是他最大的优势。 可大可小的叙事口吻一直很冷峻,即便是你死我活的关键时刻,他也不会作过多的情绪渲染与情景描绘,往往略略几句,就带过去了。在他笔下,枪林弹雨跟吃饭睡觉一般平常,叙事节奏永远不紧不慢。早些年,传统文学那边有一个词叫零度写作,指作者不动感情,完全把自己当作一个事不关己的旁观者,叙述小说中的人和事。可大可小很有那个范儿。这种静水深流式的叙事,放在其他玄幻修仙穿越小说中,未免有些寡淡,而放在谍战小说中,则别有一番韵味。 与玄幻小说修内功外劲不同的是,《后手》里的人物修的是品格性情。谍战场就像一个人性试炼地,在极端环境下,人性所有的优缺点都会曝光,性格所有的特征都会放大,只要稍微过分一点,就会死无葬身之地。残酷的试炼场就像在钢丝上行走,非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之人不可,而且还不能表现出八面玲珑,长袖善舞,只能尽可能地藏拙,把自己装扮成平庸之辈。 主人公路承周一开始就稳坐中军帐,既是天生的戏子,又是天生的隐者神龟,在什么场合讲什么话、做什么事、该有什么表情,他分得清清楚楚。他外表看起来是一个得过且过、平庸摆烂的英租界小巡官,暗地里却还兼任三职:中共“蚂蚁”情报组负责人,军统海沽站站长、日本英租界情报一处主任。 小说中每一个人的冒出,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是对他品格性情能力的考验。通过了,他赢他活。没通过,他输他死。在两百万字、成百上千场交锋中,他奇迹般地赢得了所有斗争的胜利,对别的间谍来说,每天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对他来说,则是驾轻就熟的日常生活,再凶险的经历,他都当作是在过家家。只不过他会尽最大可能,做好每一个游戏细节。换句话说,对日常情绪的管控和生活细节的处理,他也会周密考虑,精心安排,就如面临杀敌、智取情报、摆脱凶险追踪一般。最好的特工其实也是天生的。 《后手》的最大看点,正是主人公路承周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从容表演,每一件棘手事件的解决,都是他某项能力、品格和性情的提高和完善。他要扮汉奸、扮贪腐官员、扮野心家、扮奉承者、扮忠诚下属、扮刽子手。枪口有时甚至要对准自己的同伴,身份暴露后的军统间谍刘井华,就是他用子弹送走的。当然,这对落入魔窟、再无生还之机的同伴来说,也是最好的解脱与慰藉。 惟一不需要扮演的,是地下共产。正是这个身份,让他拥有从容淡定的心境,在国家民族的大局面前,个人的荣辱得失,完全不值一提。跳出了小我,才有大我的如鱼得水,左右逢源。而只要大方向正确,眼前所有的谤誉因果,对他来说,都淡如云烟。正是主人公路承周的成功塑造,让《后手》入选了“红旗颂——庆祝建百年·百家网站·百部精品”榜单。-->

电视剧《叛逆者》:谍战小说改编的有力之作--艺术--中国作家网
关键词:《叛逆者》7月27日,由中国电视艺委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浙江省广播电视局主办,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新丽电视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承办的电视剧《叛逆者》研讨会在京举行。该剧根据“人民文学奖”得主畀愚同名小说改编,由周游执导,朱一龙、童瑶、王志文、王阳、朱珠领衔主演。电视剧《叛逆者》以主人公林楠笙为缩影,展现出特定历史时期,我国热血爱国有志青年在战争和人性的洗礼下,经历艰难的成长蜕变,最终找到正确的救国道路,转变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人的心路历程。共产人为国为民的使命感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以及革命历史进程的必然性在剧中充分展现。《叛逆者》编剧兼导演周游透露,原著小说的气质、其蕴含的信息量和整体的时空构架是打动创作者们的关键:“战乱时代中,以林楠笙为代表的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被共产人所感召和影响,不断寻找并最终走上正确的救国之路,才开创了今天国家的大好局面,这些对我们的创作都有非常大的启发和引导,在这种精神指引下,我们用尽可能写实的风格创作了这个故事。”与会专家认为,《叛逆者》将4万字的小说成功改编成43集的电视剧,完成了“立主脑、减头绪、密针线”这三件事,为小说语言到电视剧语言的转化树立了范本,更将一位青年报国者转变成坚定的信仰者的精神历程写得丝丝入扣、入情入理,从中折射出共产的伟力,在建百年主题作品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有专家谈到,该剧在大与小、正与反、情与理、悲与喜的对质、融合中彰显出巨大的艺术张力。该剧以无政治倾向的角色为观察视点,来判断是非曲直、正邪盛衰,这种由“第三方”做出价值判断的叙事方式很值得研究。-->
作家石钟山“非典型”谍战小说《问苍茫大地》首发-中新网
中新网北京3月21日电 (记者 应妮)人民文学出版社近日推出著名作家、编剧石钟山的长篇小说《问苍茫大地》。3月20日下午,新书首发式以线上直播的形式举办,近十万名读者通过各平台收看了直播,踊跃互动留言。《问苍茫大地》书写的是硝烟散去后的隐秘较量与无声激情:东北解放前夕,东北局社会部情报科长毕剑与代号为“老爷子”的国民特务开始穷尽一生的“猫鼠游戏”,而奉命假扮“老爷子”妻子的,竟是毕剑爱人失散多年的姐妹,几个人物的命运由此相互纠缠,在时代大潮中激荡出一串浪花。石钟山本人把《问苍茫大地》称为“非典型”谍战小说,因为这部作品没有像典型谍战剧那样把重心全部放在跌宕起伏的情节、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上,而是重点展示人与人之间的较量,以及大时代背景下人物的命运。他认为这个作品中每个人物的命运都是与时代分不开的。首发式现场嘉宾合影 人民文学出版社供图著名评论家孟繁华长期关注当下文学创作,他认为,石钟山以往的军旅题材小说,最大贡献在于塑造了新的军人形象,例如《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的“石光荣”,不同于过去那种义正词严、毫无瑕疵的人物形象;同时,由石钟山小说改编的影视剧,让这类题材作品变得更为生活化,由此才赢得广大观众的喜爱。至于新作《问苍茫大地》,孟繁华更愿将其看成“反特小说”。因为从《潜伏》到《悬崖》一系列作品的成功,谍战剧变成一种潮流,这类作品都是写我方人员打入敌人内部,而石钟山的新作接续了《羊城暗哨》《秘密图纸》等经典作品里“反特题材”的传统,这也是读者和观众喜闻乐见的一个类型。青年作家石一枫也是《当代》杂志的编辑。他认为,作家既要能写纵横捭阖,还要能写日常生活,这也是石钟山作品的特点,既有大胸怀和大视角,也有写高度生活化的日常细节的写作能力。《问苍茫大地》便集中体现了这一点,小说开篇写辽沈战役,千军万马进城,格局非常大,进入情节主线后,人物的塑造又都是在日常场景中塑造的。比如“老爷子”这个人物,石钟山写他在潜伏下来后怎么跟干部和邻居打交道,怎么娶媳妇,其实他的生活轨迹就是一个东北老百姓的生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认为,《问苍茫大地》不仅当下谍战小说中又一部精品力作,还提供了很多不同于以往同类作品的新元素,从东北解放前夕写到改革开放之后,如此长的时间跨度带来了厚重的历史感。他期待该作能有下一步的影视改编呈现。石钟山的小说《父亲进城》改编为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引起轰动,此后又有大量小说被改编为影视作品,他也开始跨界影视,担任编剧与制片人。其代表作有《激情燃烧的岁月》《石光荣和他的儿女们》《幸福像花一样》《天下兄弟》《军歌嘹亮》《大陆小岛》等。(完)-->【编辑:上官云】
相关资讯
暴风眼 聚焦国安题材当代谍战长篇小说 梁振华继密战怪你过分美丽后又一力作杨幂张彬彬主演同名电视剧济南出版社暴风眼原著小说
暴风聚焦国安题材当代谍战长篇小说梁振华振华继密战怪过分美丽又一力作杨幂张彬彬主演同名电视剧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