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7-08 11:19:46
2018年03月14日 17:23
互联网时代将“地球村”的设想变为一种可能,技术的革新缩短了不同文化之间的距离。电子游戏作为一种极富趣味性的娱乐方式,往往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急先锋”的角
互联网时代将“地球村”的设想变为一种可能,技术的革新缩短了不同文化之间的距离。电子游戏作为一种极富趣味性的娱乐方式,往往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急先锋”的角色。需要警惕的是,游戏在带来欢声笑语的同时,也隐藏着文化入侵的危机。
中国玩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才开始接触电子游戏,此时距离1952年世界第一款电子游戏诞生已经过去将近40年的时光。起步晚,使得我国在游戏方面与其他国家少了一丝交流的成分,多了一些被动的接受。
从任天堂红白机时代的《超级马里奥兄弟》、《魂斗罗》、《双截龙》、《坦克大战》,到索尼PS旗下《生化危机》、《寂静岭》、《合金装备》、《最终幻想》,再到暴雪发布《魔兽争霸》系列PC游戏……在21世纪到来之前,日韩、欧美等电子游戏强国的产品,几乎占据了所有中国玩家的视线。可以说,现代中国电子游戏的启蒙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外国游戏完成的。
电子游戏启蒙源自国外,带来的后果不仅是玩家对他国游戏内容上的一贯偏爱,更多的是一种倾向性游戏审美认知的构建,而这都是在日韩、欧美等外国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起来的,其在文化层面上的影响相当深远。即便是中国游戏行业在近十年迎来爆发式的增长并在2017年成功取代美国成为电子游戏第一大国,但真正称得上“现象级”的游戏,依旧是《绝地求生》、《英雄联盟》、《旅行青蛙》、《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等舶来品。为迎合市场畸形的需求,制作水平不断上升的中国本土游戏厂商打造的“精品”也多是《COK列王的纷争》、《阴阳师》、《崩坏3》等有着浓郁欧美魔幻、和风、日漫二次元ACG风格的游戏品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