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7-13 07:38:40
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河图》是作家常芳多年来精神行走的一次“冒险”或“越界”,以“小切口”选材呈现大历史,用大家族命运凸显世界性景观,即以辛亥革命时期“山东独立十二天”为历史背景,以黄河岸边的泺口古镇为地理坐标,讲述南氏家族以及身边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在这场革命风暴中载沉载浮的动荡人生,她用饱满细节定格住黄河之上“清明上河图”里的众生相,以诗意笔触勾勒出摇曳多姿的世界文化大观图。
倘若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小说,那就是“很中国”,字里行间铺展出传统文化的精神底色,内蕴着截然不同的两种文化视角,向内审视和向外平视。《易经·系辞》中记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黄河出龙马负图,洛水现神龟载书,可见,河图洛书乃是《易经》的精神源头。书名《河图》,点睛出作者的文学立场,不外乎两层深意:一方面,溯源而上,以黄河之上的古镇为叙事文本,彰显中国人的文化使命和家国情怀;另一方面,以纵览世界文化大观告诫人们,万变不离其宗,以不变应万变。这里势必贯穿着一个“大道”,持经达变,或曰“顺其自然”,所谓“经”,指向人们心中的信仰。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作者不惜动用47万字的庞大“体量”书写十二天的风云际会,其苦心孤诣之处在于回望时代大潮下的人们如何捍卫信仰,以及历史动荡又如何重塑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