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7-28 06:50:46
穆旦 他是天才诗人,他参加中国远征军,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他说“我全部的努力,不过只完成了普通的生活”。家人们!这本书后劲太大了!读完想给所有人安利的诗人传记!原来民国不只有徐志摩的浪漫,还有一位用血肉写诗的‘殉道者’——他22岁穿越缅甸野人山,在尸骸堆里写诗;他让王小波感叹‘比所有作家给我的帮助都大’;他的名字拆自查良铮,却比金庸更传奇…这本《穆旦传》彻底颠覆我对民国文人的认知!” 他的一生,是玫瑰与铁血的传奇 15岁拆解姓氏“查”为笔名“穆旦”,在战火中写下“我要向世界笑”。南开时期的青涩少年,拍照时总带着羞涩笑意,却在文字里长出利剑般的目光,用现代诗劈开古典的桎梏。 三千里烽火诗行 西南联大徒步迁徙68天,他写下《三千里步行》,把苦难化作“祖先走过的自由之路”。最震撼的是他放弃教职加入远征军的抉择——穿越缅甸野人山时,毒蚁啃噬、疟疾缠身,四个月地狱逃亡,用战友的白骨淬炼出史诗《森林之魅》。 在翻译中重生 被时代浪潮拍打的他,化身“语言的苦行僧”:翻译《唐璜》时反复推敲每个韵脚,甚至为一句诗失眠整夜。王小波说他的译笔“让汉语有了钢筋铁骨”,而他自己却说:“我不过是个修补语言漏洞的匠人”。 为什么这本书值得一读? 近50+张绝版照片+手稿 从南开青涩证件照到远征军戎装影像,连吴宓日记里仅提及9次的隐秘往事都被挖出!作者邹汉明甚至采访了101岁的杨苡,还原“查诗人”鲜为人知的早熟与孤傲。 诗与血泪交织的叙事 不同于干瘪的年谱,书中用蒙太奇手法串联起200多首诗作:当他写“我笑而无声”时,那是野人山归来后比哭更痛的笑 撕掉标签的觉醒之书 “九叶派诗人”“现代主义先驱”…这些头衔下藏着一个更真实的穆旦:会因翻译不顺摔笔痛哭,会在深夜给妻子写“我像锈住的齿轮”。读完才懂,所谓天才不过是把伤痕锻造成星光的凡人。 “合上书那刻,窗外春雨淅沥,突然想起穆旦那句‘我到处看见的人民呵,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原来有些人的存在,就是为了证明——再黑的夜,也扑不灭灵魂的火光。 如果你也厌倦了网红书单,不妨让这本传记刺痛你:它像一柄带着玫瑰刺的剑,剖开糖衣般的民国想象,让你看见血、铁与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