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10-11 17:59:08
由于个人喜好问题,已经很久没有看过欧美的科幻小说,但是这一次由德国作家布兰登•莫里斯所著的《牧羊人1号》却吸引了我的目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本书的作者除了是一名科幻小说作家外,还是一名物理学家和太空专家。这样的身份背景想必其所写的作品一定是充满着扎实的物理学知识和太空前沿科技的硬科幻作品。而且,本书还收录了作者所写的《量子理论的新传记》这样一篇普及量子物理学的科普文章。由此给读者带去的预期就是全书中会有大量的和量子力学以及太空科学有关的科幻内容,这些都对我这样的理科读者有着太强的吸引力了。
本作中人物在太空中遭受的危机是“Die Störung”,此单词是德文,意为“错乱”,也即是本书的德文书名。“错乱”的意思作者在书中明确告诉了读者,即是由于人类希望利用SGL(太阳引力透镜)观测宇宙的起源,造成不明物质侵蚀太空飞船、导致被侵蚀的物质湮灭成原子的现象出现。而书中角色最终的目的就是如何解决或者说预防“错乱”可能带给地球的毁灭性灾难。
这里首先要明确的是“错乱”为什么会发生?简单且不怕剧透地说,这是由于量子理论中的“量子纠缠”和“薛定谔的猫”的思想实验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结果。本书有一个大的前提,即宇宙诞生之初,原本处于近距离纠缠态的量子因为宇宙大爆炸而分居于宇宙间隔极远之处,但纠缠态的其中一部分量子仍处于宇宙深处(即起源之处)。原本宇宙深处从来没有被观测过,所以处于远端的另一部分量子的性质保持了叠加态的稳定性(即现今我们所处的宇宙中物质是稳定的)。但书中由于宇宙深处被SGL观测之后,原本在宇宙深处的处于叠加态的量子状态坍塌成唯一态,又因为量子纠缠的原因,造成在观测处的宇宙近端的粒子的稳定态也变化了,从而使原本物质内部原子间的作用力完全消失。这样才造成了“错乱”的发生。
...这一套书陪伴我度过了大三上学期的许多个夜晚,深夜宿舍一片寂静,我独自在银河之中阅读着机器人的故事。第一本《我,机器人》是机器人短篇故事集,讲了小女孩和机器人的亲密关系,机器人的自我意识以及逻辑推理的不足等等。第二本《钢穴》是铺垫,为后面的介绍做准备,介绍人类心理特征,地面人类和太空人类的关系等等。后面的三本都是独立的悬疑故事,在破案的过程当中展示各个时代的人们思想的变化,人和机器人的关系的变化。
阿西莫夫的科幻重点在社会和心理分析,他对人心人性的了解很深入,这样才写出来了机器人的心灵世界。有时候我甚至觉得这不是科幻,这就是人类社会。
机器人故事集。 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思考,这部作品也的确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了。 主要是针对机器人三法则的一个介绍。
完全没想到原来最后的吉斯卡才是一切的主导者。
苏珊·凯文神情淡漠地讲述着鲍尔与多诺凡的事迹,但在提到机器人的时候,她的声音便会透出热情。她没有花多少时间,就讲完了速必敌、小可爱与大卫的故事。
有件事他一时之间竟然忘了,或是不愿想起来,就是其他机器人或许比人类还要无知。他自己的优越感击败了自己。再会,将军。
假使他们生活在古代,他们还会反对数学、反对文字。这些保守分子声称机体夺走了人类的灵魂。我注意到在我们的社会中,能干的人仍是珍贵资源;我们仍然需要那些拥有足够智慧的人,想出和提出一些适当的问题。说不定,我们若能找到足够的这种人,总协,你忧心的那些脱序现象就不会发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