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8-23 19:08:49
全国人大代表、沈阳大学体育学院教授
近年来,体育领域“饭圈”乱象愈演愈烈。“运动员的精力应聚焦于训练和比赛,‘饭圈’的干扰会让团队不堪重负。我们支持粉丝的热情,感谢粉丝的厚爱,但‘为爱发电’必须尊重体育精神、守住法律底线。”全国人大代表、沈阳大学体育学院教授李晓霞接受采访时表示,整治体育“饭圈”乱象需多方协同,检察机关要协同各方力量,推动共筑清朗体育生态。
记者注意到,运动员常因自带流量而处于争议漩涡,不仅自己,连教练员乃至家属也遭到网络暴力与谣言攻击,甚至从线上谩骂演变成线下侵扰。部分粉丝围堵机场、训练基地,甚至闯入运动员老家,严重侵犯他人隐私。而在流量的驱动下,部分资本和平台通过煽动对立、制造话题攫取流量,形成黑灰产业链。
作为集奥运会、世界杯、世乒赛大满贯于一身的乒乓球运动员,李晓霞代表于2023年3月受聘为辽宁省公益诉讼检察宣传形象大使,并成为辽宁省检察机关首批“益心为公”志愿者。在她看来,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应充分发挥职能,整治“饭圈”乱象,推动净化体育生态:
一是针对粉丝群体对运动员、教练员或裁判员的侮辱诽谤、人肉搜索、隐私泄露等行为,涉嫌诽谤罪、侮辱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等罪名的,检察机关可依法提起公诉,形成震慑;
...近日,国乒话题在网络上掀起波澜,个别账号肆意发布不实信息,对运动员、教练员等群体进行恶意攻击和侮辱,甚至挑动粉丝互撕对立,让体育圈再次陷入饭圈乱象的阴霾。12月17日,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多家网络平台迅速响应,对发布相关违规信息的账号进行禁言封号等公开处理。(12月18日光明网)
社交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本应是体育与大众互动的桥梁。运动员因为体育相关信息的报道使得曝光度不断提升,广大粉丝也通过社交平台关注运动员的动态,参与话题讨论,集结在一起与偶像保持亲密互动。运动员和粉丝联系更紧密,体育话题热度不断攀升,本来是好事,然而,随着体育资讯的传播速度加快,部分极端粉丝却将这一平台变成了攻击和造谣的战场。他们无视法律法规和平台规则,发布不实信息,对运动员进行无端攻击,搞造谣网暴、拉踩引战,煽动粉丝群体间的对立情绪,将体育话题的网络空间搅得乌烟瘴气。这种乱象不仅损害了运动员的形象和声誉,更背离了竞技体育的初心和精神。
体育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光辉梦想,它应该点燃人们拼搏奋进的火焰,鼓舞人心向上攀登。然而,在饭圈文化的裹挟下,竞技体育的纯粹性被无情侵蚀,变成了粉丝群体间情绪宣泄的战场和利益纷争的闹剧。这种毫无节制的攻击与拉踩行为,与体育精神背道而驰,也是对运动员形象的严重伤害。
...第40届“百队杯”足球赛正在紧张筹备。据悉,今年报名队伍达1382支,数量创近20年新高。
作为“孩子们的足球节日”,“百队杯”自1984年创办以来,承载了北京几代人的足球梦想,更是全国唯一一项40年来从未间断的体育赛事。从学龄前幼儿,到高考组少年,各年龄段比赛都按照专业水平来组织。别看队员们年纪不大,赛场上的表现却一点都不含糊。单骑闯关,撕裂防线,踢的就是个行云流水;防守反击,直传斜插,比的就是个团队配合……回顾历届比赛花絮,有捧杯队伍的欢呼呐喊,也有萌娃输球后对着镜头懊恼大哭。这份天真纯粹的热爱,是孩子们成长路上的闪耀勋章,更成为每个夏天北京绿茵场上的经典记忆。
才有生命力。“百队杯”影响力越来越大,很大程度在于其调动起了全民参与的热情。无须是什么天才少年,也不必来自精英青训队,只要心有热情便能和同龄人来一场激情比拼。观赛亲友团也没有什么成绩包袱,“明年咱们还来”就是对娃娃们最好的鼓励。
近些年,接地气的草根赛事越来越多、越办越炫。从北京市民心心念念的“社区杯”联赛,到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开展的“村超”,“想上就上”给热爱运动的人带来了纯粹的快乐。以更大视野看,大众体育的生长,是职业体育的基础。人们一说到欧洲足球长盛不衰,往往会提到他们扎根于社区的竞技力量。就我国而言,很多成绩优异的体育项目,也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比如“国球”乒乓,公园里的大爷小孩,都能来几个“犀利挥拍”。说到底,竞技体育容不得急功近利,热爱才是取得成绩的前提。创造条件为大众提供更广阔的体育舞台,好苗子或许就会在一场场民间赛事中崭露头角。
...>
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中,网络空间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然而,随着“饭圈文化”的渗透与蔓延,这股原本应聚焦于娱乐偶像的风潮,却悄然间侵蚀了体育这一本应纯粹而高尚的竞技领域,给体育精神带来了不应有的冲击与挑战。近期,针对巴黎奥运会期间部分网民发布攻击诋毁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言论,公安机关网安部门迅速行动,依法严惩违法者,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法律的威严,更是对体育精神的一次有力捍卫。
“饭圈文化”,以其高度的组织性、排他性和情绪化特征,往往将个体行为放大为群体行为,甚至演变为网络暴力。在体育赛事中,这种文化现象尤为突出,一些极端粉丝将胜负看得比运动员的身心健康更为重要,一旦结果不如预期,便肆意发泄不满,对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无端的攻击和诋毁。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运动员和教练员的个人情感,更破坏了体育竞技的公平、公正和尊重原则,让体育精神蒙上尘埃。
体育,作为人类文明的瑰宝,其核心价值在于追求卓越、挑战自我、团结协作和尊重对手。每一场赛事,都是运动员们汗水与泪水的结晶,是他们无数次跌倒又爬起、不断突破自我极限的见证。而观众和粉丝,应当是这份努力的见证者和鼓励者,而非成为负面情绪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因此,远离“饭圈文化”,让体育回归纯粹,是每一个热爱体育的人应当共同承担的责任。
...28个世纪前,当古希腊人腰围遮羞布光着大脚第一次在沙石地上展开竞技时,我们相信那是纯粹的体育;108年前,当法国人顾拜旦满怀期望缔造奥林匹克王国并发出“更高更快更强”的号召时,我们相信那是纯粹的体育;今天,从某种意义上说,竞技体育正在与体育的初衷渐行渐远。
恐怖的雾霭如幽灵般游弋在奥林匹克圣火的光影下,禁药的阴影如鬼魅般吸附在奥林匹克运动的躯体上,加上拜金现象、腐败丑闻,奥林匹克的圣洁正被一点点蚕食。体育的肿瘤成为奥林匹克之痛。
兴奋剂服用者的名单已开出长长的一串,陆续“报到”的还在增加。仅本届奥运会前因药检不过关被禁入奥林匹克之门的就有美国、肯尼亚、瑞士、罗马尼亚、希腊等国10多位曾有过“辉煌战绩”的运动明星。19日,国际举联又宣布,5名举重运动员涉嫌违禁药物。服药与禁药的斗争,几乎伴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每一点进步、奥林匹克精神的每一点退步。
奥林匹克运动从来都视战争、阴谋、不公平竞争为敌。“体育是美,是正义,是勇气,是荣誉,是和平,是进步,是培养人类的沃土。”重温顾拜旦的愿望,有一丝悲哀,更有一腔回归纯粹体育的热望。人类因美好的愿望而进步。我们宁愿相信丑恶只是九牛一毛,奥林匹克运动的魅力不会因之褪减;我们也相信奥林匹克运动的继承者会为解除奥林匹克之痛“奋斗到最后一滴血”(萨马兰奇语),还奥林匹克运动一片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