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9-15 21:42:25
道家南宗将炼精化气阶段称为百日筑基,这一阶段的整个过程,约可分为养气、采气、练气等三大步骤。
“养气”指养育先天的元阳真气。
《悟真篇》说:“二物会时性情合,五行全处虎龙蟋,本因戊已为媒聘,遂使夫妻镇合欢。”其所指就是养气的功夫。
“二物会时”指意守丹田达到一定火候时,元神与元精会合。
故养气的具体功法,实为意守丹田。
《俗真篇》说:“要知产药川源处,只在西南是本乡。”
其中“西本乡”指下腹部下丹田之处。故意守应在下丹田,而非上丹田或中丹田,那么真气究竟向何处采取并归何处呢?
南派第四代传人陈楠赠给其弟子鞠九思《水调歌头》词中隐喻说:“一些珠露,阿谁运到稻花头?便向此时采取,宛如碧莲含蕊,满破玉池秋。”
此时真气细微娇嫩,如碧莲含蕊,趁此时采得真阳之气,引起身心变化,打破了阴静状态“玉地秋”。
《悟真篇》说:“送归土釜牢封闭,次人流珠厮配当。”其中“土釜”指下丹田,说明真气发动时,用意引归下丹田。
“采气”就是指真气发动时,称为活于时到来,及时用意采取,送到下丹田,不便走漏。
《俗真篇》说:“铅遇癸生须急采,金逢望后不堪尝。”
“炼气”指其气运行于督脉、任脉,所谓三百次小周天以炼外药与内药(指不同层次的真气)及七日静定炼大药(抬高层次真气),分述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