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科幻|《最后的问题》阿西莫夫经典小说|熵减不可逆真的无解吗 - 平行小镇fm|科幻脑洞杂谈 - 电台节目 - 网易云音乐

更新时间: 2025-07-03 16:15:18

阅读人数: 970

本文主题: 阿西莫夫科幻小说解读

娱乐 平行小镇FM|科幻脑洞杂谈 第71期 2024-04-18 创建 播放:788次介绍: 平行小镇FM,我是小白,刻梦(嗯啊侠)。今日话题:科幻巨匠阿西莫夫短篇《最后的问题》。首次深度剖析,压力山大!阿西莫夫,科幻作家兼科学家,科普达人。作品涉猎自然科学奇趣问题,尤其“熵增原理”——封闭系统终将走向混乱无序,如同充电宝无法完全填满手机电量。故事主角大幢与大墙,身处2061年,驾驭行星级计算机马尔蒂瓦克,...介绍: 平行小镇FM,我是小白,刻梦(嗯啊侠)。今日话题:科幻巨匠阿西莫夫短篇《最后的问题》。首次深度剖析,压力山大!阿西莫夫,科幻作家兼科学家,科普达人。作品涉猎自然科学奇趣问题,尤其“熵增原理”——封闭系统终将走向混乱无序,如同充电宝无法完全填满手机电量。故事主角大幢与大墙,身处2061年,驾驭行星级计算机马尔蒂瓦克,助力人类征服火星、金星,却遭遇能源瓶颈。直至突破技术极限,实现太阳能行星级储存,摆脱传统能源束缚。二人举杯欢庆,畅想未来无尽能源,却对太阳寿命终结后的能源危机心存忧虑。争论如何抵抗熵增,拯救宇宙。询问马尔蒂瓦克,答案竟是“数据不足”。跨越千年,新主角二强与二壮面对人口过剩,率子孙迁徙至X23星球。此时,行星计算机已进化为小巧高效的“小瓦克”,助力星际旅行。然而,面对资源消耗与繁衍压力,人类能否找到遏制熵增、延续文明之法?小壮向小瓦克求问:如何让星星永不消逝? 02:20 熵增原理与宇宙的命运:有序走向无序的必然趋势 05:02 阿西莫夫的《马尔蒂瓦克:人工智能与宇宙探索》:人类的科技前景与梦想 10:04 拯救宇宙的终极问题:熵增与熵减的较量 15:07 星际旅行的算力之谜:小瓦克与行星发动机的奇妙结合 20:07 宇宙的终极命运:从恒星能量到星际旅行的突破与挑战 25:12 星系之间的交流:追寻宇宙中的特别之处 30:10 宇宙中的孤独之旅:人类起源的星系与恒星的终极命运 35:17 大宇宙计算机与最后的问题:熵增能否逆转? 40:20 创世纪中的计算机意识:追寻终极答案的科幻之旅 45:20 神话的起源:从故事到基督教,人类对超自然存在的探索与思考 50:26 熵增原理:探索孤立系统中的能量交换和熵增速度 55:28 宇宙的命运与人类的局限:熵增原理的不可逆性与生命的珍贵展开

科幻|《最后的问题》阿西莫夫经典小说|熵减不可逆真的无解吗 - 平行小镇fm|科幻脑洞杂谈 - 电台节目 - 网易云音乐

阿西莫夫的影响 对艾萨克阿西莫夫评价

阿西莫夫在科幻小说方面成就最高,获得过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此外,他提出的机器人学三定律被称作“现代机器人学的基石”,他也因此被誉为“机器人之父”。     阿西莫夫    阿西莫夫的影响    《基地三部曲》为科幻小说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它在这方面所做的贡献可能要比其他任何一部科幻小说都大,60年代中期创作的《星际旅行》无疑也得益于它的启迪。同时,它还激起了70年代的科幻影片浪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乔治·卢卡斯的杰作《星球大战》。    阿西莫夫扭转了这种局面,在《我,机器人》一书中,第一次为机器人提出行为法则,即“机器人学三定律”。即使在机器人学中,这三大法则也是十分重要的,并为以后的科幻作者所遵从。有人甚至友好地称他为“机器人之父”。    对艾萨克阿西莫夫评价    早在1950年,坎贝尔就已经称赞阿西莫夫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幻小说家之一”。1974年,书评家小约瑟夫·帕侨奇称:“对许多人来说,艾萨克·阿西莫夫这个名字就是科幻小说的代名词。”    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兼科普作家卡尔·萨根在谈到阿西莫夫时曾说:“在这个科技的世纪,我们需要一位能将科学和公众联系在一起的人物。没有人能把这项工作做得像阿西莫夫那样出色,他是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讲解员。”    科幻小说家吴岩评价阿西莫夫在科幻文学史上的成就:“首先,他是科幻文学经典范式的主要决定者,没有阿西莫夫的参与,就没有今天科幻文学的标准范式。科幻经典范式的产生为后来科幻文学在各个相关领域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阿西莫夫正是这场范式运动的主要功臣。阿西莫夫的第二个功绩是对科幻文学题材的多元探索。他擅长机器人题材和银河帝国题材,但对其他领域的介入也毫不犹豫。我个人认为,阿西莫夫几乎触及了经典科幻小说的所有主题,他将机器人小说的范式从征服变成推理,将宇宙探索范式更新为权力斗争和为文明的崛起而努力。如果说前两个贡献是阿西莫夫在科幻文学已有边界内部进行的更新,那么他所创建的独特题材,则是他对科幻文学拓展领域的伟大探索。”(责任编辑:admin)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阅读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 恐龙无处不有》培优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灭绝,但选用的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参考答案:这两篇文章都谈到了恐龙灭绝的原因,第一篇短文谈到恐龙的化石无处不有,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在第二篇短文中,恐龙灭绝的原因则成为探讨的主题。由此可见作者具有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二、这两篇短文都是从某一现象出发,通过分析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试任选其中一篇,分析其思路。参考答案:【示例一】《恐龙无处不有》开篇提出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这一观点,以引起读者的兴趣,然后举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例子,提出寒冷的气候不适合恐龙生存,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引出“板块构造”理论,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徙,得出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事件为“板块构造”理论的成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的结论。【示例二】《被压扁的沙子》开篇提出科学家们对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引起读者对这一曾经主宰过地球的生灵突然灭绝的原因的兴趣,然后说明科学家们研究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接着从地质学的发现论证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应该是撞击。三、下列语句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试结合上下文,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1.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2.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3.即非常纯的沙子。4.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点拨:回答本题首先一定要读懂括号前语句的含义,然后再分析括号内语句的含义,最后分析其对前面语句起什么样的作用。参考答案:1.这一句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假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与非洲海岸线惊人的吻合,这不是能用巧合来解释的,只能说明它们原来就在一起。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