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科幻与现实:《三体》小说中的气候灾难--中国数字科技馆

更新时间: 2025-07-04 10:01:52

阅读人数: 328

本文主题: 高质量偏现实科幻的小说

  2015年8月,第73届被称为科幻艺术界“诺贝尔奖”的雨果奖在华盛顿斯波坎会议中心揭晓,我国作家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获得最佳长篇故事奖,这也是亚洲人第一次在国际上摘得雨果奖。小说讲述的是地球文明与来自半人马星座的“三体”文明博弈、对抗的故事。“三体”文明所在的行星系中有3个太阳,它们在相互引力的作用下,发生着极其复杂又难以预测的运动,这就是物理学上经典的“三体问题”。当“三体”文明所在的行星被其中的1个太阳引力捕获,并稳定地围绕着它旋转时,“三体”世界进入“恒纪元”。当另外1个或2个太阳运行到一定距离内,其引力会将行星从它围绕的太阳边夺走,使其在3个太阳的引力范围内游移不定,这就是“乱纪元”。温和的“恒纪元”与可怕的“乱纪元”互为对方的间隙。刘慈欣将这一切比喻成“一场宇宙橄榄球赛,运动员是3个太阳,三体行星就是那个橄榄球!”在“恒纪元”里,“三体”世界的太阳如同在地球上一样,正常地升起落下,日夜有规律地交替变化,气候也变得温和适宜。在较长的“恒纪元”里,文明得以稳定地发展和延续。但是,小说中的“恒纪元”持续时间极其不稳定,也许是上百年,也许只是一天,它可能突然来临,也可能突然结束。当“三体”世界进入“乱纪元”时,行星与3个太阳之间发生着诡异的天体视运动。从“三体”世界的视角看,太阳的运行毫无规律可言。因此,在“乱纪元”里的“三体”世界,气候是极为恶劣和不稳定的,它会出现冷热的急骤转变、严寒或酷热,甚至还会发生大气层消失等更加极端的情况。在“乱纪元”里,太阳什么时候、在哪个方向升起或落下是随机的。太阳也可能刚刚升起就落下了,或刚刚落下就升起,有些类似于地球上的极昼或极夜。上一刻,世界还在夜色与寒冷的笼罩之下,人们不得不蜷缩在篝火边抵御严寒;下一刻,一个大太阳转眼间升起,气温随之急剧上升,人们必须及时找到背光的阴影处或者泡在水中过酷热天气。在严寒和酷热交替变换的气候环境里,“三体”文明的发展陷入停滞。当在“三体”世界里能同时看到3颗“飞星”时,3个太阳都在远离“三体”行星,意味着漫长的严寒岁月。在寒风刺骨的黑夜里,空气中的水汽会冻结成鹅毛大雪降落下来。气温持续下降后,雪片会变得大而厚重,这是二氧化碳凝固成的干冰。当气温继续下降,雪花慢慢地变得薄而透明,在微光中呈现出淡蓝色,这是凝固的氧气和氮气。这时的夜空会变得异常洁净明朗,大气在绝对零度中消失,“三体”世界被大雪、干冰和固态氧、氮所埋没,“三体”文明就此终结。但文明的种子仍在。当“恒纪元”到来时,小说中的“三体”世界将重新启动,再次开始命运莫测的进化之旅。在某个“恒纪元”的一天,日出时间已过去数个小时,大地仍笼罩在夜幕中。就在人们怀疑“乱纪元”是否再次降临时,曙光出现,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升起一颗硕大无比的太阳,并占据了半个天空。在数百度高温的炙烤下,所有水体都在迅速地蒸发,一团团雪白的水蒸汽如蘑菇云一样高高升起,大地上一切可以燃烧的物体,包括人,都变成了火焰的燃料。发生如此巨变,是因为“三体”行星被某个太阳捕捉到近日轨道上,就如同地球从自己的轨道突然跃迁到水星轨道上。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里,水星与太阳的距离最近,所以水星白昼的地表温度可高达427摄氏度。在如此高温的环境里,无论是地球文明,还是“三体”文明都无法幸存。然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因为“三体”世界里有3个太阳。当天空中同时悬挂2个硕大的太阳,乃至更加恐怖的情形——三日凌空时,“三体人”会有瞬间的机会看到这样一幅景象:3个太阳像风车一样围绕着看不见的圆心在天空中旋转,地面会在瞬间变成冶炼炉,高温熔化岩石,大地上流淌着一条条岩浆河流。升腾的水汽形成前所未见的浓云,好像天空也在燃烧。在“三日凌空”中毁灭的世界,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重现生命和文明。“三体”世界还会出现极为罕见的“三日连珠”——3个太阳排成一条直线,以相同的角速度围绕“三体”行星运行。这时它们相互叠加的引力会形成一股恐怖的吸力,就像宇宙间突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吸尘器,很快就会抽空“三体”行星的大气层,接着是地面上一切物体,甚至是山岳和海洋。由于大气层消失,被吸入太空的物体反射着太阳光,所以“三体”世界的天空已经变得漆黑一片,连声音也不复存在。此外,当3个太阳从极近的距离掠过行星时,它们产生的强大潮汐力会将“三体”行星撕成两半,这就是“大撕裂”!然而,“三体”世界所处的宇宙,比所有的想象更加冷酷。在很久远以前,“三体”星系曾有过12颗行星,现在只剩下1颗。这只有一种解释:在漫长的时光中,那11颗行星均被3个太阳所吞噬!“三体”世界,只是这场宇宙大捕猎的漏网之鱼,文明能够一次次轮回再生,只是幸运。正当“三体”文明还在上百次的毁灭与重生中苦苦挣扎时,“三体人”意外地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息。在得知地球拥有永远不变的“恒纪元”,气候环境如同“天堂”一般美好时,“三体人”决定逃离自己的母星。在运用超技术锁死地球人之后,“三体人”率领庞大的宇宙舰队开始从4光年外向地球进发,故事由此展开……在获得雨果奖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刘慈欣坦言:“《三体》意在揭示我们人类生存环境的复杂性。”也有人认为《三体》隐喻了当下的气候环境问题。或许有人会说“三体”世界所处的宇宙环境与地球截然不同,上述灾难在地球上不可能发生。真的如此吗?《圣经》里有“诺亚方舟”和“埃及十灾”的故事,在中国也有“后羿射日”和“大禹治水”的传说。古气候研究表明,地球上确实曾经存在着冰河时代和大洪水时代,文明的发展一度因此陷入危机。特别是自从工业革命打开“潘多拉魔盒”后,全球气温不断升高,气候环境问题日益显现。极地冰盖融化、南极臭氧洞扩大、空气和水被污染、物种以前所未见的速度灭绝,超级台风、超强暴雨、超级热浪、超强雾霾等接踵来袭。只是两三百年的时间,就让地球“天堂”的环境变得越来越糟糕。数百年对于一个人而言或许漫长,但对于天文纪元和整个人类来说仅仅是一瞬间。如果地球文明继续沿着与自然环境相互对抗的轨道失控地发展下去,“三体”世界里的那些灾难真的不会发生吗?地球人没有“三体人”进化得来的“脱水”功能,无法躲避灾难。地球文明也不可能像“三体”世界那样重启轮回。我们敢冒这样的风险吗?还是让我们来重温一下“三体人”第一次读到的那封地球来信吧:“人类经过漫长的劳动和创造,建立了灿烂的文明……我们珍视这一切。但我们的世界仍有极大缺陷……人类社会正在努力解决自己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努力为地球文明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科幻与现实:《三体》小说中的气候灾难--中国数字科技馆

有十大位面现实生活分类,科幻探索小说排行榜,50-100万字,连载,公认超赞的女频小说推荐吗? - 红袖读书

Copyright © 1999-2025 www.hongxiu.com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红袖添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10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90200号互联网ICP备案号:京ICP备09093681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 朝180153 号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24〕1504-07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140号营业执照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小说,一经发现,即作删除!举报电话:010-59357051 举报邮箱:ywjubao@yuewen.com本站所收录的作品、社区话题、用户评论、用户上传内容或图片等均属用户个人行为。如前述内容侵害您的权益,欢迎举报投诉,一经核实,立即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联系方式 总机 010-83050798-600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27号楼23层(20)2302内05单元

三体i

【写在“基石”之前】 “基石”是个平实的词,不够“炫”,却能够准确传达我们对构建中的中国科幻繁华巨厦的情感与信心,因此,我们用它来作为这套原创丛书的名字。 最近十年,是科幻创作飞速发展的十年。王晋康、刘慈欣、何夕、韩松等一大批科幻作家发表了大量深受读者喜爱、极具开拓与探索价值的科幻佳作。科幻文学的龙头期刊更是从一本传统的《科幻世界》,发展壮大成为涵盖各个读者层的系列刊物。与此同时,科幻文学的市场环境也有了改善,省会级城市的大型书店里终于有了属于科幻的领地。 仍然有人经常问及中国科幻与美国科幻的差距,但现在的答案已与十年前不同。在很多作品上(它们不再是那种毫无文学技巧与色彩、想象力拘谨的幼稚故事),这种比较已经变成了人家的牛排之于我们的土豆牛肉。差距是明显的——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差别”——却已经无法再为它们排个名次。口味问题有了实际意义,这正是我们的科幻走向成熟的标志。 与美国科幻的差距,实际上是市场化程度的差距。美国科幻从期刊到图书到影视再到游戏和玩具,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动力十足;而我们的图书出版却仍然处于这样一种局面:读者的阅读需求不能满足的同时,出版者却感叹于科幻书那区区几千册的销量。结果,我们基本上只有为热爱而创作的科幻作家,鲜有为版税而创作的科幻作家。这不是有责任心的出版人所乐于看到的现状。 科幻世界作为我国最有影响力的专业科幻出版机构,一直致力于对中国科幻的全方位推动。科幻图书出版是其中的重点之一。中国科幻需要长远眼光,需要一种务实精神,需要引入更市场化的手段,因而我们着眼于远景,而着手之处则在于一块块“基石”。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基石,我们并没有什么限定。因为,要建一座大厦需要各种各样的石料。 对于那样一座大厦,我们满怀期待。 科幻世界 【自序】 刘慈欣 《三体》最后一部的出版已经有十一个年头,在这段时光里,这部科幻小说走过了不寻常的路,拥有大量的读者,被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出版,并获得雨果奖。这出乎了作者的预料,我想也出乎本书出版者的预料。 一个谜题一直萦绕着我:读者在这部小说中究竟看到了什么?吸引他们的是其中的现实,还是对现实的超越?是其中因幻想而变形的科技还是真正的科技本身?是其中的外星他者,还是他者所映射出的人类自身?是心中的道德还是头顶的星空?……这些我真的不知道。在我最初创作这部小说时,是在写一部科幻小说,现在这本书在我的心目中仍然是一部科幻小说。正如冈恩所指出的那样,真正的科幻小说的最大的特征是“无所指”,它没有指向现实或 别的什么东西,它只是指向科幻自身。这个精辟的论点指出了科幻小说自身所固有的一种单纯。如果非要把作品比作自己的孩子的话,那经过这十余年,这个孩子可能会成长为一个很成熟很复杂的人,但在我的眼中,他仍然是单纯的孩子。 所以我现在对这本书能说的,也只是一些单纯和不太复杂的事。 我一直有一种幸运感,庆幸我能够在外星人降临我们的世界之前写完并出版了这部小说。外星人的降临对人类是福是祸现在谁都不知道,但对《三体》肯定是一场灾难,那时书中的一切将变得平淡无奇。有人可能觉得可笑,但我这种感觉是真诚的。如果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科幻题材是离现实最近的?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外星人。与其他科幻题材相比,外星人具有最大的不确定性,这个古老的科幻想象随时都可能变成现实,这事一旦发生,将 迅雷不及掩耳,而在那时,我们的生活、文化和哲学将完全改变,我们现在所关注的一切将不再重要。而现在,从国际社会的层面,到国家,再到个人,都对此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以中国来说,很难在大学中看到相关的专业(宇宙生物学和宇宙社会学),申报这样的科研项目也很难得到经费,在FAST射电望远镜的科研项目中,寻找外星智慧信号也是排在后面的。我一直觉得,对外星智慧文明问题的漠视,是人类世界最不可思议的事情之一。 《三体》的读者包括国家元首和普通大众,如果这本书能够稍稍引起人们对外星人问题的注意,是对现实问题而不是虚无缥缈的幻想的那种注意,那是我作为作者所得到的最大的安慰。 回想十多年前本书的写作,有一个奇怪的感觉:那时我仿佛不是在写小说,而是在修改一段已经发生的历史,这事似乎在另一个时间和另一个空间发生过,我只是把它改得让读者更能够接受。这无疑是创作科幻小说时最佳的状态,这种状态很难重复。就像你一觉醒来时,发现自己刚做过的梦十分有趣极其震撼,你第二个夜晚想回到那个梦中,一般是不可能的。但不管怎样,这十来年我还是一直在努力,想找回那个梦。 谢谢《三体》的每一位读者。 2021年4月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