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下午,一口气看完这本书
根据作者推荐的方法,我准备了2个笔记本,一个作为行事历和记事本,随身携带,另外一个作为航母笔记本. 航母笔记本上 分类了 工作,学习,项目等几类.按照PDCA方式对每一个目标进行分类. 平时上网浏览或看新闻,或突然灵感爆发想到的东西,第一时间记录到记事本上,每天会整理记事本上的内容到航母笔记本相应的模块中去. 总之一句话对我印象非常深刻.经验不是靠baidu来的,是靠自己积累记录得带了. 通过记笔记可以减轻大脑的负担. 合理规划笔记本内容.第一时间记录自己的想法,无需去修饰.,这样方便回忆. 推荐大家在看两本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思维导图>> 改变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学习的方式,和记录的方式 帮助非常大

一日长于一生
这本书是国产推理中比较特别的一本,整本书的时间跨度不超过一天,事件也大多集中于一座几乎被废弃的儿童医院内,这种表现手法很像舞台剧,也让我想到多年前的大热美剧《24小时》。而在前半部分医疗行业里各种内幕和矛盾冲突时,又让我想到加拿大的行业小说大师阿瑟黑利。
看到草蛇灰线一一显现,犯罪者与调查者窒息攻防时,我发现找回了阅读迪弗的感觉。没错,作者甚至在书中借人物之口大方致敬了林肯莱姆。如果不看人物姓名,这就是一部典型的林肯莱姆式的小说:高智商的犯罪分子,半安乐椅神探,犯罪现场的调查与推演,警匪之间不断猫鼠身份的互换,以及真凶身份的意外性和最后的反转。很久没有这样激动的一口气看完一本书了。
特定时间和封闭空间,是呼延云老师给自己套上的一副枷锁。我想放在以前,断不会如此兵行险招的,这也是作者对日渐成熟的笔力的自信。
推理只是载体,而作者的目的是通过在这样一个半暴风雪山庄中的短短半天的故事,让世间的魑魅魍魉现行,还原一个真实的社会。医患矛盾、医疗资源分配不公、官本位、形式主义、金钱主义、外行指导内行、警界腐败、监守自盗,谁能说清楚这是小说还是纪实?只有植根于中国的土壤,对社会和现实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写出这种让又怒又痛的小说。好在作者还塑造了一群有良知的人物,在这个比一生还漫长的一天里,守住了灵魂的底线,让读者在黑暗中看到了一束人性的希望之光。诚然,这本书为了把矛盾集中在局限的舞台,为了更多的社会责任,部分情节的安排有些生硬和刻意,但这也是不得已的取舍。
古龙的《七种武器》写到第七种,武器变成了“拳头”,或者说是愤怒。本书的核心精神也不是刑侦,不是推理,不是诡计,而是愤怒!
当你是一个作者,面对诸多的社会暗象,你会不会愤怒,会不会用书写去表达你的愤怒?当你是一个读者,读了这样一本书,你会不会愤怒,会不会想要改变这个现实?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降,中国曾经诞生过一批优秀的刑侦小说,直击社会阴暗面和时代顽疾。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国推经历了断代和复活,却几乎全面倒向日本新本格,呈现一种空中楼阁式的推理。我看过的大部分国推把名字遮上根本分不出发生在哪个国家和哪个时代,更有甚者披着古风的皮写日本式的故事。(本人阅读量极少,以上均为一叶障目之言)
所幸我们还有水天一色老师和呼延云老师,在国推的创作中走着自己的道路。
一切都是人性作祟
政治家伊原骏策对权势的贪婪,久能教授一行人对科学的追求是这场悲剧的源头,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则是氏家清和小林志保,一个是对爱人的痴迷一个是母性的使然,说白了,一切都是人性作祟。撇开伊原和大道这些反角不说,整个故事里最可恨的是氏家清。将阿部晶子的胚胎植入静惠的体内这一疯狂的举动是永远都不应该被饶恕,这个不是头脑发热的举动,是他深爱着阿部晶子潜意识所作的决定,当时,他和静惠已经结婚五年了,看到他在信里说“当时我和静惠都到达了幸福的巅峰...我一看到你就觉得好幸福”我毛骨悚然,这种爱太阴暗了。他也许有幸福过,但很多时候是带着煎熬的。静惠是最大的受害者,我能理解她想烧毁一切的决心,更能理解最后决意救出鞠子的想法,静惠是善良的,是无辜的。高城大老爷因为娶了一个染色体有问题的老婆连累儿子基因不正常而产生的自责,和氏家清的自私真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果然每个人的道德底线是不一样的。 小林志保生下双叶是母性使然,她唯一伤害的是阿部晶子,因为没有经得她同意复制了另一个她,但她是出于对生命的爱,这样的爱也许不能称作高尚,但至少不是阴暗的。 虽是一个悲剧,但整个故事还是有很多彰显人性本善的情节。静惠在生命最后一刻决定救出鞠子,小林志保用生命捍卫双叶,胁坂违背母亲意愿协助双叶,双叶出于好意抛下胁坂,伊原女儿有意放过鞠子...这些都是人性中善良的一面。 一口气看完一本书的感觉真的好爽,这本书是在1993年出版,当时克隆羊“多莉”还没有出生呢,对东野大叔真的佩服到不行...
相关资讯
下篇: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