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名人传/一生的经典世界十大名著(青少年版)手机当当网

更新时间: 2025-07-06 15:03:17

阅读人数: 638

本文主题: 世界十大经典名著

作者: (法)罗曼·罗兰 原著,创世卓越 改编

出版时间: 2007-01-01

折扣: 7.15折 节省: 4.50

顾客评分: 4星半 

《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作品,是世界传记文学作品中的传世经典。它是描绘人类心灵的三份手稿,以激情文字谱写了三首英雄赞歌:贝多芬——一个耳聋的音乐家,一个被命运捉弄的人,一个用...

时代的英雄与伟人引导我们前进! 本书的二三位主人公是人类历史上不同时代*富天才的伟人人物他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他们的作品博大精深,他们的影响历经世代而不衰作者紧紧把握住三位不同领域伟大艺术家的...

罗曼·罗兰是法国著名作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1912年完成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荣获19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罗曼·罗兰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与艺术的热爱和乐观...

名人传/一生的经典世界十大名著(青少年版)手机当当网

世界十大名人传记世界名人传记排行榜最著名的人物传记盘点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是由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人物传记名作之一,书中他以独特的手法,重现了历史上的十二个重要时刻,从拜占庭的陷落到滑铁卢的一分钟,从谱写出《马赛曲》的“一夜天才”鲁热到乘坐火车犹如“炮弹”驰回俄国从而震惊世界的列宁,各种人物在他笔下栩栩如生,事件的来龙去脉尽融其中,使读者也情不自禁地回到了那撼人心弦的年代。世界著名的人物传记有很多,但maigoo小编首推这部。

《名人传》是部世界有名的人物传记,由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曼·罗兰撰写,这部传记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三大师传记的合集,称为“三大英雄传记”,也被称为“巨人三传”,书中的三人虽然所处时代和国家也不同,但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作者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有着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从而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

《忏悔录》是古罗马帝国时期天主教思想家奥古斯丁一本以祈祷自传手法所写的自传体回忆录,本书不仅记述了他的思想转变经过,也表达了他对重大神学问题和哲学问题的看法,这部作品不仅是对个人成长的回顾、评判和对信仰、思想的歌颂,还对后来的基督教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文化、思想内涵,它是晚期拉丁文学中的代表作,列为古代西方文学名著之一,是历史人物传记中非常值得看的一部。

《梵高传》由被誉为传记小说之父的美国现代作家欧文·斯通撰写,这是欧文·斯通年仅26岁时的作品,这部作品也成为欧文·斯通的成名作,被译成八十余种文字,发行数千万册,欧文·斯通认为最能打动读者的不是名人深厚的成就和辉煌,而是他们追求和探索的过程,几十年来梵高悲惨而成就辉煌的人生震撼无数读者,如果你对梵高感兴趣的话,MAIGOO小编十分推荐这部。

《约翰逊传》是一部举世公认的伟大传记文学作品,为深入了解语文学乃至世界文学所必读之书,约翰逊博士是18世纪中后期英国文坛执牛耳者,世界上第一部像样的英语词典就是他单枪匹马编写。本书作者鲍斯威尔是传主的超级粉丝,他细致观察记录下约翰逊的箴言妙语,这本书可以说是近代人物传记的开创之作,鲍斯威尔也是现代传记文学的开创者,而且“鲍斯威尔”已成为忠实的传记作家的代名词。

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惟一连任四届的总统,是美国迄今为止在任时间最长的总统,曾多次被评为美国最佳总统。这部人物传记《罗斯福》被公认为是关于罗斯福的大量传记作品中最重要的单卷本著作,本书通过罗斯福在二战时期的政治活动和日常生活,提示了其内心与性情,分析了罗斯福的性格对日后美国社会发生一系列根本性转变所具有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其后三四十年世界冷战格局的形成,及其美国现代总统制的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本书1971年获美国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

亚当·斯密是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经济学鼻祖,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创建者,被誉为“经济学之父。这部《亚当·斯密传》是当代仅见的对亚当·斯密生平与其著作最详尽而全面的一部,作者约翰·雷是十九世纪末英国的一位新闻工作者,他据前人留下的大量史料,他旁征博引,以流畅明晰的行文,文学意味的笔调描述了一位经济学家完整的一生。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对斯密的毕生经历、生活背景、性格、为人、社会关系等方面有较为具体而系统的了解,本书曾获的“2015和讯华文财经图书大奖”·人物传记奖。

《忏悔录》是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卢梭的自传。这部名为“忏悔”实为“控诉”的《忏悔录》,记载了他从出生到被迫离开对皮埃尔岛之间五十年的生活经历,讲述了他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一生,是卢梭文学创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在历史上多得难以数计的自传作品中,这部是少见的人物传记名著,本书也是法国教育系统让青年人研读最多的经典作品。

玛丽·安托瓦内特是法国史上最美丽的王后,也是法国最奢靡无度的王后;是法国最具传奇色彩的王后,也是法国最后一位王后,这部著名的历史人物传记还原法国路易十六王后传奇而悲情的一生,揭示出服装引发严重的社会政治混乱可以达到怎样惊人持续和猛烈的程度。本书曾荣获《华盛顿邮报·图书世界》年度最佳图书、纽约时报·书评周刊》年度特别图书等奖项。

《肯尼迪:权力日记》一部研究领导力和历史的杰作,由知名传记作家理查德·里夫斯撰写,他通过逐日还原这位美国第35任总统遭遇的困境和做出的决定,努力从肯尼迪的视角“再现他的世界”,让读者切身体会到总统置身权力中心的真实感受,这部人物传记可能是迄今为止对于肯尼迪最好的解读,从肯尼迪的视角再现其内心世界,本书曾获得《时代周刊》年度非虚构类最佳图书。

为什么《乱世佳人》被称作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主线是好强、任性的庄园主小姐斯佳丽纠缠在几个男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与之相伴的还有社会、历史的重大变迁,旧日熟悉的一切都一去不返…

美国南北战争摧毁了佐治亚乃至整个南方的经济,黑奴重新获得自由,昔日奴隶主养尊处优的好时光随风而逝,飘得远远的。为了生存,他们必须放下臭架子,努力奋斗,不然只有死路一条,连亚兰大上流社会的中坚分子也不得不降贵屈尊,卖糕饼的卖糕饼,赶马车的赶马车。为表现这个主题,米切尔还向读者描述了美国南方的许多迷人之处,生动再现了美国佐治亚州内战时期、重建时期的生活。表现了一个传统社会的崩溃瓦解,人们又如何应付这场社会巨变的艰辛过程。 小说《飘》虚写战争,实写战争对人类心灵的影响。

《飘》于1936年6月30日问世,打破了当时的所有出版纪录。前六月它的发行量便高达1000万册,日销售量最高达到5万册。它标价3美元,却被炒到了60美元,而当时美国一处不错的旅馆,月租金也不过30美元。如此叫好又叫座的成绩,使它在1937年荣获了普利策奖和美国出版商协会奖。更不用提小说改编的电影《乱世佳人》所获得的巨大成功,让它更加声名远扬,以至于截至上世纪70年代末期,小说被翻译成27种文字,畅销全球。

当时,人们争相一睹玛格丽特·米切尔的芳容,她所到之处,迎接她的人群甚至比迎接罗斯福总统的还要多。

《飘》是美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创作的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反映美国南北战争的小说。这部经久不息的小说感动了无数的读者。多次被翻拍成电影。电影又名《乱世佳人》。作品通过一幕幕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以及细腻逼真的人物形象,用诗一般的语言演绎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飘》称得上有史以来最经典的爱情巨著之一。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主线是好强、任性的庄园主小姐斯佳丽纠缠在几个男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与之相伴的还有社会、历史的重大变迁,旧日熟悉的一切都一去不返……既是一首人类爱情的绝唱,又是一幅反映社会政治、经济、道德诸多方面巨大而深刻变化的宏大历史画卷。

《飘》的人物性格塑造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的塑造方法,人物性格多元组合成为这部小说的一个重大亮点,以战争背景,鲜活的彰显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更从斯佳丽一家展现作者对于黑人平等的看法。性格组合展现了一个圆形的人物,通过圆形的人物集合又展示了小说历史环境的多个方面,从而详尽地记录下了一段动荡的历史,一段硝烟的时刻,以及在这种时刻不同人的成长。通过不同的性格发展,揭示了环境对于人的甚远影响,这种性格组合的描述方法也对后世小说艺术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仅因一部作品就名扬天下并在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作家是绝无仅有的。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便是这样一位独一无二的作家。《飘》1936年问世后引起轰动,被好莱坞搬上银幕后,米切尔更名扬四海。面对荣誉,米切尔谦虚地表示,《飘》的文字欠美丽,思想欠伟大,她自己也不过是位业余写作爱好者。她婉拒了各种邀请,一直与丈夫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此书自1936年首次出版后,在世界上被翻译成29种文字,总共销售了近3000万册 。1937年,小说获得普利策奖。根据此书拍成的电影《乱世佳人》于1939年12月15日在亚特兰大举行首映,引起轰动,并迅速风靡全球。而扮演男女主角的演员克拉克·盖博和费雯·丽更是因此而留在了许多影迷的心中。

《乱世佳人》被评为世界十大经典名著之一,美国作品中只有它上榜,可见它的分量有多重。但评选的时候很多人是不服气的,不就是男男女女恩恩爱爱吗,哪个国家没写过这种儿女情长的东西。

确实,《乱世佳人》被评为经典有不少运气成分在其中。小说原名为《飘》,真正走向世界源自于小说改编的超长电影《乱世佳人》,这部电影斩获了多项奥斯卡大奖,更是把男女主人公推向了世界的大荧幕。

但就小说本身的实际硬件来看,它能成为经典并不值得质疑。我会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从小说的整体架构和格局来看,你能看出作者玛格丽特的“小心机”。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列夫·托尔斯泰一样写出《战争与和平》这样波澜壮阔的鸿篇巨著的,有时候,换一个小一点的切入口,比如说两者的爱情,更容易得到读者的认可,由一个人物慢慢地,一点点地揭开这个世界本来的面目,格局逐渐扩大,会给人新奇之感,觉得别有洞天。《乱世佳人》从郝思嘉天真烂漫的庄园生活写起,逐渐把视角拉向了美国南北战争的战火当中,将地点跳脱到亚特兰大,跳脱到整个美国,越发庞大的格局给人看到的将不仅仅是一份千回百转的爱情,更是一幅真实的美国社会画卷,时代变迁的影子不仅印在了当时的人们眼中,也印在了每一个读过的人心里。

郝思嘉和白瑞德,可能是我看欧美文学到现在,最无赖的一对冤家了。郝思嘉活像一个“”,打定主意了要靠美人计榨干他榨干你;白瑞德则完全是一个“”,没事儿就喜欢跟郝思嘉调调情说说爱,风流不羁的样子真是能迷死一众少女,就连玛丽莲梦露都曾以能和白瑞德的扮演者克拉克·盖博一起拍戏而感到无比荣幸。

郝思嘉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打破了当时我们对于女人的一种习惯性理解。凭什么女人只能任男人摆布,凭什么女人就要贤良淑德,甚至在战火中就一定是牺牲者?郝思嘉完全以一种胜者的姿态,周旋于各种男人之中,以一种男人猎艳女人的姿态随心所欲地挑选着男人,好在自己最艰难的时候利用一把,至于被利用完之后是死是活她并不关心,甚至将之视为一种解脱。这种自我主义的心态固然不被提倡,但又何尝不是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一个新的思考角度?女人也可以是这个世界的王者,只要她想,完全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而白瑞德呢?他没有艾希礼那么彬彬有礼,相反他身上带着很重的痞气,看似是个流氓没有教养,却重情重义,喜欢郝思嘉就一直挂念着她,哪怕被她利用也愿意帮助她,人物的设定和性格上形成了一种较大的反差,而这种反差则丰满了男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经典作品讲究文学性,文学性中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值得读者去回味、去思考。值得思考的作品,才有它自己的灵魂。《乱世佳人》的结局是极好的,那种开放性将整个原本可能比较烂俗的言情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白瑞德走了,但是故事没有完,没有人知道他还会不会回来,亦或是说郝思嘉会不会去找他。于是我们最初按照结局来界定悲喜剧的方法消失了,因为两个人可能会在一起,也可能不会再见。前者是喜剧,后者是悲剧,但是没人知道结果,包括作者。因此,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联想结局,来补充画面,这种思考性是经典作品的一种标志。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