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什么?是我用来挂小说的钉子。”
大仲马曾言:“历史是什么?是我用来挂小说的钉子。”他的小说大多以真实历史作为背景,再辅以曲折生动且出人意料的情节,读起来酣畅淋漓。《三个火枪手》正是这样挂在钉子上的代表作品,而大仲马自己也认为这部小说就是他最好的作品。
十七世纪前半期的法国,统治阶级之间争权夺利,国王路易十三与彼时掌权的红衣主教黎塞留矛盾重重,这就是挂着《三个火枪手》的“钉子”。出身没落贵族家庭的达尔大尼央与三位火枪手不打不相识,彼此成为朋友,随后他们被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为了维护王后的名誉,四人与黎塞留及其爪牙斗智斗勇,最终挫败了他的阴谋。
在历史的缝隙中,虚构的人物在虚构的故事里辗转腾挪,达尔大尼央挣扎于爱情与阴谋编制的大网,他的勇敢、正直、顽强、忠诚在一次次冒险中闪耀着光辉。真实的历史、刺激的冒险、侠义的精神,这些元素深深影响了远在东方的金庸,他坦言《三个火枪手》深刻启发了他对武侠小说的创作,这部小说教会了他怎样活用历史故事。或许我们可以说,没有《三个火枪手》,就没有我们如今看到的金庸和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
故事的经典与精彩自不必多说,这本书还有着另一个亮点。作为“后浪插图经典”系列之一,书中收录了法国艺术家莫里斯·勒卢瓦尔为小说精心创作的两百多幅插图,从房屋建筑到人物服饰,都精细准确地还原了当时的时代风貌。除此之外,人物的神态和动作也细致入微,在图画的加成下让每一个人物都更加丰满立体,也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每一个名场面。
马克吐温曾诙谐地说过:“‘经典’,指人人称赞却没人会读的书。”但跌宕起伏的冒险和细节精美的插图相得益彰,定会帮助你打破“经典”的魔咒。

《骊歌行》中的秦王有历史原型吗骊歌行原著小说叫什么名字
《骊歌行》中的秦王有历史原型吗
据悉,周王的原型人物是李世民第三子李恪。
周王虽然是皇帝的儿子,但他生母并非皇后,所以不是嫡出,不管他才能如何出众,基本都与太子位无缘。剧中,周王博学多才,英勇果敢,然而,只因为他的生母不受宠,所以得不到像其他兄弟那样的重视。
其实历史上,李世民还是很喜欢李恪这个儿子的,他对李恪赞赏有佳,还曾说过他是所有儿子中跟自己最像的一个。
李恪出生于公元619年,但此后因为牵扯进房遗爱谋反案中,被长孙无忌害死了。太子李承乾因为谋反被废太子之位后,长孙无忌希望唐太宗能够立李治为太子。毕竟李承乾跟李治都是长孙皇后的儿子,是长孙无忌的亲外甥。然而李世民却认为,李治太过懦弱,他觉得吴王李恪英勇果敢,在各方面最像当年的自己了,所以他想立李恪为太子。
李世民想立吴王李恪为太子的心思,遭到了长孙无忌坚决的反对。他反对李世民立吴王李恪为太子,不光是因为他是隋炀帝的外孙,也是因为李恪不是他的外甥,他不能让皇位落到他的手里。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长孙无忌越来越看不惯李恪。
吴王李恪最后因为谋反被处死,其实他是被房遗爱诬告陷害的,长孙无忌没少在其中推波助澜,以至于吴王李恪临死之前,还在痛骂长孙无忌挟势弄权。
李一桐、许凯领衔主演的《骊歌行》是原创剧本,并不是根据热门小说改编而来的。
剧中李一桐饰演的傅柔本是商贾之女,却阴差阳错进宫做了女官,傅柔蕙质兰心,温柔善良,第一次见面就吸引到了男主盛楚慕。
《骊歌行》是根据什么小说改编的《骊歌行》剧情讲的什么
许凯饰演的盛楚慕是长安城有名的纨绔子弟,富家公子,对傅柔一见钟情,后为了傅柔痛改前非成为足智多谋的将军,英武不凡。
这个故事背景发生在唐朝,以大唐文化为故事背景,将初唐时期市井、商贾、官场、宫闱、战场等各个层面的人情百态悉数展现,努力营造浓重的“唐文化”色彩氛围,在轻松、欢乐的剧情之外,力求最大程度的展现博大精深的文化之美。
今天就让你们见识见识什么叫“历史虚无主义”
分割线内是引用的文章,来围观一下什么叫“历史虚无主义”。
很多读者对于历史逻辑与历史叙事缺乏基本的概念。有时候我在写书时查了又查,反复提炼的资料,因为这些“毒历史”的污染视听,说真话反而会被认为是假的,是在信口开河。
所以不得不挂一篇毒历史的资料文以正视听。其中的荒谬自己体会,这是属于层次比较低的。有些高端的毒历史文,普通读者不太容易分辨。
——————————————————————————————————————————————
清承明制,清朝的税收制度来源于明代,清初赋税制度沿用明朝的一条鞭法,田赋与徭役合并,统一丈量土地,按亩征银。即按土地每亩征税。按征收每石粮食价值换算银两若干,只征银两,不收谷物。徭役变为赋役,即政府将土地租给农民耕种,依据土地等级的高低征税,下中上三等土地依此征收1-3分。田赋也依据土地好坏的差异征收税银。沙碱地、洼地、山坡及坟地每亩征1-3分,耕地每亩2-4分,园地每亩4分。把土地分成三种类型,每种类型又依次划分等级,保证征税相对公平。在此基础之上清朝免除了一切苛捐杂税以及“三饷”(辽饷、剿饷、练饷均为补贴军饷之用)。
康熙皇帝在位时曾规定,在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后出生的人口不再缴纳赋税,这就是所谓的“盛世滋丁,永不加赋”。后来雍正皇帝实行摊丁入亩,取消实行了几千年的人丁税,即把人头税均摊到每亩土地中,丁银税从此废除。
清朝直接向土地所有者即地主和自耕农征收赋税。尤其是清代雍正年间推行“摊丁入地”政策后,土地就成了缴纳农业赋税的唯一依据。王业键估计,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各种土地税总额约为5400万两(其中额外附加税约为500余万两)。
据学术界关于清代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和物价的研究成果,估计乾隆三十一年的农业种植业产值约为12.53亿两,因而大致可知当时土地税(全国平均)约为土地产出的4.3%。
在同时期的英国人眼里,清朝老百姓的税赋实在是轻得令人吃惊。对大清王朝的百姓来说,朝廷的税根本谈不上过度,更谈不上是负担。田税一般按土地产值的几十分之一的地税方式来收取,国外进口税,再加几种对大多数人几乎没有影响的数目更小额税收,平均起来,每个人向国家缴纳的税费每年总共不会超过0.2英镑(4先令)。
此外,清朝百姓享有的另一大优势是他们所缴纳的税是固定的,绝不会因国家的特殊开销而被要求额外缴税。唯一的例外是发生暴动(在荒年,或旱涝引起的饥荒,朝廷不能储存充足的粮食,在大面积出现饥荒时便无法满足饥民的要求,成千上万的人因断粮而对自己较富裕的邻居采取暴力行动,但是,暴动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改朝换代)。
中国帝王体制所创造出的这些优势在欧美日很多国家是少见的,加上朝廷对农业如此之大的鼓励和支持,中国皇民贫困阶层的生活条件肯定不会象其他国家的那样艰苦。因此,在中国的康熙和乾隆年代,从南到北见不到一个乞丐。
1803年,清朝的朝廷总税收是6600万英镑,其中,军费开支约5000万英镑,国家行政管理费用(含皇室费用开支)约200万英镑,朝廷岁入剩余1400万英镑。1803年的清朝中央政府朝廷官员只有1920人,少得可怜,因此,国家行政管理费用一年200万英镑,就足够了。
到晚清时期,清政府并未对土地赋税政策作重大的改革,不过视财政所需增加一些附加税。由于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冲击,整个咸同时期田赋都难以正常征收,至光绪年间才逐渐恢复。
据刘岳云《光绪会计考》估计,甲午战争前清政府统计的田赋货币收入约为3100万两,此外仍征收实物漕粮约250万石,合计田赋收入约为3500万两。而1887年的农业产值则为22.30亿两。由此计算,田赋税率为1.6%。但考虑到可能在田赋征收中的额外负担也较严重,各级官吏实际征收的田赋约为统计数的2倍以上,因而实际征收的田赋约占农业产值的3.2%。
由于通货膨胀的因素,晚清时期田赋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还低于清代前期。当然,对租种地主土地的佃农而言,需交纳占土地产出一半的地租。这样,如果是出租地,则佃农得50%(包括生产成本在内),各级政府与官吏收入3.2%(其中中央政府控制的财政收入为1.6%),地主所得为46.8%。若是自耕农,可得土地产出的96.8%(假定土地所有者即地主和自耕农缴纳的赋税是相同的,实际情况则有所不同)。
————————————————————————————————————————————————
看起来干货满满,其实全是编的,反正也没人去核实。如果有个系统可以让一个人写假文章就死的话,写上面那个文章的人估计坟头已经长草了。
以上文中很多数据,读者是无法辨别真伪,更无法辨别其中叙事逻辑的隐藏部分。
但有一个鲜血淋漓的事实摆在眼前:满清这么牛逼,满清百姓税负如此之低,早就是人间天国了,怎么满清还会灭亡呢?当时可是几亿人盼着满清快点挂啊!
如果有人看了这种文章,然后来质疑我书中内容里面的所谓“逻辑破绽”,比如说:
“谢道韫这么漂亮的女子,她家怎么可能是坏人呢!怎么可能剥削压迫佃户呢?”
“康熙乾隆盛世,百姓那么幸福,赋税历朝历代最低,天下一个乞丐也没有,主角为什么还要造反呢?”
“笼络好世家就能一统天下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有什么不好,主角为什么还要折腾?是不是闲得慌?”
这种问题我应该怎么去回答呢?回答这些问题就要几万甚至十几万字。
现在不仅资料是这样,很多历史小说也是这样啊,用精美的文字,老辣的文笔放毒,还有一堆人追捧,例子我就不举了。
一个很悲剧的事实是:瞎写历史文不会被判刑啊!甚至常常名利双收。
这种历史虚无主义的造谣成本是很低的,就更不要说一些“高端造谣”了。
《剑桥中国》里面的观点为什么我不敢随便拿出来用呢?因为我一直认为数据不能代表历史,外国人是永远不懂中国历史的。资料我只会批判性的使用和提炼。
好比现在那些连汉字都不认识的人,说个吉尔的中国问题专家呢!这种人说中国如何如何,能信么?
现在的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有的人整天在网上胡说八道,你不能揪住他的衣领打耳光,也没有精力去与之争辩。
这种人,这种书,充实着网络,就连起点也不乏效仿者(懂的都懂,我就是不说是谁)。
所以说你们不要怪我总是说一些废话,或者我换个问法:你是希望脑子清醒自己做判断,还是被别人当个傻X一样牵着鼻子走?你会不会一直都是被别人恶意牵着鼻子走,然后一点感觉都没有呢?
静下心来问一下自己这个问题,脑子会降温。
现在这本书存稿很多,按时发送,我随便唠叨什么都不影响更新。
相关资讯
哪个历史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被称为岳飞?与此相关的历史小说叫什么名字?
哪个历史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被称为岳飞?与此相关的历史小说叫什么名字? 哪个历史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被称为岳飞?与此相关的历史小说叫什么名字? 岳飞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