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脑洞是评价科幻小说的唯一标准

更新时间: 2025-07-09 13:45:16

阅读人数: 1004

本文主题: 什么叫科幻小说?

小说有不同类型,每个类型都有注重的方向,比如历史小说注重历史重现,推理小说注重思考,科幻小说注重想象力,有的人拿《三体》去和《白鹿原》、《平凡的世界》比较,然后批评三体的文字能力、人物塑造,岂不是舍本逐末?

在想象力这块,我觉得三体不输我以往看过的任何科幻作品(星际穿越除外)。四维碎块、二向箔、光墓、太空电梯,脑洞之大,前所未有。还有一些很超前的理念,给岁月以文明,给时光以生命,感觉大刘是个反环保主义者;黑暗森林体系,不知道有没有被验证的可能;死神永生,所有生命都会死去,任何物质都会湮灭,只有死亡本身不会死亡,只有湮灭本身不会湮灭。

脑洞是评价科幻小说的唯一标准

确定是科幻小说?

以往看的科幻小说或者说魔幻我都管科幻系列,类似哈利波特、权利的游戏、查理九世,是个很有趣的故事。然在读银河帝国的时候,哇塞,我在看人类文明发展史么?看心理史学?还有宗教里影射的乌合之众的群众心里学?所以接下来的帝国2帝国3会拓展到基地如何利用经济贸易制肘银河系?

基地浓缩了1w多年人类的科技文明,莫非银河帝国的运转全凭科技的自动运转,想象下现在电脑坏了企业如何统计运算;停电了,老百姓要怎样生活;老祖宗的很多生活技能慢慢都退化了;社会自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科技越来越发达;电脑坏了怎么办?系统蹦了怎么办?电脑芯片坏了?那一懂技术的少部分人,想象下这些懂技术的人和这些相关的文学资料被团队打包一起送到宇宙的尽头,那会是文明衰败的开始?宇宙尽头的高精尖们先等待文明没落再重建新的文明帝国,用这1w多年的科技文明。所以我们的作者是这么个脑回路的话,从宗教-经济-政治?接下来会怎么发展,还是很想要继续看下。

科幻小说的本质依然是在探讨哲思问题

作为一个想看电影都搜不到资源只会让电脑被各种病毒袭击后习得性无助的“老人”,我是极少极少接触科幻小说的。“元宇宙”这个概念我是极度抗拒的,就像我抗拒所有类似YYDS的流行语一样,我想,这些流行的标签流行的口头禅只能说明一个问题,群体是跟风的弱智。

刘慈欣的《三体》鼎鼎大名,我虽然很是好奇,但依然保持一定距离,最大的问题在于,如果我的智商读不懂一本书,我可能也无法接受自己原来也是个弱智的事实。

我想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小说都不应该抗拒小白级读者,一本书好看不好看就够了,又不是一起pk大学教授竞聘论文,不懂这些行业名词就不能翻开一本书一样。知道吗,读者就是读者,读一万本书和读一千本书,在翻开一本没看过的书前,都是平等的。我们不需要所谓专业读者那种秀优越感的怪癖。

《无名链接》是一部集合了14位中国较为出名的科幻小说家短篇集,对我们这种科幻文学的小白读者甚为友好,我想你可以完全抛开“元宇宙”这种虚幻的概念,去享受每一个短篇给你带来的纯粹的震撼。

大部分科幻小说展示两个问题:1、未来的世界是怎样的?2、未来的人们的“心”在哪里?雷· 布拉德伯里的经典代表作 《华氏451》就是非常典型且具有前瞻性的范本:未来的世界如何——人们不读书,这里所有的书被禁,消防员的工作不是灭火,而是焚书;人们的生活被“四面墙”包围,和我们如今的社交媒体多少相像!而生活看似完美的人们却要么沉迷“四面墙”里,要么空虚到抑郁多次自杀;他们的”心“,他们的”灵魂“,他们那个时代的”火种“,在哪里呢?作者设置在了书里。即使在科幻的世界里,去到了几千几百万年的未来,核心命题依然在”回归“,刘慈欣的《时间移民》,也是展示了时间移民后几百、几千年后是怎么样的,无论是信息爆炸、人类永生、超脑超体共存还是最后变成了To Be Or Not To Be的哲学问题,结局一样是”回归“——回归生命的自然,回归人类的本心。

而科幻作家甚至还在小说中试图解决另外一个问题:“在已无极限的情况下,神存在吗?神是怎样的?“ 很意外的,这本短篇集里居然有两位作者在揣测”神“上有同样的想法,韩松的《无名链接》和江波的《洪荒世界》,都对里头虚拟世界里的最高领导者/负责人(无论是称之为”神“还是称之为”超网的董事长“)给予了共同的词语——虫子。《无名链接》里,“神”出现的时候已然是一具被蛆虫肆虐的尸体,且“神”在客观世界中的模样,很让人不安:个子矮小,驼背,两腿一长一短,苍老不堪;而《洪荒世界》里,超网最高负责人的形象也很不怎么样——可以用猥琐来形容,而且他光着身子,一丝不挂,白乎乎的身子在晦暗的灯光下,就像一只肉乎乎的大虫子。

这些科幻小说家在描绘涉及未来的让人趋之若鹜的站在顶尖的人都提到了“虫子”,显然他们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对即将狂袭的网络世界抱有内心的不安全感。并且在未来世界乃至“超神时代”里,人类更高更快更强更漂亮更健美的形象,在科幻小说家的笔下是一片虚无的象征,你们是有多讨厌完美的人啊……安妮·海瑟薇哭晕在厕所(=_=)……提及“虫子”本身就是一种刻意的反差。不得不让人联想到,也许在他们心里,“神”,我们的造世祖,其本质上也是一种虫子。无疑也让人联想到卡夫卡的《变形记》,乃至庄周梦蝶的哲思,在此也令人疑惑:“我真的是人类吗?抑或是一种被称为人类的虫子?”

读完整本短篇集,我们都可以有个模糊的共同看法,那就是,科幻小说无论走到哪里,科幻小说家依然是人类,而人类终极探讨的问题,依然是哲思问题。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