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传统下,日本人就一定是重男轻女吗?
在很多亚洲国家,存在很严重的“重男轻女”现象。很多家长普遍认为,男孩是重要的劳动力,既可以继承家业延续香火,也可以给自己养老等等。因此,他们会为男孩提供良好的教育,相反,女孩则被轻视。中国古代的卜辞里就视生男为吉,生女为非吉。在很多偏远地区,杀害女婴的事件时有发生,很多小生命甚至都来不及看一眼这个世界。
我们知道日本是一个有着“男尊女卑”传统的国家,也就是,男主外、女主内。日本社会要求女性应该温柔可爱善解人意,并且顺服自己的丈夫,做自己丈夫的助手;相反,男人应该挣钱养家,承担一切的工作压力和社会责任。日本人普遍认为,这是女人和男人各自应尽的本分。
不过这种“男尊女卑”的传统在现代社会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比方说,在职场上,女性往往会受歧视,很多女社员在公司经常扮演端茶送水的角色,哪怕做出很多业绩,最后也都算到同期的男同事头上。在官场上,女性更受歧视。曾有这么一则新闻:曾经有一位女议员询问有关怀孕和生育的东京都政府支援政策时,东京议会厅内响起“赶紧结婚去吧”、“你生不出孩子吗”等奚落声……
那么在日本这样一个“直男社会”里,是不是大家也喜欢生男孩不喜欢生女孩呢?
根据日本多家机构的调查,结果可能会出乎我们的意料:
“男尊女卑”不等于“重男轻女”
日本社会的“男尊女卑”传统,主要体现在男女的社会分工不同,而不是体现在男女在法律地位和人格上的不同。很多日本人不会只喜欢男孩而讨厌养女孩的。甚至,日本的儿童性别偏好已逐步从早年的重男轻女转向如今的重女偏好。
可以这样说,现在的日本社会是更喜欢养女孩子的。许多大规模的全国性调查已经揭示了这一社会现象,日本杂志上也发表过这一主题的实证论文。这个结论可能会令社会学家和人口学家震惊,因为这与很多亚洲国家正好相反。
一般来说,在东亚人群中,重男轻女倾向十分普遍。大量已发表研究揭示了中国和韩国的父母的严重的重男轻女倾向。家长的儿童性别偏好倾向不仅会造成人权问题,同时也对人口有影响。在发展中国家,重男轻女倾向往往会造成了性别选择性堕胎、杀害女婴或迫害女性等行为。重男轻女现象再加上严格的生育限制政策会造成性别出生率不平衡的问题,比如在中国,男性比女性居然多了3376万。
日本女孩大多都是“多面小能手”
在日本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非常高,再加上日本“少子化(しょうしか)”近几年愈加凸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所以第一个(很可能是唯一一个)孩子的性别是否是他们所期望的性别,就变得至关重要。
根据日本白百合女子大学高木紀子老师的论文《母親と娘の関係―夫との関係を中心に―》来看,在日本家庭中,女儿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日本母亲会更喜欢女儿,因为对日本母亲来说,女儿是自己的理解者,母亲也期待女儿将来会照顾自己,也就是在日本母亲心里,女儿就是“贴心小棉袄”。
日本家庭里,丈夫常常扮演在外工作的角色。由于公司的应酬,丈夫常常会深夜才回家,所以日本夫妻情感交流还是比较匮乏的。这时候女儿一方面扮演陪伴母亲的角色,也同时扮演讨父亲喜欢的角色,甚至还会分担一部分管理家庭的工作。估计日本爸爸结束工作疲劳回家后更希望看到贴心女儿的笑脸,而不是顽皮男生的调皮捣蛋吧!
就这样日本人抱着“有个女儿人生会比较欢乐温馨”、“老后也会继续照顾自己”等理由而倾向于生女儿……
“少子化”和“阴盛阳衰”,已成日本两大社会问题
任何一种性别倾向都是不好的,无论是重男轻女还是重女轻男都会导致人口性别比率的失调。特别是在日本这样一个“少子化”的社会,如果存在普遍而持续的偏女儿倾向,则这个社会同样面临性别出生比率失调的社会问题。
实际上,由于日本的女儿偏好愈加明显,政府也愈加重视这个问题。(妹纸太多了,妹纸们都找不着对象~)
特别注意的是,如今的生殖技术能使父母有能力控制他们后代的性别,所以女儿偏好的存在,导致人们很可能用这类技术来得到女儿。因此,低生育率国家急需要解决这种性别偏好问题,否则,在人口、伦理、人权等方面会造成很严重的问题。

韩国“女多男少”差距进一步拉大“重男轻女”思想变淡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韩国“女多男少”的人口格局已经形成,据韩国《亚细亚经济》报28日报道,目前韩国男女比例为99.8∶100,女性多于男性,且男女人口数量差距呈逐年拉大趋势。
报道称,韩国统计厅、女性家族部28日联合发表的《通过2016统计看女性生活》报告显示,目前韩国总人口为5080.1万,其中女性2542.1万,同比增加0.4%。相比之下,男性人口则为2538.15万,比女性少4.1万。去年,韩国女性人口首次超男性、出现“女超男”现象,不过当时两性人口数量差仅为1.2万人,男女比例也保持在100∶100。但今年男女比例首次“破百”、降到了99.8∶100,显示出男女人口数量差距正在逐渐拉大。这份报告预测,“男女人口失衡”现象将日益突出,预计到2020年男女比例将下降至99.4∶100,到2030年更是将下降至98.6∶100。
韩国统计厅工作人员分析,韩国社会“重男轻女”思想逐渐变淡,而且人口老龄化导致寿命普遍比男性长的女性人口逐渐增加,是“女超男”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韩国《中央日报》29日报道称,从各个年龄段看,59岁以下人口中,男性数量要比女性多,而在60岁以上人口中,则是女性占上风。按女性人口增幅看,50至69岁的女性人口比上世纪90年代约翻了两倍之多,而70岁以上的女性人口则翻了3倍,且年龄层越高,女性人口增幅显示得越大。
报告还显示,2015年度韩国女性首婚平均年龄为30岁,进入“3”字头时代,1990年,韩国女性首婚年龄仅为24.8岁,此后逐年增长。此外,近半数韩国女性对婚姻持模棱两可的态度,只有52.3%的女性认为“一定要结婚”,远低于男性61.5%的比例。与此同时,韩国人对婚姻的满意度也在降低,《中央日报》称,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35%的韩国夫妻每月性生活不到一次。(金惠真)
朝鲜国家重男轻女严重,但这样的女人在家地位却很高
传统的朝鲜,男人在生产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下地干力气活,没男人可不成。特别是偏远地方,重男轻女现象严重,谁家没个男孩子,就感觉成绝户了,遭邻居看不起。然而,随着发展,这样的女人也是有很高的地位,甚至说了算。
从政的女人地位高,在家说了算。在朝鲜机关工作的女性,属于干部类的,这样的女人在家里说了算。但在朝鲜,机关里女性比例并不大。而一旦有女性在机关工作,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一般都是有头有脸的,掌握一定的权利。走在街头,你一眼就能看出来,明显实力派。
经商的女人地位高,在家说了算。自2012年以来,朝鲜市场经济逐渐发展,女人走出家门经商赚钱,为了提高生活品味,富则思变。随着朝鲜对经商政策的逐渐放开,每天呆在家中的女性开始走出家门,她们选择了当个体户。在平壤中心广场上有很多售货亭,里面经营者清一色女性。这些售货亭不全是国营的,很多人都是个人承包经营,并且,没有男人承包。
虽然每天忙碌,在家说了算,但朝鲜女人从来没有耽误照顾家庭。一早丈夫孩子出门后,她们收拾完家务,才会走出家门干买卖。傍晚还要早回家,赶在丈夫孩子回来前做好饭,因此,你在朝鲜街头看到的女性总是忙忙碌碌。随着收入的增加,掌握了话语权的朝鲜女性,也面临更多选择,不再单纯满足于每天窝在家里了,相对于在国营单位上班的人,她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更充裕的资金能享受生活。
相关资讯
原创这个国家重女轻男,很多家庭一生下男孩就扔掉,生活竟这么悲惨
所以很多为了生活的压力,也为了尽快摆脱这种噩梦,大多数技艺平平的人妖就走上了插边球的色情行当,与色眯眯的男游客眉来眉去,靠着出卖色相来赚快钱; 当然了,最恨的也是那些财迷心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