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荆歌:亲切的“别处”

更新时间: 2025-07-14 13:29:09

阅读人数: 288

本文主题: 十部优秀长篇小说

每年,我都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马德里,虽然生活其实和在国内没有什么不一样,每天就是买菜、做饭、读书、写作、画画,然后就是到楼下的公园散步。偶尔也会去逛逛街,逛逛跳蚤市场、古玩店、拍卖行、博物馆、美术馆。也会像国内一样,有一些饭局。

但是,毕竟感觉还是不一样。我们的住宅,在一座小山的顶上,每天在窗口,可以看到半个马德里城,在阳光下,在星光下。那完全没有高楼的红顶房子组成的城市,有洁净到让人想哭的蓝天白云。那些云经常会跑到窗口来,像一朵朵棉花。而夜幕降临的时候,前面usera图书馆的空地上,孩子们聚集在那里踢球、骑自行车。他们嗓子里喊出来的西班牙语单词,随着清凉的晚风飘进我的耳朵里,像电影里的配音。

饭后去公园散步,看到许多西班牙人在打排球,还有的就是在玩乐器,拉手风琴,吹奏风笛,喝着啤酒。

逛街的时候,满目皆是古老而别致的建筑,以及懒散而彬彬有礼的西班牙人。沿街呢,到处都摆着桌椅,可以随时坐下来喝一杯,咖啡,或者可乐和啤酒。坐在街头,看来来往往的人,看天空那么蓝,那么透明。

这是一个亲切的“别处”,是熟悉的陌生地。这样的地方,正是适合写作的。我在马德里,常常分不清自己的内心,充满的是一种诗意的寂寞呢,还是美好的平静。这正是适合写作的。

所以我喜欢马德里的生活,喜欢在那里写作。这样的写作,对我自己来说,洋溢着一种新鲜的感觉,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荆歌:亲切的“别处”

重温九十年代,盘点那些年我国出版的十部长篇小说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的长篇小说创作迎来了丰收季。今天盘点一下那个时期我国出版发行的长篇小说,这些小说在当年都广受欢迎,获得了巨大成功。

这部小说出版于1993年,在当时属于现象级的神作。作者是陈忠实,据说这部小说他用了六年的时间进行创作,而且还下定了写不成就养鸡的决心。

《白鹿原》是我国当代艺术功力极为深厚的著作,小说的开创性在当时独树一帜,而且得到了专家和读者的一致赞扬。

小说具有史诗的特质,以白鹿原的沧桑变迁为主线,刻画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展示了岁月和时代的丰厚容量。其中的白嘉轩一家在充满神奇的经历中,展现了民族奋进和行走的深沉砥砺。

这部小说是一座高峰,目前看,后来逾越者的难度很大。

这部洋洋洒洒的长篇巨著在1998年才得以全部出版,小说共分为三部,分别是《夕阳芳草》、《秋露危城》、《鸡鸣风雨》。小说的作者是刘斯奋。作者刘斯奋不仅是一个作家,而且还是个画家。

小说截取了明末清初的时间断面,以江南诸生和秦淮名妓为主人公群体,展现了在巨大变化中的命运悲歌和人性咏叹。小说颇具古典意蕴,开合之间,云烟缭绕,古色古香,诗情画意并重。

小说的格局很宏大,其所抒发的历史追思为此增添了深沉的底蕴。诸多历史人物,如钱谦益、冒襄、柳如是、董小宛次第出场,共同演绎了一段风云变幻又悱恻凄迷的历史过往。

王安忆的《长恨歌》出版于1996年,以上海小姐王琦瑶的人生际遇为主线,勾勒了时代的苍茫变化。

人生的变迁永远会随着时代的沧桑脉动,在这部小说中,主人公的人生经历和情感遭遇,都因为时代而不可预测、难以把握。王安忆的文笔非常灵秀,构思极为绵密,这部小说的艺术风范在同类作品中堪称翘楚。

这部小说颇具先锋意识,创新的尝试也极为用力,以此形成了散文化的体例,蒙太奇的观感十足。

这部小说发表于1999年,是王跃文的代表作品。王跃文在一个时代曾以类型小说而知名,这部《国画》就是他的类型小说的发轫之作,也是同类型小说中韵味至为深厚的作品。

小说主人公朱怀镜身上具有极为鲜明和浓厚的人物特点,这是其他同类型小说所难以达到的高度。由于作者有过真实的生活经历,他对这种题材的小说的把握,可以说信手拈来,皆成妙趣。

这部小说还有一个续集,叫作《梅次的故事》。

这部小说1993年出版,是二月河落霞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也是二月河历史小说中读者较多而且较为著名的作品。

二月河在历史小说创作中,吸取了传统小说的艺术手法,而且由于本身学养深厚,小说创作极为纯熟。这部小说集中体现了二月河的创作能力和艺术手法,以一代帝王的励志图新为主线,反映了历史的多样性和文学的包容性。

这部小说出版之后,就被改编成了电视剧,诞生了一部非常经典的历史大戏。

《故乡天下黄花》是刘震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发表于1991年。这是一部具有反思精神和开创力度的小说,荒诞和悲凉的叙事成就了这部小说的骨架。

小说讲述了几十年几代人的沧桑变化,历史的迷幻,时代的荒唐,人性的多变,人情的虚妄,在这部小说里次第铺展,层层架构。

荒诞绝非幽默,但是荒诞的描摹的确有着幽默的力道,这种力道背后是苍冷和悲咽。

这部小说出版于1999年,作者是李佩甫。作者是一个极具地域风情的大家,他笔下的故事始终带有一方土地的浓烈和粗野。

这部小说是一个寓言,或者说是一个真实到近乎残酷的传说。以一个人的沉浮和一个时代的变革,讲述了人性中的粗蛮和霸道。这样的书写,成就的一定是扣人心弦的传奇,虽然这部小说的底色是青苍苍的现实和土地。

李佩甫的小说,冲击力非常大,对精神内核的拿捏冷静而且精到,他的小说值得细看,而且这部小说更应该好好读一下。

这是1998年出版的一部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作者是阿来。

独特的地域风情,深刻的情感表达,浓烈的民族风味,在这部小说中得到了较为丰满的呈现。小说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注定要尘埃落定的时代,那是历史,也是反思。

这是一部充盈着历史书写的作品,纯文学的坚守,是这部小说的灵魂,也是这部小说最终的致意。

这部小说发表于1995年,是余华广受好评的代表作之一,其对于人性和人生的深刻体验秀出同侪。

读这部小说,需要强大的心理建设,需要很厚重的人生钝感力。这是关于苦难的书写,是关于人性在苦难中挣扎的讲述。

深耕现实的土层,才有这样力逾千钧的书写。苦难不仅能够成就辉煌,苦难同样压垮人性。

《抉择》是作家张平的一部直面现实的作品,1997年出版,曾获得过茅盾文学奖。

小说反映了现实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复杂性,同时也揭示了所有抉择背后的艰巨和勇毅。这部小说曾经被改编成了电影,是主旋律电影的一面旗帜。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十部风行一时的长篇小说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的出版事业越发繁荣,小说的出版发行工作得到了迅猛增长,这无疑刺激了国内小说的多元化创作,每年的小说出版量都有令人惊喜的成果。

由于各种思潮的交锋,小说创作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变化和激进,导致各种创作流派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尝试和推进。但是纵观当年的小说创作,精品似乎远没有八十年代那么多和那么集中,市场化的货色大行其道,由此,我们的小说创作进入了持续到今天的量多质低阶段。

这种局面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作家队伍的心态浮躁和市场运作模式具有决定性作用。

今天盘点一下九十年代出版的长篇小说,需要注意的是当年具有现象级意义的《废都》和《白鹿原》,由于各种原因,没有予以特别提起。

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也是我国非常优秀的作家,他的一生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壮阔,仅就这一点,他比很多身体健全的大作家都值得我们顶礼膜拜。

《务虚笔记》是史铁生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半自传体的典范之作。这部小说行文优美、凝练,情感真挚、厚重,且好读,处处透映着一种对人世沧桑的如泣如诉、似幽似怨的伤感与领悟。

小说高度概括了社会嬗变对每个个体生活方式和心路历程的影响与映射,体现了生命的强度和韧性。这是一部用生命来写作、来完成的著作,毫无疑问,这也是一部生命笔记,生命的坚持和理想的光辉,在这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就全面彰显,夺人魂魄。

史铁生不仅是一个优秀的作家,而且还是一个伟大的作家。虽然命若琴弦,却坚持不懈。仅此,就让所有健康的人肃然起敬。

《最后一个匈奴》初版于1993年,是一部在当代小说史上享有盛誉的高原史诗。

作家高建群以其《最后一个匈奴》,成为陕军东征的五虎上将之一,被誉为是中国文坛罕见的一位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作者。

陕军东征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一个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文化现象,其五虎将为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高建群和一个叫京夫的逐渐沉寂的作家。

这部小说再现了陕北这块匈奴曾留下深深足迹的特殊地域的世纪史,展现了三个家族的两代人波澜壮阔的人生传奇。

《伪满洲国》是迟子建1999年推出的长篇小说,是一部新历史主义小说,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

迟子建从1990年开始构思创作这部小说,试图还原伪满时期底层社会的生活图景。

这部小说描绘了满洲国伪政权建立后的那个令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时代,写足了当时东北地区的人物生活。小说塑造了一群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普通人物,他们有着自己的生活,从溥仪、婉容、祥贵人、福贵人等皇室成员,到胡二、杨三爷、王小二等所谓贱民;从王亭业、郑家晴到王金堂、祝兴运;从李香兰、谢子兰到慰安妇、朴善玉、杂货张,作者通过记录他们的家长里短、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命运浮沉,展示了伪满洲国统治下的民众生活状态,论证这段历史的存在。

杨度是历史上一个卓有才华而且极富争议的人物,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著名作家唐浩明在完成《曾国藩》之后,用自己的如椽巨笔锁定了杨度这一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创作了这部小说。

这部小说洋洋洒洒近百万字,描摹了杨度波澜壮阔而又复杂多姿的人生与命运,并以之为经线,统摄了一段历史的演进和跌宕,勾连了那个时段的一系列历史人物。

据相关评价,唐浩明的这部小说在艺术性和开掘能力上比《曾国藩》更为卓异,堪称一部艺术精品,先后荣获中国图书奖,国家图书奖,国家优秀长篇小说奖。

《九月寓言》是中国当代作家张炜创作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992年。《九月寓言》描写的是一组发生在田野里的故事,弥漫着浓厚的民间色彩,主要由三类故事构成:一类是传说中的小村故事;一类是民间口头创作的故事;还有一类是现实中的小村故事。

《九月寓言》审美的高度首先就来源于浓厚的抒情语调与诗性语言,集中展示了作家张炜的创作能力和艺术张力,这种创作以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文学意蕴而广受关注。

1999年,《九月寓言》与作者分别被评为“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十作家十作品”,并入选北京大学的《百年中国文学经典》。 2019年9月23日,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马桥词典》是作家韩少功1996年出版的一部小说,按照词典的形式,收录了一个虚构的湖南村庄马桥镇的115个词条,这些词汇部分也是作者所虚构的。《马桥词典》是对乡村生活的真实描写,这在中国的农村非常普遍。

这部小说是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2000年入选海内外专家共同推选的“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作者韩少功的小说创作和探索,在近代以来我国文坛上是独步的,其语言风格和创作理念都具有先锋性和开拓性,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一线评论家都在持续关注着他,这部小说不仅是他创作实践的代表作,也是他写作理念的集大成之作。

《羊的门》是作家李佩甫1997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地域色彩和民间书写的特点极为浓郁,是现实主义创作的经典之作。

李佩甫是一个关注着乡土的人,而且极为擅长讲故事,更擅长的是剖析当代农民的精神,反映了中原文化的独特生存环境。这部小说出版后,为李佩甫赢得了极大的声誉,享誉文坛,而且成功地从纯文学作家进入了畅销书作家之列。

《羊的门》是一部令人震撼的作品,深刻揭示了乡村权力的运作结构与操作过程,2018年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具影响力小说。

《中国制造》是周梅森所著的小说,曾经被改编成电视剧《忠诚》,2019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周梅森是一个非常勤奋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注意力始终关注着所处时代的发展历程,在主旋律作品的创作上收获颇丰。

除了这部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并且收视率极高,周梅森创作的《人民的名义》,也在几年前播出后形成了极大的轰动。

这部小说也曾获得“第四届国家图书奖”。

《大雪无痕》是作家陆天明创作的长篇小说,获得了第五届国家图书奖文学类图书奖。

这部小说是陆天明继《苍天在上》之后,创作的又一部长篇力作,通过现实主义的表达方式,呼唤着社会的正义和良心。

陆天明当年也是一个畅销书作家,他所创作的一系列作品都得到了读者和市场的肯定,而且也得到了影视行业的呼应,这部小说也被改编成同名电视剧。

这部小说是现实主义作家梁晓声创作的,以共和国同龄人与祖国共同走过的历程为背景,以曾在北大荒上山下乡的六位男女知青的人生道路为主线,展示了中国社会近几十年所经历的坎坷和风风雨雨,勾画出共和国的年轮。

这部小说曾被改编成同名电视剧,当年也得到了热播。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