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火腿纷纷进银行另类理财被指高端坑爹
编者按:从艺术品、红酒、白酒,到普洱茶、手表、钻石,再加上近期令人匪夷所思的火腿、瓷器等理财产品,投资标的种类在不断地突破人们的想象空间,上市公司为了融资可谓手段用尽。
针对众多另类理财产品,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方面是为了制造噱头,更重要的是在其销售业绩不佳、现金流吃紧的情况下推出新的融资方式。
继手表、火腿等近期赚足人眼球的理财产品之后,农业银行推出一款挂钩瓷器的理财产品,名为“金钥匙?天工”第三期国瓷的理财产品。
该款国瓷理财产品共包括A、B、C三款产品,分别为盛放牡丹瓷瓶、仿清雍正粉彩桃蝠纹橄榄瓶、仿清康熙青花指日高升图鱼尾瓶,价格分别为3800元、4000元、4800元。对应的三款理财产品认购金额分别为10.38万、10.4万、10.48万。
产品说明显示,该产品90天到期后,投资者将会收到10万元的本金和以认购金额计算的5%的收益,另外还有对应的一款瓷器,与其他另类理财产品不同的是,这款瓷器并没有设置到期赎回。
不设到期赎回意味着投资者在认购一份理财产品的同时买入一款瓷器商品,该瓷器未来带来的收益情况是不确定的,产品方也并不保证收藏收益。所以投资者从认购瓷器那刻开始,瓷器的收藏价值就进入了一个风险通道内。据调查,很多客户对必须购买对应的瓷器表示犹豫。
近年来,银行、证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推出的理财产品越来越让人眼花缭乱。从艺术品、红酒,到普洱茶、手表,如今,连火腿、门票、瓷器都成了理财产品。除了种类繁多,理财产品的合约设计复杂如天书,晦涩难懂的产品描述也让投资者“眼晕”,很多人基于对金融机构的信任和对高收益率的追求而签下合约,最终在投资受损时才如梦初醒。而“被银行客户经理误导”、“只报收益不说风险”、“将理财产品说成存款”等行为,更成为理财纠纷投诉的焦点。
几乎每款另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推出,都会引起市场的一阵波澜,特别是股票市场低迷,带动了这类高收益产品备受瞩目。
不过,从2011年开始,另类理财产品开始走下坡路。2011年以后,艺术品因为估值偏高,存在泡沫。后来曾引来市场上的游资大手笔地出手,以2300元/瓶的贵州茅台最为瞩目。但是围绕这类标的物的“黑天鹅”事件却层出不穷,白酒的“塑化剂”事件让这些高收益的另类理财产品收益蒙上了阴霾。
有银行理财人士认为,另类理财产品多为不保本浮动收益产品,噱头大于实质,与其挂钩的产品价格走势比较独特,波动非常大,比如艺术品、酒类、普洱茶投资市场都出现过暴涨暴跌,因此风险也会大很多,风险承受能力不高的普通投资者最好不要轻易染指。
此外,另类理财产品问题频出,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理财产品发行机构也随之放缓了产品发行速度。“另类理财产品投资的标的都比较特别,它们的价值不是实实在在的,多是对未来市场的预估,波动幅度比较大,也相当脆弱,禁不起大风大浪。”一位分析人士直言。而对于最近市场上的瓷器、火腿、门票等理财产品,一名券商人士表示,其实就是资产证券化,在年底企业资金短缺的情况下,用公司自有产品融资的一种方式。
“一方面这体现出金融创新,为上市公司开拓了新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则凸显了公司在资金上的短缺。”某深圳私募如此评价上述行为。
据了解,这些另类理财产品一般都会给出预期收益率,但这不是最终收益,而且这些产品也并不承诺保本,不但门槛高,流动性也差一些。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前段时间华夏银行因一款高达1.19亿元的理财产品到期无法兑付,致多名投资者前去抗议。有时候高端理财做不好就会变成“高端坑爹”。
近年来,理财市场规模急剧扩张,知名评级机构惠誉的数据显示,到今年前三季度,内地已发行的理财产品总面值已达12万亿。但随着理财产品规模越来越大,各类纠纷也层出不穷,“巨亏”、“误导”、“欺诈”等事件不时让投资者感到“心惊惊”。近日,某银行员工私卖理财产品到期无法偿付本金的事件,更将理财产品推至信任危机的关口。
如果说理财产品另类化是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玩的噱头的话,至少在出现问题时,投资者仍有主可寻。而各种打着银行、信托等正规金融机构旗号、或是借渠道销售的一些其他类的理财产品,一旦出问题,更是让投资者欲哭无泪。
广东经天律师事务所的律师郑名伟认为,理财产品创新对投资者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理财产品创新可以增加投资产品,丰富投资渠道,坏的方面是理财产品创新会增加市场风险。
有银行人士针对员工私售私募股权产品一事指出,所涉产品并非正规的银行理财产品,而是一种私募信托,但该产品将“托管银行”写成“监管银行”有明显的误导嫌疑,令投资者相信银行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银行即使监管资金,也只是监管资金去向,即是否真正投入了项目企业,只要这个责任尽到,收益和本金偿还就是要由企业负责了,跟银行没有关系了。投资者签约,等于是在和企业签约,而不是和银行。
商业银行有《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等管理,灰色地带却严重缺乏管理。“像央行、银监会对我们都管得很严,但那些第三方的理财却没有归口管理单位,反而野蛮生长,给整个理财市场都带来严重不好的影响。”有银行管理层无奈地说。

金手指给她另类快感
2014年01月23日 13:59
如果你在男女性爱方面有着较为丰富经验的话,你一定知道,一根手指其实就可以让女人性高潮的。但是,对于在做爱中还处于菜鸟阶段的狼友来说,什么是一根手指性爱法,似乎还是需要小编一一介绍的。,,金手指给她
如果你在男女性爱方面有着较为丰富经验的话,你一定知道,一根手指其实就可以让女人性高潮的。但是,对于在做爱中还处于菜鸟阶段的狼友来说,什么是一根手指性爱法,似乎还是需要小编一一介绍的。
真正的性爱能手,能切实地利用手指,尤其是必须藉由爱抚阴蒂才能达到高潮的女性而言,充分地利用十指更加有效果。
所以善于利用手指,女人在做爱中会不知不觉中被诱导到高潮,这是使女性感到快感的要诀。
1、对于脖子、腋下、腕、脚等部份,从上而下利用一根手指头温柔的爱抚,以直线的方式加以刺激,这种爱抚可以挑起女性的性欲。
2、对于背部和大腿稍加刺激,以按摩的方式为要领,像画大图似的搓揉。这样就会使身体自然放松,而抗拒心也会渐渐消除。
3、对于臀部、乳房、乳头一边画着小圆,一边从内侧到外侧,给予搓揉按摩,使用一根指腹同时进行,展开螺旋状的爱抚较有效果。尤其是臀部的中央稍上附近,因为非常敏感,所以用食指和中指从肛门方向向腰部压入,感觉很好。
4、阴蒂附近是相当敏感的地带,所以要慎重地加以爱抚,不要太草率。尤其在耻骨上方附近用手指去磨擦,阴蒂的感度会增高,以达到沸点。
再慢慢去接近阴蒂,首先用指尖去轻轻触周边,并振动加强刺激,再慢慢地缩小范围,往阴蒂移去。这时即使是小小的刺激也会产生很大的快感,甚至立刻达到高潮。
爱抚结束之后,可选择任何方式插入,女性因快感而振动,阴道会绷得更紧而快感更高,得到更高的满足。
李咏珍贵私人照曝光:24岁结婚照甜蜜青涩
另类童话内容被指“毁三观”:学会理性接受
一只丑小鸭坚信自己是美丽的白天鹅,但是由于家人难以理解,遂离家出走。然而这只丑小鸭最终不仅没有变成白天鹅,反而被一个胖妇人抓住宰杀,成了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近日,《一只丑小鸭的悲剧》的童话故事在网上走红,可这样的故事却让网友难以接受,大呼“简直就是毁三观”。(编者注:“毁三观”为网络词汇,常用来形容那些颠覆大多数人一般看法的行为或事物。)
7月17日,记者走访省城图书市场发现,收录该故事的《中国经典童话》在南昌新华书店有售。对于书中的丑小鸭故事,一些家长和孩子纷纷表示难以接受。
出版社:谁规定丑小鸭只有以前那只?
走进南昌新华书店的少儿图书销售区,记者很快找到了由朝华出版社发行的《中国经典童话》。
“小学生成长必读丛书”是图书封面上的文字注释。目录显示,该书包括《一只丑小鸭的悲剧》在内共收录了34个故事。拿着该书,记者随机采访了书店中的几名小读者。
“我更喜欢小时候听过的丑小鸭的故事,因为它变得更漂亮、更善良。”12岁的小女孩陈叶维说:“这本书里丑小鸭结局的太残忍了。”
13岁的男孩张磊表示:“拿刀杀小鸭子不好,我不喜欢这样的故事”。
为此,记者联系了朝华出版社编辑部。一名负责人表示,《中国经典童话》是联系文化公司选录和编辑的,《一只丑小鸭的悲剧》是想告诉孩子不要做白日梦,不经过努力是不会成功的,家长们应该把这个道理传递给孩子,而非一味地纠结于网上所说的残忍结局。
“这个故事并非我们最早收录的,更何况没有谁规定丑小鸭只有以前的那只,它可以存在于任何故事中。”这名负责人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让人惊讶的童话不只有“丑小鸭”,很多名为“经典”的童话故事也与记忆中的内容大相径庭。这样的故事不仅儿童难以接受,一些家长也纷纷表示了自己的担忧。
在南昌洪都北大道图书市场,一名姓张的家长表示,以前自己也看到过一些改编版的童话故事,故事中白雪公主没有与王子走到一起,却和小矮人成为一对。“还有睡美人,最后竟然变成了复仇的女巫。这样的故事我们实在难以理解。”这名家长说。
“这些颠覆传统的童话故事很多都是用成人的思维改编的,一些离奇的想象让尚未学会判断的孩子很容易产生错误的理解。”一名姓赵的家长对记者说,经典作品的文化品位和故事情节有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对于孩子来说,它是一种对美好的向往,不需要被如此改编。
针对这些富有争议的“经典”童话故事,华东交通大学心理咨询研究中心主任舒曼表示,如今社会正在经历着转型,这种背景下出现的新事物无疑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人们对此不必过于担忧,学会用多元化的视野和理性的思维去包容和接受,远比一味地排斥要更加明智。
“类似《一只丑小鸭的悲剧》这样的童话故事对孩子们来说,确有不好的影响。不过,只要家长对孩子辅以正面的疏导和教育,相信也能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舒曼说。
据介绍,《中国经典童话》是今年1月进入南昌新华书店的,总共只卖出了2本。新华书店少儿图书部门的负责人表示,“由于销量不好,书店近期不会考虑再次采购这本书。”(陈璋)
相关资讯
量化私募指增策略表现显著分化
●本报记者王辉 9月下旬以来,A股强势回升。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业绩大幅分化的量化私募指增策略,在本轮行情中依然表现出显著的分化特征。业内人士指出,模型的适应性、风格因子的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