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份细腻流转的感情
好像自从《金枝欲孽》之后,宫廷文就成了大热门。那些带着神秘色彩,又夹杂悲欢离合、阿谀我乍的宫廷秘史总是很吸引小老百姓的兴趣的。所以一段时间宫廷文、穿越文满天飞。犹记得看过一句话说,那些爱新觉罗的太子格格们不会想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他们会是如此的热门…… 清穿文看多了也就那样了,情节不就是“一个男人和N个女人的故事”“或者一个女人和N个男人的故事”嘛。离不开互相陷害,离不开有情却不能在一起的折磨,剩下的就只有比拼作者讲故事的本领与下手的文笔了。 其实我还是很佩服那些写宫廷文的大大的。不比现代文语句可以松散一些,宫廷文的字里行间总是透着一份含蓄与细腻啊,更甚者,那些唯美的描写景物的段落也是非常考验作者的功力的。比如我就一点都写不出来。(去去去,你算哪根葱啊) 但通常让我很不爽的是,为什么最后一定要安排女猪死掉? 难道这个多出来的人物一定要以死来磨灭自己的历史纪录?难道除了死就没别的出路了?! 这种结局往往让我非常的抓狂。 于是所有“女猪死掉”或者“女猪没好下场”的文一律被我pass掉——比如《甄寰传》——明明第一本我看得还蛮高兴的呀,但搜索了一下结局——哎呀呀,我不要看下去了。 所以我还是很感谢本书的匪大手下留情的。 很厚道的匪大没让同样命运坎坷的女猪死掉,而安排她成了康熙帝八皇子的娘。虽然这个角色没什么名气、虽然这个角色还是被皇帝冷落了,但在匪大的笔下成了康熙心中最爱的女子——这让读者多安慰啊! 本书不像《金枝欲孽》等拥有太多的争宠情节——虽然必不可少;也没让血流成河——只死了一个,所以全书看下来,更多的是平稳与那份细腻流转的感情。或许这也和本书的男猪——康熙帝有关吧,谁叫历史上的康熙是个明君呢,齐家治国平天下,当然分分钟搞定后宫咯。 我一直对清朝非常有兴趣,买了好几本《清朝秘史》&《后宫秘史》,毫无疑问的喜欢乾隆之前的各个皇帝的故事——也与那时候是朝着兴旺发展的有关吧。几代皇帝下来还是康熙帝稳坐上风,谁让人家品学兼优呢?

情深不寿(寂寞空庭春欲晚)书评
一开始就知道注定是悲剧,谁叫他是皇帝,还是心中天下最重的好皇帝,看了一些书评,很认可这句话“丈夫独宠妻子是最平常的家事,皇帝独宠妃子就是国事了”,是啊,其实匪的小说里面的男人,都是最现实的男人,在身家、天下、江山面前,就算爱的再深,也知道选前者,她的小说里,永远没有最平常的幸福,总是到了最深处就消失,真正的情深不寿。皇帝对她是真的用了心,他说她是他的命,他说他终于明白了顺治对董鄂妃的感情,可是不是每个皇帝都像顺治那样,他是康熙,为了留她一命,只能将他封在深处,作为一个好皇帝,最可悲的就是拥有天下,却不能真的拥有一个厮守终身的爱人,只能浅浅喜欢,不能深爱。最终留在身边的总不是刻在心里的那个人。
梨花满地不开门
看这本书的时候,匪大才刚刚在网上崭露头角,看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她已经成为了后妈的经典代表,不过最喜欢的却还是第一本看的——寂寞空庭春欲晚,那时的匪大用词已经开始华丽,用词遣句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用功。故事并不复杂,说了那个千古大帝和某位妃子的故事,也许因为那时同类的书并不多,也许因为彼时还看不出匪大后妈的本色,所以,一不小心,我就陷了进去。有些花,因洁白而用于表达爱,如百合;还有些花,因洁白而引人怜惜,如梨花,这个故事极淡,如青烟一缕,但就是那一抹青烟般的故事,却让你忍不住怜惜那个高高在上的皇帝,原来,他也有身不由己的时候;江山和美人,孰重?年少时,我们会希望有个男人为了我们抛却江山,独宠一人,年岁渐长后,才明白,太过厚重的爱也是一种负担,伤人,伤己,所以,故事的结局让人唏嘘,却也明白只能是这个结局,这,算不算是相忘于江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