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写小说封神,有的人写自传被抓,盘点网文界最牛的三位作者
大家好,我是爽哥,有的人写小说封神,有的人写自传被抓,本次为大家带来了网文界最牛的三位作者!
该书为被抓澳籍间谍杨恒均所写的间谍小说三部曲之一,这三部曲的推出填补了中国通俗小说间谍题材的空缺,是我国迄今为止唯一的一套出版间谍小说。小说在网络上推出以来,吸引了大量读者,作者杨恒均也因为这套书而享誉互联网。
该书为被抓倒爷王某所写的倒爷题材小说,据说因为小说内容过于真实引起警察读者的怀疑而调查,最终证实该书作者为倒爷。最新消息为王某出来后写了盗墓题材的新作,书名为《北派盗墓笔记》。
该书为被抓骇客黑色键盘所写的黑客题材的小说,据说作者是为了寻找灵感,想将骇客的真实面目展现出来而入侵了官方的网络系统。目前小说为断更状态,该书作者曾让女友发布声明,将在出来后继续更新作品。
好了,本篇文章就到这里了,如果文章中有你喜欢的小说,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

中国文艺网
“题材决定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我们似乎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正如李陀在《漫说“纯文学”》中所指出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流行的“纯文学”观念所带来的一个负面影响就是认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怎么写”的重要性都压过“写什么”。当下文学创作中所出现的题材的大量重复、同质化问题与此应该不无关系。因此,适当地强调题材的重要性还是必要的。当代文学在题材领域还有许多亟待开掘的地方,能瞄准这些领域入手,往往能挖掘到写作的富矿。近年来,成都凸凹在三线建设题材领域的开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此前更多从事诗歌创作的成都凸凹近年来转向小说创作,一系列三线建设题材小说很快令他在小说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正如作家邱华栋所言,“如果说这两年小说界开始有了三线军工题材作品的动静,与成都凸凹的勤奋写作有着巨大的关系,高密度见刊的五个中篇和两个短篇,体现出这一题材和写作艺术的新高度。这肯定是对当代文学的显著贡献。”成都凸凹的长篇新作《大三线》正是他此前发表的这一系列中短篇小说的合集。这些作品分开独立成篇,合起来浑然一体,人物、事件、时间皆能一一契合。显然,作者在创作时是有着总体性的设计和思考的。“三线”这样一个概念对于当下的年轻读者或许是一个相当陌生的概念,但也因为这种陌生,体现了书写的价值所在。这一曾长久影响共和国和几代人命运的战略举措,奠定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基础,影响深远。在当今中国崛起、战略环境日趋复杂、国防建设日新月异的情况下,重新审视大三线建设及其历程无疑有着特别的意义。三线这一题材一向少有人碰触,这当然首先因为其所涉及的行业、职业的特殊性,非个中人难解其味,使得这一影响深远的重大题材在当代文学中一直处于作家们关注的视野之外。作者成都凸凹,在三线军工一干二十三年,用多达十余个工作点位的介入方式,历经了三线企业从建设、投产、部分下马、军转民、军民分线,到调迁、下海、改制、下岗、资产重组等生存发展活动渐变的全过程,也因此才有“不用说,‘三线’啊值得写。偏偏俺这个有着二十三年军工三线工龄的人又有写小说的手艺。我都有了舍我其谁的悲壮感和壮丽感了。我写,也是为了记取、还愿、救赎和深如大山的热爱”这样的感慨。确实,不能不说,成都凸凹是书写大三线题材的上佳人选。
书写这样的重要题材,一般的写作者会选择一个三线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作为主人公,以他参与的建设工作为重心,以点带面将几十年三线建设的历程表现出来。但是,本书的作者没有这样处理。首先,他化整为零,将三线建设及其背后的时代变迁拆解为保密费、保密图纸、球、手枪、打仗、颜色、睡觉等关键词,各自以几个颇具时代特色的人物为中心,连缀成篇。作者将大量的篇幅放在陈大为、崔不觉、展二娃、炸弹、牛大荣等三线普通建设者身上,并且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上,复活了那个时代的特殊氛围与人们的生存实相。
这七个章节连缀而成的结构新奇的长篇中,作者首先要传达的是一种“错位感”。因为国防建设需要,成千上万三线建设者从一线城市举家迁至三线僻壤。但在很多人已经决定把一生献给三线建设事业时,他们又很快面临调迁改制、资产重组等变革,走向他们已然陌生的城市。经济体制的转轨、新旧生活方式与观念的冲突让作品中的主人公们踌躇失措,在新的时代他们不得不重新寻求人生价值的坐标。第一章《保密费》的主人公是牛大荣,牛大荣锒铛入狱的人生悲剧是个体欲望追求与特殊的职业身份、特殊的时代氛围之间的矛盾造成的错位导致的。牛大荣是从地方上考学进入工厂的,与“内部子弟”相比身份逊色一等,在个人问题上只好“向外发展”,物色周边的农村女子。凭借特殊岗位每月优厚的保密费,他在与地方女子的交往中感觉到了自己的绝对优势,产生了“一山更望一山高”的心理,先后蹬掉菊花、燕子两位姑娘,转而追求赵小莉。结果被觊觎赵小莉的蒯老三记恨在心,诬告其偷窃了崔不觉工程师丢失的保密图纸,导致冤案发生。仔细看来,小说中所牵涉的诸多人物,其情感关系也大都是错位的。因为父亲的罪名,崔不觉在工厂被批斗,他师傅蒯师傅为保护他而死于非命。崔不觉为报答师傅娶了师傅的遗孀杏儿,对蒯师傅的几个子女倾尽全力照顾,却始终只能得到他们的冷眼。其实,蒯氏兄弟对崔不觉的情感颇为复杂,既感激他在危难之时抚养他们,又因为知道生父蒯师傅因其而死所以对崔不觉心怀恨意。但不管怎样,这份父子情感仍在,因此当崔不觉无意中将保密图纸落在家里,蒯氏兄弟知道真相后怕崔不觉被处理,转而把牛大荣当成了替罪羊。小说中人物关系、情感的错位使得小说充满戏剧性,并且这种错位的生成不是来自作者的主观编造,而是遵循特殊时代的运行逻辑因而格外令人信服。第二章《球时代》的最大主角是展二娃,表现的是不同时代的错位感。在闭塞的山区与工厂内,由于娱乐方式的缺乏,打篮球成为三线工人们最关注的焦点,也使得展二娃这样的篮球明星在女青年的心目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理所当然地赢得了厂花佟哑花的爱情。时代流转,当工厂搬迁至大城市,工人面临岗位调整、转型等现实问题时,展二娃的篮球玩不转了,当年暗恋佟哑花、默默无闻的陈大为则因为早几年到成都,混得风生水起。展二娃的落魄、佟哑花的出轨,这些似乎只是个体的偶然遭遇,但其实有它内在的必然性。第五章《颜色》表现的是个体的精神追求与意识形态要求的错位。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一个激情洋溢的诗歌年代,三线工厂也无法阻止这股弥漫全国的诗歌潮流。亦汪、陈大为等人也不甘寂寞,组织了颜色主义诗社。问题出在亦汪身上,他把和文学女青年小白幽会时见到的涂了颜料的乳房比作“黑太阳”。这首诗经过广播站广而告之后竟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政治后果,引起敏感的厂领导的政治联想,最后的结果是亦汪辞职出走。这一错位和牛大荣的悲剧有相似之处,而时间已是八十年代。包括崔不觉,从禁欲时代为一家十几口人的温饱、居住殚精竭虑,到晚年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氛围中行为失范,也是一种错位。
尽管有这些“错位感”,但正如亦汪出走后在私企任高管,虽然混得风生水起,但内心最深的情结还是三线人情结,三线建设经历成为亦汪、陈大为这一代人一生最值得珍藏的经历。小说中写到亦汪在一只手臂上文了一枚龙身的火箭,另一只手臂文了一把龙身的锄头,把自己的知青岁月和航天岁月刻在了身上。面对陈大为的疑问,亦汪的回答是,“对下乡的磨砺,对9401的经历,我呀是想恨,恨不起来,想爱,爱得痛苦。因此,把它们刻在身上,既算是爱恨交加,更算是一种深刻的记忆与怀念吧。”作者其实是借亦汪之口道出了自己对那段岁月和三线建设经历的记忆与怀念。这种带着体温的真实书写,无疑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
新人写作遇到的三个问题
网络原创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被打上了草根的烙印,让“人人写作”成为了可能,和传统概念上的写作迥然不同,在网络上,不会有资深编辑孜孜不倦的劝诱导引,亦不会有审稿编辑辛辛苦苦的替你反复修改,新进写手务必要明白,自你在键盘上敲出第一个字开始,就很可能意味着发表的开始,所以,在动笔之前,仔细的斟酌思考,预先打好腹案,就成为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实际上,对新进作者提出这个要求或许有些奢侈,据我所知,很多新作者之所以动笔写作,大体都是出于一种短暂地冲动,少数的,可能还拥有一个看上去感觉不错的创意、一个好点子,然后就急匆匆地开始落笔,然而作为编辑,我们可以很肯定的做一个结论,象这样开始创作之旅的作者,大部分都不可能走上正式的创作道路,十之八九,都是写上十万八万之后立即兴趣索然,不得不半途而废。 新进作者碰到的问题很多,不能一言而尽,然而,就整个写作过程中,大体上应该是这几个方面: 第一,新作者之所以开始写作,大多看过其它优秀作品之后的模仿冲动,同时自己“灵机一动”,感觉自己想到了一个比别类作品更优秀的创意——注意,我所说的“创意”并非是一个完整的写作大纲,对于新人作者来说,多是一个比较有趣的开头,一个三、五字的开篇,ok,在如此冲动之下,新作者兴致勃勃地踏上写作之旅,然而,当这股冲动还没有消散,当写完这个短短的开头之后,新作者突然发现,接下来他不知道怎么做了,之后的剧情如何发展,主角去做什么、出现什么配角,要出什么场景,他几乎没有任何成算,于是立即陷入瓶颈状态,只字难言。 象这样的难题,几乎覆盖了所有的作品类型,譬如:都市玄幻类,作者赋予了主角强大的能力,却不知道该让主角去做什么,或者去如何开始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生;或者历史军事类,作者让主角穿越了,但却不知道该让主角做什么,或者花费一段笔墨单调的招兵买马种田聘将之后,却不知道该如何展开一个比较有趣的故事。总之大同小异,剧情如何延续,没有进行充分的思考,没有准备,最后要么胡乱编写,要么就此打住,结束这个短短地写作冲动。 第二,当新作者经过一番思考,拟定了一个翔实的大纲,顺利地让剧情延续下去,到了这个时候,他很有可能遭遇网络原创写作的第二个麻烦,那就是心理挫折。 事实上,能够在第一部作品就脱颖而出大红大紫的作者非常罕见,到底人生并非yy小说,所以,当踌躇满志的新作者在网络上惨遭冷遇,面对着寥寥无几的点击和推荐,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对自己产生怀疑,对自己的作品产生怀疑,动摇了写作了信心,于是渐渐搁笔,创作半途而废。 公允的讲,写作和其它任何事业一样,都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遍观网上当红诸公,除了个别天份、才情、运气出类拔萃者外,可以说大部分优秀作者都是从仆街道上挣扎而来,对于大部分作者来说,这几乎是一个无法规避的难题。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可以肯定回答的是,此事绝无其它捷径,唯独坚持,这是耐心和信心的博弈,只有坚持写下去,新作者才有可能锤炼文笔、锻造思维;才有可能逐渐掌握到流行的脉搏,才有可能把握到读者的口味和喜好,从而写出广大小白喜闻乐见的当红大作。 第三,当跨越前两道门槛,新作者就并非是“新作者”了,在这个时候,作者已经算半个旧人,写作之中的各种忌讳、技巧、方法大体上心中有数,或者初步有了一些自己的风格,在原创道路上前景在望,然而,正是在这个时候,却容易遭遇到一个更麻烦的抉择。 这个抉择就是兴趣和工作的问题。网络原创到了今天,商业化模式几乎已经渗入骨髓,情节要短、平、快,文字要酷、露、爽,如果立志要写一本在网上有影响的小说,除却写作本身的技法之外,更可怕的是海量的更新。 十多年前,香港有个叫倪匡的写手,日产八千字,便自夸是“中国写字最多的人”,但是到了现在,这个八千字的标准若要放在网络原创这行,恐怕就只能评个中等偏上了。据数年来的统计,在玄幻奇幻网络原创这一块,但凡当红的写手,每日敲出的汉字至少一万,甚者数万,可以想象,这是一个多么疲劳的工作,是一个需要耗费多少心血和时间的事业?!若是没有充分的准备和过人的耐心和毅力,是绝无可能坚持下去的。 所以,当新进作者走到半途,初步得到一些读者认可的时候,他就必然要遭遇到这样一个抉择,是否要做作出这么一个选择。 要知道,每个初始写作的作者,都是兴趣盎然、满怀信心,但是,到了这个时候,要让兴趣变成工作,把自由自在的神游畅想变成繁琐枯燥的工作,是否能够接受?! 以上所列,就是新作者必经的三道关口,或许有的人通过得很容易,但更多的人就在这里倒了下去,我衷心希望有志写作的作者们能够克服,能够让写作之路走得更为平坦一些。
相关资讯
原创有的人写小说封神,有的人写自传被抓,盘点网文界最牛的三位作者
该书为被抓倒爷王某所写的倒爷题材小说,据说因为小说内容过于真实引起警察读者的怀疑而调查,最终证实该书作者为倒爷。 该书为被抓骇客黑色键盘所写的黑客题材的小说,据说作者是为了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