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和朱高炽明明是同辈的,为何一个叫“允”,一个叫“高”?
说到明朝的历史,就不得不说说老朱家的那些事儿了。明太祖朱元璋有四个儿子,他们分别是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棢、燕王朱棣。
细心之人就会发现,这四位的名字中都是带'木'的,这可是大有讲究的,具体后面再说。
再来看看朱元璋给孙子辈的取名吧。朱高炽是朱棣的儿子,朱允炆是太子朱标的儿子,并且被立为皇长孙,看这二人的名字就会发现他们的排行不一样,一个是'高',一个是'允',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中有什么奥妙吗?
其实啊,这中间的排行都是由朱元璋一早定下来的,他为自己儿子们的后辈都编写了一段二十字的顺序表。比如太子朱标的下一代就是'允'字辈,儿子就叫朱允炆。
再来就是不得不说的燕王朱棣了,他与建文帝朱允炆叔侄二人互相争夺皇位,最后坐上了明王朝宝座。本该是朱允炆一脉的天下随即被朱棣取代,朱棣这一脉便成了尊贵的皇权之象征。
其他两位亲王就不一一赘述了,比较值得一说的是朱棣的儿子当中,有个叫朱高炽的,按理来说,他与朱允炆是平辈,但是他们所属的分支不同,所以即使是同辈,姓名的排行也是大不一样的。
就拿朱棣一脉来说,朱棣下一代是朱高炽,然后是朱瞻基,后来是朱祁镇。懂五行元素的人就能看出来这其中的奥妙。
虽然朱元璋在制定子孙后辈的姓氏排行没什么强制性要求,但还是有一些硬性的规定的,是不能违背的。这个原则就是要他们遵循五行相生原则,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
朱高炽的'炽'带'火',属于五行中的火,而火又生土,所以他的儿子名字里就带土,朱瞻基的'基'就是带了'土'字;后面就是朱瞻基的儿子了,土又生金,于是朱瞻基的儿子就叫朱祁镇、朱祁钰,'镇'和'钰'都是带'金'字的;而金又生水,所以朱祁镇的后代就叫朱见深、朱见潾,他们的名字中都带'三点水'。
对于我这个不懂奇门玄学的人来说,我只觉得这样的起名规则真是太奇妙了。
不得不说,朱元璋定下这样的起名规则真是让人觉得十分有章法,有一种奇妙的仪式感,可以想见朱元璋是对自己朱氏一族有着很强烈的传承精神呢。
但是吧,话又说回来,毕竟文字有限,而人口是不断增加的,如果按照这样的起名方式,那朱氏子孙肯定不够用,以至于后来朱氏子孙的名字笔画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偏门,甚至逼得后来姓朱的自己造字来给后代取名字,真的是太难了。
后来随着朱氏的子孙后代繁衍昌盛,他们的名字还一度出现在了元素周期表上,难道说这元素周期表是朱家子孙建立的吗?其实不然,那是因为元素周期表最早是由国外传入国内的,既然到国内,就得有相应的汉字来把元素翻译啊,于是科学家们翻查字典才成就了今日的元素周期表的样子。
其实这只是个偶然事件,朱氏一族起名遵从'金'字的子孙恐怕怎么也不会想到会跟元素周期表一样,真是妙不可言!

原创朱棣靖难之役后,大哥朱标的儿子们咋样了?
古代的皇位之争一直很残酷,胜利了是九五之尊,失败了就是砧板上的鱼,任人宰割。
清朝九子夺嫡的失败者,十四阿哥被囚禁,乾隆继位后才被放出来。八阿哥更惨,被削掉王爵,圈禁,改名为“阿其那”,儿子改名为“菩萨保”,就是猪狗的意思,后来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一直到乾隆43年,他的名字才被改回来,恢复宗室,录入玉牒。
清朝政治斗争的失败者这么惨,明朝也没好到哪里去。
朱元璋一直想把皇位传给太子朱标,朱标去世后就把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总之就是朱标这一支的,别人完全不在考虑范围之内。所以朱棣靖难之役后,把朱标的子孙后代都当成了眼中钉。
朱标一共有五个儿子,长子朱雄英在他去世之前就死了。次子朱允炆,也就是后来的建文帝。朱棣攻破南京城后,朱允炆下落不明。有人说被烧死了,有人说逃跑了,还有人说郑和下西洋就是为了找建文帝。但是即便还活着,朱允炆也只能一辈子躲躲藏藏,日子肯定不好过。
朱标的第三个儿子叫朱允熥tēng,他不仅是朱元璋的孙子,也是常遇春的外孙,蓝玉还是他舅老爷。
并且常遇春的女儿不可能给太子做妾,所以朱允熥的母亲是太子妃,他是嫡次子。大哥朱雄英去世后,他就是太子唯一的嫡子了。这样的身份在小说中一定是夺嫡大热门,但是朱允熥的一生都很悲催。
首先就是身世悲催,虽然家人一大堆还都是能人,但是没有一个人能罩着他。在他出生之前,外祖父常遇春就去世了,同父同母的亲哥哥也去世了。他出生当月,母亲去世。本来父亲朱标能当皇帝,他可以在父亲的庇护下长大。但是在他十四岁时,朱标也去世了。
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就只剩下朱元璋一个亲人了。但是朱元璋是皇帝,朝廷一大堆事,儿子孙子也有一大堆,能分到他身上的关爱恐怕基本没有。所以从十四岁开始,朱允熥就是一个人了。
皇位继承人这件事上,朱允熥也很吃亏。
朱元璋之所以放弃其他儿子,直接从朱标的后人中选,一个原因就是嫡庶有别。按照这个理论,最有可能被朱元璋看重的孙子不是朱允炆,而是太子朱标的嫡次子朱允熥。
但是,朱元璋却把他放弃了。后人分析说可能是因为朱允熥后台太硬,常遇春虽然死了,但是部将还在。蓝玉还不安分,他怕孙子被操控。另外朱允熥太小了,朱允炆当继承人都怕年纪小控制不住大臣,朱允熥就更不行了。
所以,嫡次子朱允熥就这样与皇位绝缘了。朱允炆继位后,他被封吴王,建藩杭州,地点还不错。但是他还没有就藩,靖难之役就开始了。以后他就再也没有机会就藩了。
后来朱棣攻克南京,朱允炆不知所踪,朱棣把他和朱标的第四个儿子、怀恩王朱允熞都召集到京中,然后以他们没有辅佐好兄长朱允炆为由,贬为庶人,囚禁在安徽凤阳。
十五年后,有流言说朱元璋还有其他孙子要谋反,与朱允熥没啥关系。但是流言出来后,朱允熥突然就死了。与他一同被看守的怀恩王朱允熞,史书上没有找到确切死亡时间,猜想也是这次莫名其妙去世了。
后来,朱棣去世很多很多年了,明英宗经过夺门之变成功复位。因为也被囚禁过,所以他开始同情朱允熥等人。这时朱允熥早就死了,明英宗就放宽了对其后人的看管。
他派人给朱允熥的后人每个月送去二十五石粮食、三十斤柴火、三百斤木炭。可以自主婚配,亲戚可以走动,但是与各个王府不允许往来。如果缺少衣物饮食,允许出府购买。
这已经是皇帝开恩,放宽限制后的生活了。之前他们过成什么样,可想而知。
朱标还有一个儿子叫朱允熙,朱允炆继位后被封为徐王,朱棣进京后改为敷惠王。朱棣还命令他与他的母亲一起居住在太子朱标的明东陵。四年后,朱允熙的府邸发生火灾,他被直接烧死,当年只有16岁。
朱标的后人中,还有一个悲惨人物,他就是被称为建庶人的朱文圭。朱棣攻克南京后,朱允炆和长子朱文奎不知所踪,次子朱文圭直接被抓了,接着就是漫长的囚禁生涯。
还是明英宗复位后觉得他可怜,让人把他放了出来。但是他两岁被囚禁,放出来时已经57岁了,50多年一直在监狱度过,即便放出来了也什么都不会,连牛马都不认识,当年就去世了。
朱标后代的遭遇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愿生生世世勿生帝王家。
《山河月明》马皇后有几个亲生的儿子马皇后和刘伯温的关系如何
《山河月明》马皇后有几个亲生的儿子
朱标,明太祖朱元璋长子,母孝慈高皇后马氏,明惠宗朱允炆之父。朱标于龙凤元年九月出生在太平商人陈迪家中。朱元璋称吴王时便将其立为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自幼受到悉心教导,明太祖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洪武元年正月立为皇太子,正式确立他为接班人。
朱樉,明朝宗室,明朝第一任秦王,明太祖朱元璋次子,母为孝慈高皇后马氏,明代九大塞王之一。洪武二十四年,因其在藩国多过失,被召还京师,后经皇太子朱标解劝,次年放还藩封。
洪武二十八年正月,朱樉受父命率平羌将军宁正等人征洮州,获胜,受赏赐甚多。秦王正妃是元朝河南王王保保之妹观音奴。
朱棡,明朝宗室亲王,明太祖朱元璋第三子,母为孝慈高皇后马氏,《南京太常寺志》记载为李淑妃所生,元至正十八年十一月十八日生。明朝第一任晋王,攘夷九大塞王之一。洪武三年四月封晋王,洪武十一年就藩太原。
朱橚,南直隶应天府上元县人,明朝宗室,医学家,明代第一任周王,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明成祖朱棣同母弟,建文帝朱允炆之叔,母为孝慈高皇后。
明成祖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叔父。建文四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年号“永乐”。
马皇后是历史上著名的贤后,在朱元璋建立大明以及统治天下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朱元璋也常常将马皇后比作唐朝时期的长孙皇后。朱元璋脾气暴躁,而马皇后则从容优雅,在很多时候能够很快平息朱元璋的怒气,这不失为大明臣子之福。
相关资讯
原创朱标去世后,他的儿子们结局如何呢?
首先太子朱标一共有五个儿子,分别常氏所生的朱雄英、朱允熥,和吕氏所生的朱允熞、朱允熙、朱允炆。 朱允炆这个幸运儿,在他爹朱标英年早逝后,超级幸运的被朱元璋立为了新储君。 朱棣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