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铁铉出场,一口唾沫差点喷到燕王和太子,观其一生让人钦佩
电视剧《山河月明》中,最近两集出现的人物真是不少,都是对标的历史真实人物,其中姚广孝和铁铉最抢镜了,今晚的铁铉更是异常夺目,我们观其一生都会对他竖起大拇指,是铁骨铮铮的硬汉。
可能是因为出场方式的不同,我们之前一直认为铁铉是反派,特别是他那一双滴流乱转的眼睛,总好像是在密谋着什么事一样。
原来他只是一个需要告御状的普通人,我们之所以感觉他像反派是因为他的同乡人遭遇杀害的不少,他为了保全自己不得不处处小心,今晚的剧情中,铁铉被燕王带到了太子的面前,才得以把这些年的冤情说了出来。
虽然是背诵了一篇文言文,但是我们都能听明白里面的意思,而且演员演的卖力,甚至还说哭了不少眼泪窝比较浅的观众,确实是真情实感啊,让人产生一种共情。
最后呈上诉状的时候,一个醒目的冤字和那些鲜红的血手印甚至扎眼,铁铉的一口气唾沫也差点喷到了燕王和太子的身上。
铁铉是历史上的真人,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他是山东布政使、兵部尚书,拥立的是建文帝朱允炆。如果没有后来的朱棣夺权,想必铁铉的一生也应该是圆满的。
不过历史就是这样曲折,朱元璋好不容易建立起了明朝政权,本来以为可以千秋万代的传下去,没想到在自己的子孙辈竟然掀起了这么多的风浪,朱允炆削藩动了不少人的蛋糕,想要搞一些大动作,却没有秦皇汉武的才干,一系列政策实施下来,被逼的无路可退的燕王只能奋起夺权。
在铁铉这样的人眼中,朱棣就是篡权的乱臣贼子,正统就是建文帝,如此简单而已。所以在朱棣大军攻打济南时,铁铉坚守不投降,让朱棣吃尽了苦头,为了打下济南可谓是损兵折将。
后来因为誓死不投降已经上位的朱棣,被凌迟处死了。
虽然朱棣和铁铉是死对头,但是还是十分欣赏他的忠义,在朝臣面前不止一次的夸赞他。
这样的人,应该不会明白皇族之间的争斗吧,他只是忠于自己信奉的皇帝,或者说是正统皇帝,对于篡位的,哪怕是朱元璋的亲儿子,朱允炆的亲叔叔也不行,也体现了古代的官员誓死捍卫心中皇权,虽然现在看起来好像是挺迂腐的,但是却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真汉子。

原创朱棣明明能文能武,为何父亲朱元璋不喜欢,还差点饿死他
大家都知道,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可以说是文韬武略样样都行,这个皇帝非常的厉害,但其实他的父亲朱元璋,很不喜欢他,甚至一度想把他活活饿死,这么一位优秀的儿子,老朱为何要这么做呢?
先来看看朱元璋最喜欢的儿子,那就是当时的太子朱标,人人都知道,这个人是病死的,实际上朱标的死因有很多,不仅仅是因为生病,也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母亲去世,最后伤心而死的。
太子英年早逝,朱元璋也是很伤心的,后来他就立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太子,随着时间的流逝,朱元璋认为实力最强的朱棣,有了反叛的心思,先不说人家到底有没有,朱元璋晚年的时候,确实疑心病很重。
而且朱允炆称帝之后,要朱棣带着儿子进京,人家也乖乖去了,最后是因为朱允炆杀死了自己的皇叔,朱棣害怕了,所以决定造反。
当初老朱差点活活饿死朱棣,还是皇后出面保住了他,在朱元璋的心里,朱标没了朱允炆就是最合适的人选,在老朱还在位的时候,朱允炆确实表现的很好,但是老朱去世之后,他成为了皇帝,却做了很多不好的事情。
政治方面他根本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很不会处理事情,尤其是削藩这件事情,更是在自己皇位还没有坐稳的时候,就着着急急的进行,他根本不考虑后果是什么,只想着要是诸王权势太大,自己就难以驾驭了。
而朱允炆的一些亲信,虽然学问做的很好,但这些人实际上,也没有什么政治头脑,所以朱允炆就跟着这些人瞎混,就把皇位给混丢了,他从小没有接受帝王教育,后来跟着这些师父们,根本没有考虑太多。
在削藩的时候,他们先把周王给削了,因为周王和燕王是同母的兄弟,他们害怕这两个人联合起来,他们不敢直接动燕王,只能先把他的势力削弱,当然这样的想法是没错的,可是他们自身的实力不够。
接下来还有几个王爷,接连被削了,有的被软禁有的被发配了,因为燕王实力最强,所以他们一直都不敢动手,其实当时燕王也并没想反叛,或者说他也想,但那个时候并不是合适的时机,总之在当时朱棣是没有动手的。
可惜朱允炆最后杀死自己的皇室,目的是为了震慑皇室那些人,但朱棣自然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选择了反叛。
原创虎父无犬子,朱棣的军事能力不比朱元璋差,让蒙古族都招架不住
朱元璋临终前将事情安排得十分妥当,他将很多当年跟他一起立下功的大臣们都除掉了,就怕朱标在位时这些人居功自傲,还制定了法律制度,给朱标安排得十分明白,只可惜朱标没有这个命,就把位置传给了孙子朱允炆。
朱允炆是个不折不扣的好人,从小就饱读诗书,善良仁慈,他身边的大臣也个个都是有学识之人,唯一的缺陷就是他没有军事谋略。朱棣则就是这样一个,他年轻时就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腥风血雨,什么场面没见过,阴谋诡计也让他看透了当前的形势,要么战死沙场,要么成就一番自己的事业。
朱棣是朱元璋亲手带出来的,论军事谋略,朱允炆根本无法和朱棣相提并论,有朱元璋的影子。朱棣上位之后,蒙古兵时常来犯,朱棣就出兵将蒙古这些人打到服为止,到了后期多次主动去征伐蒙古,当时为了方便和蒙古交战,还将首都从南京搬到了北京,这得多么好战。
朱棣对待自己手下的大臣也是丝毫不手软,他的父亲朱元璋灭九族已经足够残忍,没想到朱棣直接给你来了一个灭十族,连你的朋友都不放过,比朱元璋还要心狠手辣。他还设立了东厂,东厂比锦衣卫的地位是要高的,也做过不少的坏事。
早先朱元璋打下的基础已经很好了,所以需要朱棣做得不需要那么多,稳固好江山,巩固统治就好。带领大明走向鼎盛期,朱棣也成功做到了,他将明朝带进了盛世,经济军事都来到了鼎盛。朱棣便开始想写一部百科全书,让世人都知道他的伟大,就把全国的能人异士,有学识的人着急到皇宫,为他编写这本书,《永乐大典》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诞生的。
不仅如此,他还有更广阔的雄心壮志,组织了一支舰队,用来探索世界上其他所不知道的地方,顺便传播一下明朝的文化,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上舰队,派郑和当这次的使者,著名的郑和下西洋就此开始了,传播明朝的伟大。也成功地让其他国家知道了这个国家的厉害,很多国家都来朝贡,能够见识不同的风土人情,自然对经济以及文化来讲都是好的。
朱棣的性格还是很多人都喜欢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受束缚,而且杀伐果断,当年没有可用的大将,他就亲自披挂上阵,他都已经年过五旬了,有皇帝如此勇猛,底下的士兵自然也都很神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