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三定:论民俗小说的美学特点
在笔者所见的文学理论著作和文学辞典中,还未见有关于民俗小说的明确界说和定义,因此写作这篇小文时,我觉得首先必须涉及这一问题。我以为,“民俗小说”这一术语严格地说起来,是不甚确切的,因为很难有一篇小说是纯粹写民俗的,一般不过是作品中包含了较多民俗内容,最多也不过是以表现民俗为主。只是为了称谓的简便起见,我们姑且称之为民俗小说。因而,假如要对民俗小说作简单界定的话,我们可以试着这样说,民俗小说是以表现民俗为主或包含有较多民俗内容的小说。
在我国的文学长河中,民俗小说有着较为深厚的传统。宋元话本小说已比较注意表现民俗,明清通俗小说中的《金瓶梅》、《歧路灯》、《红楼梦》等作品更有不少精彩的民俗描写。“五四”以后,鲁迅、茅盾、老舍、沈从文、许钦文、蹇先艾、沙汀、艾芜等著名作家的许多作品也都注意民俗风情的描绘,以增强其作品民族的和地方的色彩。新中国建立后产生的作品中,如《山乡巨变》、《创业史》、《红旗谱》、《三家巷》等中都不乏民俗的表现。进入新时期以来,迎来了文学艺术的春天,小说创作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一些作家越来越认识到民俗风情对于深入展示人物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形成作品的独特风格,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在这方面作了更为自觉的探索。邓友梅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谈《寻访“画儿韩”》等作品的创作时明确地说:它们“都是探讨‘民俗学风味’的小说的一点试验。我向往一种《清明上河图》式的小说作品。作来很不容易,我准备作下去”。邓友梅后来在小说集《烟壶》的《后记》中既称《烟壶》、《四海居轶话》、《索七的后人》等为“京味小说”,同时又说是“民俗小说”。这表明,邓友梅把把创作民俗小说作为了自己自觉的艺术追求。
在对民俗小说作了初步界定后,我们再来分析民俗小说的美学特点,我们在下面作些粗线条的概括。
注意风俗风物和人文景观的描写,构成民俗小说的又一特点。北京一些作家笔下的胡同和四合院、陆文夫笔下的苏州小巷等构成民俗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老舍写于建国后的《正红旗下》,对于旗人社会的诸种制度、礼俗、家庭关系,以至旗人与汉、回民族的关系,无不写及,因而被有人称之为“旗人风习大全”。陆文夫的《美食家》,围绕着朱自冶这个人物穿插了大量的苏州民俗风情的描写,那种苏州特有的石板小巷,偶而传来的梆子声,尤其是对苏州特有的名点小吃、佳肴珍馐的描写更是出神入化,使整部小说具有浓厚的苏州风味。《骆驼祥子》写的天桥,《七奶奶》(李陀)写的隆福寺庙会,《烟壶》写的德外“鬼市”,《那五》写的戏园子,天津某些作家笔下的古文化街景,都有声有色,极为生动形象。湖南籍作家韩少功在《马桥词典》中对汩罗风俗风情的描写,贵州作家李宽定在《良家妇女》、《大家闺秀》、《山月儿》等作品中,对结婚拜堂时“打新郎官”,唱戏前“打闹台”以及“嚎丧”、“哭嫁”、“杀跑跑半”等民俗的描写,都是很出色的。
要使民俗小说具有上述特点,就要求作家掌握大量的知识掌故。韩少华的《红点颜儿》写鸟笼,写鸟、养鸟的学问,备极工细;《烟壶》由鼻烟而鼻烟壶而制壶工艺,不厌其烦;老舍对洋车夫、对“老字号”商人写起来无不得心应手;都是因为作家有极丰富的知识掌故和文化积淀作为写作基础。
民俗虽然从总体上可分为无形民俗(亦称心理信仰民俗)、有形民俗(亦称行为民俗)、语言民俗三大类,但在文学作品中都必须通过具象的、有形的东西表现出来,因此,讲究细节描写,甚至是精雕细刻,是民俗小说的第三个特点。老舍《正红旗下》写福海二哥的请安细致入微:“他请安请得最好看:先看准了人,而后俯首急行两步,到了人家的身前,双手扶膝,前脚实,后脚虚,一趋一停,毕恭毕敬。安到话到,亲切诚挚地叫出来:‘二婶儿,你好!’而后,从容收腿,挺腰敛胸,双臂垂直,两手向后稍拢,两脚并齐‘打横儿’。这样的一个安,叫每个接受敬礼的老太太都哈腰儿还礼,并且暗中赞叹:我的儿子要能够这样懂得规矩,有多么好啊!”写人要细,写事、写环境都要细。原籍江苏的作家汪曾祺的《大淖纪事》开头四节几乎都是写大淖的来历、乡风、民俗,细致得有些散漫,但正是这细致的描写,凸现出了有立体感的苏北风情民俗。可以说,粗线条、大勾勒表现不出真正的民俗和民俗美。
语言方面,强调本色,力求平实浅易,是民俗小说的第四个特点。这除了因为语言民俗即是民俗之一种外,还因为无形民俗和有形民俗都必须借助有特色的语言表现出来。邓友梅在《“四海居”轶话》里写人物说着“一口嘣响溜脆的北京话”,“一口京片子甜亮脆生”,这其实也是邓友梅自己作品的语言特色。韩少功的《马桥词典》对汩罗方言俚语的运用可谓十分娴熟。我们可以肯定,文绉绉的语言,过分雕琢的语言,绝对不能表现出民俗美,至于那些梦呓般的“现代句法”更是离民俗美十万八千里。
(载《文艺报》2008年12月11日)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9037.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小说《道诡异仙》:传统民俗故事的创新演绎
》讲述了主角李火旺在现实世界和玄幻世界穿梭修行的故事。作品构建了“庄周梦蝶”式的情境,展现了人性的光芒。
近日,在由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江西省作协等主办的作品研讨会上,专家认为,该故事,体现了重塑东方叙事美学的创作诉求。同时,小说情节动人、人物丰满,赞颂了平凡人物磨炼坚强意志、敢于直面困难的勇气,体现了作者的人文关怀。
影响力榜、中国小说学会2023年度中国好小说。(记者余俊杰)
“新说山海经”系列上新!致敬经典的神话佳作,再现中国神话的浪漫离奇~
是重要的先秦古籍,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由华东师范大学张锦江教授主编、主创的中国新神话小说,千年之后致敬《,带领读者开启一场关于《山海经》世界的奇幻旅程。
秉持着尊重《山海经》中原始记载的考证精神来进行创作。该丛书的作者们把《山海经》中分散的只言片语的故事素材组合起来,通过发挥合理丰富的想象力,创作成一篇篇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尽管《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并不完整,但提供了神话境界中神、仙、妖、兽以及奇异的人、事、物的神话的题材。“新说山海经”的作者们就是在这些故事素材的基础上发挥合理而大胆的想象,并蕴含了现代价值和理念,书写成一波三折的连贯故事,塑造出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让传统文化变得更有生命力,在孩子们心中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
《新说山海经·古俗卷》是“新说山海经”系列第九卷,书中塑造了10个神话人物形象:嫦娥、冬儿、蔚云女王、应婆婆、绿眉毛、玉伯、贾昌、鬼脸儿、巴蛇、黑齿老祖。这些形象或为老调新谈,或为另作新篇,通过有趣的故事,探寻远古山民的奇风异俗,溯源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
978-7-5760-2841-6
《山海经》是中国神话故事的缘起,许多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和民俗传统都源自其中。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作家张锦江基于对《山海经》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其中的素材,精心构思、倾情创作出承接现代价值理念的《新说山海经·古俗卷》。书中塑造了10个神话人物形象:嫦娥、冬儿、蔚云女王、应婆婆、绿眉毛、玉伯、贾昌、鬼脸儿、巴蛇、黑齿老祖。这些形象或为老调新谈,或为另作新篇,通过有趣的故事,探寻远古山民的奇风异俗,溯源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 每篇故事之后均附有相应的古籍原文、白话翻译及图文注释。
著名作家、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上海大学文学院文学创作教研室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市儿童文学研究推广学会会长。创作以海洋小说著称,被誉为“蓝色作家”。近年来创作散文,被评论界称为“学者散文”。领衔主编、主创的《新说山海经》开创了“中国新神话小说”之先。
主要代表作品有:《张锦江文集》( 五卷本),长篇小说《海王》,中篇小说集《海蛇》《海葬》《沉船之谜》,纪实小说集《飞虱》,报告文学集《海赐》,散文三部曲《人梦》《人界》《人悟》。儿童文学童心书系列:《海上奇遇记》《一个站着死的男孩》《三色蝴蝶在飞》。美学理论专著《童话美学》与儿童文学理论集《儿童文学论评》《儿童文学絮语》等。作品与理论曾获得过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全国多种奖项,并被翻译成日文、希腊文、意大利文、马来文、阿拉伯文等。
《山海经》记载了丰富的中华民族的民风,充满了令人惊叹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山海经》中的古俗,与当时广泛流行的巫术祭祀有关。古民把日月星辰、山川河流以及自然生态都神灵化、图腾化,衍生出对太阳神、月亮神、鸟神、鱼神、蛇神、山神、河神等的崇拜。在后世中,鸟逐渐演化为凤凰,蛇演化为龙,并都成为吉祥、兴旺的象征。
除了赋予鸟兽以吉祥的寓意使其图腾化以外,《山海经》中记载的祭祀仪式也对后世民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山海经》中记载的山系有东西南北中五方一百二十八列之多,祭祀山神的礼仪也各不相同。最长的是北方第三列山系,自太行山起到于毋逢山止,一共有四十六座山,共绵延一万二千三百五十里。其中二十座山的山神是马身人面神,祭仪是将藻和茞之类的香草埋入地下。其中十四座山的山神是猪身神,祭祀时须佩戴玉制饰品。另有十座山的山神也是猪身神,但长着八只脚和蛇尾,祭祀时先用一块玉璧礼祭,然后将玉璧埋入地下。
不同地域的古俗千姿百态,氏族群居部落与山寨型古国的民风民俗以其独特的形式存在着,如黑齿国的染齿之风、雕题国的纹面之习、君子国的礼仪、朱卷国的巴蛇吞象、沃民国凤凰的天乐世界,等等。
本卷的创作,非为图释古民的奇风异俗,而是在每篇中探索、寻求独立的小说构思、人物形象、情节故事、内涵立意等,在叙述奇异的神话故事的同时,艺术地显现古民的民风民俗,也强调神话的神奇性与生活知识的有机融合,使作品的艺术真实得以完美呈现。
本卷根据《山海经》中的零星素材片段,塑造了十个神话人物形象:嫦娥、冬儿、蔚云女王、应婆婆、绿眉毛、玉伯、贾昌、鬼脸儿、巴蛇、黑齿老祖。阅读本书可以体味这些独特的艺术形象的命运遭遇、人生轨迹:如《拜月》中嫦娥护女救民的新形象;《绿眉毛》中绿眉毛仙姑的护岛奇事;《尊鸡》中少年贾昌斗鸡的奇遇;《刺面女》中冬儿与神犬的遭遇;《龙日》中应婆婆与祖龙的渊源;《玉伯》中玉伯的心系苍生;《凤凰园》中蔚云女王的忘我之境;《黑齿》中黑齿老祖对祖先尊严的捍卫;《巴蛇》中巴蛇使老象绝境重生的壮举;《面具》中鬼脸儿揭示出面具下的众生相。这些形象或为老调新弹,或另作新篇,每一个故事都充满奇思妙想,情节跌宕起伏,将会带给读者独特的阅读体验。
(注:本书中涉及的《山海经》原文引自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的《山海经》)
入选2018“牵手未来”红领巾书库推荐书单
入选2018年6月百道网少儿类好书榜
入选2017上海“绿色悦读”推荐好书
将神话源头《山海经》转化为富有文学性、故事性、趣味性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少儿读者在故事中收获乐趣的同时,受到传统优良道德品质的熏陶。该系列共有十二卷,意在植根传统文化、着眼时代创新。
《新说山海经(创世卷)》978-7-5675-7920-0 25.00元
《新说山海经(奇兽卷)》978-7-5675-7277-5 25.00元
《新说山海经(英雄卷)》978-7-5675-5870-0 25.00元
《新说山海经(趣禽卷)》978-7-5675-7595-0 25.00元
《新说山海经(古国卷)》978-7-5675-9196-7 25.00元
《新说山海经(山神卷)》978-7-5675-9951-2 25.00元
《新说山海经(精怪卷)》978-7-5760-0698-8 25.00元
《新说山海经(女神卷)》978-7-5760-2016-8 25.00元
《新说山海经(古俗卷)》978-7-5760-2841-6 30.00元
《白鹿记》选自神话源头《山海经》,讲述了一则白鹿救人反被恩将仇报,善恶最终得到公正处理的故事。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锦江携手桂冠童书奖获奖插画师马鹏浩,用优美古朴的语言,配以精美原创中国风手绘插图,带领孩子走进根植于心的传统文化,品读富有韵味的古老民间故事,揭开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之密码!
这是对于山海经神话故事的现代演绎,绘本用充满张力的丰富色彩展现远古时代的奇异世界,在神秘探险中书写中国少年的勇敢和高贵,揭示出一个道理——战胜恐惧,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励。
相关资讯
原创三本高质量盗墓类型小说,民俗传说信手捏来的神作
这本书让我这普通人了解了另一种江湖。我也看过听过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总感觉玄乎其玄,虚构的东西太多了。云峰的这个盗墓笔记感觉更真实,人物情节内容更符合生活的逻辑,再适当地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