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蓉阵亡时,周伯通为何消失?你看他去了何方,收了哪位天才为徒
在《神雕侠侣》的末尾,杨过带着小龙女在华山之巅和群雄作揖告别,二人历经了太多的苦难,决定激流勇退就此归隐山林。
就在我们迫不及待地翻开《倚天屠龙记》的时候,却发现这部后续之作竟被金庸跳过了近百年的时间。我们在原著里只看到这么一句话:襄阳城破之日,郭大侠夫妇与郭公破虏同时殉难,屠龙刀不知下落。郭祖师当时身在西川,待赶去想要相救父母亲人,却已为时不及。
寥寥几字,提及了郭靖一家战死沙场、为国捐躯,那么周伯通呢?他和郭靖、黄蓉交好,为何突然销声匿迹了?
在神雕的末尾,爆发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决。蒙古国师金轮法王为了攻破固若金汤的襄阳城,不惜掳了黄蓉之女郭襄作为人质,妄图逼迫郭靖投降。
让金轮法王始料未及的是,杨过、小龙女、周伯通、瑛姑、黄药师等人都加入到了解救郭襄、保卫襄阳城的队伍中。
紧要关头,杨过使出黯然销魂掌击败金轮法王,将高台上的郭襄救下。高台之下的周伯通则身穿软猬甲,击杀了跌落的金轮法王。随后,周伯通等人跟着郭靖一路冲杀,大败蒙古兵马,就连大汗蒙哥也命丧杨过之手。
13年后,蒙古的忽必烈率领精锐卷土重来,十万兵马将襄阳城围了个水泄不通。根据原文的设定来看,相比于神雕末尾的襄阳城大战,此时的郭靖黄蓉可谓是孤立无援。
首先,杨过小龙女退隐多年。其次,一灯大师、黄药师在神雕末尾就几近百岁,13年后不是老态龙钟就是寿终正寝了。
然而身为新五绝之首的周伯通却有返老还童的征兆,他为何也没有出现在襄阳城?
当年杨过、郭襄来到百花谷的时候,他们发现周伯通的头发、胡子竟慢慢由白转黑。原来周伯通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加之在百花谷挖茯苓、吃蜂蜜。久而久之,周伯通竟返老还童。
13年后,襄阳城再次爆发了战争,此时的周伯通如果听闻了战事,势必会第一时间赶到襄阳城助郭靖黄蓉一臂之力。
的确,周伯通和郭靖义结金兰,他和黄蓉的交情颇深。加上周伯通曾说过,他喜欢热闹、更喜欢打架。不管怎么说,周伯通都会赶到襄阳城,而不是见死不救。
其实,周伯通没有出现在襄阳城的原因很简单,古代的交通信息极为不便,周伯通极有可能并不知道襄阳城爆发了战争,待周伯通听闻了消息之后,襄阳城早就落入到了蒙古人的手中。
这样的解读并非无中生有,根据史书记载来看,周伯通极有可能远赴他方、潜心修炼,还收了一位天才为徒。
众所周知,金庸的十五部著作大多都沿用了真实的历史,而《射雕三部曲》更是以南宋末年和元朝末年为蓝图,讲述主角们如何驱逐鞑虏、保家卫国的传奇故事。
在《射雕三部曲》里还涌现了大量的历史人物,好比丘处机、王重阳、郝大通、尹志平、蒙哥、忽必烈、朱元璋、徐达、常遇春、张三丰等。
尤其是张三丰,金庸将他写进了《倚天屠龙记》,并将他武侠化,从而让张三丰和书中的虚拟人物发生碰撞,发生了一个又一个扣人心弦的精彩故事。
前面提到,《倚天屠龙记》被金庸跳过了近百年的历史,我们只知道张三丰在少年之时偶遇了郭襄,还在觉远大师圆寂前强行记忆了部分《九阳真经》,最后躲进深山老林之中勤学苦练。
可根据真实的历史来看,张三丰还有一位师父的。在史书《三丰全书·三丰先生本传汪锡龄敬述》中写道:张三丰入终南山修炼,拜火龙真人为师,得金丹之旨。山居四载,功效寂然。闻近斯道者,必须法财两用,平生游访,兼颇好善,囊箧殆空,不觉泪下,火龙怪之,进告以故,乃传丹砂点化之诀,命出山修炼。
等于说张三丰之所以能够自创武当一脉,是在火龙真人的指点下得了金丹之旨,随后张三丰又在火龙真人的指示下出山修炼,这才有机会开宗立派、广收门徒。
这位居住在终南山的火龙真人会是谁?
笔者认为此人极有可能就是老顽童周伯通。
首先,周伯通是全真教的传人,自杨过下了华山之后,周伯通重返终南山修炼合情合理。
其次,周伯通在神雕时代就曾显露一门绝技,这门绝技就是太极拳的原型。
那时周伯通闯入了蒙古大营之中,发现忽必烈宴请金轮法王、尹克西、潇湘子、尼摩星、杨过、小龙女等人。
周伯通一番胡闹之下,惹来了金轮法王的追击,此时的周伯通大显身手,让金轮法王叹为观止。金庸写道,那盘子平平地贴着桌面飞来,对准了一盘烤羊肉一撞,那盘羊肉便向老人飞去,牛肉盘在桌上转了几个圈子,停住不动。原来周伯通使的是股‘太极劲’,如太极图一般周而复始,连绵不断,若在空旷处掷出盘子,那盘就会绕身兜圈。
周伯通使的这股“太极劲”的原理和太极拳如出一辙,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周伯通返回终南山之后潜心修炼,继而有了一个“火龙真人”的称号。
机缘巧合之下,火龙真人偶遇了走投无路的张三丰。眼见张三丰天资聪颖,是一个难得一见的武学奇才,火龙真人当即将太极的奥义倾囊相授。
这样一来,不仅能解释郭靖黄蓉阵亡之时,为何不见周伯通的身影,还能解释周伯通的原型就是张三丰师父“火龙真人”。

射雕:黄蓉的身世真的是黄药师与冯衡之女吗?
在射雕英雄传中,黄蓉的父亲是黄药师,母亲是冯衡,对于这一点我们可能都不会怀疑。但书中透露出来的蛛丝马迹,点点滴滴会让我们对于这个结论产生怀疑。黄蓉真的是冯衡的女儿吗?黄药师一直很肯定的说,黄蓉是冯衡和他的女儿,黄蓉也深信不疑,那么书中的一些伏笔就难以解释了。
知情人梅超风曾回忆了当时的情况:梅超风十八岁那年,她与陈玄风已经定情了。这时她明白了三十三岁的大师兄曲灵风瞧着自己的温柔目光的含义。但梅超风已经有陈玄风了,不可能接受曲灵风的感情,于是她回避了。况且曲灵风成过亲,老婆死了,还留下一个小女儿,所以梅超风开始躲避曲灵风。
曲灵风发现了陈玄风与梅超风的私情,他勃然大怒,揪住陈玄风痛殴。当梅超风跑过来求情的时候,他开始指责梅超风背叛师父,辜负了师父的一片深情。那么黄药师到底对梅超风有没有不伦的私情呢?如果只凭借着黄药师抄写过的欧阳修的一首词'江南柳,叶小未成阴。十四五,闲抱琵琶寻。恁时相见早留心,何况到如今。’就说黄药师对梅超风有私情,恐怕过于武断了,一切都是曲灵风的自说自话。但曲灵风对梅超风倒是真的有私情,但被梅超风拒绝了。
第二天,曲灵风被黄药师打断双腿赶出了桃花岛,让人送到临安府去了。射雕一开局时有一段介绍曲灵风的话是这样的:“原来曲三是一年多之前因死了妻子,不愿再在原地住,搬到牛家村来开了家小酒店。”,可见曲灵风一离开桃花岛就来到了牛家村开了一个小酒店,那他与郭杨二人在林中相遇的时候,就是他离开桃花岛的第二年,他的年龄是三十四岁,而书中说他看起来四十岁,估计是心情郁闷,外表变得苍老了些。这时李萍和包惜弱都已经怀孕了,也就是说,郭靖出生的时候,梅超风就应该是二十岁了,黄蓉需要在三年后出生。
曲灵风被赶走后,黄药师不再传授徒弟们武功,沉默了一段时间后,他忽然离开了桃花岛。两年后,黄药师带着已经完婚的冯衡回来了。冯衡与梅超风同岁,那么这时的冯衡就一定是二十岁了,此时的黄药师应该差不多四十八岁左右了。黄药师为什么会娶冯衡?他们难道真的是一见钟情?短短两年时间,他们就迅速结婚了,怎么看都有点儿闪婚的味道。对于蔑视礼法的东邪黄药师来说,他的快速结婚还是很意外的。
有一次中秋节桃花岛宴席上喝醉的黄药师吐露出了一段醉话“再没人胡说八道,说黄老邪想娶女弟子做老婆了吧?灵风呢?我不怪他啦!他人好吗?腿怎样了?”这说明什么?这说明黄药师极可能被曲灵风说中了心事,所以他才会娶冯衡回来做掩盖。他虽然心里可能对梅超风有情,但他不能允许自己踏出那一步。于是,他娶了冯衡回来,也让自己死了心。那他与冯衡的感情到底能有多深呢?
那次中秋节文中写的是“有一次”,所以应该不是冯衡结婚的那一年,之后梅超风就离岛了。那么梅超风离岛的时候,她和冯衡应该都二十二岁以上了。所以如果冯衡之后怀孕,生下黄蓉难产而死,一定是大于二十二岁了。
而在洪七公、周伯通和郭靖登上黄药师造来为冯衡殉情的花船后,黄蓉曾跑到冯衡的墓中哭泣并且说“只因我妈绝顶聪明,这才只能活到二十岁?”,那么黄蓉的生母是二十岁的时候死的。这明显跟冯衡对不上,冯衡结婚的时候就已经二十岁了。等到冯衡怀孕生女,年龄早超过二十岁了。总不能冯衡与黄药师结婚的时候谎报了年龄吧?那样一来,冯衡就要比梅超风小好几岁了。
冯衡比梅超风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冯衡为什么要谎报年龄呢?如果冯衡谎报年龄,那她结婚的时候真的可能只有十五岁,倒是符合欧阳修那首词里所写的十四五了。难道黄药师选择的妻子就是要十四五?年龄差距那么大,梅超风应该很容易发现的,她不应该发现不了冯衡的年龄不对的问题。所以冯衡没有谎报年龄,黄蓉的生母根本不是冯衡,而是另有其人。
梅超风印象中的冯衡“师母不会武功,但挺爱读书写字。”可见冯衡是一个酷爱读书的人,所以她的家庭环境是很不错的,可能与黄药师一样是个书香世家。这让人不得不联想到,冯家可能与黄家本就是世交,而黄药师与冯衡可能是黄冯两家长辈定下来的婚姻。黄药师只是遵从了家里的安排娶了冯衡而已,至于有多深的感情基础,恐怕也不见得。
当一灯大师问到黄蓉的外祖父时,文中是这样写的:
黄蓉眼圈一红,说道:“我妈就只生我一个,她早去世啦,我外婆家姓冯,外祖父是谁我也不知。”
可见黄药师基本不和黄蓉说她外祖父家的事,导致黄蓉根本不知道外祖父是谁,外外祖父家在哪里,还有哪些人。如果黄蓉真的是冯衡的女儿,那么黄药师为什么对黄蓉隔绝了一切关于外祖父家的信息呢?黄蓉知道外祖家姓冯,恐怕还是因为她名义上的母亲是冯衡的缘故。
冯家应该是一个书香世家,难道冯衡死了,他们就对冯衡的女儿不闻不问了?这也不太合乎情理。所以一种合理的解释是冯衡根本没有女儿,所以冯家才会与黄药师断了联系。
如果上述分析猜测是错的,黄蓉就是冯衡的女儿,那么怎么才能让上述一系列不合理的地方合理呢?第一,黄蓉的母亲冯衡不是二十岁死的,是二十三岁死的。黄药师一直对黄蓉说谎,骗黄蓉说冯衡是二十岁死的。第二,冯衡的家族遭了大难,已经没人了,所以黄蓉的外家就没有联系了。
但黄药师为什么要对黄蓉说冯衡是二十岁死的呢?这又成了一道难题。如果黄药师没说谎,梅超风没记错,那么黄蓉就一定不是冯衡的女儿了。她可能是在冯衡死后黄药师与别的女人生的,也可能是黄药师收养的别人的女儿。
注:本文分析以新修版射雕英雄传为蓝本。
难怪黄蓉讨厌小龙女,你看郭靖是怎么看小龙女的,周伯通一语道破
黄蓉是个怎样的女子?如仙女一般?毕竟原著中确实是这么写的。
“船尾一个女子持桨荡舟,长发披肩,全身白衣,头发上束了条金色细带,白雪映照下灿然生光。郭靖见这少女一身装束犹如仙女一般,不禁看得呆了。那船慢慢荡近,只见那女子方当韶龄,不过十五六岁年纪,肌肤胜雪,娇美无比,笑面迎人,容色绝丽。”
可你若只读过《神雕侠侣》,那多半会问一句“黄蓉什么时候得到过如此赞誉”,别急,这原文述出自《射雕英雄传》,那时的黄蓉确实还是个少女。
是啊,黄蓉是怎么变成《神雕侠侣》中的那副刻薄模样的?尤其是她对小龙女的恨意是显得有些莫名其妙的,金庸如此安排的理由是什么?
说黄蓉讨厌乃至恨小龙女,似乎是无稽之谈,毕竟书中也从来没有直接将黄蓉的内心所想写出来,但从实际的剧情来看,杨过与小龙女经历后来的种种磨难,黄蓉其实可以算得上是始作俑者。
黄蓉一开始讨厌杨过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一方面是因为杨过是杨康之子,而杨康当年确实做了不少丧尽天良之事,郭靖和黄蓉都被他害惨了,甚至若不是有软猬甲保护,当年死的就是黄蓉了。
另一方面则是以连载版的设定为准的话,杨过其实不是穆念慈的孩子,而是秦南琴的孩子,那秦南琴曾追求过郭靖,是黄蓉的情敌。
所以黄蓉不喜欢杨过这小子也实属正常。
可她针对小龙女却是没道理的,比如后来她就“好心”办了坏事,之所以打上引号,是因为她未必真是出于“好心”。
她将小龙女哄走,留下杨过,让龙杨二人分离了十六年,甚至那一别,其实原本应该是永别,小龙女能活下来都不在她的意料之中。
其实说黄蓉格外针对杨过和小龙女,也可以从后来她对杨过的态度看出来。
照理说,在英雄大会时,她对杨过的态度就应该缓和了,那时的杨过赢下了金轮法王师徒,风头一时无二,一副少年英雄的姿态,郭靖很是满意。
那时的黄蓉是这么说的:“郭靖向黄蓉笑道:‘你起初担心过儿人品不正,又怕他武功不济,难及芙儿,现下总没话说了罢?他为中原英雄立了这等大功,别说并无什么过失,就算有何莽撞,做错了事,那也是功胜于过了。’黄蓉点点头,笑道:‘这一回是我走了眼,过儿人品武功都好,我也欢喜得紧呢。’”
可到了十六年后,黄蓉对杨过的态度又变得奇怪起来,她若没做任何亏心事,又何担心杨过报复自己?
至少这段描述就把黄蓉的心虚写了出来:“一想到“杨过是报仇来啦”这七个字,蓦地里背上感到一阵凉意。她知杨过自小便行事十分厉害,对小龙女又用情既专且深,倘若苦候小龙女十六年终于不得相见,推寻祸根,自会深恨郭家满门。这一十六年的怨毒积了下来,以他性情,决不会将郭芙一剑杀了便能罢休,定当设下狠毒阴损的计谋,大举报复,‘难道他竟要诱骗襄儿上手,使她倾心相从,然后折磨得她求生不能,求死不得?不错,不错,依着杨过的性儿,他正会如此。’”
其实杨过哪里有报复他们一家的意思?即便要报复,也绝不会对郭襄这小妮子下手,黄蓉着实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至于原因,还不是因为她才是促成龙杨二人分别十六年的罪魁祸首?
所以她为何见不得杨过和小龙女好呢?
当年小龙女在英雄大会上初登场时,郭靖眼中的小龙女是怎样的?
书中只道是:“小龙女久在地下古墓,不见日光,因之脸无血色,白晰逾恒,但此时心中欢悦,脸色娇艳,如花初放,笑吟吟的道:‘是啊!我从前教过他武功,可是他现下武功跟我一般强了。他心里喜欢我,我也很喜欢他。从前……’说到这里,声音低了下去,虽然天真纯朴,但女儿家的羞涩却是与生俱来。”
郭靖可不是什么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也是个俗人,他此时看着小龙女,怎能注意不到这女子的美?
就如同当初的他遇上黄蓉一般,那一双眼睑都看得发直了,郭靖向来是个俗人,这一点黄蓉也清楚,郭靖的反应,黄蓉也看得很直观。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周伯通就说过,黄蓉不及小龙女美。
后来的周伯通与小龙女就有这么一番对话:“小龙女道:‘难道蠢人学功夫,反而会胜过聪明人?我可不信。’周伯通笑嘻嘻的道:‘我瞧你品貌才智,和那小黄蓉不相上下,武功也跟她差不远。或许相貌武功,都比她高这么一点儿。你既不信,那你便用左手食指在地下画个方块,右手食指同时画个圆圈。’”
可以说小龙女就是高配版的黄蓉,除了智谋不如黄蓉,其他方面都比黄蓉更为优秀。
黄蓉是何等心高气傲之人,她怎能容许这么一位优秀的女子存在,甚至这女子还毁了她女儿的婚姻大事,她更是生气。
可别说黄蓉有什么大格局,后来的她愿意守卫襄阳,也是因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射雕英雄传》最后一回中就道出了她的心思,说是:“我原知难免有此一日。罢罢罢,你活我也活,你死我也死就是!”
所以她从来都不是个大气的人,会做出一些有私心的事,也实属正常。
相关资讯
原创神雕后传:黄药师、郭靖相继被杀,杨过吞下千年蟒蛇蛇胆神功大成
当时杨过看到郭靖的首级被悬挂在襄阳城门前,杨过泪流满面,没想到一代大侠,精忠报国,最后却被蒙古人如此羞辱,简直天理难容,于是杨过冲出城门,与山中老人、百损道人和达尔巴拼了,......
下篇:穆念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