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特欢乐世界和梦幻王国的区别
欢乐世界的项目较为多元化如飞越极限 生命之光 恐龙危机都是比较经典的室内项目,梦幻王国是以中国文化为题材的项目如华夏五千年、龙王传说(哪吒)、千古蝶恋(梁祝)等项目,园内风格也多中国风,两个公园都有不同的室外项目,刺激感也不一样。
方特欢乐世界国际一流的第四代主题公园。位于株洲云龙示范区,地处长株潭城市群中心,占地60万平方米,总投资20亿元,公园以科幻和动漫为最大特色,可与当前西方最先进的主题公园相媲美。方特欢乐世界由20多个主题项目区组成,包含主题项目、游乐项目、休闲及景观项目200多项,其中包括许多超大型项目,绝大多数项目老少皆宜。
方特梦幻王国是一座安徽省一流的高科技主题公园,坐落于安徽芜湖市城东新区,是继方特欢乐世界之后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在安徽兴建的又一个现代综合性主题公园。“方特梦幻王国”以中国元素为主,与“方特欢乐世界”有着显著的差别。方特梦幻王国由方特乐园、卡通城堡、水漫金山、盘丝洞、古文明之光、古墓惊魂、猴王、未来警察、生命之光、魔法城堡、欢乐天地等10多个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娱乐项目区组成,包含主题项目、游乐项目、休闲及景观项目200余项。

吉祥物“科梦”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太酷了吧!”“如何才能拥有一只‘科梦’?”“怎样才能买到这些周边?”距离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简称“科幻大会”)还有不到一个月,正式亮相的吉祥物“科梦”,成了大家追捧的新晋“网红”。
“想不到吧,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上大家喜欢的‘显眼包’,也出自我们公司。”9月20日,记者在成都见到了“科梦”的主持设计师、成都共佳品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兼创意总监宋洪姝。据她透露,目前公司正在进行“科梦”文创周边的设计,首批12个品类的“科梦”文创产品已经进入打样生产阶段,最快月内与公众见面。
“科梦”全称“幻熊科梦”,是一只勇闯宇宙星空的“机甲熊猫”。太阳神鸟造型的双耳是“日耀神经传输器”,脸颊两侧的银杏叶则是“机甲核心控制器”,身披“巡航者”机甲,手持“创生之杖”,像个来自未来世界的“小英雄”。
走进宋洪姝的工作室,熊猫造型的手稿、渲染图挂满一整面墙,设计人员正对“科梦”的视觉素材做最后的修正。
“第一版方案中的‘科梦’其实并不是熊猫。”在宋洪姝的电脑中,一个标号“0419第一版吉祥物初稿”的方案引起记者注意。“四月份开始着手设计,它的前身是一款佩戴三星堆青铜面具的星云。”宋洪姝告诉记者。
星云,本届科幻大会主场馆的造型,流动的形态,很好地捕捉了科幻世界的神秘感、未来感,第一版“科梦”曾因这一点,与主场馆实现梦幻联动。不过,由于造型过于发散,硬科幻元素很难被大众接受,未能得以保留。
经过三个版本的造型迭代后,以银蓝色为主色调、身穿巡航装备、融合古蜀文明与现代科技的大熊猫“科梦”正式亮相。
将青铜鸟造型的“星域信使”放置在“科梦”头顶,宋洪姝办公桌上的3D打印版“科梦”像是突然被赋予能量,闪起银蓝色的灯光。
“第一眼看到‘科梦’,你最先注意到的是什么?”记者还未来得及思考,宋洪姝抢答,“一定是这对大耳朵。”
这个耳朵造型被称为“日耀神经传输器”,像一个外带的骨骼耳机,用于“科梦”与其他生物的无线交流。同时,太阳神鸟金饰图案既是古蜀文明和天府文化的象征,也是成都的城市形象标识,极具地理辨识度。
“科梦”在设计上也不失细节勾勒,颧骨两侧的科技旋钮上还藏着银杏叶。“科幻大会的开幕时间正值十月下旬,此时的成都将进入银杏季,这种细节上的点缀,将调度起参观者的视觉空间,让‘科梦’细腻又应景。”宋洪姝说。
从手稿到现实,如何赋予“科梦”更多的附加值?宋洪姝告诉记者,此次“科梦”的文创产品多达200余种,涉及玩具、包袋、服饰、文具、生活用品等多个品类。
“我们在设计的时候,‘科梦’已经超脱出活动吉祥物的存在,而是一个代表成都的视觉符号,从人文到科技未来,从文创到时尚潮流,‘科梦’并不遥远。”在宋洪姝的理解中,文创更大的意义在于“文化衍生”,因此“科梦”的文创更像潮牌产品,即便科幻大会结束,也可以作为时尚单品或者生活用品出现在不同场景。
不过与常见的吉祥物不同,在宋洪姝团队的规划中,带有科幻属性的“科梦”,还计划向3C产品延展。“未来的‘科梦’还可以发声,与AI智能终端产品联名,为小朋友讲故事,或者融入智能家居系统。”宋洪姝告诉记者。
从当年梦幻到如今现实:《星际迷航》中的黑科技
科幻或许是电影的永恒话题,《星际迷航》是美国科幻史上的一大奇迹,其系列影视作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科幻序列,一些科技迷深陷于《星际迷航》其中难以自拔。但在写文章前,对《星际迷航》中瓦肯人史波克的扮演者伦纳德·尼莫伊表示敬意,他在洛杉矶贝沙湾的家中因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症,享年83岁。
对于不少70、80后来讲,《星际迷航》可以说是科幻题材的启蒙。自1966年在NBC上以剧集形式播放,期间还拥有动画片,想必很多朋友小时候都有看过。而随着这部经久不衰的作品续作不断问世,其游戏、玩具周边等衍生产品也在增多,受到外界关注。当然,《星际迷航》系列也算得上是科技行业的启蒙者,从目前流行的手机到太空技术,无疑不发挥了想象力,可以说是,进一步促进了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
接下来,笔者将对《星际迷航》剧中的科技进行盘点,这些科学技术在上世纪播出时看来或许是遥不可及,然而其中的不少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实现,某些甚至已经成为我们的日常用品。此外,不少在近期上映的电影中也有不少高科技让影迷如痴如醉,而现在的电影或许预示着科技的发展方向,使得科技也进一步创造了电影的全新魅力。
苹果公司自2010年起发布至今的iPad已超过10款,无论是哪款都引起了平板电脑市场不小的震动。而其实早在《星际迷航》剧中,编剧就已经让船员们用上了这种高科技产品,领先了将近40年。
《星际迷航》中PADD平板电脑,领先将近40年
在当年的《星际迷航》剧中,舰长Kirk用来记录日志,船员们用来查询资料,靠的是一种叫“PADD”,意为“个人存取显示设备”(Personal Access Display Device)的便携式电脑,而发展至今的平板电脑比PADD更为轻薄。有网友甚至开玩笑地说,乔帮主也是看了《星际迷航》才有了推出iPad的灵感。
手机发展至今已是人手一部,而新款设备仍在这几年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而手机技术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基本形成iOS以及Android系统的态势。在这些普遍受到追捧的手机中,除了国际大牌,国内的不少厂商推出的产品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而移动电话之父马丁·库帕曾说过,他发明第一台移动电话正是受了《星际迷航》中“通讯器”(communicator)的启发。
下篇:没钱修什么仙?书评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