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味十足的科幻小说
大国重器收录了十三篇以中国工程师为主题的短篇科幻小说,主角主要为工程师或科学家。作为一名读者,我从这些作品中感到了浓浓的工业风和中国味。作家们参观完大型企业和大型工程后的果实,必然汲取着科技,工业,时代的养分。
不同于目前流行的人工智能,AI等元素,本书作品中大量的高压电,水电站等工业和科技元素让其在科幻小说中独树一帜。科幻中,幻在后,科在前。科学,科技是科幻小说中的亮点,故事是科幻小说的框架。而现代企业,现代工程正是科学与科技的结晶,其诞生,建设,运行的过程中必然有着精彩的故事。因此科幻小说与企业和工程可以说是天然的“cp”,二者的结合,必然诞生出优秀的作品。
《电与雷》,一部像大片一样的作品。当电能像Wifi一样可获得时,“雷神”的出现似乎成为了必然。而其中的巨型飞船,利益争斗,极大的丰富了剧情,读过这一篇后,“眼前一亮”是最合适不过的形容词。
《天问》,秦朝版的独立日。水银动力的自动俑,火车,用纸片做的强度仪器…看完后让人怀疑,小说中的设定那么符合古代,如此真实,会不会古代这的是这个样子?古人究竟有没有点出过人造太阳的科技?
《月球夏令营》,王老师的科幻童话,满满的上世纪末风格。顺便安利下月球峰会和它的前作,都很有趣~
本书的名字叫大国重器,是人民的智慧,科技的成就的体现,总结来说就是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这与我们科幻事业的发展是同步的。曾经凡尔纳,克拉克等大师的潜水艇,高压电,通信卫星等,是那个时代的大国重器。相信今后我们的作品中,将会有我们自己的大国重器。

“鲲鹏”研学触摸高科技培养“科幻文学”青少年
假期尾声,一场由少年们主导、关乎科幻与文学的“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2024年公益夏令营收官。本次夏令营,自8月12日开始,为期一周,由“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组委会主办,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集结了3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科幻文学少年,最年幼者年仅9岁。 一周时间里,这批科幻少年在作家前辈的指引下探究科幻创作之道;走进高新技术企业,探秘当今科技的前沿发展趋势,打开创作视角,丰富创作素材;围绕科技伦理的先锋话题展开激辩,探讨科幻作品如何“破圈”……他们“动脑、动口、动身、动笔”,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味的瞬间。 据悉,目前第四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正在征稿中,25岁及以下青少年可踊跃投稿。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畅 这场跨学龄、跨地域、跨学科的新式夏令营,内容丰富形式灵活,专家讲座、名家分享、青年新秀创作交流、高科技实地参观体验以及营员之间持续不断地分享与交流……突破传统方式的新式课程组合,为学子们提供了学业生涯中不可多得的深刻体验。 据了解,近年来,福田区科学教育以“校内+校外”“课程+研学”“开放+融合”“延展+聚焦”理念为引领,积极创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无论是科幻文学还是科技创新都结出了累累硕果。截至目前,福田学子成功申请发明专利3000余项,在全国、省、市级青少年创新大赛中摘金夺银,获奖1000多人次。 除了倾听、思索之外,这些天来,营员们先后走进了万思未来馆、华大时空中心、大疆产品体验中心,感知了生命科学、基因科学、自动化科技的历史发展轨迹,丰富自身创作素材。 这批观念前卫、意识先锋,对新生事物发展趋势十分敏感的科幻文学少年,还是最早关注、使用和体验AI创作的一批用户,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尝试驾驭AI,让AI成为辅助创作的有力工具。 在华大集团全球总部——华大时空中心整个走访过程中,生命科学领域的各项前沿技术成果、多维度展示模型机、珍稀标本及生命科技演化史、工具自主发展史和华大发展历程悉数映入了学子们的眼帘。日新月异的生命科学技术,也是科幻作品选材的“富矿”所在,给了学子们新的创作灵感。 在大疆产品体验中心,学子们近距离观察各种形态无人机,了解产品背后故事,发展历程及应用场景,解读工程师文化精神。他们玩转机甲,操控飞行,享受不一样的视角体验。在智能遥控下感受科技迭代的乐趣,也更进一步打开了科幻创作的疆域和边界。 2021年,作为国内首个专门面向25岁以下青少年的“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在福田落地生根,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尝试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前沿写作的实验场。 本次夏令营是第四届“鲲鹏”奖的暑期培育活动。接下来,“鲲鹏”奖组委会在做好征稿工作的同时,将持续跟踪夏令营营员的创作情况,还将启动“鲲鹏出海”计划。
相约高博会
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以下简称“高博会”)与建设教育强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论坛将于5月23至25日在中铁·长春东北亚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5月22日,中国吉林网记者也专门来到中铁·长春东北亚国际博览中心,“探班”正在紧张布展中的高博会。
走进高博会现场,仿佛穿越到了科幻小说的未来世界,各种形态的机器人层出不穷,AI设备琳琅满目,VR穿戴形形色色,未来感十足的汽车一辆接着一辆,还有看上去科技感十足的大型设备,“犹抱琵芭半遮面”地掩着,等待开幕后和大家见面。
国内知名大学几乎“一网打尽”,高科技企业齐齐亮相,还有人参、文创、招聘会……让人目不暇接。
“高博会展览展示总面积10余万平方米,分企业展区、东北振兴专区、人才专区、室外综合体验区四个区域。”高博会专班展览组负责人李占超介绍说。
据了解,高博会企业展区有700余家全球知名企业参展,覆盖实验室仪器设备、智慧教育、医学教育&健康、实训教学、智能制造、校园后勤、体育等多个领域。
东北振兴专区则是本届高博会特色专区,专区面积1.6万平方米,吸引近100所高校、10余家科研院所和企业参展,展示科技创新以及服务东北全面振兴方面的成果,开展高考招生咨询、科技体验区互动体验等 系列活动,促进全国高校与东北地区高校、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与交流。
人才专区将开展东北地区高层次人才招引活动,举办东北地区2025届高校毕业生人才双选会。
室外综合体验区,展区面积1.2万平方米,设有高科技互动体验区、吉林红色教育研学区、东北亚长旅号等专区,参观者可近距离体验,感受科技创新与乐趣,促进科技交流与合作。
据了解,与历届高博会相比,本届高博会拥有诸多“历届之最”。
除了东北三省一区的高校外,国内诸多名牌大学也纷纷来到本届高博会展示自己的科技成果。
北京大学来了他们的高科技产品——综采工作面自适应截割管控平台。北大-龙软科技智慧能源和公共安全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李鑫超介绍,基于精确大地坐标及动态地测模型的自适应采煤技术体系打通了建设高级智能化采煤工作面的技术瓶颈,研发了基于GIS的透明化智能开采管控系统,系统设置地面智能化采矿员操作岗,采矿员只需要在平台上做常态化运行操作,减少工作面人员至2-3人,降低了采煤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采煤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为煤矿智能开采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
吉林大学在216平米科技成果展区,由院士、教授带来了涵盖新能源与新材料、电子信息、汽车工业、智能制造、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的40项标志性成果。还独立主办了2个论坛,协助承办2个论坛。
长春理工大学展位面积108平,14块展板,6个展台。展示成果28项,其中: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13项;教师科研成果15项,包含光电学院、生命学院、电信学院、计算机院、人工智能学院、机电学院、电信学院等多个学院的展品,以及和重点实验室、空间所、校企合作的科研成果。
东北师范大学带来了带来了“教师教育大模型”,打造具有“东师特色”的教育AI底座。
吉林外国语大学以“语通世界·智创未来”主题,精选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等参展内容,全面展示其在教育改革与科技赋能方面的突出成果。
吉林动画学院集结动画、影视、游戏、漫画等多领域原创IP,打造沉浸式极具吉动特色的“产教融合、艺科融合、专创融合”的高等教育展览之旅。
还有更多高校等着你去现场“解锁”。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相关资讯
科幻小说里的创造力
若有人问,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哪本书,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三体》。” 在科幻小说《三体》里,作者刘慈欣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超乎常人的想象力塑造了一个充满悬念的故事:在探索外......
上篇:《坏:科幻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