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里的创造力
若有人问,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哪本书,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三体》。” 在科幻小说《三体》里,作者刘慈欣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超乎常人的想象力塑造了一个充满悬念的故事:在探索外星文明的“红岸工程”里,人类泄露了地球的位置,被四光年外的三体文明接收到……彼时,三体文明在宇宙中一个生存环境恶劣的星球上挣扎求存,于是气候宜人的地球引起了三体人的觊觎,他们决定侵略地球,故事就由人类抵抗外星文明的入侵展开。这类剧情虽在许多科幻作品里出现过,但在刘慈欣的笔下,这种“老套”内容却焕然一新。 《三体》让我爱不释手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文中严谨细致却又充满创造力的科学事物描述;二是它将人性的善与恶都描写得淋漓尽致;三是它把看似简单的弱肉强食上升到了“宇宙高度”,写出了宇宙里不同文明间最真实的状态。 在《三体》这类科幻小说中,未来的高科技元素是必不可少的。从只有子弹大小却能摧毁城市的反物质炸弹,再到巨大如山的恒星飞船和可容纳几百万人居住的太空城,《三体》中应有尽有。书中的“万有引力号”便是一艘恒星飞船,它呈圆筒状,造型十分奇特,却有着强大战斗力,还装备了一台可将星球位置广播到宇宙深处的巨型发射器。 《三体》里涉及的理念非常超前,同时也有着深度的思考。三体舰队入侵地球之际,面对末日降临,人类政府自认为实力比三体人强大,被“人类必胜”的狂妄信念冲昏了头脑。最后在末日战争中,人类的2000艘星际战舰被三体的探测器——水滴几乎全部击毁……战争中人类的失败映射出现实世界里人类无数次因自己愚蠢狂妄而付出的巨大代价。 除了精准描摹人性的善恶,《三体》还提出了文明间相处的法则——黑暗森林法则。黑暗森林法则实际是丛林法则的升级版,弱肉强食是原始的规律,即使在宇宙中也存在。因为这条法则,最开始三体文明想要消灭人类,结果同样遭到灭顶之灾。 《三体》这部气势宏大、瑰丽新奇的科幻小说,不仅征服了我,还引发了我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刘慈欣点燃了我的梦想,未来我也要创作一部科幻作品。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运用现代科技领跑现代农业
用手机遥控灌溉农田,坐在计算机前鼠标一点就能为庄稼施肥。过去在科幻小说中看到的场景,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成了现实。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致力推动现代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机械化、智能化、自动化水平远远走在全国前列。
上世纪90年代末,兵团推广家庭农场,实行“大包干”,兵团曾经拥有的机械化优势怎样发挥?兵团有针对性地规定,农机作价归个人所有,但对农机操作手的管理丝毫不能放松。各团场定期对操作手进行培训、考核,达不到标准,不能进大田。兵团的机械化水平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
为了使农业现代科技迅速推广,兵团出台了“重大农业科技补贴政策”:农户在生产中率先采用新技术,会得到一定的补贴。目前兵团已经推广滴灌750万亩,占播种面积的52.5%,滴灌规模已达到世界第一。为鼓励购买采棉机,兵团先后补贴了4000万元,兵团采棉机的总价值达30多亿元。
目前,兵团大部分团场从播种、施肥到管理、收获均实现了“精准化”:播种,采用气吸式精量播种机,用种量比过去节约了近一半;施肥,推广了微机决策平衡系统,点击鼠标就知道土壤所需要的氮、磷、钾含量;管理,推广了农作物病虫害自动监测系统;浇地,水渠闸点安装了红外线监测设备,自动测定土地中水的含量,用手机遥控就能浇地。
现代科技的推广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兵团农业局副局长田笑明说:“目前,兵团的农业生产能力、农民生活水平、劳动者素质等农业现代化指标均大大高出全国水平。”2004年兵团从业人员人均农业生产总值为23343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37倍;机耕、机播作业水平分别达到99%、98%,分别高出全国作业水平一倍以上;小麦、水稻、油料三种作物生产已全部实现机械化;亩均棉花产量、商品率均居全国第一位。(记者王慧敏)
保持创造性思维:为什么科技大佬都爱看科幻小说?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我们看多了科技大佬的高效工作习惯,又是否了解过他们是如何做到创造性思考的?这篇文章原标题是The Founders of Apple, Google, and Microsoft All Do This 1 Thing Regularly. You Should Too,作者是畅销书作者、风险投资人Sean Wise。Sean在这篇文章中提到,阅读科幻小说是众多科技大佬保持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具体而言,他在文章中归纳了阅读科幻小说的四个经验和教训,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斯蒂夫·沃兹尼亚克(Stephen Wozniak)以及比尔·盖茨(Bill Gates)都曾公开表示过,他们都喜欢读科幻小说。
和这些传奇创业家一样,我也喜欢阅读科幻小说,并且希望通过对科幻小说的热爱来塑造我在时间管理、个人生活以及商业投资等方面的策略。
我曾经和传奇投资人物布拉德·菲尔德(Brad Feld)共事过一段时间,菲尔德曾投资过智能遥控机器人Sphero、智能运动手环Fitbit以及其它几十个成功的初创企业。
我很快就发现,我和菲尔德都对科幻小说感兴趣,特别是短期科幻小说(即故事主要为接下来五至十年可能发生的事情为主的科幻小说)
对风险资本家而言,他们通常都希望在投资三到五年后就可以退场。因此,短期科幻小说正好是走向未来的完美入口。
图片来源:Singularity Hub
大约五年前,在菲尔德的引荐下,我认识了科幻作家艾略特·佩珀(Eliot Peper)。
自那以后,我和佩珀一直保持着不太频繁的交流。前不久,他给我发了一篇文章初稿。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为什么商业领袖应该多读科幻小说(这篇文章综合了佩珀2017年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以及2019年发表于科技媒体TechCrunch的两篇文章的观点)。
随后和我佩珀就这个观点多次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和看法。我们的沟通非常有成效,我们也归纳出了企业家能够(也应该)从科幻小说中能学到的经验和教训,并总结出以下四个观点,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佩珀认为,优秀的科幻小说家应该:
……能预测未来,但实际上他们可以通过重新构架当下,从而做到更加有趣和有用。通过他们的妙笔生花,我们可以通过耳目一新的视角和别出心裁的观点认识这个世界。而对每个人而言,如果希望押注于未来的话,培养自己的入门者心态则非常重要。
作为创业公司创始人,为了解决仍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问题,你的解决方案有时候可能并没有太多新异。
自古以来,我们经历了信鸽、电报、明信片以及电子邮件等跨时空个人书信交流方式。那么,是邮政服务预测到了电子邮件的出现,还是说电子邮件只不过是对明信片的重新构架?
多回顾自己的商业模式,思考你目前正在着手解决的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问问自己,如果可以通过全然不同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需求,那这个世界到底会发生什么变化?
这种重新构架练习,本来应该可以让曾经的影音租赁巨头百视达(Blockbuster)继续保持一枝独秀的发展水平,或者至少可以有预见性地防止Netflix的出现。
能够想出创业点子是很好的,但更好的则是留意到摆在面前的超级想法。
所以,我每天都会保持一个良好的习惯,了解自己身处行业的投资经商环境。具体而言,我会主要了解整个生态系统中其它成员所研发和推出的领先创新科技。
如果你保持这样的习惯,你就可以通过了解相关商业环境,并“留意”是否可以将某些创新科技带到你所处的行业领域中。
数字漫画销售平台ComiXology就通过这种方式,在2014年成功地让亚马逊将其收购。对此,著名杂志《连线》(Wired)当时也发表过一篇专题报道。
图片来源:Harvard Business Review
在我们的邮件沟通中,佩珀曾说:
有时候,通过对未来的想象,你照样也可以了解现实的本质,而且丝毫不亚于从诺贝尔奖获得者身上学习科学原理的深度。
我认为,我们对自我意识的投资至关重要。通过更好地认识自己(比如通过读书),你可以变得更加自信,也会变得更加坚韧不拔、创意无限。而这些因素,都是成功创业者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和特征。
图片来源:JSTOR Daily
读书,也并不一定非要读科幻小说。但至少要保证你读的书是你喜欢的书。
佩珀在发表于TechCrunch的那篇文章中说:
如果想了解这个世界,洞察其隐藏的现实并留意其中的无形力量,我们必须要迈开自己的脚步。而读书,就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个目的。
对未来的创意想象,可以很好地激发科技创新的想法。
去年,因为我长期对科幻的热衷,让我有了新的大胆想法,我想挖掘一些通过在大脑中植物某物来恢复视力的生物科技创业公司。
这种技术的广泛普及,必然可以让我们带上VR隐形眼镜,科幻炫酷感十足!
佩珀在文章的结尾处,也引用了著名科幻小说家尼尔·盖曼(Neil Gaiman)的一句名言:
我们有义务去想象……未来是由我们来塑造的,而我们塑造未来的方法,就是保持不停地想象未来,思考到底怎样才可以做到与众不同。
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所以,我才让自己变成了科幻迷,并且
上篇:原来,科幻小说是这样的!
下篇:刘慈欣短篇精选集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