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屋脊之书
本书是青年作家卢一萍的第一本散文集。卢一萍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激情王国》、中篇小说集《生存之一种》、长篇报告文学《八千湘女上天山》等,作品曾获解放军文艺奖、中国报告文学大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 散文与个人生活的关系尤为密切。它是个人生活、情感、思想和行踪最真实的记录。它是最“纪实”的文体。这本书就是作者在世界屋脊生活和旅行的片段,是作者在那高海拔群山中行走时留在记忆中的点滴之美。
卢一萍,原名周锐,1972年10月出生,四川南江人。1990年3月入伍,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曾就读于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激情王国》、中篇小说集《生存之一种》、长篇报告文学《八千湘女上天山》等,作品曾获解放军文艺奖、中国报告文学大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新疆军区创作室。

如果这本书坚持要放在纪实的那一个书架,我会给负星
如果让我用读散文或生活日记的心情来读这本书,我会为王梆优美的行文和英式冷幽默的嘲弄给四星。但如果这本书坚持要放在纪实的那一个书架,我会给负星。
我与王梆在英格兰生活的时间有几年重叠,和她所在位置也接近但不重叠的经历了英国的封锁。所以我读到她写新冠封城的那一段,我简直愤怒到读不下去。
她的政治立场是非常左的那种老左派,在疫情期间显现的状态就是:特别喜欢封城,是封城的忠实粉。 一旦有人支持解封,就扣帽子说“你是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吧”,所有的正义和道理都站在“弱势”的那一边,已经达到了不讲道理的地步。 他们不会把人看成独立的人,考虑独立的人可能真的就是需要解封的自由,而是觉得“不支持封城全都是非我族类”仿佛最优越的政治治理方式在他们心中,他们是爱好指导每一位不愿意封城封到病毒死亡的迷途羔羊的大爹大妈,在解封了以后因为失去了道德的高地,还要骂骂咧咧,说国家要放弃我们啦。 而其中举出数据的方式也不客观,真的完全只为自己的政治立场服务,不封城就道德绑架说国家为了经济不顾人的死活。当时英格兰封城后发生的事根本不是她笔下带有强烈政治观点的片面叙述,如果把这本书分为纪实类,纪实类都要哭泣了。
我对老左派的深恶痛绝,可能就是在经历了那一段历史后才积累下的情绪。 老左派虽然包含着济世救人的天下情怀,擅长占领道德高地一哭二闹三上吊,但是提出的诉求也都特别天真,根本没有半点可执行性:“国家给钱支援NHS、国家应该给每一个人发钱、国家来帮助大家做防护”。 这就像是在和一个已经着了火的人说“你应该给自己找杯凉茶去喝”一样,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卵用的笑话。 还经常做出火烧眉毛的时候,去指责“你这个医用橡胶手套工厂的环境不考虑工人福利,NHS居然采购这样的血汗手套,差评!”之类的事。 写完了让我愤怒的点,再写写让我觉得这本书好的点,比如说我很敬重王梆对于无家可归者们的观察。 我在英国读书时是学生的身份,为了做社会学的任务,我和英国同学也去街头访问过一些无家可归者。如果用王梆的阶级意识来划分,那么我们都属于中产,我们当时都没有胆量像她一样地深入无家可归者的区域,因为被告知过那些地方很混乱,观察调查的没有她深入。在这一点上,我敬佩她的勇气。她可以舍身入局,这一点让我望尘莫及。 但同时,我也真的很无法与他们沟通。老左让我真的觉得很无法沟通的原因在于,他们真心实意地认为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所有坏事全都是由政治家、银行、金融系统造成,之所以贫困目前还存在,是因为没有人出来劫富济贫。而不会去考虑到这个社会系统中是不是存在更大的漏洞和问题。忽略掉这本书华丽的辞藻、和标榜在英国的生活,王梆基本上还是在用居委会阿姨朴素的非黑即白是非观,去看待整个社会系统。 居委会阿姨们是真的很关心弱势群体,但是他们没有那个视野去了解能做些什么,在哪里才能找到资源,为弱势群体提供真正的帮助。王梆开篇几章写得还可以,但到写来写去,在英国民间观察了这么久,最后得出的结论还是非黑即白的老左立场。 我真的不能接受这样的书打上纪实的标签,因为它真的不够客观公正,她的论点基本上都在为自己的政治立场服务。达不到我心中对于纪实类书籍的半点要求。
当代纪实名家精品文库
· · · · · ·
此书给了我为数不多的关于我城的稀缺历史。记得买这本书的夏天非常热,刚从道里的书店出来我就把头埋在书里跟着我爸满大街去买空调。 大爆炸是一堆关于亚麻厂的报告文学,里面提到一个工人的手指完全被烧成黑炭,当时还是小学生的我竟然莫名的产生了对他未来的担忧,所以说报告...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