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他的作品里发现自己
400多年来,莎士比亚用他的戏剧和诗作,征服了无数热爱文学的读者。
“莎士比亚就是经典,他设立了文学的标准和限度。”
在《西方正典》中,耶鲁大学著名教授、文学批评家哈德罗·布鲁姆曾给出这样的评价。
面对人生的起落,我们会像麦克白一样感慨悲剧的降临;面对爱情,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浪漫成为我们心中的向往;面对困境和绝望,陷入犹豫、彷徨时,谁又不会像哈姆雷特一样,发出“生存还是毁灭”的感叹?
是莎士比亚的作品塑造了我们的思想,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他的作品中发现自己。
在“牛津英文经典”中,我们收录了莎士比亚的五部作品:《麦克白》《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李尔王》《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全集》。未来,还将会有《奥赛罗》《威尼斯商人》等与你见面。
这些作品均由知名莎士比亚研究学者编辑、做注,带你全面领略文豪的内心世界。
(英国)尼古拉斯·布鲁克 编、注
ISBN: 9787544772983
能让英雄毁灭的,究竟是命运的安排,还是失控的欲望?
“星星啊,收起你们的火焰!不要让光亮照见我的黑暗幽深的欲望。”
三个女巫的预言,只是野心膨胀的开始。
邪恶帮凶的衬托,终究促成了悲剧的诞生。
东安格利亚大学英国文学教授、莎士比亚研究学者尼古拉斯·布鲁克历时10年,撰写长达87页的导读,细致解读麦克白从英雄到暴君,最终走向
Romeo and Juliet
(加拿大)吉尔·L.列文森 编、注
ISBN: 9787544768382
爱情的迷人之处,不正是在那不顾一切的冲动里吗?
“不要指着月亮起誓,它是变化无常的,每个月都有盈亏圆缺;你要是指着它起誓,也许你的爱情也会像它一样无常。”
人们渴望地久天长的爱情,也渴望罗密欧朱丽叶式的罗曼蒂克,轻轻爬上你的窗前唱着情歌。
“牛津英文经典”版《罗密欧与朱丽叶》收录了1597年首次出版的第一四开本文本,以及经过更正、更接近莎士比亚原文稿的第二个版本,并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莎翁研究学者吉尔·L.列文森撰写导读、注释,全面解析这部世界闻名的爱情悲剧。
(英国)G.R.希巴德 编、注
ISBN: 9787544768955
父亲被杀,母亲改嫁,王子复仇的故事,代表了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间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作为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作,在《哈姆雷特》中,我们看见了人的崇高与光辉。
牛津大学出版社以“第一对开本”为本,修复精校,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莎剧研究专家G.R.希巴德撰写导读、注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版本。
(英国)斯坦利·威尔斯 编、注
ISBN:9787544772990
英国诗人雪莱曾这样评价《李尔王》:“它是世界上最完美的戏剧诗的样本。”
作为莎翁创作成熟时期的作品,从李尔王的悲剧中,每一个时代的人都能获得共鸣。
“只是因为我缺少像人家那样的一双献媚求恩的眼睛,一条我所认为可耻的善于逢迎的舌头,虽然没有了这些使我不能再受您的宠爱,可是惟其如此,却使我格外尊重我自己的人格。”
在可怕的权力面前,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捍卫奄奄一息的亲情?
愚人与疯魔的背后,隐含着怎样的现实寓意?
英国伯明翰大学莎士比亚研究中心教授斯坦利·威尔斯是牛津版莎士比亚作品集的总编辑,同时也是《李尔王》一书的编辑,他为本书
The Complete Sonnets and Poems
ISBN: 9787544767873
海德格尔曾说,“诗歌与哲学是近邻”。
宇宙、时间、历史、人生、善恶、友谊、爱情、美,在长达二十年的创作生涯中,这些主题始终让莎翁着迷。
为本书撰写长达158页的导读,逐行加注,分析了诗歌的时代背景及其与莎翁戏剧创作之间的微妙联系。
详尽的注释,对词汇含义和文学隐喻进行了深度的解析,充分展现莎翁无尽的生命力。
更多典藏名著,尽在牛津英文经典
图片来源 | Wikimedia Commons

十大名著中鲁滨逊漂流记的原著的作者简历
十大名著中鲁滨逊漂流记的原著的作者简历
十大名著中鲁滨逊漂流记的原著的作者简历
鲁滨逊漂流记的原著作者是英国 ·笛福(Daniel Defoe)。笛福于1660年出生在英国普利茅斯是一位著名的小说家、诗人和翻译家。他的作品包括 等著名小说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的巨匠之一。 讲述了一个年轻的英国商人鲁滨逊在一次航海中遭遇海难被漂流到一座荒岛上的故事。在荒岛上度过数十年后鲁滨逊最终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努力克服了种种困难成为了荒岛上的主宰者。这部小说以其引人入胜的情节、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读者喜爱至今仍被广泛地阅读和传颂。
鲁滨逊漂流记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鲁滨逊是一个英国青年,他热爱航海并追求冒险。在一次去非洲航海的途中,他遭遇了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在荒岛上,鲁滨逊凭...
鲁滨逊是一个身材高大、肤色较深、眼睛明亮的人类。在小说中他穿着简单的衣服戴着一顶旧帽子身上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消毒水味道。他在荒岛上度过了20年这个形象的变化很大从...
<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的背景是? 《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是18世纪英国的一位著名小说家和诗人他的作品以其描述冒险和探险的故事而闻名。笛福生活的时代是英国工... <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的背景是?
鲁滨逊漂流记本书的作者在文学上被称为什么? 鲁滨逊漂流记本书的作者在文学上被称为英国 ·笛福(Daniel Defoe)。 鲁滨逊漂流记本书的作者在文学上被称为什么?
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 ·笛福于1719年发表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年轻的英国商人鲁滨逊在亚马逊流域的孤岛上生存的故事。虽然鲁滨逊在孤岛上度过了27年的孤独生活但他... 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十大名著中鲁滨逊漂流记的原著的作者简历 鲁滨逊漂流记的原著作者是英国 ·笛福(Daniel Defoe)。笛福于1660年出生在英国普利茅斯是一位著名的小说家、诗人和翻译家。他的作品包括《鲁滨逊漂流... 十大名著中鲁滨逊漂流记的原著的作者简历
<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的背景是? 《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是18世纪英国的一位 也是一名探险家和科学家。他出生于1709年曾就读于伦敦大学学院后来成为一名律... <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的背景是?
科波菲尔》
大卫·科波菲尔尚未出世时,父亲就去世了,他在母亲及女仆的照管下长大。不久,母亲改嫁,后父摩德斯东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婚前就把大卫送到了他乳母的兄弟辟果提先生家里。辟果提是个正直善良的渔民,住在雅茅斯海边一座用破船改成的小屋里,与收养的一对孤儿艾米丽和汉姆相依为命,大卫和他们一起过着清苦和睦的生活。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年-1870年),19世纪英国小说家,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曾在黑皮鞋油作坊当童工,15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学徒,后来当上了民事诉讼法庭的审案记录员,接着又担任报社派驻议会的记者。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 狄更斯是高产作家,他凭借勤奋和天赋创作出一大批经典著作。他又是一位幽默大师,常常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在浪漫和现实中讲述人间真相,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狄更斯的童年时不幸的。虽然父母健在,但由于家计窘迫,双亲对他的教育和前途颇为疏忽,所以狄更斯童年在家中孤寂的情况,并不亚于小说中的孤儿大卫。父亲负债入狱,他不得不在十一岁就独立谋生,象大卫在枚·货栈那样去当童工。随后也象大卫一样,在律师事务所做学徒,学习速记;当记者,采访议会辩论……小说中有的段落,几乎是作家全部从自传中移植而来。
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其中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狄更斯出身社会底层,祖父、祖母都长期在克鲁勋爵府当佣人。父亲约翰是海军军需处职员,在狄更斯十二岁那年,因负债无力偿还,带累妻子儿女和他一起住进了马夏尔西债务人监狱。当时狄更斯在泰晤士河畔的华伦黑鞋油作坊当童工,比他大两岁的姐姐范妮在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全家人中只有他俩没有在狱中居住。父亲出狱后,狄更斯曾一度进惠灵顿学校学习,不久又因家贫而永久辍学,十五岁时进律师事务所当学徒。后来,他学会速记,被伦敦民事律师议会聘为审案记录员。1831至1832年间,狄更斯先后担任《议会镜报》和《真阳报》派驻议会的记者。这些经历有助于他日后走上写作的道路。他一生所受学校教育不足四年,他的成功全靠自己的天才、勤奋以及艰苦生活的磨练。1836年,狄更斯终于以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而名满天下,当时他年仅二十四岁。
1848年,范妮因患肺结核早逝,她的死使狄更斯非常悲伤,因为在众多兄弟姐妹中,只有他俩在才能、志趣上十分接近。他俩都有杰出的表演才能,童年时曾随父亲到罗彻斯特的米特尔饭店,站在大餐桌上表演歌舞,赢得众人的赞叹。范妮死后,狄更斯写下一篇七千字的回忆文章,记录他俩一起度过的充满艰辛的童年。狄更斯身后,他的好友福斯特在《狄更斯传》中首次向公众披露了狄更斯的早年,小说,根据的正是这篇回忆。狄更斯写这篇回忆是为创作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做准备。他小说主人公取过许多名字,最后才想到“大卫·科波菲尔”。福斯特听了,立刻叫好,因为这个名字的缩写D.C.正是作者名字缩写的颠倒。于是小说主人公的名字便定了下来。
狄更斯早期作品大多是结构松散的“流浪汉传奇”,足凭借灵感信笔挥洒的即兴创作,而该书则是他的中期作品,更加注重结构技巧和艺术的分寸感。狄更斯在该书第十一章中,把他的创作方法概括为“经验想象,糅合为一”。他写小说,并不拘泥于临摹实际发生的事,而是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生活素材进行崭新的创造。尽管书中大卫幼年时跟母亲学字母的情景是他本人的亲身经历,大卫在母亲改嫁后,在极端孤寂的环境中阅读的正是他本人在那个年龄所读的书,母亲被折磨死后,大卫被送去当童工的年龄也正是狄更斯当童工时的年龄,然而,小说和实事完全不同:狄更斯不是孤儿,而他笔下的大卫却是“遗腹子”。同时,狄更斯又把自己父母的某些性格糅进了大卫的房东、推销商米考伯夫妇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