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之父是谁
2022-02-18 16:49:20
“历史之父”是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他出生于奴隶主贵族家庭,自幼学习勤奋,长大后游历欧、非、亚的广大地区,记录了大量民间历史故事。来到文化昌盛的雅典后,他结识了不少文化名流,听到很多关于希波战争的传说。晚年,希罗多德集中精力创作《历史》,又名《希腊波斯战争史》,可惜生前未能完成全篇。 希罗多德的《历史》在希腊史学史上是第一部堪称为历史的著作。希罗多德从史诗、官府档案文献、石刻碑铭和当时多种著作中,获取了很多资料,更多的是利用他亲身游历和实地调查采访所获得的大量资料。《历史》是西方史学上的第一座丰碑,为西方历史编纂学“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2022-02-18 16:49:20

教育学之父
教育学之父、教育学上的“哥白尼”夸美纽斯代表著作主要有:
(1)《大教学论》(西方近代第一本独立形态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独立学科);(2)《母育学校》(西方历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学著作);(3)《世界图解》(著名教科书;小学教科书;历史上第一本带有插图的教科书;儿童启蒙读物;教育史上第一本附有插图的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小百科全书)。
(1)教育的终极目的(宗教性的教育目的):为永生做准备。
(2)教育的直接目的(现实的教育目的):为现实的人生服务,培养具有“学问、德行和虔信”的人。
三、“泛智”教育思想
所谓“泛智”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
一是指教育内容泛智化。人们要“学会一切现世与来世所必需的事项”,故提倡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二是指教育对象普及化。学校面向全体人类,不论贫贱富贵,“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进学校”。
四、自然类比和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1)自然类比,即根据自然现象和事物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来类比教育教学过程。
《大教学论》中理论论证采用的具体方法是自然类比。如他在“自然遵守合适的时机”这一法则下,列举了鸟类在气候温暖适宜的春天而不是在寒冬或者炎夏孵化小鸡。说明适应自然的教育应该从人类的春天——儿童时期开始。
(2)“教育必须适应自然”是贯穿夸美纽斯教育体系的一条指导性原则, 在夸美纽斯看来,自然界存在一种“秩序"即普遍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而人类的教育活动必须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相适应。他认为旧学校的根本错误是它违背了“自然”。教育适应自然,还包括教育必须适应儿童本身的“自然”,即儿童身心的特点。
夸美纽斯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方法和实施内容。要求用班级授课制来代替个别教学。把不同年龄,不同知识水平的儿童,分成不同的年级,通过班组进行教学。
六、在总结前人基础上第一个提出较完整的教学原则体系
夸美纽斯以感觉论为理论基础,并详细阐述了直观性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
夸美纽斯视直观性原则为“金科玉律”,裴斯泰洛齐则视其为基础性教育原则。
经典语录:“感官是记忆最可信托的仆役!”;“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该放在感官跟前。”“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
夸美纽斯要求教学工作要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循序渐进地进行。循序渐进是与系统性紧密联系的。他认为教学必须按照一定的秩序和阶段逐渐发展,给予学生系统的有联系的知识。
经典语录:“务使先学的能为后学的扫清道路”“使每年、每月、每时都有它的指定的工作”
夸美纽斯反对经院主义教学的强迫性和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从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出发,他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量力性原则,对后世影响很大,反对给学生太大的负担,击中时弊。
经典语录:“一切应学的科目都应该加以排列,使其适合学生的年龄,凡超过他们理解的东西就不要给他们去学习”
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夸美纽斯强调,首先,应教给学生真正有用的科目,有价值的知识;其次,要循序渐进真正打好基础。
经典语录:“自然把根底打得很深”“一切先学的功课都应该成为一切后学的功课的基础,这种基础是绝对必须彻底地打定的。因为只有彻底的懂得,并且记忆了的东西才能看作心理的财产”
夸美纽斯认为求知的欲望是人的天然倾向,是人的自然本性。因此,在传授知识之前,父母、教师,学校和国家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引导他们自觉、自愿地学习。这是针对当时的学校普遍存在强迫孩子们去学校学习功课的现象提出来的。
经典语录:“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
教育学之父
考试中,夸美纽斯是教育学部分考察的一个重点人物。主要是人物著作、地位以及思想的考查,此部分关于该人物知识点往往由于知识点的繁琐,尤其是还会涉及到他和其他人物的思想观点进行区分和串联,所以,为了应对以后可能出现的综合考察,需要首先详细把握夸美纽斯的观点。
夸美纽斯,是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主要著作有《母育学校》、《大教学论》、《世界图解》等。
夸美纽斯首先作为“教育学之父”被人们所熟知,夸美纽斯对教育学学科的诞生功不可没,他的著作《大教学论》被视为是教育学学科独立的标志,正是基于此,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
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了《母育学校》一书,夸美纽斯认为,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初步阶段,。在《母育学校》里,夸美纽斯遵循儿童的自然性原则,遵循自然发展的原则就是要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从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入手,一步步,循序渐进,分阶段教学。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学原则,如直观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量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在这其中,夸美纽斯把直观性原则奉为“金科玉律”,认为教学就是要通过看看、摸摸这些直观途径去完成的。这些原则依然是我们今天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遵循的基本原则。在这其中,泛智论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核心,它阐明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夸美纽斯认为,无论什么样的地位、种族、信仰、性别等都有接受平等教育的机会,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以此来达到他的教育目的。
夸美纽斯的另一重要贡献是,在教育史上他最早从理论上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这承继了昆体良的思想萌芽,夸美纽斯是对班级授课制等作系统理论阐述的第一人,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这一思想影响了后来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使用最广泛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
希望这个内容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