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辛弃疾《水龙吟

更新时间: 2025-08-05 10:35:30

阅读人数: 372

本文主题: 辛弃疾《水龙吟》

建康,今南京。赏心亭,旧时“为金陵第一胜概”。

据南宋《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南京城西)下水门(即今西水关)之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历代诗人词家对赏心亭吟咏者不计其数。

但至元末明初,此亭遗迹荡然无存,令人惋惜。

2006年起,南京市在水西门外、秦淮河畔、西水关头重建赏心亭。

这首词写于辛弃疾三十岁于建康任通判之时。在这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中,辛弃疾舒发了自己抗金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怀。

同时,作者表示,既不作只为口腹而回乡的张季鹰,也不作只会“求田问舍”的许汜,而要作如刘备那样的英雄。

辛弃疾的词纵横豪迈,这首水龙吟为辛词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辛弃疾在赏心亭上极目远眺,所见景致: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

开篇两句,登临所见,起笔便有浩荡之气,磅礴壮阔。

这里的“水 ”,是“楚天”的水,是指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

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尽头。好一个江南秋色浓啊!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紧接着是写山 。“遥岑”即远山。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象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象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

如此美景,作者“献愁供恨”为哪般啊?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这三句,皆是写景,字字如画,无一语不是喻情。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作为“江南游子”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读到这里,“献愁供恨”为哪般,似乎有一些答案了。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这里,作者直抒胸臆,“吴钩”是吴地所造的钩形刀。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

“栏干拍遍”,胸中有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干来发泄。

“无人会、登临意”,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

这几句,从开头的由远及近,到触物生情,再到这里的动作描写。古代文人怀才不遇的愤懑,得以尽情抒发。

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则是直接言志。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这里辛弃疾引用了一个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那味美的鲈鱼 ,便弃官回乡了。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这也是用了一个典故。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

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 ,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 ?(见《三国志·陈登传 》)

这里,作者是在表达这样一种意思,“我很怀念家乡,但却绝不是像张翰、许汜那样,我回故乡,当是收复河山之时。”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相呼应。

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已,得不到同情与慰藉。

辛弃疾《水龙吟

的唐宋诗词搜索结果如下:

  体裁:词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沈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内容:一柱中擎远碧,两峰旁依高寒。 横陈削就短长山。 莫把一分增减。 我望云烟目断,人言风景天悭。 被公诗笔尽追还。 更上层楼一览。…

   内容: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 天时地利与人和。 燕可伐与曰可。 此日楼台鼎鼐,他时剑履山河。 都人齐和大风歌。 管领群臣来贺。…

   内容: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 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高高处。 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内容:高人千丈崖,千古储冰雪。 六月火云时,一见森毛发。 俗人如盗泉,照眼多昏浊。 高处挂吾瓢,不饮吾宁渴。

   内容:盗跖傥名丘,孔子还名跖。 跖圣丘愚直至今,美恶无真实。 简册写虚名,蝼蚁侵枯骨。 千古光阴一霎时,且进杯中物。

高中必背诗词《水龙吟》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由辛弃疾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的一首词。叹惜流年如水,壮志成灰。最后流下英雄热泪。小编这里为大家整理了这首作品的全文和意思,希望大家喜欢。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赏心亭:《景定建康志》卷二十二:“赏心亭在下水门之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丁晋公谓建。”周邦彦《西河》:“夜深月过女墙来,赏心东望淮水。”(陈元龙注《片玉集》本)

⑵王粲《游海赋》:“水与天际。”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安石《夜过新开湖忆冲之仲涂同泛》:“水远天无际。”

⑶遥岑(cén):远山。韩愈、孟郊《城南联句》:“遥岑出寸碧(愈),远目增双明(郊)。”

献愁供恨:王安石《午枕》:“隔水山供宛转愁。”

⑷玉簪(zān)螺髻(jì):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

韩愈《送桂州严大夫》:“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篸即簪,“玉簪”即碧玉簪之省。作者另一词《行香子》:“云岫如簪”,盖指云山。“螺髻”亦喻山。如皮日休《缥缈峰》诗:“似将青螺髻,撒在月明中。”又周邦彦《西河》词咏金陵:“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⑸断鸿:失群的孤雁。柳永《夜半乐》:“断鸿声远长天暮。”又前录《玉蝴蝶》,亦有“断鸿声里,立尽斜阳”之句。

⑹吴钩: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这里应该是以吴钩自喻,空有一身才华,但是得不到重用。

钩是一种兵器,似剑而曲,见《汉书·韩延寿传》注。吴钩的故事见《吴越春秋·阖闾内传》。鲍照《代结客少年场行》:“锦带佩吴钩。”杜甫《后出塞》:“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梦溪笔谈》卷十九:“唐人诗多有言吴钩者,吴钩,刀名也,刃弯。”是弯形的刀剑皆可称钩。

⑺李煜《玉楼春》:“醉拍阑干情未切。”这里亦有按拍的意思。

⑻“登临”本于《楚辞·九辩》。欧阳修《蝶恋花》:“无人会得凭阑意。”

⑼《世说新语·识鉴》:“张季鹰(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⑽“刘郎”指刘备。《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载刘备对许汜语:“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王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以上一段,盖谓当时朝士,贪恋爵禄,只知道“求田问舍”,固无若张翰其人者,如碰见刘备当然要看不起他们。语意广泛,不泥定自己,却引起自己的忧愁寂寞。

⑾忧愁风雨:风雨,比喻飘摇的国势。化用宋苏轼《满庭芳》:“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苏轼《满庭芳》:“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⑿《世说新语·言语》:“桓公(温)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涕。”庾信《枯树赋》作“树犹如此”,与本句合。

⒀倩(qìng):请托。

⒁红巾翠袖:女子装饰,代指女子。

⒂揾(wèn):擦拭。三句一气而下,作一句读。“红巾翠袖”,妆饰,以代美人。王勃《落花落》:“罗袂红巾复往还。”“揾”,揩拭。“倩何人”者,言无人也,应前文“无人会”句。

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还有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怕惭愧去见才气双全的刘备。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真像桓温所说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

辛弃疾从二十三岁南归,一直不受重视,二十六岁上《美芹十论》,提出抗金策略,又不被采纳。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辛弃疾将任东安抚司参议官。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任了一介小官,一次,他登上建康的赏心亭,极目远望祖国的山川风物,百感交集,更加痛惜自己满怀壮志而老大无成,于是写下一首《水龙吟》词。一说此词于孝宗乾道四年至六年(1168—1170年)辛弃疾在建康任通判时所作。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