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次高考落榜北大,寒门学霸复读成省状元,清华博士毕业后搞教育
在大家的眼中,那些考上清华、北大的寒门学霸,几乎就意味着已打通阶层流动的关节。尤其是那些清华、北大所谓的“土著”(本硕博一气呵成),更是被誉为学霸中的学霸,往往成为搞学术、做科研的主力。这样的人才,通常会选择留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工作,根本就不用担忧就业的问题。
但是,就有这样一位寒门学霸,剑走偏锋,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没有留在北上广,而是回到陕西西安,投身于创业大军,干起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搞教育。他,就是学霸冯宇宁。
冯宇宁出生于陕西省长武县亭口镇农村的一个贫寒家庭。家里的几个姐姐为了能够让弟弟冯宇宁顺利上学,先后选择了辍学打工或是在家务农。作为全家人的希望,自幼爱好读书、下棋的冯宇宁,在学习上不敢有一丝懈怠。
尽管小学和初中都是在乡村学校就读,可这个聪明的孩子却有着自己的抱负,想要改变家里的现状。当然,冯宇宁成绩也一路开挂,初三时的就获得了物理竞赛一等奖,这是非常难得的成绩。
中考之后,冯宇宁顺利考入了寄宿制学校——西安博迪中学。这是一所收费比较高的民办中学,冯宇宁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获得了学校免除绝大部分费用的机会。
进入高中,冯宇宁的成绩出现过波动,几经调整之后全速冲刺高考。可天不遂人愿,一心想考北大的冯宇宁在人生的首次高考中失利,没能取得理想的成绩,与北大当年在陕西的录取线整整差了14分。
这个倔强的小伙子,并没有为高考的失利所气馁,为实现自己入读国内最高学府的梦想,他毅然决定复读一年。2005年,再次参加高考的冯宇宁放了一颗“超级卫星”:语文、英语双双141分,数学“大满贯”,理综只扣了3分,以总成绩729的超高分数,意外摘下陕西理科状元。
考上了国内最顶尖的清华大学之后,冯宇宁并没有就此停下奋进的脚步。虽然自己是省理科状元,有一定的骄傲资本,在学霸如云的清华园里,身边多的是竞赛保送生,有的还是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获得者,冯宇宁还是感受到了学习的压力。不过,这也驱使他更加勤奋和努力。
凭着一股不服输的拼劲儿,冯宇宁在清华园一口气读到博士毕业,成为人们羡慕的顶尖高层次人才。清华博士毕业后,他的选择有些出人意料之外,并没有选择留在北京,没有像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搞起了科研学术,而是回到了陕西,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
去年九月,冯宇宁一手创立的教育机构——清华北大冲刺实验室在陕西省西安市挂牌。这位情系家乡教育的清华博士,在自己的创业实体挂牌之日,还向当地五十多个贫困县(市、区)捐赠价值逾5000万的优质网课,受到家乡人民和广大中小学生的热烈欢迎。
在大多数的眼里,作为中国最高学府的博士毕业生,走学术科研之路,这不仅是高等学府硕博毕业生的职责所系,更是为了顺应更多人们的期待。因为清华学子享受着国家最优秀的教育资源,毕业之后自然也要为国家、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挖挖机则不这么认为,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并不只是做学术、搞科研这一条路。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是干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有利的事儿,又何必拘泥于所从事的领域呢。
并且,并非每一名博士毕业生都适合搞学术,再优秀的教育资源,也无法将每一名学生都培养成学术大师。有很多优秀的、有科研潜力的人一直沉浸在学术道路上,也获得过不少成就和荣誉,但并不代表每个人都要选择学术科研这个方向,冯宇宁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一省理科状元,冯宇宁在平凡人的眼里就是非同凡响的存在。但是,无论是学霸还是状元,这些都是外界强加给冯宇宁的光环。光环很闪耀,却无法掩盖冯宇宁家境贫困这一事实。人不可能依靠光环来生存。就拿冯宇宁来说,尽管成绩优异、清华博士毕业,若是选择留在北京,就不得不面对北京高房价的现实。
每个人都有远大的理想,冯宇宁这样的优秀人才自然也不例外。由于自身家庭条件的限制,理想与现实总是会有所差距,理想也总是会为现实所制约。不留在北京,回到家乡陕西投身教育未必不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育也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有可为。冯宇宁这样的清华博士,投身于教育并不屈才,恰恰是找到了施展才华的好舞台。他只不过是在多个选择中挑选了他自己认为最适合的那一份工作。
冯宇宁既然能够考上省状元,还能够顺利读完清华的博士,说明其自身必然有异于常人的学习能力,必然有独到的学习心得。选择投身于教育事业,能够将自身的学习理念、方法和心得,传递给一届又一届陕西学子,让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成长得更好,这既是对故土的情怀,更是一种教育情怀。
我们有理由相信,冯宇宁这样的省状元、清华博士,沐浴国家最优质的教学资源成长,其人生格局、眼界境界及理想抱负,必然有其特殊之处。这样的顶尖人才投身于教育行业,实乃教育之幸事。愿冯宇宁打造出更加优秀的教育团队,为促进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多做积极贡献。

复读上清华男生谈从北大退学原因
复读上清华男生谈从北大退学原因 【#复读上清华男生谈从北大退学原因#】近日,来自河南焦作的“北大退学复读上清华男生”郭恩惠引关注。6月22日,郭恩惠发视频解释从北大退学原因,称退学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一堂课,“从拿到录取通知书一直到上北大这个期间,我的心情是很复杂的,我受到太多太多的非议了,整个县城知道有个孩子考上了北大,但他们也知道上的是护理,我受到街坊邻居和同学的议论,他们更多的是嘲笑。”@点时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男子考上北大退学后复读再上清华:只因专业不喜欢
近日,一个小伙子因为不喜欢自己在北大的专业,毅然退学,复读一年后以716分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这个故事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让我们重新思考教育选择和个人兴趣之间的关系。
这名小伙子最初是以669分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的。开学后,他只上了一节课就意识到自己对这个专业没什么兴趣。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退学重新参加高考。经过一年的努力复习,他最终以716分的成绩再次成功考取了中国另一所著名高校——清华大学。对于自己的选择,他表示不后悔,并且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勇敢追求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物。
小伙子之所以选择退学,主要是因为他发现北大的专业与他的兴趣不符。这种选择反映了他对未来职业规划的认真考虑。个人兴趣在职业规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提高工作满意度,还能激发个人的创造力和动力。因此,尽管北大是中国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但个人兴趣和长远发展对他来说更为重要。
当前的教育体系往往强调分数和排名,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许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更多地受到家长和社会期望的影响,而非个人兴趣。为了更好地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育体系需要进行改革,提供更多元化的课程选择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
这一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有人支持这位年轻人追随内心的选择,认为这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也有人担心这样的行为可能对其他学生造成误导,认为频繁退学会影响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无论如何,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在面对人生重大决策时,考虑到个人兴趣与激情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勇敢追求个人兴趣是多么重要。在面对人生的重大决策时,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个人的兴趣和激情,而不是仅仅被外界的压力所左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家长和学校在帮助学生做出合适选择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家长应尊重孩子的兴趣和意愿,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学校则应提供更多元化的课程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为他们提供实现梦想的机会。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至关重要。政府和教育机构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样化的教育项目和机会,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同时,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
针对这一事件,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二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供更多元化的教育项目;三是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帮助学生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展望未来,我们期待教育体系能够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总之,这名小伙子因专业不喜欢而选择从北大退学并复读再上清华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在面对人生重大决策时,个人兴趣与激情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
相关资讯
对话“退学北大复读考上清华”当事人:系追求兴趣专业,在清华还降级转专业到软件工程
#北大退学考清华男生说专业很重要# 对话“退学北大复读考上清华”当事人:系追求兴趣专业,在清华还降级转专业到软件工程 #北大退学考清华男生说本科时很少出门# “北大退学复读考上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