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对话“退学北大复读考上清华”当事人:系追求兴趣专业,在清华还降级转专业到软件工程

更新时间: 2025-08-05 10:36:07

阅读人数: 948

本文主题: 退学北大复读上清华男生发文

对话“退学北大复读考上清华”当事人:系追求兴趣专业,在清华还降级转专业到软件工程 #北大退学考清华男生说专业很重要#【对话“退学北大复读考上清华”当事人:系追求兴趣专业,在清华还降级转专业到软件工程】#北大退学考清华男生说本科时很少出门# “北大退学复读考上清华”当事人郭恩惠将留校读研。郭恩惠表示,本科期间很少出门,刻苦学习才把成绩保持在较高层次,希望大家选择感兴趣的专业。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对话“退学北大复读考上清华”当事人:系追求兴趣专业,在清华还降级转专业到软件工程

北大学子退学再考清华,“不将就”最终成全了他

近日,有媒体旧事重提,报道了河南考生郭恩惠退学北大,复读一年后716分被清华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录取。如今该同学已经保研,正在实习中。

考上名校后因各种原因退学复读的新闻,报端亦常有之,说起来不算什么新鲜事。但是,我真心佩服这哥们,其他人重考的原因往往相对复杂,这哥们简单而直接:所学非所好。

2019年他高考669分,被北大医学院护理专业录取。第一节课还没下课就去找辅导员说想退学,没过几天就回家复读去了。

郭恩惠说自己并不是想抹黑这个专业,但“这不是我热爱的工作,我应该从事工科或者互联网方面的工作,那才是我热爱的。”他给学弟学妹们提了建议,那就是一定要充分了解自己想学什么专业,要想明白自己要走什么样的路,一定不要将就自己。

“不将就”,多么简单的三个字,但多少人在将就中酿成了一生的悲剧。举凡学业、工作、婚姻等等,无数人在将就中郁郁寡欢。当然,妥协是生活的艺术,将就在某些时刻是必须的善。

但是郭恩惠在一个相对还不那么成熟的年纪,就能够有如此清晰坚定的自我认知,知道自己热爱什么、想做什么,并且果断地付诸行动,这份“不将就”的果敢远比考了多少分重要得多。

北大文凭,那是一个多大的诱惑,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及,但是他明明已经拽在手里,却因为不够热爱而选择前途未卜的复读。郭恩惠从北大退学,有一种传奇般的魅力。某种程度上,那是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他后来考上了清华,读了他心仪的专业,如今已经保研。但是,当其时也,谁能笃定地料定他退学后的命运。

一个人如果早早地想明白自己热爱什么、想做什么,那么他的人生显然要比大多数人开阔、稳健得多。然而,早早地认识自己,说起来很容易,事实上又是一件如此困难的事情。我的老师曾经教诲过,一个人如果能够心无旁骛地专注一件事,哪怕是中人之姿,日积月累,也会小有所成。踩着西瓜皮滑到哪算哪的人生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这话着实锥心,但是我不能否认他说明白了部分生活的真相。

郭恩惠说:“我这种行为,并不觉得有多光荣,因为一年的时间也是浪费,不值得效仿。”这说得也对,但比起学了数年后再另起炉灶重头再来,又不得不说,他退学重考节省了好几年的时间。终归还是“不将就”成全了他。而更多的人往往在将就的平静中虚度人生。

文 | 羊城晚报评论员 林如敏

被北京大学退档三次的贫困生,在复读。

北大清华在无数中华学子的心目中几乎是被封神了的学校,每年光是前往北大或清华校园“朝圣”的学子或家长都是不计其数。

北大出身几乎就像一块金字招牌,让你在任何时候都能显得独一无二、自带光环,可是近日,北大却“摊上事了”。

日前,有网友发帖称,一名高三学生以理科538分的成绩,在国家专项计划中被北京大学提档(2019年河南理科的本科一批分数线为502分)。但北京大学招生办随后以该名考生成绩过低、进入大学后容易退学为由三次退档。

此事件一出,北大立刻成了众矢之的。

据知情人士爆料称,该考生为河南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赵某某。一名知情老师称,目前赵某某已插班进入一个高三班级,在复读。

为保障农村学子上重点大学实施专项计划

大家可能对国家专项计划并不熟悉。实际上,除国家专项计划外,还有地方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这一系列专项计划,均是为了增加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人数

人们常说寒门难出贵子,而这就是国家这些专项计划存在的意义。

因此事件一出,很多人都愤愤不平,指责北大的行为不合规,也不符合程序。

11日,北京大学就“河南某考生三次被北大退档”事件发布声明进行回应。

已退档的2位考生达到了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且符合录取条件,应予录取;退档处理过程存在不合规之处,招生办公室的退档理由不成立。招生委员会决定按程序申请补录已退档的2位考生。

北大决定补录已退档的两位河南考生。两位学子的命运将由此改变,改变他们命运的是舆论,但我们都知道,

假如换一所大学,同样的事情引起的议论、解读肯定不太一样。一些好事与北大有关时,人们会欣慰“北大理当如此”。一些坏事与北大有关时,人们会失望“北大怎能如此?”

国人对北大的期许到底是什么呢?

北大早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风向标,其地位主要来源于历史,但历史的触角早已伸进了现实。

所以当人们就北大的一桩桩“小事”做出一篇篇“大文章”的时候,不能怪他们用情过度。

比如北大退档贫困县一事,在公众眼里就不仅仅是招生自主权的问题,而关乎北大对于规则的态度,北大所代表的“精英”对于贫困县所代表的“底层”的态度。

标签: 学院 老师 校园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