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规程》正式实施

更新时间: 2025-08-06 12:46:31

阅读人数: 526

本文主题: 都市之空间

4月1日,自然资源部发布的《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正式实施,旨在推动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升都市圈整体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

都市圈是指以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城市为核心,以1小时交通通勤圈为基本范围,与周边城镇经济活动联系紧密、通勤便捷高效、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的同城化地域。《规程》明确,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属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跨行政区域的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应在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一体化协同、突出重点区域、突出重点领域的规划原则下编制。规划期限一般与所在省市国土空间规划期限一致,近期与所在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期限相衔接,并可对都市圈更长远的发展作出展望。规划成果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

《规程》提出,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点,应包括都市圈国土空间现状特征与问题分析、都市圈国土空间重点规划单元识别、国土空间发展目标和布局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和居住空间布局、蓝绿空间网络与生态保护修复、综合交通体系布局、文化与自然景观资源保护利用、市政基础设施布局、统筹安全韧性空间等方面。

其中,都市圈国土空间重点规划单元是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主体空间。《规程》要求,选择具有区域枢纽与门户交通职能、区域性公共服务职能,拥有大学或重要科研机构、一定数量上市企业总分支机构等条件的城市作为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手段,识别与中心城市城区存在人员往来和货物流通等功能紧密联系的地域,统筹考虑文化与自然景观资源系统空间完整性,以保持县级行政辖区边界完整为原则,确定都市圈国土空间重点规划单元。

《规程》强调,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要落实主体功能定位和国家战略要求,提出都市圈国土空间发展目标、指标体系及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布局优化策略,细化重点规划单元空间结构。在此基础上,结合重点规划单元内中心城市功能升级和周边城镇基础条件,以分工协同为原则,对创新、生产服务和重大产业集群等功能布局作出指引,并做好战略空间留白,为未来重大功能预留空间。

为保障规划实施,《规程》要求地方建立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基础设施跨区衔接等方面的相关机制,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重大问题跨界地区协商管理机制。同时,应从生态空间管控、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文化与自然景观资源保护利用、安全韧性保障等方面,提出下级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指引。此外,要明确规划分期实施安排和专项规划清单。(首席记者 阎炎)

《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规程》正式实施

知名专家学者支招郑州都市圈建设按下“快进键”

2020年12月31日下午,由省科协主办,省城科会和郑州市科协共同承办的郑州都市圈建设发展研讨会在郑州召开,知名专家学者支招郑州都市圈建设发展。

2019年,省委、省政府《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2018—2035年)》擘画了郑州都市圈发展的蓝图。2020年9月3日,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2020年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工作要点》,提出郑州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五城”联合抓好“一体系五工程”,郑州都市圈建设按下“快进键”,大郑州“团战”时代来临,势不可当。

据统计,目前郑州都市圈空间面积约1.59万平方公里,2019年的GDP总量1.8万亿元,常住人口1920万,即以占不到全省9.6%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省19.92%的人口,创造了全省33.16%的经济总量,“圈”内的37个工业园区创造了占全省1/3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收入。由此可见,郑州都市圈是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心。

省政府参事、新型智库科学家姚公一建议,郑州都市圈建设发展要以需求牵动供给,供给创造需求,处理好供给与需求的辩证关系。同时,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乘势进入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在省政府参事、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张占仓看来,郑州都市圈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需要迈出大步伐,关键是改革管理体制,一体化规划、一体化建设、一体化运行,以整体高效率运行,引聚更多高端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支撑郑州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双循环”战略格局下都市圈空间拓展,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刘荣增认为,要聚焦三重空间,即都市圈实地空间拓展、外接空间拓展和外联空间拓展,包括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强化产业分工和协作、汇集高端人才和优质企业等。

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都市圈发展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下行稳致远的强劲引擎,“双循环”体系下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放眼国内,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正在孕育,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当下,“共绘一张图”“共下一盘棋”“共织一张网”“共算一本账”“共铆一股劲”,已经成为郑州都市圈五个城市建设者的共识。

施蛰存的三篇小说与现代都市文化空间

施蛰存的三篇小说与现代都市文化空间

发表时间:2012-04-15

【机构】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摘要】 与新感觉派的其他作家不同,施蛰存并不重视现代都市五光十色、流光溢彩的外部物质空间的描绘,他更多地深入到现代都市各种人群特别是每个阶层的小人物的内心中去进行精神空间的发掘。在《雾》、《梅雨之夕》、《薄暮的舞女》三篇小说中,施蛰存巧妙地利用火车、名片、电话等各种现代道具,一方面表现现代物质文明如何微妙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交往方式、生活习惯,一方面表现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心理内涵在现代都市文化背景下产生了何种变化,并对小说的结构方式和叙述方式进行了诸多探索。 【关键词】 施蛰存; 精神分析; 都市空间;

标签: 都市 学院 空间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