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修道红尘间

更新时间: 2025-08-06 12:46:34

阅读人数: 112

本文主题: 都市之红尘修道

作    者:

动    作:

最后更新:2020-07-03 19:22:00

三清观前,人满为患。闪光灯映射下一个道士无语的看着面前的记者们:“诸位施主,贫道就是一个道士,清幽致远,不沾红尘,你们速速离去吧。” “大师,我就一个问题。”一位记者问道:“您真的能够观天象,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 “道长,您说您是一位道士,为什么被人称为文学先驱?” “道长,您说您是一位道士,为什么被娱乐界称为教父?” “道长,您是一位道士,为什么被佛门称为先知?” “道长,出家人不是应该六根清净,三戒六律吗?您为什么有女人?”

各位书友要是觉得《修道红尘间》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修道红尘间

修行何必在深山,红尘也是大道场

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宫观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

修行是什么,是不是一定要脱离生活跑到庙里、道观里拜神念经呢?是不是一定要专职打坐、阅读修行书呢?当生活出现了问题,我们总感觉是生活的问题打乱了我们的修行。

其实修行与生活是一体的,修行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离开了生活谈修行,总不免是在逃避问题……

煮饭、洗碗、做家务,也是一种修行。

修行,总会让人想到偏安一隅的山林隐士,幕天席地、静坐、行脚,苦苦思考宇宙中生的意义。然而修行的定义绝非如此狭隘,在生活中修行,不知要比那些「躲起来」独善其身的人勇敢多少倍,平衡工作与家庭、压力与健康、与欲望、无常与情绪苦乐……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寻求平衡,反而更能让我们看清生活如实的本貌。

简而言之,只要你专注当下,煮饭、洗碗、做家务,也是一种修行。

所以,只要如实、认真、带着觉察去生活,试着时时刻刻检查自我,丢弃自己的傲慢、贪求、期待与恐惧,以一颗清净心,看到生命的不同次第,你我都会成为生活中的大师。

当修行从实际问题入手,每一个问题是道场。

修行必须从实际问题入手,不能空谈玄谈。空谈玄谈没有任何意义。道理你能说出一大堆,但遇事你仍然苦仍然恼,修行有什么用呢?修行必须在生活中具体烦恼或痛苦的事实中进行。

不要把修行变成一种逃避现实生活或烦恼的借口。修行不是一种逃跑的方式;修道不是修开一条逃跑的道儿。修行更不能成为一种心灵的娱乐。

当然,这一切你可以反对,坚持你自己的,但结果苦的还是你自己。当修行从实际问题入手,每一个实际问题都是入口。

每一个问题是道场,每一件烦恼的事是道场,每一次情绪的旋风是道场,每一次恐惧的到来是道场,每一个念头是道场。

真正的道场不是道观、不是寺庙、不是山林、不是修行者聚集的地方,真实的道场就是每一个当下、每一个眼前的存在、每一个念头。

如果你婚姻有问题,有问题的婚姻就是你的道场;如果你和老公(老婆)的关系有问题,和老公(老婆)的关系就是道场;如果你和同事发生矛盾,这与同事的矛盾是道场;如果你陷入生活的无聊,这无聊是道场;如果你出现了钱的问题,钱就是道场。

如果畏惧生死,生死问题就是你的道场。道场在你每一个受难处,道场在你每一个受卡和被卡处。修行必须从那里进行。

不要逃避婚姻的问题、老公(老婆)的问题、同事的问题、无聊的问题、钱的问题、生死问题,而跑到道观、寺庙、山林或修行者多的地方,去谈玄论道去,那没用,你的道场选错了,你在外道修行。

修行应该哪里有问题在哪修,修通那个问题。

在道观、寺庙、大山林、在修行者多的地方心情好、没问题那有什么用?

修行也不是向他人显示你的自我,「看我修行的多好」「我是一个修行者」,修行是向你自己的生活显示,「看,这个问题难不住我」「它不是问题」「什么也不能带给我问题或烦恼」「存在只能给我喜悦」。

你的工作环境就是你的道场。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把你的修行融入到你的工作中,面对境界历事炼性,对人炼心。要尽你的责任和义务,要尽心尽力地做好你所承担的一切,要制心一处,用心去做每一项工作。把你的服务对象视为父母众生,为他们的利益着想,以真诚心对待每一个众生,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理解他们,体谅他们,做众生的公仆,全心全意地为他们服务。当你不求任何回报地去给予、去奉献的时候,这就是你的修行,你会得到无比的快乐。你的事业、你的工作、你的一切都会顺利。不要怕遇到违缘障碍,他可以历炼你的心性,提高你的层次,增长你的智慧。

你的家庭就是净土,就是你的寂静处。要把你的净土打扫的干干净净,布置的清净庄严,要任劳任怨的尽你的责任和义务,擦掉灰尘就是擦掉你的恶因,扫除垃圾就是扫除你的烦恼。你的家人都是你的亲人,都是你的父母众生、儿女众生,都是你的道友,要关心他们,照顾他们,尊重他们,不要伤害他们,怨恨他们。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福报,你执着什么,什么就会伤害你,你执着谁,谁就会让你伤心,一切都要看淡,放下所有的妄念,但放下不是放弃,该做的还要去做,还要做好。

道教历来重视修心,认为「修心」乃是明道的枢纽。太上道祖在《道德经》中强调「致虚守静」才是「归根复命」的宗本,正是点出了「明道」在「修心」的玄奥。萧天石先生曾说:「虚极静笃,系心学与性学之本,为作圣功夫,亦为神化功夫。」

关于「修心以明道」的具体行持,南华真人在《庄子·人间世》中对「心斋」的修道方法进行了阐述。他说:「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由南华真人「心斋」所揭示的「修心在明道」的功夫,不仅成为道门修心澄心以体道明道的理论基础,更为后来的修道者所奉行与阐扬。

众生只不过是匆匆过客而已,有什么可执着的,有什么可计较的,少说一句又能怎样?退一步又能怎样?凡事不要只考虑自己,要为对方考虑。只有去掉了自私、自利,你才能够自在。你真正有了慈悲心、修道心,不但天尊会加持你,就连山神土地都会帮助你,只要你如理如法地修,真心诚意地去做,别人自然会尊重你,喜欢你。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不要总是怨天尤人,不要总是挑别人的毛病,看别人不顺眼,不要总想去改变别人,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修好自己的心,一切境都会随心转。如果你以宽阔的胸怀容纳一切,包容一切的时候,你就不会有想不通的事,看一切人都是好人,看一切事都是好事,看一切境都是好境,能经常查找自己的缺点,能不断地去掉我执,这就是修行,否则修什么呢?

其实,修行和生活、工作并不矛盾,觉性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然而人们陷入了繁忙的事务,到处奔走寻求,忘记、失落了自我,不知道最重要的、最宝贵的东西应该从自心中寻找。神就在心中,真正的神就是自己的心。我们一定要有信心,信心有多大,成就有多大。认真学,坚持修,好好学,好好修,今生一定能够解脱。

修道在修什么,修道首先就是在修心。

修道首先要有一个修道的心,有了道心什么都能得到。修道其实就是在修心。比如,怎么做人,怎么做一个好人。不是一时就能提高,是循序渐进的。

道者,一创而终。「心底无私天地宽」,心好比大海的水一样,什么事情进(到心里)来能容得下,这样的话,道性、身体等各方面就都提高了。若是什么都容不下,怎么能修道呢?「真心清静道为宗」,将道这个宗旨装在心里,根扎的稳稳地,逐渐就提高了,自然也就容下了。

现在提倡和谐社会,若是心里不平静,怎么和谐呢?自己都不能和谐,怎么能与别人和谐呢,怎么能容得下呢?只要一心一意的修道,「恭敬一切」,不愁衣食,自然就达到(和谐)了。

《长安十二时辰》神童李泌,一心修道,却也撇不开红尘

易烊千玺饰演的少年神童李泌,头戴莲花碧玉头冠,手拿拂尘,一身靛青色的道袍可谓飘逸潇洒。这让很多人对历史上这位修仙的政治家的生平提起了兴趣。

《长安十二时辰》神童李泌,历经四朝,却始终无法“得道成仙”李泌(722—789),字长源,唐朝京兆(今陕西长安)人,西魏八柱国李弼六世孙(世家大族的后代),中唐名相。自幼聪颖过人,有“神童”美誉。他性情洒脱不羁,好与人辩论。历仕玄、肃、代、德宗四朝,奉翼朝廷,定策平贼,位至宰相,封邺候。他从不居功自傲,始终保持平静祥和心态,当天下一旦安定,他就立即功成身退,回山隐居。获得上至皇帝,下至庶民百姓的尊敬。

李泌少年成名,真真是验证了那句出名要趁早,七岁能作诗赋棋,七岁的我们字都认不全,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他一生推崇庄子道家之学,处事用黄老之术。修道为得到升仙,但是他的一生却也时刻为国计民生而担忧,始终无法置身事外。

他历经玄、肃、代、德四朝,他实现了自己做宰相的梦想,除了玄宗时期做了后三朝宰相。在安史之乱后唐朝变得四分五裂,藩镇割据彼此争斗导致战乱频繁,同时皇宫里面太监掌握神策军手握废立皇帝的大权,唐后期的朝廷政局可谓一个“乱”。

但是李泌作为三朝的宰相在复杂的朝堂能够游刃有余,替皇帝解决了问题还能纵情山水,我觉得这份能力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的。他的一生为修仙,无欲无求,但是面对天下满目苍夷,民不聊生,他的济世之心从未动摇,因为他超脱凡俗却又悲天悯人,一生都在两者之间游走。

因为书写史书的人都是儒家,所以对道家的李泌多有偏见,对他的记载比较少,希望大家能了解这个伟大的政治家。

硬汉男星被曝出轨后又拒降8750万片酬?来“中国网”(CIIC_China)官方微信,搜更多猛料

标签: 修仙 道士 皇帝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