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修炼必知:不修炼己之功,难成内丹之术!

更新时间: 2025-08-08 11:52:06

阅读人数: 140

本文主题: 金液炼形最厉害三个境界

关于炼己的内涵,历来丹家见仁见智,主要观点有:首先,炼己即止妄念。张伯端《青华秘文》说:“但于一念妄生之际,思平日心不得静者,此为梗耳,急舍之,久久纯熟。”意谓:妄念一来,即便觉知舍弃,此谓炼己。

称虚白《规中指南・止念第一》云:“念起即觉,觉之即无,修行妙门,惟在此已。此法无多子,教子炼念头,一毫如未尽,何处觅踪由。夫无念者,非同土石草木,块然无情也。盖无念之念,谓之正念,正念现前,回光返照,使神御气,使气归神,神凝气结,乃成汞铅。牢擒意马锁心猿,慢著工夫炼汞铅。”

这是说,工夫入手即止念,而止念就是使妄念不生,正念现前,此谓炼己。

其次,炼己即炼心。王重阳注《五篇灵文》中“却从炼己纯熟,方得先天造化”曰:“炼己即炼心也。心为离,离者,己土也。炼心不动,己离宫修定。定则气和,和则身安,安则精气充满,满则铅汞凝结,结则造化自身。玄珠成象,太乙含真,金液炼形,骨散寒琼,形神俱妙,与道合者,皆自然也……心死方得神活,此之谓也。”

这就是说,炼己就是炼心,即降伏妄心,使心死,从而使元神呈现。

再次,炼己即弃除不正的行为、习气、嗜好等方面的修养。陈致虚《金丹大要》曰:“去色欲,绝恩爱,轻财物,慎德行,四者为炼己之大要。”意谓炼己就是弃除不正的行为、习气、嗜好,按一定的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并积极奉行利人济世的善事。

最后,炼己即制伏元神。伍守阳认为,炼己之“己”即元神、真性、真意之别名,实质就是心中之灵性。

关于炼己的方法,伍守阳阐述最详细。

伍氏指出,“炼己”有六种炼法。他说:诸圣真皆言最要先炼己,谓炼者,即古所谓苦行其当行之事曰炼。凡证道所当行之事,或曰事易而生轻忽心,或曰事难而生厌畏心,如是不决烈,则不能成金丹、神丹。必当勤苦心力,密密行之,方曰苦炼。熟行其当行之事曰炼。

当行之事,如采取、烹炼、周天等;炼精、炼气等。或行一时而歇一时、二时,或炼一日而间一日、二日,工夫间断,则生疏错乱,如何得熟?工夫必纯熟,愈觉易行而无错,必时时日日皆如初起一时,密行之方为熟炼。绝禁其不当为之事亦曰炼。不当为者,即非道法而深有害于道法者。

如炼精时失于不当为之思虑,道以思虑为之障而不可望成。炼时息神不定,而驰外向熟境,亦障道而忘进悟深入。当禁绝之,而纯心以为炼。精进励志而求其必成亦曰炼。道成于志坚而进修不已。

不精进则怠惰,不励志则虚谈。然志者是人自己心所之向处,必欲长生,则必炼精向长生之路而行,求必至长生而后已。必欲成神通,则必炼化神向神通路上而行,求必得神通而后已。此正所以为炼也。割绝贪爱而不留余爱亦曰炼。

凡一切贪爱富贵、名利、妻子、珍贵异物、田宅,割舍尽绝,不留丝毫,方名万缘不挂。若有一件挂心,便人此一件,不入于道。故必割而又割,绝而又绝,事与念割绝尽,而后可称真炼。禁止旧习而全不染习亦曰炼。

凡世间一切事之已学者、已知者、已能者、已行者,皆旧习。唯此习气在心,故能阻塞道气。必须顿然禁止,不许丝毫染污道心。所以古人云把旧习般般打破。

炼己虽是炼丹的准备阶段,但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吕洞宾《沁园春》曰:“七返还丹,在人先须炼己待时。”在三关修炼前,炼己筑基。张伯端《悟真篇・西江月》曰:“若要修成九转,先须炼己持心。”

《青华秘文》中“心为君论”强调炼丹之士须“定心”、“静心”;

并说:“心清即念清,念清则精止。吁!心惟静则不外驰,心惟静则和,心惟静则清。一言以蔽之,曰:静,精、气、神始得而用矣。”可见三关修炼前须炼心习静。

陈虚白《规中指南》述丹法为“止念第一”,并说:“大道教人先止念,念头不住亦徒然。”止念即炼己也。伍守阳还指出,三关修炼的每一步骤都离不开炼己。元神主宰精,顺以生人,逆以成仙;炼精化时,若欲念难忘,不能使精尽化;炼化神时,若习染不能超脱,不能复归,神不定,不能结成神胎。

他说:“论炼己者,论其成始成终之在真我。真我者,是言己之本来面目,即元神本性之别号也。凡所为采药、炼药,基之筑成于始者,皆由炼已,证本来面目之成于始者,即所以修性于始也。所为伏、胎息,为脱胎、出神、成还虚于终者,皆由炼己,证本来面目之成于终,即所以修性于终也。”这就是说,炼精、炼神和最终还虚都离不开炼己;炼己贯串三关修炼之始终。

炼己功成的表现就是妄念降服,真性纯一而静;炼神时,不被境物所诱。如伍守阳说:“己念伏降,而性真纯静”,“炼、炼神,则不被境物颠倒所诱,已有定力,不从外境所诱。”“采药而药即得,筑基而基即成,结胎而胎必脱,方名复性之初”。

亦如王重阳真人《全真集》云:“湛然不动,昏昏默默,无丝毫念想。”此定心由降妄念而得。

炼己之功未成的恶果,伍守阳概括为九个方面:一是炼精时,由于淫念未炼净,不能辨药生之时;

二是因或惊恐、或闻、或思、或昏沉,导致炼药之火候不能自始至终;

三是大药将得,因欲念未炼净而复失为淫精;

四是神胎将成,因心逐见、闻、觉、知于外弛而不能入定成胎;

五是采取先天之时,若炼己不纯,一著思虑习气,则不得;

六是要想使神能入定而得静,己未炼,必不得其静定;

七是因炼己之未纯,四天魔出现:遇可喜而即喜,遇可惧而即惧,遇可疑而即疑,遇可信而即住;

八是由于未先炼己,内本无而妄起一想念而障道,称之内魔障;

九是因先未炼己,外本无,而偶有一见一闻,不远离而有应对则着魔而障道,谓之不宜有之外魔障。由此可见,“己”之所以不可不先“炼”。

综上所述,炼己的内涵主要指止妄念,制服元神,以及加强道德修养。炼己的方法有苦炼等六种法门。炼己贯串三关修炼之始终。炼己功成的结果就是妄念降服,真性纯一而静;炼己未成就会导致炼精气神时出现不能辨药生之时等九种恶果。

修炼必知:不修炼己之功,难成内丹之术!

重阳祖师修炼秘诀,谈谈北宗丹法中的内丹术!

王重阳祖师为道教全真教之祖,也是内丹北宗创始者。其丹法特点是师承融纳钟吕及南宗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先性后命”的内丹理论与实践体系,对金元以来内丹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王重阳祖师内丹论述,主要有《重阳全真集》、《重阳教化集》、《五篇灵文》、《分梨十化集》、授马丹阳《金关玉锁诀》、《二十四诀》等。通过这些著述,可大致看出王重阳北宗丹法内容及特点。

王重阳祖师论内丹,有大中小三乘。这是承袭钟吕而来,其三乘分别为大乘神仙抱一之道,中乘富国安民之法,小乘强兵战胜之术。

由此三乘法,形成由祛病、健身、修仙三层次构成的炼养体系,而这一体系的实践操作,则可分为炼性、修命、成丹三大功夫。

重视心性修炼,是北宗内丹的首要功夫,也是北宗丹法相对于南宗的最大特点。

在王重阳祖师看来,内丹必须首先解决心性问题,包括精神、信仰、意志、德操、品质、修养等。

王重阳祖师在授马丹阳《二十四诀》中,指出“命者是元神、性者是元气,名曰性命也”。

又说“宾者是命,主者是性”。他认为神仙长生不死之道在于“真性不死,万缘不挂,不去不来”,强调修仙的目标在于修心炼性,“心本是道,道即是心,心外无道,道外无心也。”

这种对心性修炼的重视导致了内丹自钟吕南宗以来最大的变革。心性修炼由此而从仅仅从属于“命功”的一种修炼法扩充到人的生活每一个方面。

衣食住行、言谈举止、德行品质、为人处事无一不纳入北宗的“炼已”范畴,体现为北宗性功的“明心见性”实践。王重阳祖师特别强调动心忍性、含耻忍辱、清心绝欲、损己利人的心性磨练功夫。

因此,与南宗内丹初步“炼已”是炼已身精气不同,王重阳祖师所奠定的北宗“炼己”就是炼心修性。

“炼己即炼心也。心为离,离者己土也。炼心不动,即离宫修定。定则气和,和则身安,安则精气充满,满则铅汞凝结,结则造化自身。玄珠成象,太乙含真,金液炼形,骨散寒琼,形神俱妙,与道合者,皆自然也。若非操存谨守,降心炼性,必无自致之理。然此功夫,必加勇猛决烈之心,含死忘生之志,乃可纯熟矣。心死方得神活,此之谓也。”

虽然王重阳祖师奠定的北宗丹法首重性功,但是作为神仙道教信仰者,内丹修炼的最终立足点还是在物质性的身体。

因而王重阳祖师主张在通过各种手段炼性的同时,也主张修补精气,匹配正气,作为炼丹之基。

这些修补方法主要载于王重阳祖师《金关玉锁诀》中,是所谓“小乘之法”,但却是修丹之基。

“夫行功之时,子午起,踟趺坐,搓手,如蒸气煎体,过天桥,过额颅是也。只教上腮下腮上用意,分真气两下,流转太阳元中,落于腮,上流牙齿,从左口角右口角取液,又为玄珠甘露。用赤龙搅得均停,漱为雪花,白有甘味也……分三两咽,常留二停,恐树枯竭。”

这种功法,是道教常用的漱液咽津法。

“行功时,坐如泰山,立如宝塔,牢镇四门,紧叩玄关。漱津一口,为猛三咽下,接炁过离隔,活作三度,自然龙虎之炁生。复如行住坐卧,禁口闭目,耳不听声,眼视内景,一日正观丹田,意中想见,随呼炁下降,随吸炁上升,不过离隔,不教注面目上,六炁各到中元相见,清炁右行,浊气左行,各转九遭。炁上下不能出,左右结成炉灶,号龙盘虎绕,气自然和会。”

该法又叫“天地交泰之法”、“坎离交媾”等。

除上二法记述较详外,王重阳祖师还提到九转还丹之法、肘后飞金晶法、黄芽穿膝之法、射九重铁鼓之法、太子游四门之法、金鞭指轮之法、芦芽穿膝之法、钟离背剑之法、吕翁钓鱼之法、陈希夷大睡之法、玉女摸身之法,等等,均是“尽各治于疾病也。”

可惜记载不详,这些方法说明王重阳重性功之同时,也注重修命的基功。

王重阳论成丹,主要是在《五篇灵文》及其诗词中。

其主张是:以天心为主,以元神为用,以三宝为基。外三宝不漏,内三宝自合。神仙妙用,只是采取先天真阳之气,以为金丹之母,点化己身阴气,以变纯阳之体。

内炼之初,入静返照,神不离气,气不离神,呼吸往来,归乎一源。寂然常照,身心无为,而神气自然有所为。

炼己纯熟,功夫静久,静而生定。神人气中,气与神合。五行四象,四然攒簇,精凝气结,即为坎离交媾。

此时初静之功,须用阳火锻炼,即凝神下照坤宫,方得真气发生,查杳冥冥,神明自来,即为活子时一阳来复。

神守坤宫,即意注人身中黄庭宫,此是产药川源之处,阴阳交媾之乡。神守之法,要昼夜之间,时刻不离,元神下照,回光静定,逆施造化,拨转天关,外药自此而发生。

此时精得火炼,水见火则化为一炁,熏蒸上腾,河车搬运,周流不息,转上泥丸,化为甘露,降下重楼,凝为精液,复归坤位,胚胎元气,渐渐壮旺。至此神呼气吸,自然含育,脉住气停,静而生定。

大定之中,内药发生,先天之炁从乾宫而来。内外二药,如母恋子,自然感合。

其法听其自然,不可欲速。默运神光,静则神灵,忽然定中生动,若有一物,或明或隐,此即大药始萌,又称“玄珠成象”。

采药阶段,须神守乾宫,亦即头顶泥丸宫,又称“玄无玄关一窍”。

其法神凝于乾,渐炼渐凝,渐聚渐结,结成一粒玄珠,大如黍米,恒在目前。

当此之际,神中之精下交于坎,精中之神上交于离,内则精神交合于内,外则阴阳交合于外,既来既炼,内外明彻,照耀上下,化为一颗明珠,圆陀陀,光烁烁,三关升降,上下旋转如轮,周流不息。

当其日月交光之候,正是采药之时。其景象为泥丸自觉风生,从天吹下,灌入玄关两目之中,径通周身,关窍齐天,骨节如断,酸软如绵,心冷如冰,丹田如火,不知有天地人我,浑如醉梦。

此景象发现,迅如雷电,急急采取,如用千钧之弩,惟用一寸之机。其法似采非采,不采实采,方为真采。

大药须采,采而既得。得药之法,神守玄宫,意迎牝府,神意相合,先天自得。

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一点红光,闪入下元。己之真气,吸然凑合。

阴乃激阳,阳乃抱阴,阴阳相纽,自太玄关而至尾闾,透夹脊,过玉枕,化为金液,吞入腹内,香甜清爽,万孔生春,遍体生光,身心清静,百关和畅。光中有圆,内有胎儿之象,即为阳神出象。

此时切要防危虑险,不可远离。即当牢封固闭,勿令渗透,以便温养。

温养之法,在于神守黄庭。其要在于十二时中,念兹在兹,含光藏耀,行住坐卧,敛视收听,绵绵若成,如鸡抱卵,如龙养珠,不可须臾有离。

但安神息,不运火而火自运。百日功灵,十月胎圆。阴魂自化,阳神出现。千日之后,温养火足,剥尽群阴,体变纯阳,婴儿现身,体变为仙。

王重阳所论五步丹法,是在“炼己筑基”之上直接论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功夫,其法并未出南宗之要。可见北宗丹法特色在于炼已阶段,也就是先性后命的炼性筑基功夫上。

《灵宝毕法》中乘地仙

《比喻》曰:日月,比气也,肾气比月,而心气比日;金玉,比液也,肾液比金,而心液比玉。所谓玉液者,本自肾气上升而到于心,以合心气,二气相交而过重楼,闭口不出而津满玉池,咽之而曰玉液还丹,升之而曰玉液炼形。是液本自肾中来而生于心,亦比土中生石、石中生玉之说也。所谓金液者,肾气合心气而不上升,薰蒸于肺,肺为华盖,下罩二气,即日而取肺液,在下田自尾闾穴升上,乃曰飞金晶入脑中,以补泥丸之宫,自上复下降而入下田,乃曰金液还丹,既还下田复升,遍满四体,前复上升,乃曰金液炼形,是亦金生于土之说也。凡欲炼形飞金晶者,当在静室中,切禁风日,遥焚香,密启三清上圣:“臣所愿长生在世,传行大道,演化告人,当先自行炼形之法,欲得不畏寒暑,绝淡谷食,逃于阴阳之外。”咒毕,乃咽之。

标签: 神仙 修仙 钓鱼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