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女之夫的咏歌
你爱恋着我,一次也不曾将我憎恶。
我也爱恋你。这是从前世定下的缘分。
而且两个人的灵魂,不知不觉温柔地相爱,已是多年的习惯了。
即使如此两个人仍有,容易见异思迁的心,时不时觉得最自然的爱情十分麻烦。
比起上好的香水的芬芳,更加迷恋于病院那淡淡的气味。
于是最亲密的两个人,时不时最厌恶对方。
啊,两个见异思迁的人,他们是无法看到真实的。
比起上好的香水的芬芳,更加迷恋于,病院那淡淡的气味。
眼前,是一片狼藉的废墟,爆炸后的残骸,曾经那线条流畅的流线型车身,发出好听轰鸣声的发动机,精致高雅的真皮装饰……通通变成了一堆废墟。
“混蛋——”中原中也额头跳了几跳,爆发出响彻云霄的咆哮。
不管是谁干的,中也觉得他一定做好了被重力碾压的准备。
当然,虽然没有证据,但中也直觉告诉他,炸了自己摩托车的家伙,十有八九是太宰治那个混蛋。
心里如此想着,身体更为诚实的打开自动雷达向着目标——太宰所在的方向移动。
港黑人人皆知,太宰治最讨厌的人是中原中也,中原中也最讨厌的人是太宰治。这两个人的命运早在15岁那年的夏天开始,就像黑夜中纠缠不清的雾岚与寒风,在一片黑色的混沌下休戚与共。喜欢与讨厌,爱恋与憎恶,就如同硬币的两面,在几千个形影不离的日日夜夜里早已不分彼此。
从地下车库到太宰治的房间,一共1184步,每一步都在坚硬的大理石地板上留下重力碾压的纹路。
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原中也和太宰就这样一边密不可分一边相互厌恶的呢,想起来,15岁时那个夏天天空分明是透明的蓝色,那时候,自己有那么讨厌太宰治这个人么?
三天前,太宰治和中原中也一起赴西国完成了一次镇压任务。任务不难,对在枪林血雨中厮杀成威震四方的双黑来说,不过就是一次不起眼的小小的无足挂齿的热身运动。
“那个混蛋!”中也低头咒骂道。
太宰治不在自己的房间,一向能准确捕捉到太宰治所在方位的中也第一次失误了。
太宰治在医院里,在镇压中出现了一点小失误,太宰治不幸身受重伤不得不入院治疗。但中也知道,太宰治他分明是故意的,狡猾如狐的太宰治怎么可能看不破敌人的一点点小花招,他只不过,是故意的,从认识开始就萦绕不去的太宰治的自杀执念,即便是和中也在一起,暂时的活了下去,但从未消失过。
死就死,死了更好,都已经半死不活的青花鱼干了还要从病院出来炸自己的摩托车,简直是不可理喻。
突然,中也没了寻太宰治麻烦的念头,一点也没有了。
那时候到底是为什么毫不犹疑开了污浊呢,明明不出手的话,混蛋太宰就可以完全从自己的世界消失,心爱的摩托车也不会遭此无妄之灾。
罢了,难懂的事就不去想它了罢。
中也扶了扶帽子缓缓消失在长廊深处。
“阿嚏!”走廊深处的病床上,满身绷带的太宰治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他把看着门口的眼神慢慢转向反向的窗户。

于丹爱看网络穿越小说现场背周杰伦《青花瓷》
每年的上海书展都会吸引各路名家前来,或推广阅读,或宣传自己作品。昨天,本届上海书展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记者看见了在公众视线消失多时、刚刚从北极回来的于丹。
“其实我也爱看穿越,也读网络小说。”书展休息期间,于丹接受了金陵晚报记者的采访,与其他作者不同,没有谈自己作品,却反而给记者力推起了周杰伦、周传雄,“其实周杰伦的那些歌词多好啊,我特别喜欢周杰伦,你们不看诗经就去听听周杰伦好了,不然情书都写不好。”
昨天当记者问及这位久未露面学者接下来的出书计划时,于丹却笑言没有任何计划,并主动与记者提起了周杰伦,颇让人意外。“其实我的心得特别多,诗词读了这么多年,也想给青少年或者老年人说说我的心得。不过首先我要说的就是周杰伦的《青花瓷》。”
说完,于丹就在现场背起了周杰伦歌词,从《青花瓷》到《兰亭序》再到《菊花台》,于丹信手拈来,让现场所有人都出乎意料。“别奇怪,我很喜欢他,以诗经来看周杰伦,我相信很多青少年也都会爱的。”
一提起诗词,于丹似乎就有说不完的话题,“要说到‘愁’,古诗词里就有无数首表现这虚无缥缈的‘愁’的诗句,无论从儿女情长还是家国大恨。说‘相思’的诗句也数不胜数,所以不读诗词,我看青少年情书都写不好。”于丹笑道。
有着如此博学的知识,于丹坦言都是家里那一面墙的功劳。不过在如今越来越多人将纸质书与电子书做比较的时候,于丹却认为,这样的比较相当可笑。“虽然我小时候为了读书甚至做过读书卡片,但是我并不排斥电子媒体。”于丹对记者说,“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本身是不冲突的,不要被这样的伪命题所绑架。”
在于丹看来,阅读纸质书与电子书是个可以相互平衡的过程,而并非非得去选择。“我也去读网络小说,也在网上用各类电子产品与阅读、收集资料,甚至我也去看穿越剧,这些对我来说,一个都不能少。”在不少作者都开始强烈排斥穿越剧的时候,没想到于丹却力挺起来,“虽然一些纸质本文的感觉是电子文本没法给我的,但是电子纸质的穿插才是我们都应该接受的。为啥非得去对比出个结果呢?”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蓝花(豆瓣)
《蓝花》讲述了他有着一个刻板守旧的宗教家庭,他结识了大名鼎鼎的哲学家,他邂逅了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女孩,他蜕变成了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十四岁的未婚妻,在没有麻醉的情形下,任凭外科大夫在她瘦小、无助的腹部上举起了明晃晃的手术刀……这是十八世纪最真实也是最尖厉的“蓝花”之恋。
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Penelope Fitagerald,1916—2000),英国著名小说家,被誉为英国小说界最优雅最独特的声音之一。著有九部小说,其中三部——《书店》(The Bookshop)、《初春》(The Beginning of Spring)和《天使之门》(The Gate of Angles)曾入选布克奖候选名单。一九七九年凭借《离岸》(Offshore)获得布克奖。
发表于一九八四年的《夏洛特•米》(Charlotte Mew),是一部优秀的传记作品,也是她创作的转折点。
《蓝花》(The Blue Flower)是她的最后一部小说,获一九九五年最受好评小说奖,十九次被媒体选为“年度最佳图书”,并获得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
上篇:《幸运的青花瓷》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