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于中医者必读之书
第十四章:我的大学之实习篇(深山采药)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我忙于实习和联系工作,找老张的机会少了很多,但仍时有联系。 有一天上午老张打电话给我,问我有没有兴趣跟他进大山里去看看那片葛藤林。我突然想起去年之约,兴奋地答应了。 周六一大早,我一身运动装兴冲冲地赶到老张家。老张老婆看着我一身打扮直发笑,笑得我摸不着头脑。老张看到我的第一眼,也笑了。 “你这打扮倒象是去度假,你没有进过大山吧,大山里你这衣服可经不起啊,来,我拿套衣服你先换上吧!” 看着老张满是补丁却厚厚实实的衣服,我有些不好意思地换上了。 “山里气温变化大,刺也很多,路不好走,衣服既要保暖,还要经得起刺挂,你这运动服在山里不到一天就会被扯烂,还是咱这'防弹衣’合适!”老张开着玩笑。 带上干粮和采药的工具,我们出发了。进了山,我就意识到老张这衣服的好处,一般的刺根本扎不进衣服,所以就伤不了人。即使有小刺挂在衣服上,扯下来就行,也不用担心衣服被挂破。 “这可真是'铁布衫’啊!”我边抖身上的小刺边和老张打趣。 走了四个多小时,慢慢看不到人家了。春天的山里气温稍低,但一路走着,再加上保暖的'铁布衫’,并不觉得冷。随着我们的行进,山谷中的溪水一路陪着我们,水声幽幽仿佛一支交响曲。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的,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仿佛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成就一曲美丽动听的音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 、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 路旁随处可见的草药大都还是那么熟悉,让我又回想起当年太爷带我采药的情形,只不过山不是那山,水不是那水,太爷不再陪在我身边,而我也不是当初的懵懂孩童,不变的是那些熟悉的草药,它们好象在无声的记录着一代代中医、一代代药农的人生历程。 溪流的两旁长了许多菖蒲,我和老张随便采了些。老张一边采药一边指着对面的山崖上野葡萄对我说:“看到没?那可也是好药!” 野葡萄藤在我的老家也有很多,太爷告诉我这个药是祛风祛湿的,用于风湿热症效果很好。 “不仅仅这些,野葡萄藤、八月札藤、弥猴桃藤,这三样配在一起可以治疗脉管炎、痛风,效果非常好。” “试过四五例,效果挺好的,我也是听一个采药人讲的。我救过他的命,他不会骗我的。” 我一边往随身带着的笔记本上记一边说“如果是我来治疗脉管炎,我会四妙勇安汤;痛风我会选择三妙散。” “你说的这方子,几年前我也用过,但效果没有这方儿来得快。”老张十分自信地说。 “看,这是寻骨风,全身长着白黄色的细毛”老张指着路边不起眼的一株草药对我说。 这药我老家没有,我也没有见过。 “可别小看了它,这药很有特点。大多治疗风湿的药都伤胃,而这药不仅能治风湿还能治疗胃病。有次我上山采药,胃痛发作,痛得全身冷汗,嚼了几片这药的叶子,胃就不疼了,这也是山下采药的告诉我的,效果没得话说。” “寻骨风!”我一边重复着药名,一边掐了片叶子尝了尝。淡淡的苦味。 “这药能治睾丸肿痛,效果也还行!”老张补充道。 “睾丸肿痛?前不久中医病房就有个这样的病人。主任当时开了天台乌药散治疗,没效。后来采用补肾通络止痛治疗,也没有搞定。难道这药可以治?”我一边沉思,一边习惯性地拿笔记下来。 “这是小伸筋草,我们这里产量不大,你能碰到也算运气好了。此药温肾止痛、疏通经络,用于风湿、寒性胃痛,也可以治疗毛囊炎,年纪大的人阳虚腰痛、腿抽筋,用小伸筋草、川花椒、川牛膝放入猪尿泡中炖后喝汤,效果很好。” 我们一路上交流着沿途所见的草药。我感觉中医的确需要交流,这样才能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不知不觉时近晌午,我们随便吃了些干粮,继续前进。下午一点多钟,看着我有些累了,老张指着第二个山头对我说:“站到那个山头上,我们就能看见葛花了。” 看着不远的距离,我们又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站在山顶上,放眼望去,一片绿色的海洋,白云从远处的山头飘过,真有点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顺着老张指的方向看去,果然在绿海中点缀着大片的紫色。“我们顺着这个山梁往东走,走到那边的崖边,沿着绳子下到山谷里就可以采到葛花了。”老张一边说,一边前行带路。很快我们就到崖边。利用绳子,我们慢慢地下到了十几米深的山谷里。谷里很潮湿,有一层淡淡的雾气。“这种地方会有毒蛇出没。”老张说着,拿出准备好的雄黄粉,撒在我们俩的衣服上,然后猫下腰摸索着向前走。只见四周都是粗大的葛藤,最粗的有碗口粗,细的也有茶杯大小。与其说是葛藤,还不如说是葛树,彼此四下交缠着,我们站在下面,根本看不见上面的东西。 老张带着我在葛丛里穿行了几分钟,来到一处岩石旁边。他率先爬上去,然后把我拉上去。我惊呆了,太美了,四周全部是深紫色的葛花,一朵比一朵大,我们仿佛站在花海中,成了花的一部分。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葛花气味,闻着有点头晕。我和老张麻利地采着葛花,不一会就采了一袋子。 老张说:“差不多了,我们再去挖个大葛根。” 下了岩石,老张看准一个中等的葛藤在根部挖了起来。 “咋不挖那个,那个更粗些。”我在旁边兴奋地说。 “这个不小了,挖出来的葛根至少有六七十斤,再大了我们俩搞不回去,浪费了可惜。”老张淡淡地说。 看着这么粗的“葛树”和地下那些不知有多粗壮的葛根,我想如果太爷能看上一眼,那他该有多高兴啊。老家的葛藤最粗的也比不过这儿最细的。 老张不愧是行家,一个人不到半小时就搞定了,挖了个一米多高,腰粗的葛根来。 我兴奋不已:“真够大!野生的!好药材呀!” 老张嘿嘿一笑,说:“走,我们得快点,山里晚上冷,也不安全,我们要赶到有人家的地方过夜。” 费了老大劲,我们俩合力才把那葛根拉上山崖,看来老张没有说错,要是挖个百十斤重的葛根,我们可就真没有办法了。 下山速度比上山快多了,老张一个人扛着葛根,我提着葛花和路上采的药材,跟在后面。下午四点多钟,我们赶到离人家最近的山头,应该可以赶在天黑之前找到地方住了。两人都累了,躺在山头上小事休息,看着天上飘过的朵朵白云,想起自己从小走过的学医之路,再回头望望已经看不见的葛花林,心中感慨万千,掏出笔记本写下了一首小诗: 几年后,我到杭州灵隐寺,看到飞来峰满山的紫葛花,仍会想起老张带我到大山深处采葛花的情景。那是我第一次被自然界的伟大所震惊,那次我找到的不单单是葛根,而是我心目中的中医的根,那也是我第一次体会到神农尝百草的艰幸……

中医康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发稿时间:2024-03-20 11:20 来源:未知
中职中医康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般为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居民服务业、卫生、社会工作等行业的康复技师、中医技师、保健按摩师等职业群,能够从事康复治疗、保健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企事业单位规章制度。 (2)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职业道德,重视医学伦理,自觉尊重患者人格,保护患者隐私。 (3)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有关医疗卫生法律法规,依法行医。 (4)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能将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健康、维护大众的健 (5)具有终生学习理念和不断创新精神。 (6)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适应基层医 (7)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能与康复团队成员团结协作,共同为患者提供全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 (3)掌握中医学基础、中药与方剂等中医学基础知识,掌握中医康复基本理论。 (4)掌握解剖、生理、病理及疾病概要等现代医学基础知识,掌握康复技术基础理论。 (5)掌握经络基本理论、十四经穴循行路线、起止点,常见的定位与主治作用等知识。 (6)掌握推拿治疗、灸法治疗、拔罐治疗、刮痧治疗、情志调摄、文娱疗法、传统理疗、传统运动疗法等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的知识。 (7)掌握康复评定技术及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运动治疗等现代康复技术的基本知识。 (8)掌握一定的中医养生、健康管理、社区康复、康复心理、人际沟通等相关知识。 (9)掌握临床康复学相关知识。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能运用中医诊断技术及康复评定技术评定功能障碍者的功能状况。 (4)能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中医康复技术及康复医学手段提高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及伤残者的功能水平。 (5)能运用中医适宜技术为亚健康人群及其他特殊需求人群提供保健调理及健康促进服务。 (6)能熟练进行健身功法并能讲解和示范各功法动作要领。 (7)具有一定的辅助器具服务能力能指导功能障碍者选配合适辅具。 (8)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能有序地安排康复服务活动。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及实习实训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专业教师学历职称结构应合理,至少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2人;建立“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其中“双师型”教师应不低于30%;应有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带头人。 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应为中医学、针灸推拿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书、专业资格证书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所要求的业务能力;具有良好的师德;具有工作实践经验,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对专业课程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具备专业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师资队伍应规模适当、结构合理,适当外聘企业在职人员担任专业实践课程。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作为校内实践教学的延伸,与医院携手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实现实训条件的社会沟通,达到资源共享,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置身于现实工作场景中,进一步加强第一岗位任职能力及关键能力的培养。 校外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接受学生工学交替实习;接受学生跟岗实习。参与教学方案设计,指导学生实习。搭建职业场所能力训练的平台,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完成综合职业能力训练,强化职业岗位技能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利用校内实训室资源,在实训环境中达到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适应能力训练的目的。 (1)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区、市)关于教材选用的有关文件规定,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选用教材,优先选用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省级规划教材,根据需要编写校本特色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 (2)选择时必须依据本专业课程标准选用合适教材;教材应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思路,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在教材使用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各方面特性,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 图文献配备应能满足学生全面培养、教科研工作、专业建设等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 充分将校内外各项数字资源应用于专业教学。 (1)针对专业核心课程和技能方向课程制定课程建设方案,完成标准化教学课件、音频视频素材、题库等数字资源建设,并在校内学习平台上搭建课程,加大课程资源建设,便于学生学习。 (2)依托国家资源库建设平台,完成资源库课程建设,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 (3)借助超星网络教学平台,组织教学,丰富课程教学形式。 教师对操作流程进行示范操作,边做边讲解。 模拟医院的病房环境,模拟医院的疾病发生情景,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基础技能分组练习如何处理医院常见的突发情况,提高学生的应急应变和综合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讲授核心课程过程中拿出经典病例样本,学生就样本展开讨论,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在康复评定、选用适宜的针灸推拿技术及制定康复治疗方案时进行讨论。使教学形成良好的氛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将实物和视频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所要学习的人体结构,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避免了单纯讲授的枯燥无味。 (1)完成岗位工作任务过程中能力掌握的程度(专业技术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职业素养(职业意识、职业行为、职业道德) (2)岗位能力考核:项目实践训练 70% (1)理论考试:期末笔试,闭卷。考试题型: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 (2)实践考核:有专任教师和医院指导教师,履行双重身份的职责,进行现场管理与考核,根据学生完成岗位工作的过程与工作态度几工作完成的质量等进行综合评定。 建立规范的教学检查制度、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工作条例,利用教育信息化系统进行教学管理;将行业企业引入教学管理,建立行业企业专家、教学专家、资深教师参与的督导组,建立由学校教学机构、实习就业机构、行业企业专家、同行院校专家、学生等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制定教师培训制度,鼓励教师采取多种途径提升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保证教学质量。 思想品德评价合格,并且毕业前各学期平均操行分不低于60分。 毕业前需修满本专业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程学分,每门课程考试达到合格线。
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珍藏版《黄帝内经》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得益于独特的自然条件,四川不仅医药资源丰富,还产生不少医药名家和医药著述。以书籍为载体,一些珍贵的医药理论和思想流传至今。
日前,记者探访了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这里馆藏古籍近3万册,以子部医家类古籍为收藏重点和收藏特色,包括珍贵的中医药古籍文献,涵盖中医基础、临床、针灸、中药、方剂等各个领域,至今仍有重要的使用价值和研究意义。
中医理论奠基之作,明嘉靖赵府居敬堂刻本,曾被各大藏书家争相收藏。
就算不学习中医的人,往往也听说过《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基础理论典籍之作,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数千年来,《黄帝内经》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极广,一直吸引不少医学从业者专门对其进行研究。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个部分。《素问》通过“黄帝”和“岐伯”两个人问答的方式,阐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内容。中医大图书馆馆藏一套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补注释文黄帝内经素问十二卷遗篇一卷黄帝素问灵枢经十二卷》。
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这套书主要分为三部分,“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十二卷)、“补注释文黄帝内经素问”(十二卷)和“黄帝内经素问遗篇”(一卷)。
“从版本上看,这套书是明嘉靖年间赵府居敬堂刻本,刊刻十分精良。”图书馆工作人员林英介绍,明朝时各地藩府刻书风行,赵府居敬堂是赵康王朱厚煜的刻书之地,其刻本质量都非常好,一直以来被各大收藏家争相收藏。“赵府居敬堂刻本至今保存不多,这套书保存完好,字体方正,从版本上来说也十分珍贵。”
明代隆庆二年刻本,其版本内容与其他版本有所区别。
同样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还有明隆庆二年间的《东垣十书》。
据介绍,《东垣十书》,主要是“脾胃学说”的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脾胃学说”创始人李东垣的医学系统理论合集,同时还辑录了金元时期另外一些名医著作。
“这一套书虽然版本不是最早的,但是隆庆年间刊刻的,隆庆这个年号只存在了6年,其间的刻本不多,留存下来的更少,因此较为珍贵。”林英介绍,隆庆已属于明代中晚期,这本刻本字体娟秀瘦长,与其他早期明代刻本风格上有显著区别。“另外,经研究发现这部书中内容也与现存的其他《东垣十书》版本的内容有所区别,从医学价值上来说,也可作为隆庆年间医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文献考证。”
在书中,夹着一张大约写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毛笔字纸条:“这是《东垣十书》线装古版本,是花了五百元买回来的。”这张纸条记述了这本古籍来到图书馆的缘由。据了解,上世纪我省不少高校图书馆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采购古籍,为这些珍贵古籍提供了一个良好藏所,也为今天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源。
一直以来,养生都是一个热门话题。明代高濂所撰写的《遵生八笺》,就是一部在古代颇有影响力的养生指南。
据传高濂幼时曾患了眼疾等疾病,多方搜集奇药秘方,终得以康复。而他本人不仅能诗文,还通医理、擅养生。图书馆工作人员聂佳介绍,书中不仅包括医疗、保健和养生,还有琴棋书画、文房四宝等修身之道,内容广博,实用性很强。这部养生指南,曾被译为外文,在国外也具有一定影响。此前,巴蜀书社也专门出版了排印本。
“图书馆馆藏版本为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雅尚斋刻本,保存品相完好。虽然《遵生八笺》版本较多,但万历十九年间版本现存较少,比较珍贵。”林英介绍。
记者在书中看到,除文字记载外,还有不少图画,尤其是一套“坐功图”,图文结合,描绘了如何通过“动起来”,养生治病。
“古人养生是很讲究的,就拿这一套坐功来说,不同动作要对应不同时辰,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聂佳说,例如其中一项主要针对风湿、腰腹肿痛等疾病的坐功,需“每日丑寅时盘足而坐,两手掩耳左右反侧各三五度叩齿吐纳唾液”。
这套书中还记载了不少“食疗”的方法,包括孙真人、黄庭坚和苏东坡等人的食养论述,命名为《饮馔服食笺》,这部分内容也曾多次被单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