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网络文学写手,像极了蜜蜂世界

更新时间: 2025-08-27 19:18:34

阅读人数: 748

本文主题: 中国网络文学作家收入情况

《庆余年》《择天记》《楚乔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听到这些爆火的影视剧名字,相信大家应该都不会感到陌生。

“身家过亿”“百万豪宅”“月入千万”……当看到这样的人物标签时,估计大家也都会为其发出一声声的感叹。

当然,无论是红极一时的爆款影视剧还是那些引人羡慕的身份标签,其实这背后所隐藏着的都是一个庞大的网络文学市场。越来越多的周边行业开始感受到网络文学带来的红利,也有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投入到全民网络创作的行列中。

每个人都能够成为网络文学大神从此走向人生巅峰吗?恐怕答案是否定的。成神?or成蚁?这是每一个网络写手在享受网络文学红利前,所遇到的第一个问题。

根据《2017年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截至2017年,网络文学作品总量达1647万部,同比增长16.5%。驻站作家数量也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2017年首次突破1400万人次,网站的签约作家数量达到68万人次。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网络文学作家,先来看看从一名写作小白开始,你都要经历哪些过程?

看完“西红柿沾糖”的网文作家晋升之路,你还在幻想轻松成为一名网文大神吗?

《2017年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显示,国内45家重点网络文学网站的驻站创作者数量达1400万,其中非签约作家达1300万,签约作家仅有约68万人。网络文学行业 “龙头老大”阅文集团共有640万网络作家,位于金字塔顶部的白金作家有36位、大神作家有133位,占全平台作家数量比例不到1%。

随着网文平台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人投入网文创作大潮。在网文作家这个金字塔中,处于塔尖部分的小部分作家,往往是行业中的佼佼者。他们一般拥有较好的资源和福利保障,主要收入除了依靠稿酬,还有一部分来自于作品IP改编获得的收入。例如,唐家三少已经连续几年排名在网络文学富豪榜首位,根据第十二届网络文学富豪榜,唐家三少一年的版税高达1.3亿。

中层作家一般和平台签约,拥有一定粉丝基础。收入来源除了稿费,还会得到粉丝的订阅分成和狂热粉丝的打赏。这部分作家的收入水平呈现较大差距,多则上万,少则一千左右。

处于金字塔最底层的作家,是苦苦码字的网络文学爱好者。他们大部分并没有和平台签约,也不享受较多的福利待遇。他们也没有固定的稿费,只享受平台提供的“全勤奖”,辛苦每月不断更,也只有五、六百元的收入。

雨霏是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名研一学生。2014年刚上本科的她,出于对文学的狂热喜爱,走上了网文写作这条路。在完结了一本十万字的小说后,她就没有再次创作的欲望了。

“我当时连载小说的时候,基本上是每天都要更新几千字。但是最终和潇湘签约的时候,没有领到一分钱稿费。” 雨霏说“每天构思创作真的是太难了。后来,因为学业太忙,就没有时间继续写作了,我的网文大神梦也就破碎了。”

在网络文学创作者大军中,像雨菲这样的人很多。他们出于对文学的热爱,怀有梦想,想要拥有一个走上人生巅峰的机会,陆陆续续加入到网文写作行列中。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处于金字塔最低端的码字工,在辛苦劳作几万字或者几十万字之后,依旧只能收入几百元,甚至颗粒无收。

年入上亿的网文大神确实存在,但是很可惜,他们只是凤毛麟角。

调查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网文写作的行列。网文作者的平均年龄在27岁,30岁以下的作者占比超过七成。相较于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的作者数量占比很高。未婚人士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写作,占比更多。

在网络文学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100个网络写手,至少90个没有收入,剩下10个人,也许只有1个人能赚到令人羡慕的财富。”

淡漠的紫色,全职写手,前潇湘签约作家。2008年开始从事网文写作,至今已经完成了十几本长篇小说,出版三本实体畅销书《缠绵不休》、《蚀心绝恋》和《就想和你好好爱一场》。

“关于收入,具体的情况不太方便透露,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如果是处于写作连载期,我每月获得的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甚至可以和白领收入相当。” 在被问及收入情况,他这样回答。他还表示“这些收入主要是文章稿酬和粉丝打赏,部分收入要和平台分成。暂时还没有达到版权IP改编的层次。”

在连续五个小时的写作之后,井十三终于将视线从电脑屏幕上离开。今年24岁的他,去年刚刚从黑龙江大学毕业。本科读文学专业的他,毕业时没有选择传统职业。“当一名网络作家符合我的专业属性,而且好像还有点意思。”可是令他没想到的却是,即使专业出身,在写网文方面却难以如鱼得水。

“写作真的是太难了,创作思路随时都可能枯竭。如果是真的出于爱好随便写写也就算了,可是当它成为一种职业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一切都变得不一样。 我家里已经开始对我有意见了。我现在准备放弃做一名网文写手,复习雅思,准备明年出国继续读书。”

2018年艾瑞网络文学作者调查显示,有42.5%的网文作者表示,开始写作后,写作收入没什么变化。在5星级大神级别作者中,有77.6%的作者表示写作收入趋于上升。

不同级别的网文作者收入虽有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特征——需要每天笔耕不辍。就像淡漠的紫色所说“虽然我在连载期间月收入还不错,但是每天工作量也是相当大的。其实每天写作都比较辛苦,为了能够保证满勤不断更,还必须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做好一定的提前量,预留一定的存稿,以免某一天出现特殊情况的时候,没有办法更新连载。”

或许,你只看见了唐家三少年入过亿的惊喜,却没有感受到他连续十四年不断更的辛苦,以及百万底层网文写手的卑微。

(注:文中的采访人物“雨霏”、“井十三”均是化名。)

网络文学写手,像极了蜜蜂世界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据统计,2023年,中国网络文学作品累计规模达3786.46万部,同比增长9.47%;网络文学平台驻站作者总数约为2929.43万人,中青年作者依然是网络文学创作的绝对主力;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5亿,较2022年增长5200万人,用户性别分布相对均衡。

“中国网络文学读者创下历史新高,可以说近半网民都在看网文,更大的用户规模也意味着我们有更大的产业责任。”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侯晓楠表示,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发挥“网络文学+”的文化向心力、产业凝聚力和全球感染力。

随着全IP 开发和全产业链生态构建日益深化,中国网络文学产业将迈向更可持续、更高质量的发展新阶段。

在河北省网络作家协会主席何常在看来,网络文学的规模与人数依然持续增长,说明未来文化事业的繁荣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对此,网络作家琴律也表示认同,“网络文学的用户增多,是因为网络文学内容的表达更生活化和娱乐化,贴近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转化之变:90%微短剧改编自网文

《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网络文学持续深耕现实题材作品,IP多样转化成效显著,网文与微短剧协同发展,行业生态共治持续推进。我国网络文学IP改编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截至2023年年底,网络文学IP改编量为72674部,微短剧的改编迎来了爆发,凸显了网络文学作品在IP市场中的巨大潜力和价值。

“20多年让我们沉淀了大量IP,去年基本上90%微短剧的改编都来自网络文学。”点众科技董事长陈瑞卿剖析去年微短剧突然呈井喷式发展时表示,经历了2022年的萌芽状态,网络文学为微短剧输送了大量人才,85%以上的人才储备来自于网络文学作者、编辑。

面对微短剧蓬勃发展的态势,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也从政策方面加以引导和扶持,如北京市广电局为优质微短剧项目提供内容审核、评奖评优、宣传推广等一揽子政策扶持。

“网络文学与微短剧相互借鉴、各有所长。”首都师范大学艺术与美育研究院教授许苗苗认为,网络文学和微短剧的内容创作需要拓展思路,多从现实生活中找灵感、讲故事。

出海之变:东南亚超越北美成为首要目的地

《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网络文学出海步伐稳健向前,出海作品(含网络文学平台海外原创作品)总量约为69.58万部(种),同比增长29.02%;网络文学行业海外市场营收规模达43.5亿元,同比增长7.06%;东南亚超越了北美地区,成为网文出海的首要目的地,古言现言、玄幻奇幻和都市职场仍是出海最热三大题材。

“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之路从最初的版权输出逐步深化至文本输出,再到如今IP多元化传播及产业化输出的全面拓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海外传播体系。”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定家认为,未来还会继续朝着规模化、精品化、生态化的方向拓展。

在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副主任朱钢看来,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从自然流传到主动作为,从散装突破到合力推动,从文本输出到叙事手法、运作模式的海外落地,可谓是一路向好。“网剧、网游和微短剧的传播,产生了强劲的叠加效应和影响力。”

“网络文学成为海外青年群体了解中国的有效窗口和渠道。”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姚建彬表示,网络文学能够让海外青年群体感受到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中国形象。

《报告》指出,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我国网络文学行业将通过强有力的全IP产业链生态,助力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体系建设。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中国网络文学以瑰丽的想象、精彩的故事、强烈的代入感受到海外读者喜爱,全球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张名片

网络文学出海的不仅是作品,更是立足于数字时代的创作机制和产业形态,不少海外年轻人走上网文写作道路,海外原创网络文学蓬勃发展

当前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文本翻译,正在突破产能和成本限制,让网络文学作品大体量、规模化走出去成为新可能

不久前,第二届上海国际网络文学周成功举办,开幕式上发布了《2023中国网络文学出海趋势报告》。根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的调查数据测算,我国网络文学行业2022年海外营收规模已达40.63亿元人民币,与2021年同期相比增长39.87%;翻译语种超过20种,遍及东南亚、北美、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经过20多年发展,中国网络文学已经成为讲好中国故事最具活力的创新载体之一。

一个产能强劲、品类丰富的“文化超市”

“网络文学具有共享、即时、互动的特征,是适合国际传播的文化形式之一。中国网络文学以瑰丽的想象、精彩的故事、强烈的代入感,不仅吸引了数以亿计的国内读者,也受到海外读者喜爱,全球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张名片。”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表示。根据中国作协《2022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中国网络文学累计输出作品1.6万余部,海外用户超过1.5亿人,覆盖200多个国家。

产能强劲,库存充足,品类丰富,中国网络文学仿佛是一个大型的“文化超市”。除现实、科幻、历史、玄幻等主要类别外,网络文学的细分类型有百余种,千人千面的阅读需求都能在其中得到满足。在这里,人们可以在《盘龙》中领略上古神话的恢弘想象,在《天道图书馆》中感受尊师重教的师道传承;可以通过《大医凌然》一窥医学专业的艰深、医者仁心的可贵,也可以通过《大国重工》了解中国工业发展的辉煌历程。

12年前,来自越南的留学生苏玉何在中国留学时无意中读到网络作家殷寻的小说,被曲折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所打动。后来她辗转联系到作者,并将小说翻译成越南语发表在网站上,引发当地网友的热烈好评。一些海外读者不仅会发邮件催更小说,同时也不断表达自己对小说和角色的喜爱。作者殷寻甚至在线上参与了读者给书中角色举办的生日会。“网络小说中不仅有甜蜜的爱情,更展现了现代人独立自主的精神品格,激励着我们年轻女孩不断努力。”苏玉何说。

随着网络文学产业生态链日益成熟,中国网络文学成为文化出海最大的IP源头。“文字本身影响力有限,出版物、影视、动漫、广播剧、微短剧等网络文学衍生转化作品形成的影响力更大。”晋江文学城总裁刘旭东说。据统计,阅文集团网络小说已海外授权数字出版和实体图书出版作品1000余部,涉及英语、法语等10种语言;在有声书领域,海外上线作品100余部,有的作品播放量超过1亿次;起点国际已上线漫画作品1500余部,浏览量超千万作品100余部,《全职高手》日文版长居日本漫画网站人气榜前三。由网文改编成的影视剧《庆余年》《卿卿日常》等更是在东南亚地区掀起收视热潮。

中国网文的创作模式和生产机制世界通用

中国网络文学出海的不仅是一部部作品,更是一整套立足于数字时代的创作机制和产业形态。在中国网络文学的影响下,不少海外年轻人走上网文写作道路,海外原创网络文学蓬勃发展。

网络作家横扫天涯创作的《天道图书馆》已经被翻译成英文、法文、西班牙文等多种语言,海外阅读量突破1.8亿次。2023年,他受邀赴国外参加文学交流活动,有外国读者激动地握住他的手说,追更《天道图书馆》已经有五六年时间。还有读者就小说中的师道传承、仁义礼智信、儒家文化等与作者进行深入探讨,表现出对中国文化的极大兴趣。在第二届上海国际网络文学周的交流会上,横扫天涯身边围着一群外国人。“这些‘老外’都是当地的网文写手,他们主要问我网文写作‘秘诀’”,横扫天涯说,“从网络‘梗’怎样埋入文中到怎么与网友进行互动,外国网络作家们问得特别详细”。

“网络文学并不是把文学搬上网络。网络文学是基于互联网基础设施、文化消费环境原创出的一整套文学生产机制。”北京大学教授邵燕君说。这一文学生产机制包括付费阅读制度、职业作家体系和粉丝推荐体系等,经过不断补充完善,发展成为行业规范,是中国网络文学高速发展的重要动力。这套机制把互联网的媒介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激发起深层的“热爱生产力”,让千千万万人实现了文学梦和写作梦,这是中国网络文学受到世界各国读者喜爱的深层原因。

根据起点国际统计,截至2023年10月,起点国际培养了约40万名海外网络作家,为3年前的4倍。这些作家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Z世代”已经成为中坚力量,00后占比达到42.4%。伴随海外网络作家的快速增长,中国传统文化、网文创作模式给了海外作家重要启发。一些海外网络文学作品在主题设定、人物角色、审美意境上带有浓浓“中国风”,小说世界架构上参考《封神榜》《山海经》等神话故事,角色命名也常常仿照中国网络文学同类型作品。当前,起点国际已上线海外原创作品约61万部,同比3年前增长280%。

网络文学创作最重要的特性是“即时”“互动”。据统计,超八成用户会把“作品更新稳定,题材多样”作为选择平台的第一要素。因此网文出海的数量、频率会直接影响海外用户阅读体验。“正在追的小说更新太慢”“突然没有下文”“中国朋友推荐的小说没人翻译”等,成为海外读者在平台上讨论最多的话题。

目前,国内近百家重点网络文学网站拥有上百万活跃作者,累计创作作品上千万部,与之相比,出海作品占比不到千分之一。对于网文出海来说,最大的障碍是语言。数量体量庞大的网络文学,很难全部交给人工翻译。当前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文本翻译,正在突破产能和成本限制,让网络文学作品大体量、规模化走出去成为新可能。“我们总说网络文学数量庞大,似乎量大和质低会画等号,但其实量大也意味着覆盖广、触达快、热度高。人工智能翻译对网络文学出海的重要作用不可低估。”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许苗苗说。

“2019年,起点国际启动机器翻译。”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侯晓楠介绍,如果在人工翻译的基础上拓展“机器翻译+人工校对”的模式,再在网站建立的专用词库配合下,可以显著提升翻译效率,由日均翻译10余章节提升到日均翻译上千章节,翻译成本也能大幅下降。在内容质量方面,人工智能翻译表现不俗,多部翻译而成的网络文学已经成为起点国际的畅销作品。

从文本出海、产业出海、模式出海到文化出海,我们相信,中国网络文学将随势而兴、乘风破浪,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华文化作出更大贡献。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