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组建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诞生了无数的铁血劲旅,而其中的佼佼者,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无论是规模还是战斗力都十分恐怖。
在经历过前期的多次大胜后,纳粹德国的武装军事实力已是十分强大, 在1941年德国武装人员达到近800万,而希特勒为了征服苏联更是准备了380万人的武装部队。
而中央集团军群的建立正是在巴巴罗萨计划的背景下。 当时的德国要求从三路进攻苏联,分别组建了北方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而处于中路的中央集团军群实力最为强大。
在1941年6月22日,中央集团军群建立,在战争初期兵力达到125万人,下辖第二、第三装甲集群。而在莫斯科战役期间其兵力达到最巅峰,大约190多万人,在经过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补充,装甲力量也有所提升。
在苏德战争初期,中央集团军群经历明斯克战役、斯摩棱斯克战役,对苏军造成了巨大损失。而在1941年的凛冬,德国发动台风行动,企图占领苏联首都莫斯科。 但最终莫斯科会战德军惨败,损失了50余万人,1300辆坦克,2500门火炮。
而随着战争进入1942年,德国的作战重心转移到南方,中央集团军群的主要任务变为了防守。 在莫德尔的顽强防御下,苏军始终不能在勒热夫一带取得进展。
而当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德军实力大损,中央集团军群不得不分割军队,填补各个缺口。就这样在不断损失中中央集团军群度过了1943年。
而当时间来到1944年,这一年德军将遭受难以想象的巨大损失。 而这一年也是中央集团军群的覆灭之时,1944年夏天,苏联出动260余万人消灭位于白俄罗斯境内的德中央集团军群,这次作战被称为巴格拉季昂行动。
而此时的中央集团军群经过不断的削弱,实力已是大不如前,一共只有50多个师,大约89万人左右。装甲力量更是少到只有两个残缺的装甲师。
在苏联秋风扫落叶般的攻势下,坚持固守的中央集团军群面临毁灭性打击,伤亡人数达到50余万,可以说,这一战后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已经名存实亡了。
来到二战的末尾1945年,此时的德国已是日薄西山,中央集团军群的最后部队防守柏林。最终在苏联以绝对优势的兵力下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被全歼,至此迎来了他的谢幕。

二战时苏军几个方面军?都叫什么?
苏联在二战期间,方面军的编成是不固定的。苏联的方面军与西方国家的集团军群最大的区别是编有隶属于方面军的战术空军。
1、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时,苏军总兵力只有537万人。这时的方面军基本由苏联的各大军区组建而成,一个军区的军队组建一个方面军。
苏军编制:西方方面军,负责抵抗中央集团军群
西北方面军,负责抵抗北方集团军群
西南方面军,负责抵抗南方集团军群
开战一个月到两个月内,又组建如下方面军:
北方方面军,负责列宁格勒和芬兰方向的防务
预备队方面军,负责加强莫斯科西方方向的防务
开战大约三个月内,又组建如下方面军:
北方方面军撤消,划分为列宁格勒方面军和卡累利阿方面军
布良斯克方面军,负责加强莫斯科西南方向的防务
以上在战争初期,苏联共组建了七个方面军(不包括远东地区的三个军区部队),另有少数由大本营直接掌握的独立集团军。
如:西南方面军:1941年6月22日由原基辅特别军区组建,1942年7月12日撤消;1942年10月22日重新组建。1943年10月20日改名为乌克兰第3方面军。
曾编入该方面军的部队有第21、第63、第6、第12、第46、第57、第62集团军,第5、第3坦克集团军和空军第17、第2集团军。
驻守在乌克兰的是苏联西南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一部及南方方面军的右翼部队,统帅是西南方向总司令布琼尼元帅。共有86个师一百多万人,其中包括30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共有各类坦克5000多辆。
西方面军(卫国战争时期): 苏德战争时期西部战略方向上的苏军战役战略军团。1941年6月22日由西方特别军区(见白俄罗斯军区)改编而成,最初辖有第3、第4、第10和第13集团军。尔后陆续编入第5、第11、第16、第19、第20、第21、第22、第28、第29、第30、第31、第32、第33、第39、第43、第50、第61、第68、突击第1集团军,近卫第10、11集团军,坦克第3、第4集团军,空军第1、第4集团军。
2、由于战争持续,卫国战争前期的巨大牺牲,苏联军队的数量大量减少,1941年10月-1942年4月‘台风’行动和苏军反击期间,苏联新建了以下方面军:
加里宁方面军,负责莫斯科西北方向的防御
南方方面军,负责罗斯托夫附近的防御
沃耳霍夫方面军,负责列宁格勒南方的反击
克里木方面军和独立滨海集团军,负责克里木的防御
1942年夏季到1943年夏季
沃罗涅日方面军,负责顿河中上游的防御
北高加索方面军,负责高加索北部的防御
外高加索方面军,负责高加索南部的防御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负责伏尔加河下游的防御
东南方面军,负责斯大林格勒及以南地区的防御
期间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名顿河方面军,东南方面军改名斯大林格勒方面军
中央方面军,负责对中央集团军群的进攻
以上共计十五个方面军,及大本营直接掌握的独立集团军。
如:在1943年著名的的哈尔科夫反击战时,参战的两个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司令员瓦杜丁将军,弗罗兹尼方面军——司令员戈利科夫将军。两个方面军总兵力共约60万人。
3、1944年至1945年战争结束期间,苏军的实力逐渐恢复,1945年初,仅在苏德战场上,苏联军队(包括约34万人的波﹑罗﹑保﹑捷的军队和法国空军团)总兵力670万人(西线除卡累利阿方面军、列宁格勒方面军外编为8个方面军),拥有10.73万门大炮和迫击炮,1.21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这时苏军的编成内有卡累利阿方面军、列宁格勒方面军、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白俄罗斯第1、2、3方面军,乌克兰第1、2、3、4方面军,以及超过60个师的大本营预备队。
为在远东对日本关东军作战,组建了远东第一、第二方面军。
如:1)、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1个近卫集团军、6个集团军、1个突击集团军、2个近卫坦克集团军和1个空军集团军。
乌克兰第1方面军:2个近卫集团军、3个集团军、2个近卫坦克集团军、1个空军集团军和波兰第2集团军。
上述两个方面军在战争结束时兵力都达到一百万人以上。
2)、柏林会战时,苏军调集3个方面军(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白俄罗斯第一、第二方面军)的强大兵力,共计162个步兵师和骑兵师,21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4个空军集团军,共约250万人,42000门火炮和迫击炮,62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原创精锐尽失仍能反攻,苏德战争前期伤亡惨重的苏军为何能守住莫斯科?
莫斯科战役始于1941年10月初,那在此之前的苏德战场又是什么样的形势呢?三个半月前,德国兵分三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大举入侵苏联,在此后不到20天的时间里德军突入苏领土纵深六百余公里。
仅在第一天的战斗中,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的苏军就损失了1200架飞机,其中有超过百分之六十的飞机甚至都还没来得及起飞就已经被德军的炮火击毁。也正是因为德军近乎摧枯拉朽的战争表现,希特勒甚至叫嚣要在三个月内灭亡苏联。
战前,德国将进攻苏联的主力分为三大集团军群,而其中从格罗德诺和布列斯特要塞突进的中央集团军群最大的战略目标就是莫斯科。战争打响后,中央集团军群很快就对部署在该战线的苏西方面军完成了合围,明斯克随即沦陷,苏军三十个师被德军歼灭、另有七十个师的人员伤亡占到了百分之五十以上。
到了41年9月中旬时,中央集团军群又与南方集团军群协作对苏西南方面军实施了合围,六十六万苏军被歼灭,一同阵亡的还有多名苏军高级将领;在顺利完成明斯克和基辅的战役后,德军开始集结兵力向莫斯科推进......
为了保证尽快攻下莫斯科,德军统帅部专门从南方和北方集团军群中抽调了大批兵力编入中央集团军群,其中甚至不乏大量的装甲师和摩托化师;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德军在列宁格勒和罗斯托夫的战役结果。
而苏联方面早在七月份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德军必然会在后续攻打莫斯科,于是紧急征调了大量的人手建设防御工事。但由于前线吃紧,后方修筑工事的工人中超过一半的都是妇女;在兵力部署方面,莫斯科正对向德军的主力部队是约一百个师的西方面军。
在莫斯科战役开始后,苏军虽然进行了相当顽强的抵抗,但在人数和装备上均占优势的德军仍然突破了许多防线,比如布良斯克、奥廖尔、维亚济马等,而且部署在这些防线上的苏军还遭遇了惨重的伤亡;仅在布良斯克-维亚济马战役中被俘的苏军就接近六十万!
但即便如此,这场战役最终还是以苏军守住城池、德军攻陷莫斯科失败告终。归结德军战败的原因主要有这样几点:早已预知德军会进攻莫斯科的苏联,利用充足的时间进行了相当有效的布防;莫斯科外围的防线不仅阻止了德军的推进还对德军造成了巨大的消耗。
另一方面,德军对莫斯科仍抱着速战速决的态度,但密集的防线和纵深彻底挫败了希特勒的企图,再加之远东苏军的驰援无疑又给德军的进攻雪上加霜。至于“德军实力受严寒天气的影响”之说目前存在很大的争议,因为有数据显示:德军进攻时的最低气温也仅有零下十五度(持续了两天便回暖),反倒是苏军反攻之时迎来了真正的严寒。
相关资讯
上篇:德法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