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浅岁月,总有欢喜相守
我是丁立梅的铁杆粉丝,书橱里已有她的著作十余本。近期,又购得她的散文自选集《十亩田》。书名取自诗经,亦是她工作室的名号,足见该书选文定是倾注了她全部的心。
丁立梅,职业教师,笔名梅子,喜欢用音乐煮文字,被誉为“暖心作家”。她的大量文章被选入中考语文阅读题及中学课本。她善于用一颗娴静温婉的柔软之心去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美好,她擅长用一支睿智从容的生花妙笔去描写寻常光阴里的故事。
《十亩田》共收录70篇暖心散文,分为“十亩间”“跟着一朵阳光走”“最美的时光”“灵魂的高贵”“郎骑竹马来”和“牵着蜗牛去散步”等六辑。每一篇文章娓娓道来,“流淌着脉脉温情,饱含诗意与哲理,韵味隽永悠长”。每一篇都能令读者百读不厌,包蕴在字里行间的真善美能“带领我们感受人生之美,寻找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最爱的草木在“十亩间”。蔷薇、虞美人、芍药、栀子花、荷花、旱莲草、宝盖草……每当遇见花花草草,丁立梅便欢天喜地,开心得忘乎所以。那天,桂花老远就跑过来用香吻她,弄得她“一惊一乍”,忍不住“到处去寻,穿小径,拨草丛,有时还要趴着人家的院门,往里瞅”。我在莞尔中猜想:她的前身大概是花仙子吧?《种花》写她买了一把花种子落户到老家。不久,那些花儿全开了:“屋前屋后,像来了一群穿着鲜艳衣裳的幼童,整日里叽叽喳喳、蹦蹦跳跳,好不热闹。”于是,村里人、邻村人都来看花,还讨要了种子。于是,更多的村庄花开沸腾起来……就这样,清风好日,心随花喜,多好!
最喜的事儿是“跟着一朵阳光走”。阳光下,《白云生处》是人家,那是一幅“鲜活、亲切,有烟火气”的图画。阳光下,“万缕春风,一点一点,染绿万亩河山”,人人甘愿《被春恼》。阳光下,“河岸边的草木,都披上了霓裳,光华灼灼”,仿佛是诗经年代里正在举行一场“贵族婚礼”。阳光下,静坐《时光小屋》,聆听一曲《云踪》,再用一只古旧的石瓶来《清供》一枝荷,或者数枝梅……你看,阳光善待每一个生命,我们怎能辜负呢?尘世万物,本就存了佛心的。心若阳光,便是晴天;心有阳光,何惧风雨。原来,低到尘埃里的浅浅岁月,也会开出一朵一朵花来,多好!
“最美的时光”在路上。前年,我加了丁立梅的微信,有幸一睹她多彩的日常。其中,西藏行、新疆行、印度行等旅途中的美景美照令我大饱眼福,心生羡慕。《新疆行》是此辑的“重头文”,洋洋洒洒数万字读得我酣畅淋漓。火焰山、葡萄沟、库木塔格沙漠、巴音布鲁克草原、夏特古道、赛里木湖……仿佛也跟着作者作了一次游历,领略了异域风光的奇丽,也了解了异域风情的奇特。《新疆的云》像奔腾的小溪、飞流的瀑布、游弋的鱼儿、起伏的山峦、盛开的茅花……无论是《北方的秋天》,还是江南的《枫泾虫鸣》,都是美到骨子里的。当你行走在路上,遇见《花未央,人未老》,多好!
最深的情怀是“灵魂的高贵”。世界纷扰,生活平庸,日子繁忙……然而,只要有“灵魂的高贵”,我们的日常依然是有趣的,充满希望的。《留香》中的失聪女子,得到卖米糕老人的手艺真传,走出了绝望。《苦趣》中的挑夫黄师傅,每天上下黄山两趟二十八载,还是割舍不了大山情。《一生只忠诚于一件事》中的擦鞋匠米索,61年如一日成为萨拉热窝街头的一个标志、一道风景。确实,灵魂的高贵并不在于轰轰烈烈,而在于力作能及:给需要的人献血,护送迷路的老人,不漠视麻木,给予一份微笑和懂得……就是这样,让善的举动融入我们的日常,或者像米索一样“把一份卑微的职业,做成崇高和传奇”,多好!
最忆的曾经是“郎骑竹马来”。上了岁数的人,都有一种“通病”——回忆,且最忆光阴里的陈年旧事。《老烧饼》吃完后,手上留下的芝麻粒也要用舌头舔去。《老枣树》长在园院子的一角,一颗颗红枣香甜了贫瘠的童年。《年画》摊子占满了一片街,花花绿绿的,挑花了眼,更欢喜了心。《正月半》,乡下的孩子没有元宵吃,但能举着火把绕着田埂奔跑,还能“放野火”,像一群一群流星似的闪亮闪亮……呵,《水烟袋里的流年》是那么静和,那么悠长,早已浓缩为一帧画永久地张贴在心墙上……原来,散落的光阴,我们可以用记忆去俯拾,然后穿成《一串珠花》,把那青春年少里的美好珍藏起来,多好!
最真的告白是“牵着蜗牛去散步”。近几年,丁立梅奔走于全国各地的中学,为青少年们播种真善美的种子,作了一场场“用文字温暖人生”的讲座。从微信图片上看出,场面热烈、气氛活跃、互动频繁。我看到一个个学生如沐春雨般的样子,感觉他们是幸福的。该专辑是丁立梅给几位青少年的回信。她告诉小弯弯《你是大自然的孩子》,应该“心怀柔软和善良,懂得爱,懂得感恩和珍惜”;她告诉麦子《这世上,还是有很多美好》,要相信“阳光永远多于阴霾”;她告诉心苑《读书使人变得有温度》,“使你到达你去不了的地方,使你阅尽你本不能知晓的世事人情……”一封封信犹如爱的暖流温暖了学生的心田,多好!
浅浅岁月,总有欢喜相守。梅子散文,总似暖风拂面。《十亩田》配上清新自然的装帧设计和纤巧唯美的手绘插画,一捧手中便是赏心悦目的美感。70篇文章篇首处,均有“金句”作引,启齿轻吟便是入心入肺的馨暖。

《浅浅岁月》首映,叶童黑衣惊艳,老公陈国熹低调相伴出席活动
在《浅浅岁月》的香港首映礼上,62岁的叶童面对粉丝们的“老公”呼喊时,竟露出了羞涩的笑容,这一幕令所有人对这位曾经塑造无数经典角色的影后重新聚焦。叶童的传奇人生,经过了四十年的娱乐圈风雨,与她与陈国熹长达三十八年的婚姻经历,也恰好与电影中“只爱一人”的主题不谋而合,引发了观众们的无限遐想。
《浅浅岁月》改编自真实的爱情故事,巧妙地通过倒叙手法,带领观众从病房的和解到热恋初遇,展开一段感人至深的时光之旅。这部被称为“婚姻启示录”的影片,不仅引人深思,更使叶童迎来了事业的新高峰。继在2025央视春晚上惊艳亮相后,她在《乘风破浪的姐姐》舞台上也展现了她超越新人的非凡魅力。
3月7日,铜锣湾时代广场星光璀璨,叶童身穿EDITION黑色缎面套装,优雅亮相,立即成为全场焦点。快门声此起彼伏,几乎盖过了主持人开场的声音。这套造型被网友称为“超越模特展示效果”,不仅凸显了她独特的品味,也将她那经过岁月沉淀的优雅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映礼上有个让人忍俊不禁的小插曲。一位狂热粉丝冲破保安的阻拦,高喊“老公”,叶童一开始还茫然转头看向身边的谢君豪确认。当她得知这一声是喊向自己时,不禁掩面笑弯了腰。原来,这一爱称源自她在《新白娘子传奇》中饰演的许仙,而去年在赵雅芝的30周年演唱会上,经典的重现更使这个称呼再次风靡。
在观众席的一角,有一位神秘男士戴着渔夫帽,举着手机记录着这一切。原来,他是叶童的丈夫,陈国熹。目击者透露,这位一向低调的富商,不仅帮妻子保管随身物品,散场时还主动与粉丝互动,丝毫没有豪门架子。
叶童与陈国熹,这对结婚38年的夫妻,用行动诠释了“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他们的默契与恩爱让人感动,也令在场的每个人都为之动容。
这对被称为神仙眷侣的夫妻,虽然经历过不少波折,但他们的婚姻并非一帆风顺。早年,陈国熹曾多次被媒体拍到与异性亲密接触,绯闻女星名单长得令人咋舌。面对媒体的追问,叶童总能巧妙化解尴尬,她幽默地回应:“可能我家春节桃花开得太旺”,既维护了丈夫的颜面,又让人会心一笑。
如今,尽管部分网友质疑他们的亲密是否为“作秀”,但更多人相信,他们历经风雨依然携手走过,正是对“浅浅岁月,深深情意”的最佳诠释。他们用时间和行动证明了,真爱能够跨越一切障碍,永远闪耀光辉。
陈国熹与叶童的婚姻变迁,值得深思。从年轻时的绯闻缠身,到如今的相依为命,陈国熹的转变或许源自对妻子艺术成就的尊重,亦或是共同历经生死考验后产生的深刻理解(叶童曾患有严重抑郁症)。在《乘风破浪的姐姐》录制期间,陈国熹通过连续18条动态表达对妻子的“刷屏式宠溺”,展现了这位低调金融翘楚不为人知的浪漫一面。婚姻专家指出,这种由激情向亲情的转化,正契合了电影探讨的“爱的不同形态”主题,为当代恐婚群体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当首映礼的灯光渐渐暗下,片尾曲《岁月缝花》缓缓响起时,前排的观众发现叶童悄然握住了丈夫的手。这对没有孩子却视彼此如子女的夫妻,是否找到了属于他们的永恒谜底?或许,每个走进影院的人,都能在《浅浅岁月》中找到自己对真爱的独特理解。
岁月很美,一念浅浅喜,一念深深爱!(人生感悟)
只愿岁月淡淡香,人生浅浅喜,日子深深爱
编辑来源:花开心灵驿站(ID : cnhk667788)
,散文悦读平台专栏作者,笔名一荒玄,60后,1996年开始创作散文,先后在《柳江文学》《华商时报》《合肥日报》《中央文献出版社》《清远日报》《边疆文学》《昭通作家》《昭通文学》《昭通日报》《鹤壁文艺》《文苑》《中国青年报》《作家驿站》、《作家前线》《世界作家》《世界作家园林》。本文原创首发微信公众平台花开心灵驿站(ID:cnhk667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