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八字命理应当参读的经典著作

更新时间: 2025-09-22 17:45:17

阅读人数: 820

本文主题: 明朝十大经典著作

一、《鬼谷遗文》: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鬼谷子撰,全文分中、下三卷,总计九篇。上卷详论六十甲子与贵神优劣,中卷阐明通理物化、真假邪正升降清浊之理,下卷分述衰旺取时、三元九限、天承地禄、水土名用诸说,十分详细地阐述了其“以年柱为本”且“以干为禄、以支为命、以纳音为身”的古法论命体系。

二、《李虚中命书》:成书年代于唐代

李虚中在前人算命的基础上,把零碎、不成体系的算命方法,加以归类整理,并创造性地用人出生的年月日的天干、地支算命,即六字算命,而且基本形成了体系。这种算命方法,为徐子平的八字算命术的完善和成熟,奠定了基础。

以上两本书,不适合初学者读学。

由宋朝徐大升依据当时命学大宗师徐子平的论命法记录下来的。可以说《渊海子平》是四柱八字命理学的开山立派之作,所以四柱八字命理学就此被称为“子平八字”。

此书并非出自徐子平,乃历代宗师学理集成,可作为初学者入门教材,也可作为进阶者研修认命歌赋命理之作。

四、《滴天髓》:传为宋人京图所撰,明朝军师刘伯温加注

《滴天髓》是当代命理旺衰派的根本经典,属于命理学中最深奥古籍,文中大多用骈文,加之言简意赅,今人研究时不免生涩难懂。在研究学习 时可选择后人阐释注解的版本,不建议初学者使用。

五、《神峰通考》:明朝神峰子张楠所著

继承了《渊海子平》的传统子平论命体系,同时作者也结合自己的经验心得立有动静说、盖头说、六亲说、病药说、凋枯旺弱损益长生八法说、人命见验说等,而且作者用非常直白的语言对许多子平经典古歌赋进行了注解,令当今学者研读起来非常容易理解。

六、《三命通会》:明朝进士万民英著

该书总结了八字命理二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书中除本人长篇高论外,还汇集了三十多位名家八字算命的精华论断。《三命通会》收录极为庞杂,涉及到子平命理的方方面面,因此,后人常把它看作一部命理学的汇总之作。是明代以来,影响最广,理论体系最为完备,论述最为周详的一部命理著作,清朝编修的四库全书将其收录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七、《穷通宝鉴》:清代余春台将江湖旧籍《拦江网》加以整理归纳而成

《穷通宝鉴》就像是一部命学字典,只需要按图索骥,既省时又省力。它是诸多命理著作中内容最易懂的一部古籍,更重要的是,它首次提出“调候”这一独特的论命方法,为命理学者开拓了崭新的思路。

八字发展出诸多流派,如“子平术”“书房派”“空亡论”“百神论”“盲派”“铁口直断”等等。但不管是什么流派,天干地支、阴 阳五行、相生相克都是基础必学的,所谓的派别不同只是在论命时的方法不同而已,基础知识掌握熟练非常重要,这一点也是初学者必须了解的。

八字命理应当参读的经典著作

交友三大准则:轻财、量宽、重义

晓琳老师,来源:三立书会(ID:sanl

明朝经典著作《菜根谭》中有两句交友的至理名言: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

意思是说,跟朋友相交时,要有古道热肠,有三分侠义之气;为人处事则要怀有一颗真诚的赤子之心。

这种“侠义之气”和“赤子之心”,在我看来,也可以解释成交友的三大准则:

孔子曾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意思是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利益。君子重道义轻财利,小人重财利轻道义,所以君子往往更能得到众人认可和追捧。

《水浒传》里的宋江,时常济人贫苦,被人们称作“及时雨”。

宋江第一次见武松时,看到武松落魄到连件新衣服都没有,然后就给武松做了新衣裳。

第一次见李逵时,明知道李逵撒谎,可宋江还是给了他十两银子。而这十两银子,换来了李逵的终生追随。

宋江还曾施舍阎婆惜一家、以借的名义给张文远银子花……

论智,他不如智多星吴用;论勇,他不如豹子头林冲。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乐善好施,仗义疏财,凡有江湖好汉来投,不论高低,一律收留,故得江湖人追捧。梁山一百零八将,都愿意以他为首。

真正做大事的人,都有大格局。宁愿舍小财,聚人心,也不会为了钱,丢人心。

中国近代史上的传奇人物杜月笙也是如此。

他23岁时还只是青帮老大黄金荣的手下兄弟,得到能够在上海买大宅的三千块大洋,也不忘分给手底下的兄弟们,而不是一个人独吞。所以他后来才能够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就成为了上海滩的一方龙头老大。

古语说:“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在这个世上,一个人越是轻财,越舍得让利,才会让人们信任他,愿意与他结交。

《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曾是情敌,但后来却成了金兰之交。

第四十二回中,黛玉在行酒令时,被宝钗发现她偷看《西厢记》和《牡丹亭》这些禁书,但宝钗并没有当着众人的面揭穿她。

事后,宝钗单独去找黛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而平时尖酸刻薄的黛玉听了此番话后,只垂头吃茶,嘴上答应“是”,心里却想着宝钗既然知道那些诗句的出处,肯定是她自己也看过,现在却假装大义劝她不看。

由此,黛玉对宝钗的不喜又多了几分,但宝钗并不将黛玉的敷衍挤兑放在心上。

第十四五回中,黛玉犯旧疾,宝钗前去探望,建议她每天吃一两燕窝。但黛玉对她说,自己寄人篱下,有许多不便之处。

善解人意的宝钗拿自己家里的燕窝,熬好后交给丫头给她送来。

此时的黛玉被感动,她终于敞开了心扉道:

“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往日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

从此两人成了知心姐妹,彼此推心置腹,坦诚相待。

人跟人之间,难免会有摩擦和隔阂。但只有待人宽厚,才能赢得别人的真心和真情。

当你把心量放大,与人多一份真诚和善意,就少一份计较和敌对。

反之,一个人的心量越小,也就越容易与他人结怨,产生嫌隙。

在《三国演义》中有记载,当初徐州兵败时,刘备、张飞不知去向,关羽被曹操生擒。他与曹操约定:只降汉帝,不降曹操;刘备夫人需要按朝廷给刘备的俸禄继续赡养;一旦知道刘备去向,立即向曹操辞行。

后来关羽知道了刘备的下落,立即尽数归还曹操的赏赐,留书告辞,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历尽千辛万苦也回到刘备身边。

而后来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大败,伤亡惨重。关羽想起当日曹操的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不觉动心。又见曹军人心惶惶,皆欲垂泪,越发不忍,于是勒回马头,命众军四散摆开,给了曹操一条生路。

正是关羽如此重情重义,才让后世人传颂尊崇至今。

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关羽重情重义,他的好兄弟刘备也是如此。

刘备曾因军师徐庶的计谋大胜曹操。曹操得知后,用计把徐庶的母亲骗到了许都,并冒用徐母的名义威胁徐庶。

当时徐庶万分纠结,一边是自己的生母,一边是器重自己的贵人,实在难以取舍。

有人给刘备说,不要放徐庶走,让曹操杀了徐母,这样更能激起徐庶的仇恨,让他死心塌地地跟着刘备。

其实,刘备也不愿徐庶走,但他最终还是决定让徐庶遵从孝道,去救他母亲。第二天,刘备不仅摆酒为徐庶前行,还亲自为其牵马送行,徐庶感动得热泪盈眶。

而当徐庶走远后,又突然拍马回来,向刘备推荐了一个很重要的人。这个人就是南阳卧龙的诸葛亮。并且他还叮嘱刘备,一定要敬重诸葛亮。正因为有这样的劝告,才会有刘备后来的三顾茅庐。

甚至徐庶还不放心,明知去找诸葛亮会被责备,依然亲自去南阳找了诸葛亮,并请求他务必答应辅佐刘备。

可以说,刘备的成功离不开他当初对诸葛亮的赏识,更离不开当年他对徐庶的厚道。

一个人只有设身处地为人着想,才能得到他人的投桃报李。

讲义气的人,即便眼前会吃小亏,从长远看,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运和福报。

轻财、重义、量宽,其实就是带有侠义之气的交友之道,也是赤诚为人的处世之道。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重情重义的人总会受人爱戴,处境通达;自私自利的人总会受人排挤,处境困顿。

你只有以财利人,以心容人,以义动人,方能得到人和。然后才有可能开拓更宽广的道路,赢得事业的成功。

文章来源于三立书会(ID:sanlishuhui),立心立志立行,听书成长,走向成功。

原创不管怎么说,朱棣都是通过篡位成为皇帝的,为何他的名声没那么差

朱棣本来就是通过非法手段上位的,朱元璋活着的时候就将其当做武将培养,于是根本就没有想过将皇位传给朱棣。然而等朱元璋圆寂以后,朱棣的侄子朱允炆上台后,他就产生异心了。因为建文帝朱允炆本来就是个二货,他盲目的削藩而导致那些王爷们人人自危,就害怕自己有一天连命都保不住。

因此朱棣就发动了所谓的靖难之役,经历了4年的兵变以后,朱棣居然成功了,真的是让人不敢相信。以一藩之力,击败了朱允炆全国大军,可见朱允炆有多废了。然而他始终是一个篡位者,为何始终没有人说朱棣的坏话呢?我觉得和以下几点原因有关。

首先,在朱棣以后,明朝的皇帝都是其子孙。

谁也不会说自己老祖宗的坏话吧,估计很难找到吧。而且我认为,别人说你自己老祖宗的坏话也是不行。既然我们寻常人间都是如此,就更不用说天子了。明朝一共有16个皇帝,其中有13个都是朱棣的后人,各位认为他们会说朱棣的坏话吗?他们肯定是不会说的,而且听到别人去说肯定也不答应。明朝那些官员和贵族哪个不是靠着皇帝养活的?你认为他们会实事求是,将朱棣的缺点说出来吗?肯定是不可能的。毕竟天下时朱棣打下来的,何况让北京成为了新的京城,于是绝对有改朝换代的可能。于是后来的明朝皇帝嘉靖就将其明太宗的庙号改为明成祖,等于给后人说了,谁也不能再质疑朱棣的合法性了。

其次,修筑了永乐大典这部经典著作

“永乐大典”确实是一部史无前例的百科全书,可以说从先秦到明初的事迹和人物作品等都能从这部书中找到,真的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奇迹。当时朱棣为了能修筑这部巨作可以说花费了大量的心血,里面的内容真可以说是无奇不有,能让人对古今所有事物等做一个全面的了解。

朱棣派郑和七下西洋就是最大的功绩了。洪武大帝朱元璋曾宣布了禁海令,朱棣的想法却和其截然相反,主动让郑和带领一大帮人马组成船队七下西洋,和路上的一切国家都搞好关系,而且让全球都看到了大明帝国的影响力,这样明朝在全球的地位又更上一层楼。而且明朝通过航海还对和西洋各国的商业贸易往来有促进作用,让经济水平也有所提高。

可以说这是朱棣最大的贡献了,由于朱棣早年就活跃在马背上,因此他在这方面也有极强的能力。朱棣曾经五次北伐,打得北元生活不能自理,自此走向分化。特别是朱棣在继位的第8年带领50万大军北伐,将草原酋长的大军打得溃不成军,后来又在兴安岭将草原首领的大军打得屁滚尿流,迫使其递交了投降书。后来朱棣看到瓦剌崛起以后,再次带兵御驾亲征,即使以多打少和对方也就打了个平手。然而明朝这边综合国力较强,最后瓦剌在无可奈何之下也只得递交白旗。不光是北伐,朱棣在南征大战中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对安南发动了大规模进攻,让安南成为了明朝的一块疆域。而且朱棣对西域这块重要的土地也没有放松,令自己的干儿子脱脱赶到哈密,在那里设置了军事重镇,让西域也成为了明朝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了这么多的战功以后,朱棣就成为一位战功赫赫的皇帝,那他就有值得人夸赞的地方,名声肯定不会太差。

最后就是,那些骂朱棣的人都被斩草除根了。

建文帝的旧臣方孝孺就是死在他手中,而且是将其诛灭十族,让873人都死于非命,可以说有多少无辜的人都跟着遭殃了。朝鲜史料《李朝实录》记载,由于他怀疑两个小老婆对自己不忠,因此他还曾想将宫中任何女人都斩草除根,这才有三千宫女被活剐的惨案。不管是勤杂工还是高管,他都要他们完全忠诚,不能有半点非分之想。他的狠毒和保守等级,完全不在他阿玛朱元璋之下。能让他感受到安全感的只有权力,他还能对谁完全信任呢?

顺道说一下,朱棣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道圣旨,翻译成白话就是:大明朝应该自强,让这个鼎盛的王朝延续下去。其实大明这个帝国非常硬气,无论是谁都很令人钦佩。可以说是没有两宋的岁币,更没有汉唐的和亲;就算是崇祯这个末代皇帝面对大军压境也是选择了自杀,而没有选择卑躬屈膝,这都是后人学习的榜样。

标签: 郑和下西洋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