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这是明朝最旷日持久的一场对外战争,课本上却基本不提!

更新时间: 2025-09-22 17:45:15

阅读人数: 708

本文主题: 明朝十大经典架空战争小说

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在内,都有一个很不好的观念,都喜欢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待古代的历史。于是便诞生了那句经典的名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是西方人的说法,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说法是:五千年的中国史就是一部内战史。这种观点问题很大,将很多原本属于开疆拓土的战争人为定义成了内战,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明朝在今天西南地区一系列的战争。

如果对比一下元明清三朝的版图,我们会发现明朝的版图是最小的,印象中明朝根本就没有对外扩张过,这显然不是事实,明朝不仅有对外扩张,而且取得的成就不亚于后来的清朝。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麓川之役,麓川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鼎盛时期的领土横跨今天的中国云南、缅甸、泰国和印度,是东南亚地区无可争议的霸主。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麓川和中原王朝的恩怨纠葛。

麓川王朝的建立者名叫混依翰罕,统治中心大概位于今天云南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他本是元朝的麓川路总管。元朝对云南的统治是非常弱的,很多所谓的元朝官员根本就不是朝廷任命,而是由地方推举的,混依翰罕就是其中之一。1312年,混依翰罕宣布脱离元朝,自立为王,尊号思汗法,建立“勐卯龙”,麓川王国诞生。

思汗法建国后,一方面召集民工修建新都城“允姐兰”,另一方面,积极与附近傣族首领结盟,扩大自身势力范围。对于不愿臣服的部落,思汗法果断出兵征服,以雷霆手段树立威望。 麓川王国的崛起,自然引起了元朝的警觉。元廷多次派遣大军征讨,试图将这股新兴势力扼杀在摇篮之中。

1313 年,思汗法派出使节团前往勐密、景老等地,邀请当地首领议事,却遭到诏傣恒等人的拒绝,还杀了来使。思汗法闻报后,立即命军队反击,与诏傣恒在勐滚展开激烈象战,最终勐密军全军覆没,诏傣恒逃走。1315 年,思汗法委任诏傣盖为勐密王,勐密被麓川据有。

1316 年,思汗法率40万大军东征,一路势如破竹,攻下腾越(腾冲)、永昌(保山),直抵勐些(漾濞江河谷)。适逢耿马的胡岛法出兵勐卯,后院起火的思汗法遂与元朝讲和,划澜沧江而治,班师回勐卯。此后多年,元朝虽多次征伐,却始终无法彻底击败麓川。

麓川军队拥有独特的战象部队,这些战象身披重甲,背负战楼,两旁挟大竹筒,内置短枪,冲锋陷阵时威力巨大,令元朝军队颇为忌惮。 至 1355 年,因长年征战国库亏空,思汗法命其子莽三到北京纳贡请和。此时元朝也无力南征,便顺水推舟,于麓川之地设平缅宣慰司,册封思汗法为世袭宣慰使。这实际上是默认了麓川的半独立地位。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派遣大军远征云南,迅速消灭了云南的梁王、段氏等割据势力,随后在云南设置布政使司,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在明朝大军压境之下,麓川表面上臣服明朝,但暗中却在调兵遣将为战争作准备,企图趁乱将势力扩展至怒江以东。

1385年,麓川王思仑法发兵10万进攻景东、金齿卫等地,揭开了与明朝冲突的序幕。三年后,思仑法再度集结大军,号称30万,气势汹汹地对云南发动大规模进攻。镇守云南的沐英临危不乱,迅速调派大军迎战。在定边大战中,明军充分发挥战术优势,采用“三段击”战术,大破麓川军,斩首三万余级,降卒万余人,成功遏制了麓川的扩张势头。

正当明军准备乘胜追击,一举攻入麓川腹地之时,思仑法审时度势,立即向明朝表示归顺。明朝考虑到在云南根基未稳,继续出兵风险太大,朱元璋在权衡利弊后,同意了思仑法的请求。思仑法退回麓川后,休养生息,等待时机,明朝也在不断加强对云南的管控,双方都在为更大规模的战争做准备。

定边大战后,朱元璋在云南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措施。第一,放弃之前激进的改土归流计划,大规模恢复土司制度,任命当地部族首领为土司,缓解中央与当地部族之间的矛盾;第二,加强军事部署,设置金齿卫,屯驻重兵,增强明朝在滇西地区的军事威慑力;第三,推行移民实边政策,鼓励内陆百姓迁徙至云南,开垦荒地,发展经济。

反观麓川,却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境。1397 年,麓川内部发生严重叛乱,“陶勐”刀干孟发动叛乱,驱逐宣慰使思伦法。思伦法走投无路之下,向明朝求援。明朝趁机派遣大军护送思伦法归国,并迅速平定内乱。经此一劫,麓川土司元气大伤,诸多小土司纷纷自立门户。明朝抓住机会,在麓川王国境内分设三个土府和四个长官司,挤压麓川的势力,麓川王国自此土崩瓦解。

永乐年间,朱棣继续对麓川实行分化瓦解政策,将麓川的土地更多地分给孟养、木邦等势力,提升它们为宣慰司,和麓川平起平坐。到 1414 年,麓川土司已被分出孟养、木邦、孟定三府,大侯、南甸二州,潞江、干崖、湾甸、孟连、者乐甸五个长官司,麓川土司的势力被极大地削弱,已无法对明朝构成重大威胁,只能在明朝的高压之下,艰难的维持残余势力。

正统初年,思伦法次子思任(常被讹称为思任发)趁明朝战略收缩的机会,企图恢复麓川昔日的辉煌。他趁明朝边疆防御稍有松懈之机,开始大肆扩张领土,侵占孟定、湾甸等地,先后率军掠夺腾冲、南甸、孟养等地,在占领潞江后,自称“法”,势力迅速膨胀,明朝西南边疆再次告急。 明英宗朱祁镇闻报后,龙颜大怒,立即决定对麓川用兵。

1439年正月,朱祁镇派遣沐晟、方政、沐昂等将领,率领大军讨伐思任法。当明军抵达金齿后,思任发展现出卓越的军事谋略,他率领大军隔江阻拦,凭借天险使得明军无法渡江。沐晟无奈之下,派人招降思任法,思任法假意答应,向明军示弱,成功骗过了沐晟,轻敌的明军中了麓川军的诱敌深入之计,陷入重围,大败而归,沐晟被迫率大军撤回永昌。

1441 年,思任法经不住长期消耗,再次上表请降,明朝也因多次征讨无功,损耗巨大,决定暂且答应其请求,赦免其罪。不久之后,思任发再次起兵叛乱,此时,明朝权宦王振当权,急于立功,于是坚决主张对麓川用兵。王振为征麓川做了充分的准备,将士们士气高昂,一举大破麓川军,思任法抵挡不住,带领妻儿老小从小道渡江逃至缅甸。

1444年2月,大明靖远伯王骥联合木邦等诸部,组成联军,浩浩荡荡进兵缅甸,一路上势如破竹,连续获得胜利。1445 年 12 月,云南千户王政前往缅甸索要思任发。缅甸权衡利弊后,最终将思任法及妻孥部属三十二人交付王政。王政将思任法斩首,传首京师。

思任法虽死,但割据孟养思机法仍然拒不归降。1448 年 3 月,思机法掠夺孟养地区,明英宗忍无可忍,再派王骥讨伐。王骥率军抵达金沙江后,与麓川军展开激战,大破敌军,思机法下落不明。 王骥率军回师后,麓川余部在当地民众的支持下,拥立思机法之子思禄,继续与明朝对抗。多年的战争让明朝深感疲惫,不愿再战,只好与其订立盟约,麓川之乱至此才基本平息。

麓川王朝覆灭后,明朝为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控,推行“析麓川地”政策,分设众多土司衙门,到明朝末年,土司的势力大幅缩水,再难威胁到中央在西南南的统治。到清朝雍正年间,经过鄂尔泰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后,除云南西部少数地区外,西南的土司势力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这是明朝最旷日持久的一场对外战争,课本上却基本不提!

大明朝的对外战争,大明朝大败葡萄牙、英国、荷兰?

郑和率领舰队于1405年到1433年,先后7次,从刘家港出发,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明朝与蒙古、满清的战争除去。戚继光抗倭小编也暂时除去,因为戚继光抗倭的最大敌人还是汪直、徐海等人的大量残余部队,还有少量的日本海盗,明朝的对外战争依然辉煌。

第一、朱棣征越南(大明朝打越南)

朱棣打越南的理由非常简单,因为从明朝建国之初越南就是明朝的附属国。朱元璋任命陈氏为越南国王,但是越南国内出现弑君篡位的情况,而且还不通知明朝。朱棣得知此事后十分恼怒,一气之下便派兵攻打越南。据史料记载,明军过境如履平地,以碾压式的存在完成胜利。

第二、屯门之战(大明朝打葡萄)

16世纪初大航海时代刚刚拉开帷幕,葡萄牙与西班牙迅速崛起,成为称霸一时的“世界霸主”。疯狂掠夺的葡萄牙早在明朝中期就以抵达中国境内。此刻的明王朝的皇帝,正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荒唐皇帝明武宗朱厚照。不过此时的葡萄牙与明政府也只是小规模摩擦。直到嘉靖初年,大战最终爆发。1521年爆发明葡战争爆发,1523年明军胜利。双方参战兵力明军10000人,葡萄牙军700-800人,明军主要指挥官为汪鋐。虽然明朝获胜,但还是为明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开始大力发展火器事业,增加军事实力。

第三、西草湾之战(大明朝打葡萄 )

西草湾之战算是屯门之战的后续。明政府在经历了屯门之战后,下令"不准中国人与葡萄牙人接触。反而发布命令,要中国战船一旦遇上悬挂葡萄牙旗帜的船只,就将其击毁"。由于明朝水师坚定的求战态度,加上西草湾之战一开始明军就占了上风,经过反复较量,葡萄牙不得不接受失败。最终明葡双方签订协议,打开交易市场,但是葡萄牙每年要上交10%的利息。

第四、万历朝鲜战争(大明朝打打朝鲜)

万历援朝战争可以理解为另一版本的“抗美援朝”战争。只是把美国换成了日本,朝鲜还是那个朝鲜。日本侵略朝鲜之初,以绝对优势碾压,短短一个月攻陷朝鲜京城,驱逐朝鲜国王李昖,朝鲜方面不得不向明朝求援。万历皇帝一挥手,明军就去了,最终明军胜利。万历援朝战争对当时东亚的政治军事格局有着深远影响,奠定了之后三百年的东亚的和平局面。

第五、料罗湾海战(大明朝打荷兰)

荷兰不过一个弹丸小国,却拥有“海上马车夫”的称号,也曾称霸于一时。料罗湾海战就是明朝与荷兰之间的战争,也是中国古代规模比较大的海战之一。战争发正在明朝末期崇祯年间,明朝方面先后投入战舰150余艘,士兵几万余人,而荷兰方面派遣数十艘最新式带加农炮的战列舰,于福建金门东南海岸料罗湾展开激战。这场海战在规模上不亚于鸦片战争,最终荷兰失败,这次海战是是中国人第一次在海上大败西方海军的战役。自此之后,荷兰方面与明朝方面维持稳定的贸易行为直到明朝灭亡为止。

第六、明英战争(大明朝打英国)

“日不落帝国”大家都曾听说过,明朝确实和英国展开过对战。明朝与葡萄牙进行贸易后,英国也想打开中国市场,但是葡萄牙方面不想有人分一杯羹,就在明朝面前一直污蔑英国人就是荷兰人。此时距离料罗湾海战发生不久,明朝对于荷兰一点好印象都没有,于是拒绝贸易往来。但是英国国王似乎“石乐志”,决定武力打开市场。最终明朝与英国战争爆发,最终明朝胜利,英国失败,英国赔偿白银2800两

明朝对外战争没有认怂过只不过崇祯,朱由检,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位皇帝,也不能说他在位不廉政只能说他点背,朱由检继位起就开始“大旱不断”崇祯元年(1628年)起,中国北方就开始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更别说粮食了,人们都是吃蓬草剥树皮吃,树皮吃完,只能吃观音土,最后腹胀而死,

百姓都流离失所,四处去找吃的,到处都是饿死的人!尤其是全陕旱蝗,耀州、澄城县一带,人员死亡过半。之后在崇祯十四年瘟疫爆发,疫疾从河北地区传染至北京,病名叫“疙瘩病”染上必死,北京人口死亡近四成,十个房子就有九个是空的!崇祯十六年八月,天津爆发肺鼠疫,染上最多俩日人员必死,一人染上全家死亡!

最后是各地民怨不断,各地起义,而后在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围攻京城,十八日晚,朱由检与贴身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也称万寿山,今北京景山)亲手刺死了自己年仅六岁的女儿和众妻子,随后自己在一棵歪脖子树上上吊而死!享年34岁,在位17年

明朝的重大战争

1、朱元璋时期的北伐: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2、朱棣造反:迎来了永乐盛世,把东北和越南纳入中国版图,外交上七下西洋,扬国威于海外,促进经济繁荣,文化上编修永乐大典等;

3、于谦北京保卫战:促进了边防建设,收复了许多要塞和重镇,使明王朝的统治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4、东南沿海灭倭寇:恢复东南地区的正常生产生活,在中国的南方建立了一支战斗力强大的野战部队;

5、萨尔浒之战:此战役是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明清兴亡史上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6、李自成进京:从此偌大的明朝群龙无首,被各个击破;

7、采石矶大战:之后满清开始逐鹿中原。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