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原创没有天敌的沧龙为何会灭绝?它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海洋霸主的?

更新时间: 2025-09-26 19:23:56

阅读人数: 580

本文主题: 没有天敌的生物

为什么说沧龙没有灭绝就不可能就不可能出现巨齿鲨?没有天敌的沧龙又为何会灭绝呢?

那你知道沧龙是怎么一步一步成为海洋霸主的吗?在距今约7000万年前地球大陆还是被霸王龙所统治的时代,然而在当时的海洋中还存在着另一个更为可怕的生物,它就是:”沧龙“。但是沧龙的进化历程,肯定会让你为之惊讶!

据科学家推测,沧龙的祖先是存在与8000万年前的崖蜥,这是一种体长不足一米,主要栖息在海岸边的蜥蜴类生物,在当时地球上的恐龙帝国,已经发展地愈加庞大,所以面对着霸王龙等顶尖的掠食者的不断欺压,它们不得不离开自己熟悉的陆地,转而逃亡海洋中求生,同时这也标志着一只顶级掠食者的诞生。

起初,他们只是在浅海中觅食,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渐渐地适应了在海中的生活,脚趾开始逐渐演化成了蹼足,而身体也进化出了,具有高度流体力学的长筒状,谁也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蜥蜴,最终演化成一个体长进17米,体重超过20吨的海洋巨兽。

虽说沧龙体型庞大,但是身体十分灵活,根据研究表明,仅沧龙的尾巴就占据了体长的一半,而尾部的摆动可以更好的给沧龙提供巨大的推力,再配合上已经演化出脚蹼的四肢,甚至可以让沧龙的游泳速度,达到50/km每小时。

除了它的游泳速度极快,它的嗅觉也极其灵敏,在其上颚与吻部,存在着一组神经,这是它们可以感受到非常微妙的水流压力波,从而通过这个方法,去判断远处的猎物的位置,随后进行突袭。

沧龙拥有着超过1.6米的血盘大口,双颚的咬合力更是极其厉害至极,据推测沧龙应该是将猎物咬断或撕裂成适当尺寸在吞下,进食方式类似于科多莫巨蜥,只是要血腥的很多,依靠着巨大的体型和残暴的战斗力,沧龙在短短的500万年里,就将海洋总多生物赶尽杀绝,使得它们迅速成为了远古时期海洋的霸主。

就是这么一个热销而不起眼的崖蜥,仅用了2000万年,便演化成了统治海洋的沧龙,而当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就算再大的生物最终也逃不过应有的宿命。

原创没有天敌的沧龙为何会灭绝?它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海洋霸主的?

原创地球上的生物都有天敌相克,怎么从没听说病毒的天敌?病毒怕什么

如今疫情席卷全球,“罪魁祸首”新型冠状病毒依然猖獗,疫情的影响给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不便,这场人类和病毒的战斗还没有分出胜负。

猫吃老鼠,狼吃羊,地球上的生物都有天敌,怎么从没有听说病毒有天敌呢?病毒究竟是“何方神圣”又如何生存,让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都深受其害?

都说食物链中的生物相生相克,但你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病毒到底是不是生物?从生物的定义来看,判断一个生命体是否是一个生物应符合以下几个特征:需要营养、能排除体内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由细胞构成。

针对几个特征,我们把病毒带入判断:病毒需要寄生在细胞内或者杀死细胞获取营养;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排泄;病毒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可以结晶、复活,能利用胞内物质,合成后代病毒。

由此可知,病毒符合生物所具备的特征,尽管有极特殊处,但仍把它划入生物范畴,简而言之,病毒是一种极其特殊的生物。病毒通过寄生来维持自身生命,也就是说,有生命的物体就有可能感染病毒,病毒和被感染的生物是一种“同生共死”的寄生关系。

我们最熟悉的寄生关系就是寄生虫寄生在人体或动物身上,它们直接吸附在人或动物的皮肤或者体内,而病毒是由什么组成,又是怎么样寄生在人体中生活繁殖的呢?

病毒其实就是一坨由化学元素和蛋白质的组合体,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两种。以高中生物课本上的病毒侵染T2噬菌体为例,我们来了解一下病毒是如何生存繁殖的。

病毒有一个蛋白质外壳,里面包含着病毒自己的DNA(RNA)链,通过宿主细胞呼吸等作用产生的养料来“生活”,当病毒进行繁殖时,它便把自己的DNA(RNA)注入进细胞体内,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胞外,将自己的DNA(RNA)与细胞自身的DNA(RNA)结合,进而合成自病毒。通俗来说,病毒只提供了“原料”剩下的“生产”、“加工”过程都是细胞自己的工作,“产品”便是子代病毒,这样,病毒感染细胞细胞产生病毒源源不断,一直增殖。

直到寄生的宿主死亡,病毒也会随之死亡。

病毒在地球上存在了多久我们都不得而知,科学家们也在努力地寻找答案,但人类发现病毒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人们的医学水平很差,只知道它是一种比细菌还小,过滤器也拦不住的一种微生物,而且携带有强烈的致病性,所以人们为这种微生物起了名字叫病毒。

从千年前的天花到现在的新冠,人类对抗病毒的路途也十分坎坷,天花、埃博拉病毒、非典、狂犬病毒、HIV等病毒都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其中埃博拉病毒致死率高达88%,在没有狂犬疫苗之前一旦感染狂犬病毒致死率为 100%!病毒对人体健康威胁这么大,难道就没有什么可以克制它来保护我们人类吗?病毒到底怕什么?

事实上,病毒最大的天敌其实就是人类自身的免疫系统。

在很久以前天花肆虐的时候,人们就想到了利用人体自身免疫力对抗病毒的方法。

早在500年前的中国明朝,人们就使用种痘的方法,将具有强烈致病活性的天花病毒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体完整的得过一次这种疾病产生免疫,但是这种方法实在是太危险了,因为一旦人体的免疫力没有扛过第一次的病毒入侵,那么人就会面临死亡或是大规模感染的危险。

幸运的是,在200年之后,人们发现了相同的但更安全的方法来防御天花,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老一辈人的胳膊上会有一个圆圆的疤痕,因为疤痕是预防天花种牛痘所留下的。

自从疫苗的出现,许多疾病都得到了有效的防治,但事实上并不是疫苗中的药物将病毒杀死了,更多的是我们人体自身的功劳。注入人体的并不是什么药物,而是通过一些手段被减活或者直接灭活的病毒,这些病毒的毒性并不会将人致病,反而会让人体的免疫系统认识这些病毒,等下一次病毒再次入侵时便会激发二次免疫,会有更多的白细胞和免疫细胞集中起来,吞噬或消灭这些病毒是人体不再受其所害。

除了自身的免疫系统,病毒的另一个天敌是高温。

我们已经了解了病毒的组成,所以病毒的蛋白质外壳是很怕高温的,高温状态下蛋白质会变质,病毒自然无法存活。不过凡是都有例外,病毒也在慢慢历史长河中进化,乙肝病毒就需要在130度高温下10分钟才能将其杀灭,不过不用担心,但大部分的病毒在42.5摄氏度时就会被杀灭。在夏季炎热时,滞留在环境中的病毒能存活的时间更短。

病毒也十分惧怕酸碱环境,酸碱环境的不同也会让耐酸碱程度不同的病毒死亡,所以,我们平时在公共场所喷的消毒液,有的是强酸性而有的则是强碱性,根据不同的病毒特性,用适合的化学药剂来消灭病毒。

我们经常看到医院里有许多紫外线照射灯,因为紫外线灭菌的能力很强。波长为200~300nm的紫外线都有杀菌能力,不仅如此,紫外线诱导或破坏了胸腺嘧啶二聚体的形成以及DNA链和RNA链的整合过程,从而抑制了DNA或者RNA的复制,而病毒的繁殖方式正是通过DNA或者RNA复制来进行的,所以对病毒有抑制甚至杀灭的作用。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明确指出了紫外线消毒灭菌的效果,专家也表明带过的口罩经过紫外线消毒灭菌后依然可以使用。

所以,病毒也有天敌而且它本身也没有那么可怕,只要在疫情期间做好防护,勤洗手带好口罩,可以有效地降低被感染的风险。在疫情肆虐的当下,国内外局势都不容乐观,病毒与人类的抗争也注定是一场持久战,但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最终胜利的一定是人类!

原创人类为什么没有天敌?答案原来是这样

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曾经也有过天敌,例如剑齿虎和恐猫等大型食肉动物。然而,随着人类大脑的发育和工具的使用,人类逐渐摆脱了这些天敌的威胁。早期的人类,即南方古猿,由于身材矮小和胆子较小,容易成为这些大型掠食者的猎物。然而,随着人类脑容量的增加和石器的使用,人类开始掌握更多的生存技能,逐步逆转了与这些天敌的关系。

大约在5000-6000年前,随着第一次农业革命的发生,人类社会开始建立,人类也不再惧怕自然界中的猛兽。人类不仅没有了天敌,反而成为了许多动物的天敌。人类通过驯化一些潜在的天敌,如狼,使其成为人类的朋友,即狗。此外,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导致大量动物灭绝,进一步巩固了人类在生物链顶端的地位。

然而,有研究者认为,地球上真正的主人是微生物,特别是病毒和细菌。这些微生物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人类对它们的了解仍然十分有限。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微生物特别是病毒,可以被视为人类的天敌。

综上所述,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摆脱了大型掠食者的威胁,成为了生物链的顶端。然而,微生物特别是病毒,仍然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威胁,可以说它们是人类的隐形天敌。

标签: 八卦爆料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