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徐水区:乡村“宝马”走四方特色养殖富农家
秋色宜人,清风阵阵。循着声声马嘶,走进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南胡渠村。田间小路上,两个小伙骑着高头大马迎面而来。
“这可不是普通的马,是阿拉伯马和纯血。像这种名贵马,我们村里十多户养了上百匹。”村民李士增养马、驯马十几年,是村里的养殖大户。从最初的几匹,已经发展到40多匹,品种有汗血、纯血、舍特兰、阿拉伯等。他既养种马,也育小马。
养马是南胡渠村的一大特色产业。从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村民就开始养马耕田拉车。农业机械普及后,人们也从饲养本地马转为养殖改良马、观赏马、名贵赛马。起初,从外地购买种马和母马,后来村民自行繁育。
据李士增介绍,一匹母马1.5万元左右买进,每年产驹,小马驹一年后就能以一至三万元的价格卖出,而且容易喂养,抗病性强,农村常见的玉米、麦麸、玉米秸秆、杂草都是好饲料。一年成本3000元左右,老人就可轻松饲养和管理。依靠熏陶和学习,村里几个年轻人基本掌握了马病的医治技术,还时常被邻村的养殖户请去给马看病。
60岁的村民李胜举常年饲养着四匹汗血和阿拉伯马,每天投料、喂水、遛马、清圈都是一个人承担。马粪是上好的肥料,有利于庄稼生长,还能节省种地成本。20多年养马经历,让他对“马圈儿”里那些事颇为了解。他说近几年人们看到养马是一条生财之路,本村和附近乡村饲养名贵马的农户开始多起来,小马售价有所下降,但是按投入、产出比计算,在家门口一年有五六万元的收入,比外出务工收入高得多。
每天傍晚各户遛马时,是村里的一大风景。各种“宝马”出场走秀,有的在乡路上遛弯,有的在马圈外撒欢,蹄轻步稳,威风凛凛,绅士十足。马儿叫,狗儿跳,孩子笑,诗画般的乡村美图醉了夕阳,也映红了庄户人的好日子。

古代的产马地
古代的产马地往往和骑马民族的活动区域有关。譬如,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最有名的产马地是在欧亚草原的一些地方,如蒙古高原、伊犁河谷、费尔干纳盆地、土库曼斯坦等地。 这些地方在历史上分别出产过著名的胡马(现代蒙古马)、乌孙马或天马(现代的伊犁马)汗血马(大宛马)和安息马。 此外,在东欧、阿拉伯、顿河和第聂伯河流域,以及中国的黄河流域等地,也有知名的产马地。
古代的产马地在相当大程度上维持到了近现代。由于马的生长环境和习性,并非地球上的各个陆地都适宜养马。马有特定的生长区。虽然到中世纪时马已经出现在了世界各地,但那是从若干产区逐渐引进到那里的。
在古代中国,关于马的产区的记录历代不绝。上古时候的中国,产马地区有豫州(今河南省等)兖州(今山东省等)、雍州(今陕西、甘肃等省)、幽州(今河北省等)、并州(今山西省等)。
非子居住在犬邱(今陕西省兴平),由于他擅长养马,周孝王召他去汧水和渭河流域的原野养马,很快就繁育了大批的马群。于是天子封他在秦,遂成为秦人的祖先。
秦人活动的地盘接近西北游牧区,所以,他们也学到了养马的技术,拥有了实践经验。秦人之马很优良,品种好。《诗经·秦风》里,反复吟咏了他们养殖的马,如 (中间的服马是騏聊,两侧的骖马是驕骊)。騏、聊、驕、驪,这些词语都是形容马的品质。
先秦时期的西北,已经成为中国的养马区。此后,由西汉初年开始直至唐朝的千年间,西北地区的河西走廊等地,包括陕西境内,是历朝的养马基地和马场所在。这一状况延续到了现代,如设在甘肃山丹县境内的养马场,是最重要的军马场之一。 如今,当此全球化时代,山丹的军马场和新疆伊吾、伊犁的军马场,都遭到衰落的命运。
宋代因为版图的萎缩,其产马地也退缩到了中原地区。但我们知道,那时的优质马仍然是在西北和北亚的大草原上培育出的,所以有所谓的“茶马贸易”,用茶叶、丝绸等与马背民族交换优质马。明朝初期,出于与北方的战争之需,在长江、淮河流域也建立了养马的基地。明成祖迁都北京之后,北亚的马匹又受到重视。
影响至今的变革发生在清朝。当满族统治者入主中原后,为了削弱汉族的武力基础,而采取了不准民间养马的禁令。这个情况与沿海地区采取的海禁政策一样,都造成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养马禁令的结果,是在民间大力发展出了养驴业,以起到替代马匹的作用。中国内地的民间,由是遍布毛驴。 养马只限于西北和北方边疆。传统的历史镜像改观了。我们知道,马和驴是截然不同的物种,驴无法用于作战,人类历史上无“战驴”之说。纵观古今中外,人类的养马区是与马的品种密切相关的。如不考虑纯粹人工杂交所培育的新种,优质的马种是在欧亚草原上出产的。
,就出自天山西部的草原。欧亚草原的马种今天统称作草原马。公元前1000年,在波斯开始有意识地养马,可能是从他们的北方邻人斯基泰人那里,通过贸易或战利品的方式而得到的。斯基泰人的马是很出名的,虽然属于矮种马类型,但与波斯马一样,都是优质的马匹。
宁夏:种马兰花效益好过种棚菜农民致富瞄上市花
宁夏:种马兰花效益好过种棚菜 农民致富瞄上市花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2-04-13 00:00
众所周知,马兰花是银川的市花,但是您想过马兰花能成为高效益的“农产品”吗?4月10日,记者在贺兰县金贵镇金贵村5队见到了正在出售温棚马兰花的岳勇,据他介绍,种马兰花的效益好过种温棚菜。 金贵村位于汉延渠的末端,由于缺水,小麦、玉米的产量也不是很高。3年前,金贵村5队村民刘延林看到了耐旱的马兰花里潜藏的商机,于是从甘肃请了4个懂种马兰花的技术员,在他们的指导下,第一个在村里种起了马兰花。据他介绍,马兰花主要销往内蒙古、河北等地,用于城市绿化,卖得最好的时候每盆马兰花售价都在1元多。后来,村里又有4户农民种起了马兰花。 4月10日,记者在岳勇的温棚里看到,马兰花种在直径七八厘米的塑料盆里,塑料盆紧密地排放在温棚里。据岳勇介绍,一个温棚里有15万盆马兰花,从种植到卖出,马兰花的种植成本大约是0.2元/盆,而当日商贩的收购价是0.4元/盆,“种马兰花比种温棚蔬菜用工少,不像种温棚菜,你得拉线、点花啥的,马兰花种下去后只需要浇水、除草、打药,而且用肥也比较少,但是效益比种温棚菜好些。” 岳勇 温棚里种马兰花,同村的顾春芳在田里铺地膜种马兰花,所不同的是,顾春芳家的马兰花要到八九月份才能出售。“我家一共有6亩地,0.9亩种的是马兰花,其他的地种的是麦子和玉米。一亩地连麦子带玉米才能挣1000多元钱,可是1亩马兰花最少也能挣1万元。”既然种马兰花这么好,为什么顾春芳只种了0.9亩呢?顾春芳有自己的顾虑,因为现在马兰花的销售渠道还不是很成熟,马兰花的价格也是商贩说了算,忽高忽低。虽然她看到了岳勇的马兰花卖得不错,但还是担心八九月份时,没有商贩收购马兰花。
相关资讯
昭苏:“人马同训”培育马业人才助力伊犁马品质提升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民政府
4月17日,昭苏县技工学校24级马的驯养与表演专业的39名学生在昭苏马场实训基地,开启一天的专业实训课程。 学生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专属的马匹,大家在5名专业教师的系统教学下,进行马匹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