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原来如此有趣!作家雷振宇教你怎么读少儿科幻
文学是阅读世界的方式,科幻是通向未来的大门。对孩子来说,有没有什么既能过把科幻瘾,又能开启文学之旅的密钥呢?昨日,一场专为少年儿童量身定制的活动“科幻小说原来如此有趣”新书分享在浦东图书馆举办。知名科幻小说作家雷振宇携新作《莫扎特奇遇记》,他以多年的科幻文学创作经验,用深入浅出的方式,给孩子分享阅读科幻小说的方法,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知识的渴望,唤起孩子们对科幻读物的兴趣。《莫扎特奇遇记》是少年儿童出版社今年推出的新书,荣获第一届全国“秦文君儿童文学创新奖·新作奖”。这部7万字的科幻儿童小说在近800篇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获得“秦文君儿童文学创新奖·新作奖”。作品结合了当下火热的人工智能题材,用一个充满冒险精神的故事探究心灵成长。“莫扎特”本是一个人类研制出的普通音乐机器人,他会演唱世界上所有的歌曲。但“莫扎特”不想只像个播放器一样,他想要自己作曲,唱自己写的歌。中了“匹诺曹病毒”后,他突然有了思想和创造力,为了寻找好朋友爱丽丝、实现真正的音乐梦想,他开始了一波三折的冒险经历。作家深厚的写作功底让故事张弛有度,并融入科技、AI、成长、友情、正义等不同的主题元素,谱写了一个人类与未来科技之间的精彩故事,在孩子的心田播撒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美好种子。雷振宇说:“科幻小说的乐趣是思考的乐趣。现在的孩子身处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但是知识不等于智慧。知识要通过深度的思考,才能转换成智慧。”在问及孩子以后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冲击时,雷振宇建议家长多多培养孩子提问能力、个性和感受力。主办方表示,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对本土科幻作品产生兴趣,《莫扎特奇遇记》恰恰就是这样作品,小说融合了文学性和趣味性,充满魅力和童趣。并且,主办方希望通过举办主题鲜明、专注于儿童偏好的阅读活动结合更多的阅读契机,组织儿童文学作家进图书馆社区校园,开展包括传统文化、科普百科、文学经典、低幼启蒙等多种主题的阅读活动,推动青少年阅读行动开展。活动由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指导,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主办,上海少儿读物促进会和少年儿童出版社共同协办。(新民晚报记者 乐梦融)我要爆料联系电话:962555新民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初中阶段科幻类名著的阅读策略.doc-原创力文档
初中阶段科幻类名著的阅读策略 ——以《三体》三部曲为例 作者: 李黎 作者简介: 李黎,北京市中关村中学。 原发信息: 《中国教师》(京)2017年第20171上期第62-64页 内容提要: 在语文阅读教学推进的过程中,适当引入一些诸如《三体》三部曲类科幻作品的阅读,可以较好激发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智能,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在阅读科幻类名著的过程中,听、说、读、写相互渗透,密不可分,以听说带动读写,以读写进一步促进听说,通过开展多项阅读活动,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引导。 关键词: 名著阅读/科幻作品/阅读策略/《三体》 期刊名称:《初中语文教与学》 复印期号:2017年06期 当前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语境极大地冲击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常态,尤其是相对而言更费时费力的科幻作品,学生投入的阅读热情就更少了。在此种情况下,选取合适的科幻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引尤其重要。《三体》三部曲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讲述了地球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对人类历史、物理学、天文学、社会学及哲学等均有涉及,从科幻角度对人性进行了深入探讨,被誉为迄今为止中国当代最杰出的科幻小说。如何在阅读的同时既提升学生的智能和想象力,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多项阅读活动,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引导。 一、听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面对90余万字的《三体》三部曲,尤其是其中纷繁的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知识,作为初中生难免有畏难情绪。为此,在初一暑期前正式布置对这本书的阅读任务之前,即在初一下半学期,可以请几位已经读过此书的学生利用课前预备三分钟的时间为全班同学讲述《三体》三部曲前面一些章节里比较扣人心弦的情节,比如叶文洁通过太阳向三体世界发射请求占领地球的信号,又比如三体世界中恒纪元和乱纪元是如何交错的,这些情节必然会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也锻炼了大部分学生“耐心专注地倾听”的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三体》的熟悉度,加深对作品的印象,可将学生讲的内容用音频记录下来,在网络平台上展示,学生们通过反复聆听品评,票选出讲解最精准、最生动的音频作品,在班级内予以奖励。此举可以激发更多的学生认真阅读《三体》,萌发讲述《三体》故事的意愿,从而为后续的整体阅读做铺垫。 二、说故事,锻炼口头表达 通过暑假的阅读,初二开学后,每节语文课前按顺序依次请班级里每位学生讲《三体》的故事,限时三分钟,可以辅以PPT解说和板书。听故事的学生可以纠正讲解中不确切的地方,并向讲故事的学生提问,进行口头交流。为了在规定时间内清晰流畅地讲完自己准备的内容,同时也为了不被提问的同学“难倒”,讲故事的学生必然要对文本进行多次阅读,提取概括出主要信息。这种互动的形式既培养了学生细读文本的意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进行完《三体》三部曲的第一次整体阅读后,可以拟定出几个辩论的题目,比如“宇宙最终是否会毁灭”“三体中的黑暗森林法则是否成立”“程心这个人物是小说中的亮点还是败笔”等,由全班学生票选出关注度最高的辩题,学生们自愿报名参加辩论,可以先组内辩论,再班级辩论,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在班级间辩论或者整个年级选拔出优秀辩手来进行辩论。为了准备辩论的论点、论据,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会有针对性地重新阅读《三体》三部曲,从而达到精读的目的。在辩论赛整个准备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都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三、读故事,学习写作技巧 随着阅读的推进,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文学特点。《三体》有着鲜明的个人文学色彩甚至是个人写作观的体现,这一点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尤其要强调出来。如在《三体》第二部《黑暗森林》中,男主角罗辑在与其女友白蓉(白蓉当时已是一位小有名气的青春小说作家)交流写作心得时,白蓉就对罗辑说过以下一段话: 文学形象的塑造过程有一个最高状态,在那种状态下,小说中的人物在文学家的思想中拥有了生命,文学家无法控制这些人物,甚至无法预测他们下一步的行为,只是好奇地跟着他们,像偷窥狂一般观察他们生活中最细微的部分,记录下来,就成为了经典……那些经典文学家,他们在思想中能催生成百上千个这样的形象,形成一幅时代的画卷,这可是超人才能做到的事。 在这段话中,《三体》的作者刘慈欣简洁而形象地阐述了小说作者创造小说人物形象的过程,也就是说小说中人物的所作所为不能是作者强加的,应该是在他所处的境况下合情合理地生发。虽然初中阶段并不要求学生写出成熟的小说,但在作文范畴中早已引入了想象作文的写作。纵观这几年学生想象作文的写作,人物形象的塑造单一而平面化。为了引导学生创造出饱满生动的人物形象,可
探寻科幻小说的阅读路径--科普时报--数字报
《海底两万里》是学生面对的第一部长篇科幻小说。结合七年级下学期教材第六单元的单元目标,可以看出它的教育价值在于借助科学幻想小说,勾起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领域的兴趣和学习力。基于此,我们设计了《海底两万里》的整本书阅读课程。 小说是虚构的艺术,作者需要有强大的科学知识做背景支撑,运用丰富的想象与联想构建故事。要想充分理解作者小说中呈现的思想,实现小说的教育价值,可以先从了解作者独特的人生经历、生活背景入手。我们在假期要求学生读完《海底两万里》,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上课的第一个教学环节:识人助读。要求如下:阅读老师准备的助读材料《海底两万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凡尔纳的简介,完成给凡尔纳写一封告白信的任务,借助告白信谈谈你对凡尔纳的认识。这个教学活动的设计,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学生形成先识人后读文的习惯,明白了解作者是读懂作品的捷径;二是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形成表达的能力。上课的时候,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把有用的信息检索出来,但是在交流的过程中,会互相启发,经过老师的点拨之后,学生就能够完善自己的信息,调整自己的表达。 认识了作者,我们就要回归到文本阅读中了,在课上首先要让学生对作品有整体感知,对整部小说进行梳理。七年级上册学习了精读、略读的读书方法,七年级下册要求学生学会速读与浏览的读书方法。可以借助《海底两万里》的阅读,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时候精读,什么时候略读,以及如何速读、浏览。 精读、略读、速读、浏览是根据阅读目的确定的。设计的下一个教学活动,就是要求学生替阿龙纳斯教授记录一下他在鹦鹉螺号的航海大事记,这个教学活动是在变相地梳理小说情节。因为假期已经布置了学生阅读,所以完成这个任务时,学生就可以采用速读、浏览的方法。这个活动,一是让学生践行本册书要求的阅读方法;二是迅速梳理小说情节,把厚书读薄;三是培养学生高度概括的思维能力。紧接着的教学活动是在梳理内容的基础上,画出小说情节发展的脉络图。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结构化思维能力。在阅读之后,学生能够清晰地形成思维框架。这一点吻合了科幻小说逻辑自洽的特点,初中生刚好在建构逻辑思维能力,这个教学活动的设计非常恰切。 画脉络图引出了科幻小说逻辑自洽的特点,科幻小说还具备人文思考、科学元素的特征。为了让学生感知到科幻小说人文思考的特点,设计了几个教学活动:第一是为尼摩船长、阿龙纳斯教授、捕鲸手尼德兰、仆人康塞尔写一段颁奖词,表彰他们身上体现的人性的光辉。这个教学活动的设计意在帮助学生把握人物性格,关注小说人物身上体现的人文思想。 作为一部科幻小说,最突出的是科学性的特点。科学性也是激发学生丰富联想和想象的窗口,它能够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自信,是我们这节课的核心着力点。为此我们安排了教学活动,要求:一、阅读助读材料、结合文本,圈画出小说中当时是幻想虚构,现在已成为现实的事物。二、假设生活在现在的你,穿越到了阿龙纳斯教授身上,请为你经历的神奇一天写一篇日记,谈谈你看到这些走在现实前端的事物后的感受。此活动设计意在帮助学生认知科学与幻想之间的联系。通过阅读,学生找到了潜水艇、话筒传声、电力的光(电灯)、潜水衣,以及作者对海底世界的描述。作者是如何以丰沛的知识为基础,具有前瞻性地让幻想走在了科学的前面呢?这是重点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助读材料可以看出凡尔纳所描绘的潜水艇、潜水服、电灯等虽然没有真正的出现,但现实中已经有了基本模型,作者的想象是在现有事物基础上的超越,而不是毫无根据的幻想。 借助这个活动,学生认识到科学与幻想之间,必须是相互关联的。为了强化这种认知,我们又设计了第二个活动,穿越到阿龙纳斯教授身上的你写一篇日记,表达你对幻想走在科学前面的感受。这个教学活动,是在引导学生感知科幻小说的魅力,帮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进一步理解想象和现实之间的合理性。 至此,学生对科幻小说的特点有了清楚的认识。 速餐时代,学生往往通过看电影来了解小说内容。为了强调阅读原著的重要,我们设计了本节课的最后一个教学活动:观看电影《海底两万里》章鱼部分的片段,比较影片和原文的不同。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醒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学生会发现带着问题读书,效率会更高。同时带着问题读书,也可以帮助学生判断哪些内容精读,哪些内容略读。至此,我们完成了整本书的阅读。 (柴米娜系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教研员,聂淑云系北京市顺义区第五中学语文教师)
相关资讯
名家同你“亦”起过寒假 | 孩子们必须要知道的科普科幻阅读方法
2021年春节期间,为响应居家过年、就地过年的号召,过一个健康、平安、欢乐、祥和的春节,“阅读陪伴成长”名家共读将开启特别栏目——“名家同你‘亦’起过寒假”特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