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8-27 07:00:18
5月9日,“风流——2018上海抽象艺术大展”在上海油雕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汇聚国油版雕等多种艺术形式,上海老中青三代的抽象艺术家们以作品探索上海改革开放以来抽象艺术发展历程和当下实践。
提起抽象,首先跳入脑袋的名字是波洛克、德·库宁、罗斯科等一批成名于纽约的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他们的画面表达是个人的,但都是通过最基本、最普遍的事物建立个人与世界的联系。虽然在美术史“抽象”源于西方、“抽象”的翻译来自日本,但一直有研究者认为,1960年代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们看了大量中国明末清初画家八大山人的作品,惊异于300多年前的中国文人画家的笔墨表现力,开始探索绘画的变化。
中国接受西方抽象主义影响最早可上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庞薰琹等为干将的决澜社。但在此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国几乎和抽象艺术无缘,直至改革开放后,才开始有机会在各级美术展览中展出。上海作为中国抽象艺术发展的重镇,集结了一批抽象艺术家群体,进行和而不同的探索,此次在上海油雕院美术馆举行的“风流——2018上海抽象艺术大展”正是上海抽象艺术家群体的集体展示。但令人意外的是,参展的艺术家包括王劼音、卢治平、许德民、谭根雄等抽象艺术家绝大多数生活在学院体制内部,并非是不合时宜的边缘人,他们仅仅是视觉上的持异议者和孤独的探寻者,并不谋求交流对象的广泛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