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9-17 08:00:44
阅读马尔克斯的小说绝对是一种美好而富有挑战的经验感受。如果因为《百年孤独》的难度和长度而难以走进马尔克斯的艺术世界的话,那么先读一读他的《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或许能找打解读马尔克斯的钥匙。 据说小说描写的是真人真事:一个外来的能“在金钱上游泳”的大富翁圣.罗曼娶了小镇上的安赫拉.维卡略为妻,新婚之夜却因为新娘不是处女而把其休回了家。安赫拉在家人的逼问下把破坏她贞操的罪名安到了 圣地亚哥.纳赛尔的头上。于是她的两个哥哥就凶残地杀害了纳赛尔。 情节极为简单,但马尔克斯的叙述却极为复杂。和《百年孤独》开头第一话话一样,《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开头就确立了小说多重倒叙反复的原则,去了又回,回了又去,在这点时间回想到另一个时间上对应更早一点的时间记忆,又不断牵扯出繁杂的人物事件。这就是马尔克斯难读之处,巨大的叙事河流一路流下去,我们在这样反复的叙述中感受到一种叙事曲般的节奏美。 那么为什么马尔克斯的小说故事不提供清楚的结构?只是不断的叙述,从这个点连到那个点?首先,先让我们看小说的结构究竟何用。小说的结构是作者头脑中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构成的。
例如小说整个叙事架构形成一种图式,如图四主人公经过一系列情节发现又回到故事开始的地方形成了,环形叙事。又如图五,小说两个主题相遇分开又汇合。又例如中国小说《水浒传》的梁山伯、《红楼梦》的大观园中,人与事慢慢围绕这一个点逐渐出场,聚拢之后,在逐步消散,死亡以空为结局,落了个一片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从这个角度来看,马尔克斯的小说结构拒绝这种线性理性的“大传统”。马尔克斯的宇宙观里不相信科学因果律控制,生命是由一个更高的、超越的命运所决定,这个概念当然和理性相抵触,却暗含着绝大部分人的生命根源,是他们真正赖以理解什么是时间、什么是人、什么是生命的依据。 所以,对生命复杂的理解,构成了小说结构的同构。 也就在这样反复回溯的叙述中,马尔克斯把生命中那些最细微最细小的我们极容易忽视的事物,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没有一个事物不展现了生命存在的意义,也就是在这样繁复的叙述中,我们重新认识这个我们以为自己理解透彻却含糊不清的世界。这也是小说主人公为什么全村人都却极力挽回却依然改变不了他被谋杀的命运。 马尔克斯活在这样一个世界,解释因果的规则,彼此都是平等的。小说对抗了西方现代社会科学理性的整合观和时间观。这也是魔幻写实的逻辑起点。因此我们才感受到小说一种荒诞的意味。 因为马尔克斯在这个小说中想要探讨的是命运,因为在小说中圣地亚哥实在有太多的机会躲过一劫。如果镇拉萨罗•阿庞特上校阻止了维卡里奥兄弟,如果普拉西达•利内罗没有关上大门……在“我”的叙述中,每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细节都变得意义非凡。 马尔克斯在小说里展现的,是一个宿命主义者,不过绝不是单纯的接受宿命,而是要去描述人在命定情况下,如何继续努力,继续奋斗,如何继续以人的尊严活着。《百年孤独》如此,《一桩谋杀案》也是如此,所以在小说结尾,叙述又回到圣地亚哥死前充满了尊严的反抗,显得那样悲壮……他保持往常的姿态……“他甚至轻轻抖落肠子上的尘土”……他说他们谋杀了我…… 所有跟死亡有关的细节都会被人们扩大,然后赋予意义。马尔克斯的小说就是这样,在不以事件为核心的叙述中,挖掘出了我们生命更多更深的内容。 马尔克斯说,活着是为了说故事。因为在马尔克斯那里,说故事,是一次又一次回到生命的原场,带着我们发现生命新鲜的奥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