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10-12 15:34:06
姹女、流珠、灵液、活宝、子明……
你知道这些看起来十分美好的名字指的是什么吗?
对没错,这些都是水银,也就是汞(Hg)在古代的别称。
从这些名字中就可以看出,在以前,我国对于汞有一种天然的崇拜,认为它是良药,是仙丹,直到死都不认为自己是因为汞中毒。
在中世纪的西方,炼金术师认为汞与硫磺、盐是炼金术神圣三要素,因此炼金术师的突然死亡,并不是什么令人感到意外的事情。
甚至因为其杀菌消炎的功效,许多医生还会将汞当做重要药物来使用。
在抗生素发明之前,含汞药物是最广泛的用来治疗梅毒的药品。汞化合物之所以能够有效治疗梅毒,是因为它能杀死导致疾病的梅毒螺旋体,所以病人只需要用药物涂抹患处就能缓解病痛,但高剂量的汞治疗,怎么可能没有反噬呢?短暂的舒缓让病人开始追求更高效率的治疗效果,于是他们发明了一个箱子,里面放置一盒水银药物,人钻进去后在箱子下面点火,利用汞蒸气来加快治疗进程,结果只是加速了他们的死亡进程。
汞蒸气一旦进入人体,就极易与氨基酸中的硫(S)结合。它一旦碰上由氨基酸组成的酶蛋白,就可能导致酶失效。其中对中枢神经系统运作极其重要的Na/K-ATPase酶就对汞特别敏感。
这种酶受破坏后,症状就是“震颤”。
...